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地方院校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

合集下载

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敢 ll 幕 硼薅
创 新 实 践 教 学 运 行 机 制 ’ 提 高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质 量
◆ 牛莉莉 张玉峰 姜生元
(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lf 根据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 目标要 求, ¥ 要】 i 以社会 需求为 导向, 以学生的创新 意识 、 实践能力培养 为主线, 注重创新 实践 活动 的实施过程 , 对运行机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实践表明效果 良好 , 对提高机械类本科人 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创新 实践教 学 运行机制 应用型人才
作合起来。
四、 考核 评 价 机 制 的 创新 是 改革 过 程顺 利进 行 的 保 障 多层次组合式课程组的构建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从 20 0 5年起 , 学院实施了 新型的实践运行机制除了必备 的基础条件作 为依托 , 同时应该 有与之 课程组教学负责制, 各课程组 的教 学 目标 明确。组内教 师既分工又合 作 , 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 , 才能真 正把工 作落到实处 , 障创新型人 才 保

能实现教学内容互补 、 教学能力与特长互补 、 教学资料共享 , 适合教学 的实 培养 目标的实现 。 际需要。 对此机械学院通过一系列管理机 制及办 法为创新教 育顺利实施提供 在此过程中单独设立了实验教学课程组和创新教育课程组 , 分别 由实 了有 力的保障: 一是 引入行业人 士评价 制度 通过聘任 的企业指导 教师, 验指导教师和创新指导教师组成。主要 负责课 内外 实践环节 的教学及 管 对所指导的学生实践环节进行评价 , 把他们的评分按 比例计入学生 的总评 理工作 , 使工作更具体、 更直接、 更细化。特别是通过规范实验前的准备工 成绩 中, 切实加强 了学生的管理 ; 二是设立学 分替代及免修 制度。培养方 作、 加强授课过程 中的管理、 课程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等环节 , 对所涉及 的 案规定 :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 培养创新实践能 力, 生 学 教学内容不断优化 , 实时更新和充实实 验教学 内容 , 学生能 力培养方面 在完成规定的科技创新学分 后, 以用超 出部分的创新学分替代某些实践 在 可 性较强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等环节 , 以便获得 更多的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验教学过程 中, 由于受时间、 空间限制 . 不可能所有同学的实验 内 时间自由发展。三是推行科研助理 、 实验助理 、 教学助理等培 养模式 , 使近 容都可 以在授课教 师讲解后随即完成 , 尤其是综合性 、 创新性实验 , 多的 半数的本科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创 新活动 中。四是适时修 订大学生业绩 更 只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 , 质量难 以保证。对此课程组全体教 9通过探 索并 评价机制 , 币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 实践活动 , 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 , 增加就 业竞争 总结经验 , 逐步形成 了招收优秀学生担 任实验助理 , 助指导 教师完成实 力; 协 五是推行 专业方向指导教 师负责 制, 要求学 生工作部 门与教学管理部 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并担负实验指导工作。实现 了实践教学开放式运行 , 使 门统一思想 , 组织专业指导教 师学 习培养方 案等 有关文件 , 了解办学指导 学生真正在实验过程 中得到锻炼。在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中, 结合课 内 思想 。 使学生全学程获取指导 ,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 制定学习发展规划。 外实践体系等措施 , 以大学 生科 研助理培 养为主要形 式, 形成 了一套比较 五、 结束 语 完备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并在大范围的推广实施过程 机械学 院在教育部“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 全面提高民族创新 能力” 的倡 中不断完善。在实践环节实施 过程 中, 成了课程授 课教师 、 验指导教 导下 。 形 实 结合机械类应用型本科 生的 自身特 点 , 并充分 考虑到机械 学科的发 师、 创新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助理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 对广大学生的能力培 展趋势以及机械制造业对人 才的需求情况 , 确立 了培养面 向现代生产制造 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业一线 的专业基础扎实、 实践能力强 、 综合素质高、 具有创新精神 的高级 二、 双赢型合作基地 的创建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优秀平台 应用型人 才的目标。在实施 过程 中, 索形成 的鼓 励创新 、 探 尊重个性发展 充 分 发挥 学 校 的 办 学资 源 及 智 力 资 源 , 周 边 企 业 建 立 了 互 惠 互 利 、 的 育 人理 念 及 实 践 运 行机 制 , 合 教 育 部 本 科 教 学 改 革 与 教 学 质 量 工 程 的 与 符 互为依托的合作关系。先后与吉林江北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 l 2家大 指导思想。几年的实践证明, 所培养 的学生就业 后能迅速适 应社会需 求, 中型企业签订协议 。 建立了稳定的校外 合作基地。 以合作办学 的方式 , 结 广大毕业生“ 能吃苦、 上手快 、 业务 精、 后劲足 ” 的优 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此项研究对应 合工厂实际生产过程完成大学生工程 实践能力 的培养。并通过 为校外实 这也说明了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 用。

以实验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实验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论研 究 和理 论创 新 的能力 ,而 是要 面 向社 会基 层
概述如下 , 以便与兄 弟院校 共 同探讨 和交流 。

工作 , 向普通 的专 业工 作 岗位 , 面 培养较 强 的运用 专业 理论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以及 能够 随着专

把实验 实践 教学作 为建设 高水 平
业工作要求 的变化和专业理论的发展持续更新专 业知识和提高专业工作的能力 。也就是要着力通 过各 种途径 和形 式 ,特别 是实 验实 践教学 形式 去
培养 高 素质 的应 用 型人 才 , 面提 升学 生 的 全
际 的全 面的 号业 T作训 练 , 养学 生综 合 应用 所 培 学理 论知 识 于实 际T 作过 程 的能 力 , 以及 形成 科 学 、 的 T作作 风和 基本 的 专业 工作 能 力。 严谨 6 第二 课堂 。就 是 以校 园 为载 体 , . 以校 园文
第 1 7卷 第 1 期
21 0 0年 1 月
J u n l f u n d n ay nUnv ri o r a a g o gB iu iest oG y
广 东 白



学 报
V 11 N . o.7 o1
Jn 2 0 a . 01
以实验实践教学 为突破 口 全 面提 高应用型 人才培 养质量
实践 教学 。特别是 作为地方 高校 的韶关学 院 , 办学 的基本 目标定 位是 面 向基层 ,培 养适 应地 方经 济 社会 文化发展需 要 的高素质应 用 型专 门人 才, 而且 我们 作 为后发 的本科 院校 , 没有 能力 , 也没 有条件 去 复制那些 名 牌老校 的 发展模 式 ,要形成 我们 的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潘小翠,阮奇城,管铭()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台州,318000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中存在的多种不适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适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方案,并创建了一套综合性的实验体系,涉及生物工程专业一整套工艺流程,将微生物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通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进一步提高地方性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并有效实现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of Bioengineering in Local Colleges——Taking Ta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PAN Xiao -cui,RUAN Qi -cheng,GUAN M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318000,China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年2月,11(1):55-59ISSN 2095-1574 CN 11-9307/R 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21.01.012实践教学收稿日期:2020-07-24;修回日期:2020-12-18基金项目:台州学院培育基金项目(2018PY016);台州学院2018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0C030004)通讯作者:管铭,E -mail:*******************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极为密切的学科。

《生物科学》专业发展规划

《生物科学》专业发展规划

《生物科学》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地方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及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行“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训练,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师范特色更加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以“服务地方中等教育”为主体同时兼顾其他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供应基地。

湖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是湖南省开设较早的本科师范类专业之一,为把这一传统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制订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意见》精神,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现状和特点,特制定生物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生物科学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全面适应经济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认真执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上规模、上质量、创特色,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面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

(二)生物科学专业办学定位根据本专业“以教师教育为本、以本科教育为主,……;立足省内,面向全国,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教育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显著,有一定学科优势,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专业,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具有广博知识和扎实师范技能,能够适应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合格本科毕业生。

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教育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求学成才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学技能、学做事,使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优势得到发挥,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成为主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就业面较宽,能够从事中学教学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

地方高校应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高校应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高校应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作者:张博,张海军,岳浦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0期张博,张海军,岳浦庥(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北京101149)摘要: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应该从企业人才需求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

地方普通高校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04-02基金项目:北京市2014财政专项《服务于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区域电子商务系统研究》资助(0351405721)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培养模式单一。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人才培养上还是采用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重理论,重基础,轻实践,总是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此思想影响下,不论是“985”、“211”还是普通高校,专业培养方案都围绕专业知识设计,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本专业学习型、研究性人才。

学生知识面窄,动手实践能力差。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专才到专才、通才、复合型人才、交叉型人才并举,这就要求我们从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梳理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实四个转变,从单纯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加强素质教育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方向转变,从注重共享教育向注重个性教育、因材施教转变,从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向注重工程的综合性转变[1]。

2.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是金字塔尖上的明珠,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没有就业问题,90年代,虽然自主择业,但是由于大学生绝对数量少,供不应求,所以也没有就业问题。

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1地方应 用型本 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存 在 的 问题
1 1 人才 培养 目标 定位 不准 确 .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定 位 应 该 取 决 于 社 会 发 展 、 济 发 展 和 科 技 进 步 发 展 的 客 观 需 经
要 。 是 , 到 固有 办 学 模 式 以 及 传 统 思 维 但 受 习 惯 的 诸 多 影 响 , 多 新 建 地 方 应 用 型 本 很 科 院 校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也 都 在 逐 渐 提 升 , 不 知 不 觉地 要 沿 着本 科 生 , 士生 , 士 生 硕 博 这 样 一 路 走 上 来 。 可 否 认 , 方应 用型 本 不 地 科 院校 在 其 发 展 到一 定 阶 段 的 时 候 也 不 排 除 有 培 养硕 、 研 究 生 的 可 行 性 , 它在 人 博 但
20 NO 0 1 2 5
Ci d so Io tn e I ha u tnn v i r n E c l n ao H s d
科 教 动 态
提 高 地 方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几 点 思 考
朱利荣 ( 吉林 工商学 院 长春 1 0 6 ) 0 2 3
都 还 没 有 改 变 过 去 一 刀切 的 管 理 模 式 , 各 层 次 各 类 型 的 众 多 高 校 盲 目无 序 竞 争 , 这 十 分 不 利 于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改 革 和 应 用 型 高等教育 的发展 。 2. 人 们 对 高等 教 育在 观 念上 仍 然存 在 一 2 定 的 认 识 误 区 长 期 以 来 , 学 而 优 则 仕 ” 中 国传 统 “ 的 观 念促 使 人 们 把 受 教 育 的 目的 归 纳 为 改 变 自身 的 生活 层次 , 上 所 谓 的 上 流 社 会 。 挤 实 际 上 , 育 的 功 能 不 应 该 是 简 单 的 促 使 人 教 的 向 上 层 流 动 , 教 育 的 更 大 的 效 用 在 于 受 促 使 人 社 会现 实 角 色 和 理 想 角 色 的 统 一 ,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社 会 化 , 具 备 社 会 化 角 色 并 所 要 求 的最 基 本 能 力 。 实 中 , 们 一 方 面 现 人 承 认 应 用 型 人 才 有 着 非 常 广 泛 的社 会 需 求 和令人看好 的就业前 景 ; 另一 方 面 只认 管 理 岗位 、 究 岗位 做 自 己的 职 业 选 择 , 愿 研 不 意 面 向 生 产 一 线 。 些 都 构 成 人 们 对 高 等 这 教 育 的 认 识 误 区 , 某 种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应 在 用 型教 育 , 育 资 源 不 能 达 到 最 好 的 配 置 , 教 应 用型人才的输 出与需求不 能匹配 。 2. 来 自社会 和企 业 的支 持不 够 3 方 面 , 方 应 用 型 本科 院 校 大 多 数 不 地 具 备 品 牌优 势 , 导致 它 们 经常 无 法充 分 向社 会 上传递 其 绩效 信 息 , 这样 就 不 容 易获 得 广 泛 的 社会 优 质 资 源支 持 , 企业 因 为不 信 任而 不愿 意 与这 些 高 校 合 作 ; 另一 方 面 , 企 合 校 作还 存 在着 一 些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比如 政 府 主导 的 关于 校 企 合 作 的 社 会 政 策法 规 不 是 很健全 , 业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企 校企 合 作 没 有 良好 的绩 效 评 价 机制 , 校企 合 作 的 风 险大 等 , 如果 合 理解 决 这 些现 实 问题 必 将 有 助于 校 企 合 作 机 制 的 构 建 。 2. 教 师缺 乏 改革动 力 4 教 师在 应 用型 人才 培 养改革 中还存 在 额 外 成 本 。 对 业 务 水 平 的 要 求 上 看 , 学 内 从 教 容 将 由单 纯 理 论 内 容 向 理 论 教 学 与 实践 教 学 结 合转 变 , 教学 方式 上将 由讲 授 型 向 实 从 操 型转 变 , 核 方式 将 由单一 考 试 向几 种 考 考 核 方式 结合 转 变 ; 对教 师 的能 力要求 上看 , 从 原 来 是 专 业 教 师 , 在 得 考 双 师 证 。 有 这 现 所 些 都 是 教 师面 临 的 新 问题 , 革动 力不 足 。 改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摘要】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不清晰、教学资源匮乏、学科建设滞后、科研水平不高以及就业质量低下等方面。

为了突破这些困境,可以通过优化办学理念、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来实现转型。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支持,以促进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破、办学定位、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就业质量、优化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学术声誉、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全社会、关注、支持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这些院校在面对困境时,需要着力突破种种障碍,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困境一:办学定位不清晰。

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办学定位,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目标模糊。

困境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相比一流院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滞后。

困境三:学科建设滞后。

一些院校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有效吸引优秀学生和人才。

困境四:科研水平不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偏低,缺乏科研成果和创新动力,限制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困境五:就业质量低下。

部分院校的就业质量较低,与社会需求脱节,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

为了突破这些困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优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路线;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声誉;提升科研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但也有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提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提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tlntc liai n i iv t o lg ss o l e e s r d b en o cn h r a iai n a d mal ae u t to n pr a e c l e h u d b n u e y r i f r ig t e o g n z t n l— v e o a e n fp a t a e c i nd sr n t e i g t e c p tlc n tu t n o r ci a e c i g. g me to r c i lta hng a te g h n n h a ia o sr ci fp a t lta h n c o c Ke y wor ds:n e e d n o lg s;p a t a e c ng;q a i fp r o n ltan n i d p n e tc le e r c i lt a hi c u l y o e s n e r i i g t
t e c l v t n o p l d tl n u t a in,t i p p rp t o w r h tt e q ai fa p id h ut ai fa p i ae tc l v t i o e i o h s a e u s f r a d t a h u l y o p l t e
独 立 学 院 作 为 三本 层 次 的高 等学 校 , 其培 养 目
标定 位 为应 用 型 人 才 。然 而 , 本 院校 的生 源 学 习 三
基 础较 弱 , 实现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目标 , 要 又要 区别 于
科 学 合 理 的实 践 教 学体 系 , 在 总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应
下 , 化学生 的知识 应 用能 力 和实 际 动手 能 力 , 强 以实 现学 生知识 、 力 、 质 的全 面和 谐 发展 。各 个 专 业 能 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地方院校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从构建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实践师资队伍、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人才质量追踪及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提高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特色应该与当地资源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对接。

生物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是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训练、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要求理工科实践教学要达到25%。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科研功能,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于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把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度,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河池学院以应用化学,生物化学等重点学科为龙头,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等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生物专业实验课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在25%以上,保证了足够的基本技能训练时间。

开设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课程,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定期了解学生实验进展,指导实验工作,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为研究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就业铺平道路以教师课题为主,生产实践项目选题达均在88.7%以上;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创新。

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环节学时比例到28%-35%,编写实验教学、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指导书;减少重复性的验证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增加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形成应用性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的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验和研究,增强课堂内外的实验技能训练以提升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的考核机制,将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加大学习环节的考核力度,对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而及时的考核,并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

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实践教学基地既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也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桂西北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的需要,以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为依托,整合了实验室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基地建好、有用而且能用;探索校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基地由只为教学服务转变为“产学研”服务,还带动学生就业,促进企业学校“双需、双赢”发展,共筑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平台。

近年来,我院先后在河池各县市的中学、自然保护区及林场、生物技术企业、酒厂、桑蚕茧生产企业和村屯等建立了十多个生物教学实践基地,已有多届学生在这些基地完成实习和见习任务,有些毕业直接在这些基地就业从事相关工作。

4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人才保障,通过聘请有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
选送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老师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等多种途径培养具备生产、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以老带新、新老结对”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5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督和规范管理,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过程复杂,所以必须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并精心组织,在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中,要明文规定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实验员的岗位职责,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实践教学的各种环节,均需要经费投入,学校应根据情况加大投入,在经费的使用上做到节约为主,把钱用在刀刃上,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加大新基地建设的同时,还需对已建基地进行建设;另外高校要经常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以及保障实践教学的条件,这些都需要经费,因此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

6建立人才质量追踪及信息反馈机制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培养对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相关性调查与信息反馈,并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应用到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中,使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

经过实践,近几年参加企业实习企业留用,部分毕业生现已成为签约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技术管理干部。

7 结语
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标准化的实验场所不够,满足综合性实验的仪器尚还欠缺;“双师型”教师不多;基地建设不够规范和完善,通过加强实验室硬件及软件建设,优化教师结构,规范和完善基地建设的制度、标准、考核、评价等;深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 1.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 2010C143 )
2.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A类项目(2010JGA066)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