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
所以,语文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在阅读中感悟人性美。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
语文教材被誉为“生活的教科书”,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
如《白蝴蝶之恋》中,小蝴蝶陷于危难中,身体已经“冻僵”,失去了知觉,“我哈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在“我”的关怀下,小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我”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生命,“我”“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种爱是超越功利的,是精神上的关爱,是人道主义的闪耀,是发自人本性的纯粹的爱,再如《善良》一文中的中学生,面对父亲瘫痪,母亲下岗的家境,仍然用买雨具的方式来帮助桥头卖伞的老人,因为她懂得还有比她们更贫困的人,等等。
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学生体验到了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二、在朗读中品味内涵美。
鲁迅说:“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
”语文美育直接感知的材料是语言文字,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因此,要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
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地读,它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时,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体会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美。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生命的热爱。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美育教学:
1. 文学鉴赏:通过导读文学经典、赏析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
学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绘画写作: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活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和创造力。
3. 朗诵表演:通过朗读经典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影视音乐欣赏: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播放精选的电影片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和分析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对影视音乐的鉴赏能力。
5. 写作创作:通过写作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情感抒发等,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美育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和启发。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语文教师,教育不仅止于语文的学习,还包括了美育教育,即教育学生欣赏、理
解并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有
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课中,我常常通过课文中的描写、语言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的事物,如山水、花鸟、伦理道德等。
同时,我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与他们生活相近、
容易引起共鸣的事物和文化现象,让学生对美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提高学生文字表现能力
除了课外的美育教育,我还会通过语文作文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文字表现能力。
在写作
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眼光,通过对表现对象、对象特征的描写、
情感的抒发、语言的运用等,展现自己的文学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语文课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堂文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艺术爱好。
例如,我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参加文艺活动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语
文知识,更是能从文学作品和社会文化中寻找到美。
四、塑造学生的人文气质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育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文气质。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等,
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拓展,心灵得到了熏陶,更容易成为内心丰富、情感细腻、有追求、有理想的人。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中融入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文
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表现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成为有理想、有追求、人文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美育是一种以美为核心,以文化为内容,以教育为目的的育人活动,它涵盖了美术、音乐、文学、舞蹈、戏曲等多方面的艺术领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可以通过课文、名言警句、诗歌、散文等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配合,以及语言表达的熏陶,来促进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修养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到优美的语言和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和背景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
2.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学生明白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
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借助文学、音乐、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深化学生的文化修养,拓宽思维和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空间。
4.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力。
三、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1.课文的选择和设计语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精选适宜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名言警句的探究名言警句是社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更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扬其作用。
3. 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欣赏4. 学生作文的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设定,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强调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语言实现的表达和构思,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和展现个性。
四、结语美育正向着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路径,为今后的语文教育和育人工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1. 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中,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意义、实施方法以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2. 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学习、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的一种教育。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并将美的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美育的意义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发现和领悟美的存在,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让学生通过欣赏和研究艺术作品,了解艺术规律和审美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美育的实施方法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多样化的文学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和分析各类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课堂中的音乐和舞蹈。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音乐和舞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旋律和舞蹈节奏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美术与手工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和手工活动,通过画画、剪纸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4)戏剧和表演艺术。
通过戏剧和表演艺术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戏剧、表演中的情感和美,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变通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
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
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
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
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感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怎样在语文教学当中有效地实施美育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开展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美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宏观上看,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从微观上看,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1.选择优秀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注重选择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经典课文和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注重语言表达的美感语言是美育教育最主要的载体,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美学思想的理解。
我们应该注重教授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享受到美感。
3.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文学创作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文学之美。
4.注重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化和艺术,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三、美育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美育教育需要用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美育教育中。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于美育教育。
3.注意美育教育的全面性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关乎全面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问题。
因此,在美育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关乎美学领域的发展,更关乎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审美教育对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审美情趣一直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对青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呢?遵循美育心理规律,笔者以为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传授美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几乎成了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青少年虽然热爱美,追求美,但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美,甚至于以丑为美。
因此,结合具体实际传授美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
并且要重点讲清美的内涵和真、善、美的关系。
在这期间,“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核心,同时,还要弄清美和道德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始终是一条颠簸不破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其实质也就是“文”和“道”的统一。
讲散文《春》,要让学生懂得充满生机的自然会让人充满昂扬向上的情绪,这是作者美好情感的再现,因而是美的;讲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要让学生明白鲁达的行为艺术表达了人民大众惩恶扬善的普遍愿望。
因而也是美的;讲说散文《赵州桥》,要让学生明白:此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式美观的三个特点中,倘无结构坚固这个基本前提,则历史悠久与形式美观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因而它是美的统一。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无不充满真、善、美。
无论是令人愉悦的自然景观,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劳动场面;无论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形象,还是让人掩卷沉思恍然大悟的人生哲理。
凡是使人心情舒畅,积极进取的有益于大众的都是美的,凡是使人性情沮丧,消极懈怠的有损大众的都是丑的。
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识别美,追求美,创造美。
2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美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美感是美好对象引起的情绪体验,无论现实美或艺术美都能使人动情。
艺术美是触动青年人的情感,陶冶青年人的情操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要组织学生积极欣赏美文,并能使之受到鼓励。
教学当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要学会欣赏作者面对繁花盛开的紫藤萝,回顾十几年来花和人的命运,而感到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美好情愫,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以更饱满的生命力,投身于生命的长河之中。
教学曹操的名篇《观沧海》,要欣赏诗中所表达的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壮阔的胸襟,从而培养学生豪迈进取的乐观精神,和面对人生的豁达胸襟。
教学科学巨人居里夫人《我的信念》一文,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陌上桑》,要为罗敷语言美,行为美而
反衬的形象美所感化,从而懂得中华民族的热爱劳动,不趋炎附势的审美观。
动情的艺术,动情的文章,常常能熏陶出学生美的情操。
3语文教学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高尚情操的形成,决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必须强化,反复陶冶。
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将同类文章,比较阅读,以反复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可以比较朱自清之《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四季均有愉悦性灵的美,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愉悦的心,千般山水,万般景物,均有独特的地方,均能引起人们无限的美感。
语文教师要敢于,也要善于从各种类型的文章中挖掘出美好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反复熏陶,用语言的馨香,让每一个学生染上美的味儿。
惟其如此,才能使他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苏霍姆林斯基语)
4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美的行为
一切教育活动,教师都要注意把美的教育渗透进去。
从而培养美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向老师问好,和气文雅,语言美;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心灵美;热爱劳动,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行为美;学习认真,生活严谨,劳动细致,精神美。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培养美的行为。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去寻找,发现美的语言要素,从而形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大语文观念;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发现,感悟美好的语言素材,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第三,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古人,名人,伟人的思想里吸取美的营养,以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念。
5语文教学要激励学生努力创造美
有了美的体验,有了美的发现,就要激励学生努力创造美,这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大任务。
首先,要激励学生创造美的生活。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创造美的语言。
美的语言能使人与人的交流更和谐,更美好。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现实学生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理性的深入剖析、发现其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其美在何处,丑在何处,通过比较、鉴别,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美在创造,美在真、善。
其次,要在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造美。
作文教学与美言有密切的关系。
一定要让学生从写作的对象上去获得创造的美感。
大千世界往往粗细混杂,美丑并存。
学生作文选取的对象往往是积极向上的美好的居多。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美,评价美。
描写自然景物,为了让学生占有材料,可引导学生登高望远,深入自然。
在无限美好的自然面前任何人包括学生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他们肯定会心旷神怡,豪情满怀,联想的触角大大延伸,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篇美文就是这样悄然诞生的。
美育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
为了帮助青少年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为了强化青少年对美的认识的完成,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加速青少年更好地向成人过渡,造就新的时代不可缺少的真善美的新型人才,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实施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