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东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阳三和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

目录1.规划背景 (2)2.规划位置及范围 (2)3.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2)3.1.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3.2. 惠州市惠阳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 (2)3.3. 惠阳区三和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修编) (2)4.土地利用现状 (3)4.1. 用地出让现状 (3)4.2. 土地利用现状 (3)5.规划原则 (3)6.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3)6.1. 现状概况 (3)6.2. 发展条件分析 (4)6.3. 现状存在问题 (4)6.4. 规划对策 (4)7.规划目标 (4)7.1. 功能定位 (4)7.2. 发展方向 (4)7.3. 发展目标 (5)7.4. 建设用地规模 (5)7.5. 人口规模预测 (5)8.用地布局 (5)8.1. 规划结构 (5)8.2. 用地布局.......................................................................................................................... 5 9.地块划分与细分 (7)9.1. 用地分类与构成 (7)9.2. 地块划分与编码 (7)10.地块控制 (7)10.1. 土地使用强度 (7)10.2. 综合控制规划 (8)11.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8)附表1:惠州市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 (19)惠州市惠阳区规划建筑设计院1.规划背景1、为了整合资源,统筹发展,2003年6月,惠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惠阳撤市改区,惠州都市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由沿江发展向沿海发展。
随着惠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格局从沿江向沿海城市的拓展,使“惠阳-大亚湾”地区的投资区位价值得到迅速提升,毗邻惠澳大道沿线地区的惠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为了规划与控制好这片土地,发挥其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使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同时,为配合惠阳区经济发展和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特编制本次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录⽂本第⼀章总则 (2)第⼆章发展⽬标与功能定位 (3)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第四章建设⽤地性质控制 (4)第五章建设⽤地使⽤强度控制 (5)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设施⽤地规划 (7)第⼋章城市设计 (10)图则第⼀章总则第⼀条本规划适⽤范围(以下简称本⽚区)为:惠城外环路以南,莞惠⾼速公路以北,惠⼤⾼速公路以西,惠⼤铁路以东的城市建设⽤地,总⽤地⾯积24.17平⽅公⾥。
第⼆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第三条本规划法定⽂件由⽂本和图则构成。
⽂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具有法定效⼒的规划条⽂,图则是指反映⽂本内容的规划图纸及相关表格。
⽂本与图则具备同等的法律效⼒,两者应同时使⽤。
第四条本⽚区的⼟地使⽤及⼀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国家、⼴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法律、政策、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地范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规划由惠州市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惠州市⼈民政府批准之⽇起实施。
即⽇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动废⽌。
第⼆章发展⽬标与功能定位第⼋条本⽚区发展⽬标为:依托⾼起点、⾼标准的惠州市体育⽂化中⼼、惠州教育园区以及惠州数码园,将本⽚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体育/⽂化中⼼、⾼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体的,服务于惠州市的综合新城。
第九条本⽚区主要有五⼤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等教育、⾼新技术产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第⼗条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本⽚区的街坊及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东、由北⾄南。
地块编码采⽤两级编码⽅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东部大道规划方案

惠州东部大道规划方案背景和概述东部大道是惠州市规划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旨在将市区联系至东部新城区、市内重要工业区及周边高速公路,促进惠州市城市发展。
本文将就惠州东部大道的规划方案进行介绍,旨在让读者对于该方案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规划线路东部大道总长约22公里,起点为惠州市区东街口,终点为市南棠下村。
道路宽度为130m,其中包括6车道主干道、中央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方案中还规划了4个收费站、6个立交桥和4个隧道,以满足东部大道与周边路网的连接需求。
规划原则惠州东部大道规划遵循适度规划、高效考虑和合理建设的原则,符合国家及惠州市的城市道路规划标准,其规划原则如下:1.路线紧贴市政府规划,为发挥东部新城区发展效应,加强惠州市内连接,提供快速路网服务。
2.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统筹考虑衔接巴结公路、段村高速和广梅汕高速等交通枢纽,将东部大道建设成惠州市快速路网的骨干线路。
3.充分考虑生态保护、能源利用、绿化美化等因素,变被动治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规划亮点1.首先,惠州东部大道规划线路总长约为22公里,为全市快速路网的骨干线路,可预见在未来的城市交通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地位。
2.其次,本规划中的四座隧道,六个立交桥和四个收费站将极大地提高道路通畅性和使用效率。
3.最后,该规划设计中,建有双向六车道的主干道,以及良好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能够在广大市民的出行方面做出很好的交通保障。
规划预计时间表根据目前的规划情况,惠州东部大道规划将以三年为周期进行分阶段建设。
其中,第一阶段将主要包括东部大道主线路、南段收费站至市国威大道立交桥和狮子岭隧道的建设。
具体时间表如下:•2021年10月-2022年6月:启动前期工作,如项目论证、工程勘察等。
•2022年7月-2023年6月:道路主干线工程建设。
•2023年7月-2024年6月:安装配套系统并进行调试工作。
总结东部大道作为惠州市重要的交通支撑设施,其规划建设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6条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城市职能(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
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
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 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惠州仲恺高新区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上霞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 《惠州市惠城区公益设施布点规划》 (13) 《惠州市惠城区中小学校布点规划》 (14) 《惠城区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建设规划》 (15) 《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2010-2020)》
稿
(16) 《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示 (17) 《惠州市成品油零售体系“十三五”(2016-2020 年)发展规划》
稿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 号)
(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 《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 号) (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示 (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 表 1。规划控制总人口规模约为 3.6 万人。 规划远景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 356 公顷左右,远景总人口控制在 5 万人左右。
第三章 地块划分及编码
第七条 地块编码方式 依据规划结构、道路界线、自然界线、土地权属情况和出让要求等要素进行
地块划分,并采用“管理单元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进行三级编码。规划 区所有地块编码加上前缀“SX”,代表上霞地区;依据规划结构、城市道路干道
第三章 地块划分及编码 ............................................. 3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稿 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 4
道路交通规划 ............................................... 5 专项规划 ................................................... 6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1)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东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1.1 规划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J 185-20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惠州市现行城市规划标准与规范、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的评审意见和其它部门的相关文函和会议纪要。
1.2 规划原则⑴.加强与惠州市正在组织编制的上层次规划衔接的原则;⑵.处理好村民用地,增强规划可实施性原则;⑶.充分发挥优势原则;⑷.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的原则;⑸.弹性控制原则。
1.3 规划范围东临三环路,西邻新开河,南抵西枝江,北接广汕公路,总用地面积为304.25公顷,控制人口规模约为6.5万人。
1.4 生效日期本规划经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1.5 使用原则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文件的规定。
本文件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2.1 发展目标⑴.建设成为惠州市区配套设施完善、社会服务齐全、具有现代特色的居住社区;⑵.建设成为惠州市两江四岸风景带的重要景观节点。
2.2 功能定位惠州市区的以居住为主的社区。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3.1 地块划分及编码3.1.1 建立地块控制指标和细分地块控制指标的指标系统。
地块是以道路界线和自然界线为边界。
细分地块是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3.1.2 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方式,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编制区代码采用DJXC(东江新城拼音缩写)代码,地块代码采用阿拉伯数字代码,由DJXC-01至DJXC-37,共计37个地块。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4.1 土地使用性质控制4.1.1 规划区土地使用性质基本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分至中类,增加了村民自留居住用地、老村庄用地、市级公共设施用地、市级教育设施用地(实验高中用地和实验小学用地)、排涝站用地和自然生态绿地类别,并规定村民自留居住用地的用地代码为R*,老村庄用地的用地代码为R&,市级公共设施用地的用地代码为C*,市级教育设施用地(示范高中用地和示范小学用地)的用地代码为C*,排涝站用地的用地代码为U*,自然生态绿地的用地代码为E&。
增加的用地类别的名称和代码仅限于该规划使用。
4.1.2 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规模必须符合法定文件的规定。
4.1.3 现有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若与本规划规定不符,应按照本规划进行控制和引导,逐步加以改造,使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与本规划的规定相符。
4.1.4 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同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
4.1.5 规划区内公共绿地、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4.2 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土地使用兼容性详见法定图则。
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须符合土地使用兼容性质的规定,并通过相关程序审批。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5.1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5.1.1 规划区各地块的土地开发必须符合法定图则所规定。
5.1.2 本图则中部分地块用地面积等控制指标,因计算口径原因,与已出让土地的实际情况不符时,总建筑面积应保持一致。
5.1.3 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指标为上限指标,地块内开发建设时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指标不得超过规划中规定的指标。
5.1.4 在本图则执行过程中,遇到以下特殊情况之一,土地开发项目及建设总量应保持不变:⑴、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合并开发的;⑵、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细分开发的。
5.1.5 各地块建设除须满足本规划地块控制指标的要求外,还必须遵守相关法规、规范等的规定。
5.2 绿地控制5.2.1 绿地控制指标包括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两项指标,规划中采用的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两项指标均为最低值,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以保证应有的环境质量。
5.2.2 公园的绿地率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并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相关要求。
5.2.3 住宅区地块内的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不少于1平方米/人;村民自留居住用地可酌情降低,但不应小于相应指标的70%。
5.2.4 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于25%。
5.3 特定地区建设高度控制沿纵一路和沿江景观路的重点景观地段,应通过详细的街景设计并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建设,允许个别建筑高度超过图则规定。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6.1 路网规划6.1.1 规划路网按照城市主干道、城市沿江景观路、区内道路三级控制。
6.1.2 城市主干道有三环路、广汕公路和纵一路。
三环路道路红线宽度须按60米控制;广汕公路和纵一路道路红线宽度须按50米控制。
6.1.3 城市沿江景观路道路红线宽度须按24米控制。
6.1.4 区内道路红线宽度须按21米~36米控制。
6.1.5 道路红线宽度、道路断面设计必须符合本图则。
6.2 道路交叉口规划6.2.1 广汕公路与三环路、沿江景观路与纵一路均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沿江景观路与三环路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其它干道交叉口宜采用平面灯控渠化交叉方式。
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为主要灯控渠化路口,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为灯控路口,支路与主干道相交,限制车辆左行。
6.2.2 道路交叉口禁止开口线控制距离按从道路红线的交点算起,分别为:城市主干道为80米,城市沿江景观路为60米,区内道路为40米。
金山大桥立交桥周边地块不能增加其他机动车出入口。
6.3 交通设施规划6.3.1 规划公交首末站一处,位于DJXC-02地块,用地面积为1.18公顷。
6.3.2 规划区内机动车配建停车标准按下表执行。
6.3.3 城市沿江景观路临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咪表位停车。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7.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1.1 公共服务设施按城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和服务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配套公共设施进行配置。
7.1.2 规划区内配套设施的项目、数量、用地规模或建筑面积均不得少于法定图则中的规定。
法定图则中规定了用地位置、用地规模的配套设施必须按规定执行。
7.1.3 未确定用地位置的配套设施应在图则规定的地块内建设,具体位置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进行布置,用地面积规模不得改变。
7.1.4 规划区内配套设施设置详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7.2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7.2.1 给水工程规划7.2.1.1 确定本区总用水量为4.30万立方米/日。
7.2.1.2 确定该区的用水由桥东现有的自来水厂供给。
7.2.1.3 路幅宽度42米以下,原则上按单管布置,但在另一侧应预留给水管的位置,以备远期发展需要;路幅宽度42米以上(包括42米)按双管布置。
给水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
规划设计给水干管管径最小为DN200。
7.2.2 污水工程规划7.2.2.1 确定本区平均日污水总量为3.165万立方米/日。
7.2.2.2 确定该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7.2.2.3 路幅宽度42米以下,原则上按单管布置,路幅宽度42米以上(包括42米)按双管布置。
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
在纵一路上布置污水主干管,其余的污水支管沿规划道路敷设,汇集到污水主干管上,最终送至惠州市第四污水处理厂。
污水干管d800管通过排洪渠时,采用倒虹管形式通过。
规划污水管道管径d400~d1000。
7.2.3 雨水、防洪工程规划7.2.3.1 确定本区内防洪堤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
7.2.3.2 规划排水闸和排涝站布置于新开河河口处,装机容量约为4500KW。
规划排涝站的工程和管理用地为8100 m2。
水闸的过水能力不小于300 m3/s。
7.2.3.3 雨水流量根据汇水面积采用惠州市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选用1年。
q=1337.74(1+0.546lgP)/(t+3.98)0.56根据《惠州市惠城中心区排水规划》的有关规定,公园绿地径流系数采用¢=0.4;除公园绿地外的规划小区,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7,地表集水时间采用10分钟。
7.2.3.4 规划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布管原则:路幅宽度42米以下,原则上按单管布置,路幅宽度42米以上(包括42米)按双管布置。
雨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
7.2.4 电力工程规划7.2.4.1 预测规划区内总负荷约5.11~7.67万千瓦。
7.2.4.2 规划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装机容量3×63MVA,采用GIS形建设,用地面积为0.54公顷。
7.2.4.3 沿三环路西侧及广汕公路西南侧绿化带预留高压走廊架设,走廊控制宽度约30米。
7.2.4.4 在规划区主要道路西侧、北侧人行道下建电力电缆沟,断面采用1.0×1.0、1.2×1.2米,集中出线处采用2(1.2×1.2)米,建议采用暗沟,上覆人行道板。
横过道路采用G150玻璃钢管,埋深不小于0.7米。
10KV线路采用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
7.2.4.5 10KV系统应采用环网供电,开环运行。
10KV变配电设施采用室内型,应根据开发及用户情况分区分类供电。
7.2.5 通信工程规划7.2.5.1 预测规划区总市话用户约为2.79~4.66万线。
7.2.5.2规划在DJXC-32-02地块新建一座光纤接入网机房,需预留约150平方米建筑面积。
7.2.5.3 规划在DJXC-32-02地块新建邮政支局一座,需预留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
7.2.5.4 规划在DJXC-03-01号地块和DJXC-32-02号地块各新建有线电视片区管理站一座,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
7.2.5.5 在规划区道路东侧、南侧人行道下,规划建设综合信息传输管群,采用PVCΦ98管径,方便不同营运商的光纤及同轴电缆敷设,管道埋深不小于0.7米,过路时采用混凝土包封保护。
7.2.5.6 宜在高层建筑、大型配套公建楼顶设置移动通信基站,确保网络信号全覆盖。
7.2.6 燃气工程规划7.2.6.1供气规模⑴、管道天然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2.0万立方米/日(折合LNG16.0吨/日,折合管道LPG17.2吨/日),全年供气730.0万立方米/年(折合LNG5851吨/日,折合管道LPG6454吨/日);⑵、瓶装液化石油气全年平均日供气为883公斤/日,全年供气为322吨/年。
7.2.6.2 规划在DJXC-26号地块建设瓶装燃气供应站,占地1157平方米。
7.3 环保环卫设施规划7.3.1 规划在DJXC-12号地块、DJXC-15号地块和DJXC-25号地块各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一处,要求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应不小于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