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探索作者:刘言香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07期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从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到条理明晰的说明文、讲究逻辑环环相扣的议论文都蕴蓄着丰富的美的内涵。
作为美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美育观念,善于用美学观点去统贯、分析教材,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有效手段,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
1 设疑激趣,引发学生对美的探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设疑)——思考(分析)——作答(解决),在这一思维过程的每一环节审美都能得到体现。
对美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是青年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心理需求,运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就能将其引导到对审美客体(课文)的认识和探求上来。
如在教学《我很重要》时,从课文的标题入手提出4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重要?我为什么很重要?我应该怎样珍惜生命?”“四问”既出,质疑氛围渐浓,学生在享受求索之美中,激发起寻根问底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认识“我很重要”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设疑要设在点子上,问难要问到关键处。
一些对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哪怕是小小的一个细节,短短的几句话都不应放过。
《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长诗,在写到“逼嫁”和“殉情”两部分时,作者为何要极尽华美地写刘兰芝离开焦家的装束、姿态、容颜?为什么要着意渲染府君家迎娶的排场?结尾对梧桐、鸳鸯的描写有何作用?……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些问题,并结合人物的心境及社会环境作细致分析,使学生懂得,这反衬了主人公被迫自杀结局的悲惨,加深学生对这一悲剧美的认识。
可见,恰到好处的设疑激趣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对启发学生智慧、培养审美情趣起着关键作用。
2 表情朗读,架设美感共鸣的桥梁一篇美的课文,其外在形式的折射也是作者美的情感的一个完整的心理流程,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欣赏亦应是一个自然、和谐、完整的心理流程。
课堂教学中的“美”

课堂教学中的“美”新一轮的课树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开创了新局面。
教师将以导演、主持者、组织者、帮助者、服务者、带动着等新角色进入学生视野,催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激活学生,激活课堂随时代给学生美的享受,使课堂产生无限的美。
学生能够在美的陶冶下,轻松有趣,灵活自主,自信自强,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1 微笑产生美将微笑带进课堂,师生显得轻松愉悦,少了压力,多了信心;将微笑带进课堂,师生和蔼可亲,少了沉闷,多了生机;将微笑带进课堂,师生互动合作,新帖心地交流,情与情置换,温馨而热烈。
在微笑的课堂中,以人为本,潜移默化,强化了人文性,突出了人性人格美。
教师教得愉悦,学生学得轻松;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2 语言产生美优美生动、准确贴切、风趣幽默、亲切平等的语言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敦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掌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要通过美的语言去吸引、感染学生。
在昂扬激越的文字中,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或词采丰美,富有感情;或幽默活泼,自然生动;或妙语连珠,耐人寻味;或慷慨激昂,如泣如诉。
要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通过新颖、简练、精彩的语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出美的前奏。
3 激情产生美教师上课时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激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情动人。
缺乏激情就缺乏魅力,缺乏激情也缺乏美。
课堂教学要凭借“情”的优势,撞击出激情美。
没有激情就没有投入,没有激情就不能轻松驾驭,没有激情就没有个性没有发展没有创造。
4 动作产生美动作是课堂的催化剂,是语言的补充和延伸。
恰到好处的动作能为语言起到一种“涧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一种“结合动作讲要令”的境界,使师生在言未尽、意未穷,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余音绕梁中互动、感应、共振。
让学生在诗歌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

学 , 师 除 了让 学 生 理 解 字 句 、 握语 言 、 析 思 想 之 外 , 要 借 教 掌 分 还 助音 乐 、 画’ 剧 等 艺 术 手 段 与 教 师 的 语 言 描 绘 相 结 合 , 再 图 、 戏 来 现 作 品 描 写 的 、 现 的 、 含 的 美 , 学 生 在 学 习 中得 到 一 种 美 表 蕴 让 的享 受 。 从而 去 领 悟 美 的真 谛 , 造 美 的价 值 。 创 1 .感 受 音 乐 美 。古 之 诗 者 合 而 行 , 歌 不 同 于 其 他 的 文 歌 诗 摩“ “ 吹” 低 ‘ ” 个 动 词 的 用 法 , 能 更 好 地 品 味 到 此 诗 的 艺 见 三 就
其 他 文 学 体 裁 难 以 达 到 的 。在 教 学 中 , 再 现 诗 中 的画 面 , 学 要 让 生 在欣 赏 中 加 深 对 诗 歌 的 理 解 。如 学 习《 林 山 水 歌 》 , 让 桂 时 我 学 生 观 看桂 林 旅 游 风 光 片 . 林 山水 的 实 景 美 跃 然 眼 前 , 桂 同学 们
草 ” 都 表 现 了 西 湖 的 浓 浓 春 意 和 勃 勃 生 机 。 二 是 情 境 美 。其 等 意 境 特 点 是 以情 为 主 , 中 带 景 。 情 重 、 散 、 明 。 比如 刘 禹 情 景 意
锡 的《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作 者 不 仅 表 达 了 长 年 被 贬 偏 酬 ,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倡“诗意语文”教育理念,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成为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
王崧舟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美,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感悟。
而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内涵,正是培养学生语文情感的最佳载体。
他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诗词元素,让学生在欣赏、朗诵、吟诵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和韵味。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诗词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更加敏感于语言的美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诗词欣赏和朗诵,深入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从中获取到了灵感和启发。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再觉得枯燥和无趣。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性格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诗词的世界里,学生接触到了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他们在品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美的享受,更增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商。
他们学会了感恩、懂得爱,也懂得了如何去面对痛苦和挫折。
这些都是诗意语文教育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是传统语文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诗词的课堂里,学生通过朗诵、默写,可以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在理解诗词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对古文的词句理解和推敲,来领悟其中的意蕴和内涵,这对于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于美中教美——谈语文阅读教学“四美”

d
谈 语 文 阅 读教 学 “ 美" 刘 玲 _ 四 _ J
有惊奇 、惊喜 、敬佩这三种感情 。惊奇 :即对黄继光能在身 受重伤站起来感到 出乎意料 ;惊喜 :是黄继光能在关键时刻 掩护战友们而高兴 ;敬佩 :则是指黄继光勇敢顽强 ,不怕牺 牲的精神令人敬佩 。通过体味 、朗读 ,让师生共同沉浸在课 文所描述的意境中 ,与作品产生共鸣 ,这就是动之以情的重
教 育 基 石
I 美 中教美 于
“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 ”一语道 出人们对美 的需求 已是 不可缺少 的部分 ,因为美是人们精神 生活的一 种享受 、一种 乐趣 、一种 陶醉 。真正 的美应 当是纯洁 的、真实 的、善 良的, 她能使人 的内心产生无 比的喜悦和兴奋 , 在欣喜 中受到启迪 , 领悟 生活 的真谛 ,从而完善 自己的道德 ,陶冶 自己的情操 。 小 学 语 文 阅读 教 材 中 ,无 论 是 语 言文 字 的描 述 ,还 是 从 内涵意义 的阐明,都充满着美 的因素 。这些 因素具有 四个特 点 ,好意境美 、语言美 、情节美 、思想美 。面对怎样一套美 的教材 ,作 为语文教师 ,我认为具有双重任务 。不仅 自己要 从 教 材 中领 悟 美 ,而 且 还 得 教 会 学 生 从 课 本 中学 到 美 ,那 么 教师 如 何 于美 中教 美 呢 ?根 据 以往 的教 学 实 践 ,我 认 为 必 须 做到 以下 “ 四美” 。
语 言美
著名教育学家斯 霞曾经指出 :对于教师来说 ,他的语言 恰似一面镜子 ,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 ,感情的 丰富性 ,知识的广阔性 ,认识 的深刻性 ,表达的艺术性以及 反 映 问 题 的 敏捷 性 。 这段语 正说 明教 学语 言是 教师传授 知识 给学生时最重要 的工具。可以想 象教 师语 言缺 乏美感 ,学生就会 感到枯燥 无 味 ,教师语 言深 奥 ,学生 就难 以接受 与理解 。所 以 ,一位好 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一 口流利 的普通话 。课 堂上必 须做 到语 言 准 确 、鲜 明 、生 动 、形 象 ,富 有 逻 辑性 ,富有 吸 引力 。 比如教学 《 富饶 的西沙群 岛》 美丽 的小兴安岭 》 桂 、《 、《 林 山水 》 黄继光 》等课文时 ,教 师最好爱用表情范读 和重 、《 点描述 引读手段 。通过学生 的听觉 、想象 ,使作 品的表述形 象 化 。一 篇 文 章 范 读 的好 ,作 者 倾 注 在 作 品激 情 就 能 挖 掘 出 来 ,扣动孩子们 的心弦 ,‘ ‘ 这是一篇多么动人 的文章 啊 !”有 些 片段还要让学生集体朗读 、个别读 、分角色读 。比如 《 黄 继光 》一文 中的 “ !” 黄继光站起来 了,在暴风雨一样 的 啊 子 弹 中站 起 来 了 !教 到 这 儿 ,教 师 不 妨 可 以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朗 读 体 会 一 下 句 子 所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仅 一 个 “ ’字 就 包 含 啊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抽 象 的 数 学 知 识 变 得 生 动 形 象 、饶 有 兴 趣 。 在 《 赏 与 设 的 特点 。 欣 记 得 曾有 人 说 过 ,你 有 一 个 苹 果 ,我 有 一 个苹 果 ,我 们 相
丽 图案 ,并 这 样 引 导 学 生 :你 喜 欢 这 些 小 图案 吗 ? 它 们 美 吗 ? 互 交 换 苹 果 ,每 人 仍 然 只 有 一 个 苹 果 。 然 而 ,你 有 一 种 思 想 ,
育人 之道
吉林 教育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河北 省 唐 山 市乐 亭县 马 头 营 镇 下 洼 小 学 阚 景珍
孩 子们 每 天走 进 学 校 .参 与 教 学 的全 过 程 。从 他 们 的 内心
世 界 来 讲 ,不仅 是 为 明天 的辉 煌 作 好 准 备 , 同时 也 是 他 们 幸 福 的童 年 生 活所 需 要 的 。 对 于 一 个 人 来 说 ,童 年 是 纯 真 、无 虑 、 可 塑 的 。孩 子 们 的想 象 更 多 , 获 得 的 更 多 ,对 美 的 享 受 也 更 多 。为 此 ,在教 学 活 动 中 ,我 们 应 该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想 象 ,鼓 励 学 生 勇 于 创新 、敢 于创 新 , 为学 生 提 供 了一 个 释 放 创 新 思 维 火 花 、充 分 享受 美 的平 台 。
种 有 效 手 段 。教 学 中教 师要 充 分 利 用 各 种 直 观 形 象 的手 段 ,
一
为 学 生 提 供 参 与 的机 会 ,让 学 生 在 动 中激 活 思 维 、调 控 情 感 ,
创 造 操作 之美 并 享 受 操 作 之 美 。如 我 在 教 学 中 就 给 学生 创 造 了 这 样 一 种 动 手 的 机 会— — 摆 拼 美 。让 孩 子 们 用 手 中 的 七 巧板 充 分 发 挥 自己 的 想 象 力 摆 拼 、设 计 出美 的 图 案 。 在 优 美 的音 乐 中 ,孩 子 们 大 胆地 想象 ,认 真地 拼 摆 。一 幅幅 美 丽 的 图 案 展 现
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摘 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作为语文教师,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欣赏美。
也就是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发现美一、创设情境,期待美情感是审美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使主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知对象,从而产生审美的感知。
一篇好的文章,或以其华丽的词句、优美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或以其强烈、激昂、深沉、悲愤的情感扣人心弦。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美。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描写黄山风景区的山石之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以云海、温泉、奇松、怪石著称,景色秀丽神奇,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前去观光。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黄山看看那里的奇峰怪石呢?”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听说有那么好玩的地方可去,立刻集中注意力,期待着即将出现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二、品词析句,鉴赏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灵的震撼。
但审美活动不可能离开理解这一主心因素。
因为审美认识首先是对美的认识,而对美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反复推敲、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我引导孩子们找出描写聂荣臻的语句反复朗读,了解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体现聂帅宽广的胸襟,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又让孩子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聂帅的个人资料,进一步了解聂帅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风范,知道聂帅不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

学习方 向、学习习惯 的有机整合 。 新课程标 准明确指 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语 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 面发展 和终身 发展的基
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 素养 ,而语 文课程 内容的核
心 ,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 而富有 活力 的语文课 程 , 进学生与教师的共 同 促 发展 ,全面进步 。所谓开放而 富有活力 的语 文课程 ,其本 质就是用科学 的
方 法
探Leabharlann 寻 新课标有意识突显 “ 语文素养” ,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在中国2 0
世纪6年代强调打好基础 ,提出 “ 0 双基 ” 七八 十年代强调能力 ,提出 “ ; 培
养能力,发展智力” 0 ;9年代以后 ,素质教育 的思想渐渐深人人心 ,教育要
提高全体 国民素质 , 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2o 年教育 语 o1
文学作 品所展示 的画面 ,几乎遍
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它的内容无 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文学对人性 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
不 同学生的阅读品位 ,又要避免放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小学语文新教材有不少优秀的课文,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感性较强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讲授这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欣赏美
面对色彩斑斓的书本,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师应根据儿童爱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触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造的空间,发挥创新的潜能。
学习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过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这样充分地发挥学生丰富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的能力,感到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美、演绎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关键的一环就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新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意境等。
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得到最舒畅的审美体验。
如《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边让学生欣赏夏天的美景边启发学生: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
荷是夏的标志,茶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
让我们去看一看,摸一摸那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感受到充满童趣的童年。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个个都急着阅读课文,去感受夏天的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练习表演。
读后,我出示小动物和小水珠头饰,请四名
学生上台表演,并举起大荷叶提问:你们看见茶叶时会说什么呢?接着我又问:他们分别说出荷叶是我的摇篮、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这时候,小动物们和小水珠都有什么心情呢?请同学们怀着这样的心情练习朗读课文。
学生个个都带着高兴、愉快和美滋滋的心情各自读了起来,当读到:“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时,他们真的眨起了自己亮晶晶的。
这就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即兴表演,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学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应该。
三、让学生在画中描绘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应充满情趣、乐趣,充满活力,要把行之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是促进其对语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限手段也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喜爱动手画画,在画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享受了美,而且还创造了美。
教《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并展现给大家观看。
他们个个画得很认真,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
有的画了海边,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的画了村庄,他们用自己的笔描绘和设计了美丽、富饶的家乡。
学生在画中不仅能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活离不开美,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美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作品里面美的因素,运用各种有限的手段,使学生在美育中理解课文,在美育中进入课文的意境,在美育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在美育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欣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