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答案94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题答案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计分规则】:答出任何关于文化的定义即给10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答出主要为中国人自古流传至今的生活方式,体现变化的特点。
分值10分中国文化特点为:包容性、集体性、专制性、原始思维等。
分值10分。
--------------------------------2、秦晖先生在《传统十论》提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制度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答案:--------------------------------3、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自秦王朝统一起,就进入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专制社会,历代实行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因而中国古代就是一个专制王权社会;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历来有“国权不下县”的现象,王朝设置的官府只到县一级,再往下一般都是乡绅自治,因此不能算是专制王权社会。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答案:--------------------------------4、什么是五谷?答案:麻、黍、稷、麦、豆。
--------------------------------5、肉食和蔬食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计分规则】:普通民众一般很少吃到肉,以蔬菜为主要菜肴,故称蔬食。
上层统治或者说贵族才能经常吃到肉,故称肉食。
如《孟子》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要七十以上古来稀的老人才有肉吃。
《曹刿论战》则称:“肉食者鄙。
”此处的“肉食者”即指贵族或统治阶层。
--------------------------------6、“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7、请谈谈在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中,士人阶层为什么会居于相对特殊的地位,士人阶层的这种相对特殊地位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什么影响?答案:--------------------------------8、你了解孔子吗?请说说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什么地方?答案:【计分规则】: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这一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考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后题答案一、填空题1.团圆节2.苏轼3.月亮4.长寿5.“辟邪翁”6.百家争鸣7.大自然;人类;互相理解,结成友谊8.仁;礼;中庸9.和而不同10.重和谐;主张中庸11.汉字12.大汶口文化时期13.陶文14.商代的甲骨文15.隶书16.气势.意态.韵律17.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和柳公权等18.笔.墨.纸.砚19.尖.圆.齐.健20.线条.结构.墨色21.人物画22.山水画23.青绿山水24.水墨山水25.以形写神.形神兼备26.一年四季27.冕旒28.花钿妆29.天揖30.维吾尔族31.宫殿建筑32.明33.四合院34.川35.印度36.乌龙茶37.取.沏.端38.凤凰三点头39.尝茶.闻香.观汤40.盖.碗.托41.营养42.淮扬菜43.尝鲜44.饺子45.苏东坡二、单选题1-5 CCABA 6-10 CCADD 11-15 CDDAD 16-20 BCCAB 21-25 ACCAB 26-30 ABACD 31-35 BBBAC 36-40 BABCD 41-46 CDBCBD三、多选题1-5 ABD ABCD BC AC ABC6-10 ABCD ACD ABCD ABCD ABCD11-15 ACD BCD AC CD ABC16-20 ABD ABCD ABCD AC ABC21-25 ABD ABC ABCD ABCD ABCD26-30 ABC ABD ABCD BC BCD31-35 ABD BCD BD ABCD BCD36-40 CD AB ABC ACD ABCD41-45 ABCD ABD ACD ACD ACD四、判断题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五.简答题1.拜月、赏月、吃月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传统文化答案

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BA. 崇德重义B. 以人为本C. 载道化成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A. 周易.贲B. 周易.震C. 周易.艮3.“文”不包括DA. 人文B. 地文C. 天文D. 物文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A. “易”、“道”B. 儒、释、道三家并列C. 儒道互补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BA. 中庸之道B. 中和为美C. 阴阳五行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仁为本C. 以民为贵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长幼有序B. 朋友有信C. 夫妇有别D. 君臣有义E. 父子有亲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B.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C.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D.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A. 天人合一B. 辩证逻辑C. 天人感应D. 形式逻辑第二章: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DA. 义B. 礼C. 知D. 仁2.颜渊问仁,子曰:DA.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B. 仁者爱人C. 仁者其言也讱D. 克己复礼为仁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BA. 博学B. 自我修养C. 审问D. 明辨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B中寻找A. 个性B. 共性5.天的涵义包括:CA. 道德义B. 自然义C.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D. 神性义6.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A. 董仲舒B. 孟子C. 孔子D. 老子7.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8.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DA. 慎独B. 穷理C. 尽心D. 仁礼的统一9.荀子提出过:AA. 制天命而用之B. 天人交相胜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第三章: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DA. 礼官B. 司马C. 祭司D. 史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恭宽敏惠B. 清虚卑弱C. 和静清寂D. 仁义礼智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BA. 祭神如神在B. 无神论C. 怀疑论D. 未知生,焉知死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C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处众人之所恶C. 推己及人D. 居善地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BA. 圣人无常心B. 治人事天莫若啬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 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 道法自然B. 祸福相依C. 反向思维D. 相反相成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BCA. 不多为B. 有所不为C. 不妄为D. 不作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A.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A. 天道酬勤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忠恕之道第四章:庄子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BA. 万物之一类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C. 辁才讽说之徒D. 任公子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A. 老子B. 惠子C. 庄子D. 孔子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DA. 四遍B. 二遍C. 一遍D. 三遍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DA. 孰知正味B. 孰知正色C. 孰知正处D. 孰知正见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A. 天籁B. 地籁C. 道籁D. 人籁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A. 百围之木B. 水面C. 天空D. 大地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A. 以自为是B. 神人无功C. 圣人无名D. 之人无己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BA. 养形为主B. 养性为主C. 养情为主D. 养气为主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CA. 厨师B. 尸祝C. 治国者D. 屠户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A. 悬解B. 帝之悬C. 遁天背情D. 遁天之刑第五章:佛教文化1.“佛”意思是什么DA. 传说中的人物B. 庙里的塑像C. 神仙D. 智者、觉者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A. 古印度B. 中国C. 泰国D. 尼泊尔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三国时期C. 秦代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A. 白马寺B. 普救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DA. 不空B. 迦叶摩腾C. 玄奘D. 鸠摩罗什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DA. 神光B. 迦叶摩腾C. 法兰D. 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CA. 瑜伽师地论B. 大乘起信论C. 大唐西域记D. 大菩提藏经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DA. 弘忍B. 慧远C. 释迦牟尼D. 慧能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DA. 王维B. 慧远C. 慧能D. 陶渊明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AA.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B. 当头棒喝,单刀直入C. 语语机锋,步步莲花D. 禅宗公案,佛教故事第六章:古典文学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CA. 东山B. 硕鼠C. 生民D. 七月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A. 赋B. 兴C. 比3.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BA. 梆子B. 元杂剧C. 秦腔D. 京剧4.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A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厢记5.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A;A. 贾宝玉B. 贾珍C. 薛蟠D. 贾琏6.“元曲四大家”是ABDE;A. 郑光祖B. 白朴C. 王实甫D. 关汉卿E. 马致远7.诗经中“颂”分为ABD;A. 周颂B. 商颂C. 秦颂D. 鲁颂8.元杂剧四大悲剧是ACDE;A. 窦娥冤B. 倩女离魂C. 汉宫秋D. 梧桐雨E. 赵氏孤儿9.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ABCD;B. 王C. 贾D. 薛E. 林10.林黛玉的别名有ABC;A. 颦颦B. 颦儿C. 潇湘妃子D. 蘅芜君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之美1.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CA. 徵B. 角C. 清角D. 商2.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CA. 梅花三弄B. 广陵散C. 高山流水D. 阳春白雪3.古琴又称BB. 瑶琴C. 柳琴D. 五弦琴4.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DA. 循环曲式B. 单三部曲式C. 回旋曲式D. 自由变奏曲式5.伯牙的知音是AA. 钟子期B. 阮籍C. 师涓D. 师旷6.古曲阳关三叠的原诗是王维的DA. 鸟鸣涧B. 陇西行C. 山居秋暝D. 送元二使安西第八章:再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1.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AA. 仕女画B. 历史故事画C. 宗教题材的人物画2.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CA. 阎立本B. 周昉C. 吴道子3.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CA. 周家样B. 曹家样C. 吴家样4.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 BA. 空间性、表现性、装饰性B. 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5.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BA. 人文主义文化B. 科学主义文化6.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 AA. 表意的B. 写实的7.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 BA. 焦点式透视B. 散点式透视8.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 BA. 用线条作为造型手段B. 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第九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书法1.书法的三要素是ABDA. 笔法B. 章法C. 意境D. 结字2.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ACA.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B. 忠孝节义观念C. 易和变的观念D. 礼义廉耻观念3.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AC的情绪;A. 悲愤B. 平静C. 沉痛D. 欢快4.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ABCDA. 结字的疏密B. 笔画的轻重C. 字形的大小D. 书写的快慢5.书法的章法要BCDA. 整齐划一B. 气息贯通C. 有秩序感D. 有节奏感6.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ABDA. 穿插避就B. 纵收得体C. 左右均等D. 主次分明7.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CA. 用笔要方圆兼备B. 用笔要笔笔藏锋C. 用笔要藏露互现D. 用笔要笔笔中锋8.中国的汉字ABCA. 具有造型美B. 是书法的载体C. 是意象字D. 是象形字9.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BCDA. 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B. 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C. 书法是抒情的艺术D. 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10.毛笔的特性是ABCDA. 健B. 齐C. 尖D. 圆第十章:中国传统史学文化概论1.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BA. “国亡史存”B. “六经皆史”C. “在史言史”2.“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CA. 典志体B. 编年体C. 纪传体D. 国别体3.以下史学着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BA. 宋元学案B. 资治通鉴C. 三国志D. 元和郡县图志4.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CA. 史官崇高的地位B. 秉笔直书的精神C. 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D. 官修史书的传统5.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BA. 隋B. 唐C. 汉D. 北魏6.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CA. 史识B. 史学C. 史德D. 史才7.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所蕴含的理念是AA. 秉笔直书B. 道德教化C. 通古今之变D. 殷鉴不远8.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具有B的意识;A. “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B.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C. “以任故国之史报故国”D. “在史言史,不识忌讳”9.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DA. “借史言事”B. “通古今之变”C. “誓不食周粟”D. “国亡史存”。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纵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崔咏梅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价值观,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对价值观的不断完善有重要意义。
需要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超越文化是某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大特性在于它的传承性。
中国特色文化依赖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为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有必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而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对目前中国思想方向与文化生活的集中概括,与传统文化间有密切联系。
十八大以来,培育及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思想不断深入,只有正确掌握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间关系,才能明确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认知(一)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概念认知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时间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其他各类文化发展源头。
它体现出时代特性,与当代国家文化有所差别,但是始终发挥精神支柱作用[1]。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化、民俗习惯等多种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受到政治、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中可能存在一些封建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这些落后文化观念与时代背景有关。
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珍贵结晶,它体现的价值追求必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为中国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基础,并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精神力量。
(二)价值观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价值观是在人们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们看待现实事物时持有的立场、态度与观点。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形成后很难改变,为了保证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树立有引领作用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

传统文化答案整理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B)A. 崇德重义B. 以人为本C. 载道化成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A. 《周易.贲》B. 《周易.震》C. 《周易.艮》3.“文”不包括(D)A. 人文B. 地文C. 天文D. 物文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A. “易”、“道”B. 儒、释、道三家并列C. 儒道互补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B)A. 中庸之道B. 中和为美C. 阴阳五行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仁为本C. 以民为贵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长幼有序B. 朋友有信C. 夫妇有别D. 君臣有义E. 父子有亲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C.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A. 天人合一B. 辩证逻辑D. 形式逻辑第二章: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D)A. 义B. 礼C. 知D. 仁2.颜渊问仁,子曰:(D)A.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B. 仁者爱人C. 仁者其言也讱D. 克己复礼为仁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B)A. 博学B. 自我修养C. 审问D. 明辨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B)中寻找A. 个性B. 共性5.天的涵义包括:(C)A. 道德义B. 自然义C.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D. 神性义6.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A. 董仲舒B. 孟子C. 孔子D. 老子7.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8.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D)A. 慎独B. 穷理C. 尽心D. 仁礼的统一9.荀子提出过:(A)A. 制天命而用之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第三章:《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D)A. 礼官B. 司马C. 祭司D. 史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恭宽敏惠B. 清虚卑弱C. 和静清寂D. 仁义礼智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B)A. 祭神如神在B. 无神论C. 怀疑论D. 未知生,焉知死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C)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处众人之所恶C. 推己及人D. 居善地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B)A. 圣人无常心B. 治人事天莫若啬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 道法自然B. 祸福相依C. 反向思维D. 相反相成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BC)A. 不多为B. 有所不为C. 不妄为D. 不作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A.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A. 天道酬勤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忠恕之道第四章:庄子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B)A. 万物之一类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C. 辁才讽说之徒D. 任公子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A. 老子B. 惠子C. 庄子D. 孔子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D)A. 四遍B. 二遍C. 一遍D. 三遍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D)A. 孰知正味B. 孰知正色C. 孰知正处D. 孰知正见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A. 天籁B. 地籁C. 道籁D. 人籁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A. 百围之木B. 水面C. 天空D. 大地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A. 以自为是B. 神人无功C. 圣人无名D. 之人无己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B)A. 养形为主B. 养性为主C. 养情为主D. 养气为主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C)A. 厨师B. 尸祝C. 治国者D. 屠户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A. 悬解B. 帝之悬C. 遁天背情D. 遁天之刑第五章:佛教文化1.“佛”意思是什么(D)A. 传说中的人物B. 庙里的塑像C. 神仙D. 智者、觉者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A. 古印度B. 中国C. 泰国D. 尼泊尔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三国时期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A. 白马寺B. 普救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传统文化答案

传统文化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B)A. 崇德重义B. 以人为本C. 载道化成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A. 《周易.贲》B. 《周易.震》C. 《周易.艮》3.“文”不包括(D)A. 人文B. 地文C. 天文D. 物文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A. “易”、“道”B. 儒、释、道三家并列C. 儒道互补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B)A. 中庸之道B. 中和为美C. 阴阳五行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仁为本C. 以民为贵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长幼有序B. 朋友有信C. 夫妇有别D. 君臣有义E. 父子有亲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C.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A. 天人合一B. 辩证逻辑C. 天人感应D. 形式逻辑第二章: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D)A. 义B. 礼C. 知D. 仁2.颜渊问仁,子曰:(D)A.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B. 仁者爱人C. 仁者其言也讱D. 克己复礼为仁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B)A. 博学B. 自我修养C. 审问D. 明辨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B)中寻找A. 个性B. 共性5.天的涵义包括:(C)A. 道德义B. 自然义C.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D. 神性义6.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A. 董仲舒B. 孟子C. 孔子D. 老子7.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8.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D)A. 慎独B. 穷理C. 尽心D. 仁礼的统一9.荀子提出过:(A)A. 制天命而用之B. 天人交相胜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第三章:《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D)A. 礼官B. 司马C. 祭司D. 史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恭宽敏惠B. 清虚卑弱C. 和静清寂D. 仁义礼智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B)A. 祭神如神在B. 无神论C. 怀疑论D. 未知生,焉知死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C)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处众人之所恶C. 推己及人D. 居善地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B)A. 圣人无常心B. 治人事天莫若啬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 道法自然B. 祸福相依C. 反向思维D. 相反相成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BC)A. 不多为B. 有所不为C. 不妄为D. 不作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A.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A. 天道酬勤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忠恕之道第四章:庄子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B)A. 万物之一类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C. 辁才讽说之徒D. 任公子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A. 老子B. 惠子C. 庄子D. 孔子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D)A. 四遍B. 二遍C. 一遍D. 三遍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D)A. 孰知正味B. 孰知正色C. 孰知正处D. 孰知正见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A. 天籁B. 地籁C. 道籁D. 人籁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A. 百围之木B. 水面C. 天空D. 大地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A. 以自为是B. 神人无功C. 圣人无名D. 之人无己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B)A. 养形为主B. 养性为主C. 养情为主D. 养气为主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C)A. 厨师B. 尸祝C. 治国者D. 屠户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A. 悬解B. 帝之悬C. 遁天背情D. 遁天之刑第五章:佛教文化1.“佛”意思是什么?(D)A. 传说中的人物B. 庙里的塑像C. 神仙D. 智者、觉者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B. 中国C. 泰国D. 尼泊尔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三国时期C. 秦代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A. 白马寺B. 普救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土壤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其传统文化相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长期积淀,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与传统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契合,二者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个人修养作出的要求。
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中蕴涵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赋予新内涵,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土壤。
(二)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激励着中华儿女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得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愈发的自信。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协和万邦”到和平发展思想,从“仁政德礼”到坚持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实际上都是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的表达,这种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
因此,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挖掘其内在的生命力和丰富内涵,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一个国家想要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有文化的推动,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首先,自古以来,先贤们都追求国富兵强,希望百姓幸福,这些理想和追求都与“中国梦”相契合,“中国梦”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理想和追求。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具有的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等精神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支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因此,必须促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答案94分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第1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2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3题、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4题、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5题、“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家庭利益需要,由道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6题、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7题、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8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不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9题、中国的“天下”概念是严格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理念,即能够达到孔子标准“以天下观天下”。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10题、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是否题)(分值:3)A.对B.错第11题、仁爱的核心是()。
(单选题)(分值:3)A.个人主义B.博爱C.推己及人D.利己主义第12题、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
(单选题)(分值:3)A.“三权分立”B.“共产主义”C.“和谐世界”D.“天下理念”第13题、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分值:3)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第1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名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
测试题目共: 30 ,总分值: 100 , 测试时间: 60 分钟
第1 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
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 是否题 ) (分值: 3)
A.对
B.错
第2 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 是否题 ) (分值: 3)
A.对
B.错
第 3 题、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
B.错
第 4 题、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
B.错
第5 题、“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家庭利益需要,由道家礼教对妇
女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
( 是否题 ) (分值: 3)
A.对
B.错
第 6 题、崇尚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 是否题 )(分值: 3)
A.对
B.错
第 7 题、孟子提出“仁、义、礼、智、信”。
( 是否题 ) (分值:3)A.对
B.错
第 8 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不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是否题 ) (分值: 3)A.对
B.错
第 9 题、中国的“天下”概念是严格具有世界眼光的世界理念,
(分值: 3)
A.对
B.错即能够达到孔子标准“以天下观天下”。
( 是否题 )
第 10 题、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
有的根本。
(是否题) (分值:3)A.对
B.错
第 11 题、仁爱的核心是()。
(单选
题 )
(分值:3)
A.个人主义B.博爱C.推己及人D.利己主义
第 12 题、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
的问题,即()。
(单选
题 )
(分值:3)
A.“三权分立”
B.“共产主义”
C.“和谐世界”
D.“天下理念”
第 13 题、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单选题 ) (分值: 3)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第 14 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
(单选
题 )
(分值:3)
A.价值向导
B.理论向导
C.精神向导
D.革命向导
第 15 题、()是形成国家的核心要素,它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它是支撑国家的文化支柱。
( 单选题 ) (分值:
3)
A.核心价值观
B.民族团结
C.睦邻友好
D.人民幸福
第 16 题、以下不属于“三达德”内容的是()。
(单选
题 )
(分值:3)
A.仁
B.智C.勇D.信
第 17 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
(单选
题 )
(分值:3)
A.《孟子》B.《论语》C.《道德经》D.《大学》
第 18 题、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但是在深层次
上它是一个()危机。
(单选
题 )
(分值:3)
A.市场饱和
B.市场需求
C.理想
D.价值观
第 19 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以(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 单选题 ) (分值: 3)
)为A.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B.爱国主义、团结奋斗
C.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D.社会主义、改革创新
第 20 题、“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阐
述的是中国()的价值
观。
(单选
题 )
(分值:3)
A.天下主义
B.广土众民C.兴灭继绝D.和而不同
第 21 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
心价值观的()。
(多选
题 )
(分值:4)
A.亲和力B.凝聚力C.感召力D.生命力
第 22 题、“三纲”是指()。
(多选
题 )
(分值:4)
A.君为臣纲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兄为弟纲
第 23 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政党,我们这个党有三次重
大的战略创新()。
(多选
题 )
(分值:4)
A.理论创新B.建设创新C.崛起创新D.革命创新
第 24 题、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质包括()。
(多选
题 )
(分值: 4)
A.塑造国家B.培育公民
C.造就精英D.影响世界
第 25 题、以下属于中国人的价值观的是()。
(多选
题 )
(分值:4)
A.报恩B.平等C.明分D.虑后
第 26 题、下列属于“五常”的是()。
(多选
题 )
(分值: 4)
A.信B.智C.仁D.义
第 27 题、“四德”是指()。
(多选
题 )
(分值:4)
A.妇德B.妇言C.妇容D.妇功
第 28 题、下列属于中国人较高层面价值观的是()。
(多选
题 )
(分值:4)
A.一阴一阳之谓道B.负阴而抱阳C.治大国若烹小鲜
D.天不变道亦不变
第 29 题、核心价值观建设它是个大工程,它是()。
(多选
题 )
(分值:4)
A.一个国家的灵魂工程B.一个国家的命运工程C.一个国家的希望工程D.一个国家的未来工程
第 30 题、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
(多选
题 )
(分值:4)
A.核心要素
B.精神纽带
C.文化支柱
D.发展方向剩余时间:49分 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