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施工技术
压力管道施工技术管理讲义

压力管道施工技术管理讲义一、压力管道的基本概念1、压力管道分类及级别划分1)按用途分压力管道的分类---三大类(1)长输管道---GA类定义:系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2)用管道---GB类定义:系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汽和热力管道。
(3)工业管道—GC类定义:系指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它辅助管道。
2)级别划分压力管道分为三类六级(1)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300的管道;----输送浆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的管道。
(b)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级:----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GA1级后两个条件范围之外的长输管道。
(2)公用管道为GB类,级别划分为;----GB1----燃气管道----GB2----热力管道。
(3)工业管道为GC类,级别划分为:(a)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的管道。
(b)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输送可燃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非可燃液体介质、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Mpa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压力管道施工技术说明

压⼒管道施⼯技术说明施⼯技术说明1、管道材料及附件1.1 钢管、管件及阀门应具备制造⼚的技术说明。
弯头、三通、凸型风头采⽤成品件。
热弯弯管应符合《油⽓输送⽤钢制弯管》SY/T5257的要求,三通按照本⼯程机械加⼯图进⾏加⼯。
等径三通异径三通及异径接头应符合《钢板制对焊管件》GB/T13401、《钢制对焊⽆缝管件》GB12459标准的要求。
凸型封头应符合《钢制压⼒容器》GB150标准。
各种管件与管道母材材质应相同或相近。
管道附件不得采⽤螺旋焊缝钢管制作,严禁采⽤铸铁制作。
1.2 钢管应符合本⼯程钢管招标技术⽂件的要求。
1.3 阀门公称压⼒应不低于4.0MPa,应符合本⼯程阀门招标技术⽂件要求。
2管道防腐2.1 根据本⼯程初步设计,管道防腐采⽤挤压聚⼄烯防腐层三层结构。
2.2 挤压聚⼄烯防腐层三层结构技术标准应依照《埋地钢制管道聚⼄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 0413执⾏。
三层结构的底层为环氧粉末涂料,其涂层厚度为≥100µm;中间层为胶黏剂,其涂层厚度为170µm-250µm;外层为聚⼄烯,防腐层的最⼩厚度以《埋地钢制管道聚⼄烯防腐层技术标准》表2.0.2为准。
2.3 钢管除应符合设计图中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外,钢管焊缝的余⾼还不应超过2.5mm,且焊缝应平滑过渡。
防腐⼚应对钢管逐根进⾏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钢管不能涂敷防腐层。
2.4 防腐层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复符合《埋地钢制管道聚⼄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 0413中3.2的规定。
在适应前均应由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检验机构,按标准3.2节规定的相应性能项⽬进⾏检测。
性能达不到要求的,不能使⽤。
防腐层性能检测按标准3.3节规定的要求进⾏,各项性能满⾜要求后,放可投⼊正式⽣产。
2.5 在防腐层涂敷前,先清除钢管表⾯的油脂和污垢等附着物,并对钢管预热后进⾏表⾯预处理,钢管预热温度为40oC-60oC。
表⾯预处理质量应达到《涂装前刚才表⾯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中规定的Sa2.5级的要求,锚纹深度达到50µm-75µm.钢管表⾯的焊渣、⽑刺等应清除⼲净。
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一、引言混凝土压力管道是由混凝土制成的,用于输送液态或气态介质的管道。
由于其耐腐蚀、耐高压、耐磨损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水利、石油、化工、供热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设计规范1.设计标准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应符合《混凝土压力管道设计规范》(GB 50444-2008)的要求,其中包括管道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管道结构形式、管道的安全性、管道的可靠性等。
2.管道材料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材料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要求,其中包括混凝土的材料、水泥的种类、强度等级、骨料的要求、掺合料的要求等。
3.管道的设计参数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参数应考虑管道的使用环境、管道所输送的介质、管道的设计寿命等因素,其中包括管道的内径、壁厚、长度、弯曲半径、法兰接头等。
4.管道的结构形式混凝土压力管道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其所用的介质、使用环境、输送流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其中包括直管、弯头、三通、四通、法兰等。
5.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应考虑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包括管道的强度、稳定性、泄漏风险、抗震性等。
三、施工技术规范1.施工准备工作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址、地基处理、材料准备、设备调试等。
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压力管道的制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要求,其中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方式、振捣方式、养护方式等。
3.管道安装混凝土压力管道的安装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其中包括管道的定位、支撑、固定、对中、法兰连接等。
4.管道试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试压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50236-2011)的要求,试压前应先进行清洗和除油等处理工作,试压时应按照规定的压力进行试压,试压后应进行泄漏检查和检测。
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一、引言混凝土压力管道是一种常用的输送管道,其主要应用于输送水、气、油、液体等流体介质。
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直接关系到管道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时,必须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设计规范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管道的选择在进行混凝土压力管道设计之前,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流量、压力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管道。
管道的选择应考虑到其材质、直径、厚度等因素。
2.管道的布局混凝土压力管道的布局应合理,避免出现过长的直管段、过多的弯头、过小的管径等情况。
布局时应根据管道的使用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3.管道的厚度和强度混凝土压力管道的厚度和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其中,管道的厚度应根据其直径、材质、使用压力等因素进行计算;管道的强度应能够承受设计压力和外部荷载的作用,同时满足对管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
4.管道的支撑和固定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支撑和固定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管道的间距、支架的类型和数量、支架的材质和尺寸等。
支架的设置应考虑到管道的材质、直径、长度等因素,并能够满足对管道的支撑和固定要求。
5.管道的连接和密封混凝土压力管道的连接和密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连接方式包括法兰连接、承插连接、螺纹连接等;密封方式包括橡胶圈密封、填料密封等。
连接和密封的选用应根据管道的使用环境和介质特性进行选择。
三、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施工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测、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调试、施工方案制定等。
同时,还应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的落实,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模板和钢筋的制作和安装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模板和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应考虑到管道的直径、长度和曲率等因素,保证管道的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
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技术规程

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压力管道是一种重要的输送管道,广泛用于输送水、天然气、石油等液体和气体。
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将对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技术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材料准备1. 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标号不低于C30的混凝土。
2. 钢筋: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
3. 管道配件: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管道配件。
4. 模板: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管道的布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布置,确定管道的位置和高程。
2. 模板的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模板。
3. 管道的检查:检查管道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施工现场的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方便施工。
四、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施工步骤1. 模板的安装:将制作好的模板安装在管道的外侧,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2. 钢筋的加工和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加工和安装,确保钢筋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将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搅拌,并使用专用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
4. 混凝土的浇筑:将混凝土从模板上方自上而下连续浇筑,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5. 管道配件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逐步安装管道配件,确保管道的连通性和密封性。
6. 管道的养护:进行管道的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避免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和渗漏等问题。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混凝土的强度控制:采用标准试块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的密实性控制:采用标准压力计进行混凝土的密实性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符合设计要求。
3. 管道的尺寸控制:采用测量工具对管道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管道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4. 管道配件的密封性控制:采用水压试验进行管道配件的密封性检测,确保管道配件的密封性符合设计要求。
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方案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在某地区进行分调压站建设,主要工程包括压力管道的安装施工。
压力管道主要由钢管、配件等材料组成,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具有较高的压力、温度和流量要求,安装施工要求高度严格。
二、施工准备:1. 工程测量: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确定压力管道的铺设位置和坡度。
2. 材料采购:根据工程需要,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压力管道材料,并进行材料检验。
3. 施工人员:组织有相关经验的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三、施工步骤:1. 开挖沟槽: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开挖沟槽,确保沟槽的宽度和深度符合要求,并进行沟槽的清理工作。
2. 预埋件安装:在沟槽底部铺设合适的垫层,然后安装混凝土预埋件,确保预埋件的位置准确。
3. 钢管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管逐段铺设在预埋件上,并进行连接。
3.1 管道排列: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压力管道的排列,尽量减少管道弯曲。
3.2 管道连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管道的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密封性良好。
3.3 管道支承:对长距离的管道,进行适当间隔设置支承装置,保证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压力测试:在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压力测试,确保管道能够承受额定压力,没有泄漏现象。
5. 技术验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压力管道进行技术验收,包括管道的尺寸、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查。
四、安全措施:1. 安全教育: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遵守安全规范。
2. 施工现场保护: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挡,保护施工现场,确保工地的安全。
3. 管道保护:在管道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管道不受损坏,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施工机具使用:合理使用施工机具,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5. 清理整理: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和碎料,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五、总结:压力管道的安装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水泥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技术规程

水泥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水泥混凝土压力管道是输送各种液体和气体的重要管线,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排水、天然气、石油、化工等领域。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水泥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保证其安全可靠、符合标准要求。
二、材料1. 水泥:选用符合GB 175-2007 《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的硅酸盐水泥。
2. 砂子:选用符合GB/T 14684-2011《天然砂子》标准的天然砂子。
3. 石子:选用符合GB/T 14685-2011《天然碎石和人造碎石》标准的天然碎石或人造碎石。
4. 混凝土外加剂:选用符合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标准的混凝土外加剂。
5. 钢筋:选用符合GB/T 1499.2-2007《混凝土用钢筋》标准的钢筋。
6. 管件:选用符合JC/T 941-2003《水泥混凝土压力管件》标准的水泥混凝土压力管件。
7. 管卡:选用符合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管卡。
三、施工准备1. 材料检验:材料进场前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设备检查:施工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材料配比、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内容。
4. 管道安装: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管道安装,确保管道线路清晰、平直、无翘曲、无扭曲。
5. 管道支撑:对管道进行适当的支撑,确保管道不受外力影响。
四、施工工艺1. 基础处理:将基础清理干净,用水泥砂浆进行表面处理,确保基础与管道接触面积充分。
2. 管道连接:将管件与管道连接后,用管卡紧固,确保连接牢固。
连接处应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密封性能。
3.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符合标准要求。
4. 模板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安装,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形状和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5.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无松散、无裂缝。
6.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养护,根据季节和气温决定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养护充分。
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技术交底XXX是一家施工单位,于年月日在高端装备制造基地6#车间的工地会议室进行了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编制依据施工依据包括多项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相关要求及施工现场条件。
二、施工工序施工工序包括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机具准备、材料准备、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管段划线切割、坡口加工、管段组装、材料标识、管线试压、防腐、管口吹扫、质量检验、气密试验和交工验收。
三、管道安装施工及检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需要进行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开工告知、熟悉图纸、技术资料及有关标准、规范、现场编制施工方案、深化设计,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准备包括查看现场、检查支架安装部位、土建基础设施、准备必备的施工设备,并进行管道组成件及支承件的检验。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和改写。
3.3.外观检查应确保表面质量无裂纹、缩孔、夹渣、重皮、砂眼、针孔等缺陷,凹陷及其它机械损伤的深度不应超过产品相应标准的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包括用小锤敲击、用放大镜、卡钳和测厚仪检查。
3.4.产品必须有标识。
3.5.从每批阀门中抽查10%,且不少于1个,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
如果不合格,应加倍检查,仍不合格时,该批阀门不得使用。
3.6.阀门的壳体试验压力不得小于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以壳体填料无渗漏为合格。
密封试验以公称压力进行,以阀瓣密封面不漏为合格。
3.7.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及时排尽内部的积水,并吹干。
然后,在密封面上涂上防锈油,关闭阀门,封闭出入口,做出明显的标记,并填写“阀门试验记录”。
二)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1.管道支架的类型、布置和标高应按照管道汇总图进行制作和安装。
如果没有管道汇总图,则应按照《室内管道支吊架》和《装配式管道吊挂架安装图》的要求进行设置和安装。
2.支吊架上的孔应采用电钻加工,不得用氧气、乙炔焰割孔,并且支架端部不允许有尖角和快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压力管道基本概念(一)管道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的规定,管道是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等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或控制流体流动。
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的定义是:由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承件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控制和制止流体流动的管子、管件、法兰、螺栓连接、垫片、阀门和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的装配总成。
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称之为“管道系统”或“管系”。
上述定义包含两个含义:(A)管道的作用:是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控制和制止流体流动。
1)流体:在有些标准中称为介质。
流体可按状态或性质进行分类。
a)按状态分:气体;液体;液化气体: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呈液态存在的气体;浆体:是指可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的浆体介质。
b)按性质分:火灾危险性;是指可燃介质引起燃烧的危险性,分为可燃气体、液化气体和可燃液体。
有甲、乙、丙三类。
爆炸性;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的可燃介质或在高温、高压下可能引起爆炸的非可燃介质。
毒性;按GB5044分级。
有剧毒(极度危害)和有毒(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两大类四个级别。
腐蚀性。
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管道材料造成损坏的物质。
2)输送流体:依靠外界的动力(利用流体输送机械如压缩机、泵等给予的动能)或流体本身的驱动力(如介质本身的压力)将管道源头的流体输送到管道的终点。
3)分配流体:通过管系中的支管将流体分配到设计规定的多个预定的设备或用户。
4)混合流体:将管系中来自不同支管中的流体在管道中进行混合,如稀释等。
5)分离流体:将管道内部不同状态的流体通过支管进行分离,如汽液分离、油水分离等。
6)排放流体:将管道内部流体通过支管进行排放,如超压放空、排放被分离的流体等。
7)计量流体:通过设置于管道系统中的计量仪表对输送、分配的流体进行计量,如测量流量、压力、温度和粘度等。
8)控制流体:通过设置于管道系统中的控制元件对管内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如调压、减温、流体分配和切断等。
(B)管道的构成: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管道支承件)等组成,是管子、管件、法兰、螺栓连接、垫片、阀门、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和支承件的装配总成。
1)管道组成件:指用于连接或装配成管道的元件,包括管子、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管道特殊件。
所谓管道特殊件,是指非普通标准组成件。
是按工程设计条件特殊制造的管道组成件,包括膨胀节、特殊阀门、爆破片、阻火器、过滤器、挠性接头及软管等。
2)管道支吊架:用于支承管道或约束管道位移的各种结构的总称,但不包括土建的结构。
有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刚性吊架、导向架、限位架和弹簧支吊架等。
在国家标准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也称为管道支承件,包括管道安装件和附着件。
a)管道安装件:指将负荷从管子或管道附着件上传递到支承结构或设备上的元件,包括吊杆、弹簧支吊架、斜拉杆、平衡锤、松紧螺栓、支撑杆、链条、导轨、锚固件、鞍座、垫板、滚柱、托座和滑动支架等。
b)附着件:用焊接、螺栓连接或夹紧方法附装在管子上的零件,包括管吊、吊(支)耳、圆环、夹子、吊夹、紧固夹板和裙式管座等。
管道组成件和支承件在我国现行压力管道法规中也统称为压力管道元件。
(二)压力管道的概念:压力管道是管道中的一部分。
从广义上理解,所谓压力管道,应当是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无论其管内介质如何。
但从我国颁发《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以后,“压力管道”便成为受监察管道的专用名词。
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第二条中将压力管道定义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国务院2003年6月1日颁发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将压力管道进一步明确为“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O.IMPa (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渄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这就是说,现在所说的“压力管道”,不但是指其管内或管外承受压力,而且其内部输送的介质是“气体、液化气体和蒸汽”或“可能引起燃爆、中毒或腐蚀的液体"物质。
这里所谓能燃爆、能中毒或有腐蚀性,具有如下内涵:介质的燃爆性:即介质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或爆炸,酿成火灾和破坏。
这些介质包括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等有火灾危险性的物质,也包括容易引起爆炸的高温高压介质如蒸汽、超过标准沸点的高温热水、压缩空气和其他压缩气体等。
其中,可燃介质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共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中甲、乙类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体积)分别规定为:甲类可燃气体:V 10%乙类可燃气体:》10%甲、乙和丙类可燃液体的分类见表1。
表1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在GBJ16的规定中,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可燃介质(或生产过程)还有: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蒸汽作用能产生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以及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的介质主要是指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氧化剂和化学易燃固体,以及助燃气体。
(B)介质的毒性:即介质具有使人中毒的特性。
当这些介质被人吸入或与人体接触后,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的规定,毒物按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允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共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个等级。
极度危害介质有时也称之为“剧毒介质”,高度、中度和轻度危害介质则统称为“有毒介质“。
剧毒介质(流体)在我国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中的解释是:如有极少量这类物质泄漏到环境中,被人吸入或与人体接触,即使迅速治疗,也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和难以治疗的伤害的物质。
相当于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级危害程度(极度危害)的毒物。
据此可以将剧毒介质理解为就是极度危害介质。
而有毒介质在标准中的解释是:这类物质泄漏到环境中,被人吸入或与人体接触,如治疗及时不致于对人体造成不易恢复的危害。
不过,毒性程度相同的毒物,在具体如何对待的问题上各行业也存在差异。
如苯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被列入极度危害介质,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解析中也作为极度危害介质的例子。
而在《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的管道分级中,苯则被与高度危害介质同等对待。
列入SHB级之中。
相反,丙烯腈、光气、二硫化碳和氟化氢等四种高度危害介质则在SH3501-2002中被与极度危害介质同样看待,列入SHA级管道之中。
这不但对施工质量标准和在用管道的检验要求有影响,同时对具体工程施工时划分许可证级别也是有影响的。
如承担有苯介质的管道安装工作时,若苯被视为极度危害介质,施工单位应持GC1级安装许可证,而若作为高度危害介质时,则持证级别与管道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有关。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从毒物危害性分级的原则进行解释: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对具体毒物的分级是以列举常见的56种毒物在某些行业中的危害程度分级进行表达的。
但该标准同时指出:对接触同一毒物的其他行业(该标准表2中未列出的)的危害程度,可根据车间空气中的毒物浓度、中毒患病率、接触时间的长短,划定级别。
凡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经常达到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值,而其患病率或症状发生率低于本分级标准中相应的值,可降低一级。
所以,对每种具体物质,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在划分危害等级时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因为除了致癌性和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外,其他四项指标都与生产过程和操作特点有关。
石油、化工和石油化工等以管道输送介质为主的生产过程,有毒物质处于连续、密闭状况下流动,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因事故致使毒物与人体接触,或因经常性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机率,通常要低于开放性生产过程。
因此,在压力管道设计时具体确定毒物危害等级应主要以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中毒患病率、接触时间长短来划定。
上面提到的毒物危害性分级指标中,关于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规定如下:极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小于0 .1 mg/m 3;高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为0 .1 mg/m 3 ~1 .0 mg/m 3。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规定,苯、丙烯腈、光气、二硫化碳和氟化氢等五种毒物在车间空气中和居住区大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见表2:表由表2可见,苯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远远高于极度危害介质。
同时,根据工业生产中管道输送的连续性、密闭性特点,以及苯与操作人员的接触时间长短和中毒患病率的情况分析,苯也不应属于极度危害介质的范围。
所以,实际工作中确定介质的毒害程度应以设计文件确定的毒物性质或设计文件中指明的施工验收规范为准。
另外,关于接触时间长短我国尚未制定有关标准,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会议(ACGIH推荐的三种接触阈限值可作为参考:1)以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限值为指标,在此浓度下,反复接触对全部人员都不致产生不良影响;2)以短时间接触(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4次,每次间隔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限值为指标,在此浓度下,人短时间连续接触不致引起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组织病理变化、麻醉而增加意外伤害、自救能力减退或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等;3)上限值是指即使在瞬间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C)介质的腐蚀性: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管道材料造成损坏的物质,如酸、碱以及其它能引起材料损害的流体如氢、硫化氢等。
(三)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范围根据《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属于安全监察范围的压力管道是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装置等。
1)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介质,不论压力,温度及状态;2)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介质,不论压力、温度及状态;3)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 1 MPa的气(汽)体、液化气体介质,未规定性质及温度,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中规定不属于监察范围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