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麦角固醇合成
唑类药物 Allylamines/ Thiocarbamates Morpholines
细胞核分裂
Griseofulvin Benomyl
0
0
9(0.51)
489
382
1757
050128
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医症学发p病pt 率与病原体分布.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5-398 3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50(10.24) 58(15.18) 186 (10.59)
050128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a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Cispentacin
核酸的功能 喷他脒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甲氧苄啶 Sulfomethoxazole
From0501M28.A. Boogaerts
细胞壁合成
多氧霉素 尼可霉素 Papulacandins Echinocandins
•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 减少不良反应药物。
050128
,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4
深部真菌病的定义
• 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 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 黏膜的真菌感染。
050128
5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
• 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如组织胞 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 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
病原体类 别
病原体分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合计
革兰阳性 菌 革兰阴性 菌 厌氧菌
157 (33.48)
251 (53.52)
3
142 (33.90)
241 (57.88)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深部感染真菌种类鉴别的微生物检验

深部感染真菌种类鉴别的微生物检验白色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黏膜上,当机体发生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各种念珠菌病。
1.1 生物学特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
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
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1.2 微生物检验(1)标本直接检验1)直接镜检取脓汁、痰和局部炎性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显微镜下见到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或孢子及假菌丝,即可确认假丝酵母菌感染。
2)抗原检测取病人血清做ELISA、免疫印迹等法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抗原。
3)核酸检测用PCR法将假丝酵母菌DNA分子扩增后以分子探针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分离培养与鉴定1)普通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25℃或37℃培养1~4天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奶油色类酵母型菌落。
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2)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2~0.5ml人或动物血清中,37℃孵育1.5~4h,镜检观察有无芽管形成。
白色假丝酵母菌可形成芽管,但并非所有假丝酵母菌都形成芽管,其他假丝酵母菌一般不形成芽管。
试验时应设置阴性对照(热带假丝酵母菌)和阳性对照(白色假丝酵母菌)。
3)糖同化或发酵试验假丝酵母菌,凡能发酵某种糖,一定能同化该种糖,故只需做那些不被发酵糖的同化试验。
将培养物接种于糖发酵管,25℃孵育,一般观察2~3天,对不发酵管或弱发酵管可延长至10天或2~4周。
同化试验所有的基础培养基含有(NH4)2 SO4、KH2PO4、MgSO4?7H2O、CaCl2?2H2O、NaCl和酵母浸膏,试验时分别加入各种糖。
同时以葡萄糖和基础培养基作对照。
观察结果时要观察有无酵母生长或液体培养基是否变混浊。
2 热带假丝酵母茵热带假丝酵母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人体表和外界相同的腔道中也存在,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假丝酵母菌病,而且其产生的毒素可引起过敏反应及组织损伤。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可影响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组织。本演示 将介绍深部真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深部真菌感染和表浅真菌感染的区别
位置
表浅真菌感染发生在人体表面,如皮肤和黏膜。深部真菌感染则侵袭身体内部,如肺部和血 液。
临床表现
深部真菌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表浅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瘙痒,红肿和疼痛。
2
环境清洁
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减少真菌的繁殖和传播。
3
合理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总结和建议
加强认识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降低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需要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而表浅真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愈。
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免疫系统受损
2 长期使用抗生素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人 更容易感染深部真菌, 如HIV感染者和接受免疫 抑制治疗的患者。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 坏人体微生物平衡,使 真菌有机可乘。
3 环境暴露
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
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根 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口服或静脉给药。
支持治疗
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补 液,氧疗和营养支持,以帮 助患者康复。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和高风险人群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
长期暴露于含真菌的环 境中,如在农场、花园 或矿井工作,增加感染 深部真菌的风险。
深部感染真菌

假丝酵母菌属
假丝酵母菌(Candida),俗称念珠菌,生 物学分类为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隐球 菌目、假丝酵母菌属。 本属菌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 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白假丝酵母菌
临床意义:可引起女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外阴炎、念珠菌龟头炎、包皮炎鹅口疮等。 生物学特征:白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3~6μm。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出芽 方式繁殖,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 在玉米粉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卡氏肺孢菌微生物检验
直接显微镜检查 从病人痰液、支气管肺 泡灌洗液或肺活检组织中检查PC是确诊本 病的重要依据。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萨 染色、果氏环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GMS) 和亚甲胺蓝染色。可以检出包囊和滋养体 两种形态。 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卡氏包囊
卡氏包囊和滋养体
毛霉目真菌
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色)
隐球菌微生物检验
直接镜检:用病人脑脊液作墨汁负染色检查是诊断 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快速之方法。 抗原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特异 性抗原,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规诊断方法,其中以乳 胶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此法简便、快速。 核酸检测、药物敏感试验、抗体检测。 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病原性隐 球菌在25℃和37℃孵育的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 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2~5d后观察菌落形态特 点,并取菌落作印度墨汁负染色镜检。
毛霉
根霉
梨头霉
马内菲青霉
双向性,在自然界中以菌丝形式存在,在 组织中则可形成小圆形到椭圆形细胞。 马内菲青霉可引起马内菲青霉病,引起广 泛性播散性感染,主要侵犯人的网状内皮 系统。
〖医学〗深部感染真菌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菌
第一节 白假丝酵母菌
一、生物学性状
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G+,组织内易形成 芽生孢子,孢子延长成芽管,与母体不脱离。形 成假菌丝。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基
(1)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培养物接种在含1% 吐温80玉米淀粉培养基中,经25℃24~48h后可 查见有厚膜孢子形成。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 病毒感 染等诱 因,约1/3患病 前有上 呼吸道 感染。 病程7~ 10天。 (一 )寒战 、高热 :典型 病例以 突然寒 战起病 ,继之 高热, 体温可 高达39℃~40℃,呈 稽留热 型,常 伴有头 痛、全 身肌肉 酸痛, 食量减 少。抗 生素使 用后热 型可不 典型, 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分两大类:
1. 致病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
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 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一旦 侵入机体,即可致病,如组织胞浆菌、 侵入机体,即可致病,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 芽生菌等,属外源性,我国少见; 菌、芽生菌等,属外源性,我国少见;
2. 条件致病性真菌: 条件致病性真菌: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当机体抵抗力 下降时才致病,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下降时才致病,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一、白假丝酵母菌
• 白假丝酵母菌(Saccharomyces 白假丝酵母菌( 亦称白色念珠菌( albicans)亦称白色念珠菌(Candida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albican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存 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 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 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 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 疾病 。 • 为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为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皮肤、 可引起皮肤、黏膜和深部组织器官的内 源性感染。 源性感染。
生物学特性
圆形,有肥厚荚膜(大,可比菌体大1-3 圆形,有肥厚荚膜 荚膜( 可比菌体大1 倍) 染色:墨汁负染 染色: 出芽繁殖,不形成假菌丝(酵母型菌落) 出芽繁殖,不形成假菌丝(酵母型菌落) 菌落 培养特性: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25℃和 培养特性: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25℃和 37℃,表面粘稠, 37℃,表面粘稠, 由乳白色转变 为橘黄色,最后成棕褐色 为橘黄色,
深部感染真菌
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neoformans)
各种曲霉的菌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学时
第二十九 章 深部感 染真菌
P345 概述: 侵袭深部组织、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统称为深部真菌,
1、条件致病菌
白假丝酵母菌 2、病原性真菌 新生隐球菌
第 1 节 白假丝酵母菌 概述
1、俗称白色念珠菌,是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2、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深部感染真菌病
3、新近分离的柏林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1) 圆形或卵圆形,革兰氏阳性,但染色不均;
2) 在组织内形成芽生孢子,继而形成假菌丝;
3) 培养后的白假丝酵母菌可发展成为厚膜孢子
2、培养特性:
1)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血平板及沙保弱琼脂培养基上均生 长良
好;
2) 37C 培养2~3天后可出现典型的类酵母菌落
3) 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假菌丝,并产生真菌丝和 厚膜
孢子
二、致病性:
1、 条件致病性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 (白色念珠菌 );
2、 感染类型有皮肤黏膜感染、内脏感染和中枢神经感染, 少数发生变应性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假丝酵母菌种类繁多,可根据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别
1) 芽管形成试验:将菌接种于0.5~1ml 正常人或羊血清中
37 C孵育1.5~4h后镜检,可见芽生抱子和芽管形成;
2)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菌接种于1%吐温80 玉米粉培养基,
25C孵育24~48h后镜检,可见厚膜抱子;
3)白假丝酵母菌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鉴别可用45C培养区分,
前者生长良好,后者不能生长。
3、血清学试验:
1 、患者体内可产生多种假丝酵母菌的抗体,但诊断意义不大;
2、应用胶乳凝集试验或ELISA 可在患者血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壁甘露聚糖,特异性较高
4、动物试验:
将1%白假丝酵母菌悬液1ml 尾静脉或腹腔注入小鼠或耳静脉注入兔体内,5~7天后动物可死亡,解剖发现肾、肝等有脓肿
四、防治原则
1 、除去危险因素如潮湿、停止长期应用抗生素等;
2、鹅口疮及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治疗可局部涂敷制霉菌素、龙胆紫、酮康唑等;
3、深部感染可用两性霉素 B 治疗或与口服氟胞嘧啶合用;
4、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 2 节新生隐球菌
概述:
1 、自然界分布广泛;
2、也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和粪便中;
3、大量存在于干燥的鸽粪中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1)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2)菌体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荚膜,用墨汁负染色后可见黑色的背
景中见到圆形或卵圆形透亮菌体;
3)菌体可见出芽,但不形成假菌丝;
2、培养特性:
1)在血平板及沙保弱琼脂培养基上25 ~37C培养数天后可出现
酵母型菌落;
2)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28C培养3~5天后可出现菌落;
3)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上25C培养3天后呈混浊生长,可有少
量沉淀或菌膜;
3、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尿素酶试验多为阳性,此菌能分解尿素,以区别于假丝酵母菌
4、抗原结构
荚膜多糖具有抗原性,可分 5 个血清型,以 A 型最多见
二、致病性:
1 、深部感染性真菌,且是条件致病性真菌;
2、主要传染源是鸽子,一般是外源性感染,通过呼吸道入侵;
3、主要引起脑膜的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1 、直接镜检标本作墨汁负染色后检出透亮荚膜和芽生孢子;2、分离培养与鉴定:
沙保弱琼脂培养基上25 ~37C培养数天后可出现酵母型菌落;37 E培养检查尿素酶可鉴定此菌
3、抗原检查应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查血清和脑脊液中荚膜抗原
4、动物试验
四、防治原则
1、减少鸽子数量或用碱处理鸽粪,可控制此病发生;
2、治疗可选用抗真菌的药物,两性霉素B 或合用氟胞嘧啶、酮康唑等。
第三节其他真菌(自学)包括曲霉、毛霉、肺孢子菌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两种常见的能引起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性单
细胞真菌的致病性。
2.简述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结
果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3.解释类酵母型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