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知识科普讲座-雷电学原理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雷电有关概念

雷电有关概念一、雷电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分类1、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2、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
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
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3、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
二、雷电的危害1、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
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
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此外,雷电还可能给建筑物、电力系统等带来破坏。
2、根据雷电带来危害的原理的不同,雷击有以下几种类型:直击雷、雷电波侵入、感应过电压、系统内部操作过电压、地电位反击等。
l 直击雷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
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l 雷电波侵入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
线缆上的雷电波或过电压几乎以光速沿着电缆线路扩散,侵入并危及室内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各个系统。
因此,往往在听到雷声之前,我们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等可能已经损坏。
l 感应过电压雷击在设备设施或线路的附近发生,或闪电不直接对地放电,只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
闪电释放电荷,并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感应生成过电压。
防雷安全知识科普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防雷安全的知识。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它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雷安全意识,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科普。
一、雷电的形成与特点1. 雷电的形成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雷暴云中。
当云层中的电荷分布不均时,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电场。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即雷电。
2. 雷电的特点(1)破坏力强:雷电具有强大的电流、电压和热量,可以瞬间摧毁建筑物、设备等。
(2)传播速度快:雷电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0万公里/秒,相当于光速。
(3)随机性强:雷电的发生没有规律,难以预测。
二、防雷的重要性1. 保护人身安全雷电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防雷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
2. 保护财产安全雷电可以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对人们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做好防雷工作,可以减少财产损失。
3. 保障社会稳定雷电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做好防雷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防雷措施1. 建筑物防雷(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防雷措施,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防雷能力。
(2)防雷装置的安装: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防雷装置,将雷电导入大地。
(3)防雷设施的维护: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设备防雷(1)设备的防雷设计:在设计设备时,要充分考虑防雷措施,提高设备的抗雷能力。
(2)设备的接地:对设备进行接地处理,将雷电导入大地。
(3)设备的防雷保护:在设备上安装防雷器、滤波器等防雷保护装置。
3. 人员防雷(1)提高防雷意识:了解雷电的危害,掌握防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避开雷击区域:在雷雨天气,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在室外活动。
(3)注意个人防护:在雷雨天气,不要触摸金属物体,避免站在高大的树木、建筑物下。
防雷知识讲座

感应起电机制
E 软雹
过冷水滴
冰晶
非感应起电机制: 基于冰的热电效应。当冰雹(霰) 与云滴(冰晶或雪)相碰时,由于碰撞界 面的温差引起的表面接触电位差使大小 粒子间发生电荷转移(约10-14-10- 15℃)。电荷极性取决于环境温度、液 体含水量和极性反转温度,而极性反转 温度是液体含水量的函数。当温度高于 极性反转温度时,非感应起电机制使冰 雹(霰)带正电荷,云滴、冰晶或雪片带 负电荷;当温度低于极性反转温度时, 非感应起电机制使冰雹(霰)带负电荷, 云滴、冰晶或雪片带正电荷。但当液体 含水量很高(>4g/m3)或很低(<0.1g/m3) 时,上述各粒子所带电荷极性则相反。 实验室得到的极性反转温度一般为10℃--20℃。
电离层
大气带净正电荷 ,晴天区平均电 流 密 度 在 3×1012A/m2左右。
电离层
300kV
全 球 大 气 电 路
地球面电荷密度约为10-9Cm-2,晴天区地表 总电荷量约为5×105C。
雷暴云的起电和放电
水滴、冰晶、软雹
雷暴云中正负不同极性 电荷区的形成过程,称为 雷暴云的起电过程。雷暴 云中存在着强烈的上升气 流和各种尺度及不同相态 的水成物粒子,通过扩散 、离子捕获、粒子间的碰 撞分离等过程,使不同尺 度的粒子携带上不同极性 的电荷,在气流和重力作 用下不同极性电荷发生分 离,形成正负不同极性的 电荷区。当雷暴云中局地 电场超过约400(100) kV/m时,就可以产生闪电 放电。
由于我国雷电 灾害调查制度还 不够健全
近年我国雷电灾害发生宗数呈上升趋势
近年我国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十分严重
从1997年至2006 年,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因雷击造成人 员伤亡达:8527人 ,平均每年达865 人,其中死亡4354 人。 2004年最为 严重,总伤亡人数 1527人。 其中雷 击死亡人数高达: 710人,单月死亡 人数最多的是2004 年7月的225人。
《防雷知识讲座》课件

02
03
04
在雷电天气下,应立即关闭家 中电源开关,拔掉电器设备的
电源插头。
在雷电天气下,应立即关闭家 中窗户和门,确保家中处于密
闭状态。
在雷电天气下,应立即寻找安 全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钢
筋混凝土墙角等。
在雷电天气下,应立即拨打当 地的防雷服务电话,寻求专业
人员的帮助。
CHAPTER 04
室外防雷知识
防雷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避雷设施
定期检查避雷针、避雷带等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 的设施。
保持接地良好
定期检查接地极是否完好,保持接地良好,确保电流能够顺利导入 地下。
定期更换避雷器
避雷器是有寿命的,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同时要选择 质量可靠的避雷器,以确保防雷效果。
CHAPTER 03
THANKS
[ 感谢观看 ]
室外防雷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避雷针
选择合格、合规的避雷针,并按照规范进行安装,确保其接地良好 ,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避雷带
在建筑物屋顶安装避雷带,以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屋顶。同时,避雷 带应与屋顶的金属物体进行连接,以实现等电位连接。
接地极
接地极的安装深度和规格需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雷电电流能够顺利 导入地下。
家庭防雷安全注意事项
01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使用 室外天线、太阳能热水 器等户外设备。
02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在室 外空旷处逗留,应尽快 回到室内。
03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使用 家用电器,如电视、电 脑等,以免造成电击事 故。
04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使用 水龙头等金属管道,以 免造成电击事故。
家庭防雷应急处理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一、雷电灾害概述
1.1 雷电灾害的定义
雷电灾害是指由雷电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等,其危害性极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1.2 雷电灾害的特点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0多人死于雷电灾害,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二、雷电灾害防范知识
2.1 雷电发生原理
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电放电现象,主要由于大气中的水滴、冰晶等粒子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带电粒子。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雷电放电,产生巨大的能量。
2.2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1. 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遵循安全规定,避免在雷电天气冒险行动。
2. 避免户外活动:雷电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高地、开阔地带和水面附近,避免成为雷击目标。
3. 安全室内避险:在雷电天气,应尽快进入室内避险,关闭门窗,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减少雷电波危害。
4. 正确使用电器:雷电天气应避免使用电器,如必须使用,应确保接地,避免电器损坏和触电事故。
5.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6. 宣传教育: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总结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过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位能够认真研究和掌握雷电灾害防范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

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雷电是一种极具威力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巨大电荷在短时间内释放,造成瞬间的高温、高电压和强烈的声光效应。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雷电的理解和预防措施也越来越成熟。
本文将对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中存在大量电荷的不平衡。
云层内部的分子和离子会发生碰撞,产生电子和正离子,形成电荷分离。
顶部云层带正电荷,而底部云层带负电荷,云与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当电场强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从云层底部至地面的离子通道,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闪电。
闪电放电产生的电流极大,可以达到几万安培,释放的能量具有毁灭性。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产生的高电流和高电压对人类、动物和设备都带来极大的危害。
首先,雷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直接打击和电压梯度效应。
直接打击指雷电直接击中人体,产生巨大的热量和电能,导致电流通过人体,引发电击伤害。
电压梯度效应指雷电通过物体周围的电场引起的电击伤害。
其次,雷电对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带来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变压器、导线等设备造成的冲击会导致设备短路、烧毁,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
雷电对通信设备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电磁辐射与雷电电磁脉冲,会引发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
三、雷电预防措施为了保护人、物和设备免受雷电伤害,采取一系列的雷电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雷电预防方法:1. 寻找安全场所:当雷电活动频繁时,应尽量避开户外场所,尤其是高处、敞开的地方。
寻找室内或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作为暂时安全场所,如住宅、商场等。
2. 安装避雷装置:在高耸的建筑物或设备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是非常必要的。
避雷针可以将雷电引向地下,减小对建筑物的冲击。
3.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在雷电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电话、电脑等与电缆室内配线直接有关的设备。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雷雨天气中使用电线电缆系统。
4. 检修维护设备:定期检查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系统。
防雷知识科普

防雷知识科普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带有强大的能量,对人类和物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雷电不仅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还会对建筑物、设备和人体产生直接的伤害。
因此,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防雷知识进行科普,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防雷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雷电的危害与成因:1.1 雷电的危害雷电具有强大的能量,当雷电击中地面或物体时,会产生高热和剧烈的机械效应。
这可能引发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雷电的成因雷电是由云层中产生的静电积累引发的。
当云层中的正电荷与地面上的负电荷产生较大的电位差时,就会形成云与地之间的电流放电,形成闪电现象。
二、常见的防雷措施:2.1 合理规划地面结构地面结构是防雷的重要部分。
建筑物的地面系统应设计合理布置,以保证汇流导离的能力,避免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2.2 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将雷电接地的导电装置,可以吸引雷击,使雷电通过避雷针流向地下,从而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害。
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
2.3 地线引导地线引导是一种通过导电材料将雷电引导到地下的方式。
通过合理使用导线,将雷电导入地面,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
2.4 使用防雷设备防雷设备包括避雷器、避雷器和过压保护器等,这些设备可以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和过电压的影响。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应根据所在地的雷电环境选择适当的防雷设备。
2.5 避免高风险区域在雷电活跃的季节,要尽量避免进入高风险区域,如高山、高楼、高耸物体周围等,以减少被雷击的机会。
三、防雷常识:3.1 室内避雷常识在室内避雷时,应关闭所有电气设备,并拔掉电源插头,以免被雷电击中的电流通过电器使用者的身体。
此外,在室内应避免接近窗户,以减少窗户被雷击的风险。
3.2 户外避雷常识在户外避雷时,应尽量避免站在高大的物体旁边,如高耸的树木、灯杆等,以减少被雷击的机会。
如果遇到雷电活动,应寻找安全的躲避所,如低洼处或固定的建筑物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工作。减灾司要做好灾害及服务情况的上报工作,并与教育部沟通, 强化中小学的防雷等防灾知识教育,争取进入中小学教材内容。
▪ 随后,中国气象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防雷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共投入4000万元开展中小学校 防雷示范工程建设。
室内家电雷电灾害事故现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雷击事故
▪ 2000年8月18日12点56分,一次闪电造成 上海证券交易所卫星接收站机房遭雷击, 全国上海股票交易(上海地区除外)行情 传输中断58分钟。在国际上造成重大影响。
2007年5月23日下午4:34分,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 业村小学突然遭受雷击,造成7人死亡,44人受伤。
▪ 城市建筑物高度和密度不断增加,增加了落雷概率。 ▪ 部分防雷设施年久失修,防雷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 ▪ 人们的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匮乏(尤其在农村)。 ▪ 另外,气候变暖会使暖性灾害性天气增多,如暴雨、
台风、雷暴、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城市的热岛效应 和污染加重也会导致雷电活动的增加。
二、雷电基础知识
2000年武汉航空公司一架客机遭遇雷雨天气坠毁, 机上38名乘客以及4名机组成员无一生还。
2007年10月28日凌晨。从首都机场飞往昆明的国航CA4174次航 班起飞后不久遭到雷击,雷达受损,致使飞机返航。
2002年7月27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雷击火 灾,过火面积4万公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森林雷击火灾。
▪ 雷击对象增多。如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视塔越来越高、 高压线、储油罐、计算机网络、社会公共服务电子系统、家 用电器、特别是微电子器件等一些低压器件,雷击的目标大 大地增多了。
雷电灾害
➢ 全球平均每秒钟发生闪电100多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 员伤亡超过一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 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 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雷电学原理讲座
提纲
▪ 一、雷电的危害 ▪ 三、雷电基础知识 ▪ 三、雷电监测预报预警
一、雷电的危害
黄岛油库大火
▪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黄岛油库因感应雷击起火,火 焰高达百米,连续燃烧了104小时。造成19人死亡,78 人受伤,烧毁原油3.6万吨,7辆消防车、2辆指挥车化 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间接损失8500万元。
2011年7月23日甬温高铁雷击事故
雷电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 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上千人,财产损 失达50-100亿元人民币
➢ 山东是雷暴多发区,平均雷暴日为25-30天。 ➢ 各级政府日益重视防雷减灾工作,重大雷击事故有
所下降,但信息电子设备雷击事故呈增趋势。
1997-2010年全国不完全统计雷电灾害人员伤亡图
▪ 雷电与带电的云层存在分不开,人们通常把发生闪 电的云称为雷雨云。实际上与闪电有关的云有多种, 例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等,但最重要
雷电研的历史
▪ 18世纪中叶,富兰克林、罗 蒙诺索夫和黎赫曼通过大量 的实验建立了雷电学说。认 为雷云是云层中大量负电荷 和正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 现象。 -----揭示了雷电的本 质
黎赫曼
Benjamin Franklin
富兰克林(1706-1790)
美国物理学家(电学、 电工学)
发明家(避雷针…)
➢ 山东省属于雷电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雷击都造 成巨大损失。以2006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山东(不 含青岛)共发生雷电灾害次数1342次(按各市、县局上 报统计),伤亡41人,造成较大火灾12起,直接经济损 失约987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
雷灾频发的原因
▪ 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这些设备绝 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雷电在空间产生的 电磁脉冲对这些设备构成极大威胁。
2007年5月24日
▪ 温家宝总理批示: 要做好善后工作,认真吸取教训,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安全工作。
▪ 华建敏批示: 请应急办商气象局等单位,急拟一个图文并茂的科普性宣讲材料,在
电视台播放,让各地落实避雷措施,预防雷电成灾伤人,造成经济损失。 ▪ 华建敏批示:
请应急办密切关注雨情、成灾情况。救灾工作有什么困难,请重庆市 委政府随告。
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舒晓琴慰问牺牲人员家属及受伤民警
2010年7月7月20日下午,江西省星子县苏家垱乡寺下湖圩出现了滑坡险 情,星子县组织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和当地干部群众200余人全力进 行抢险固堤。下午4时左右,当地突降雷阵雨,雷电异常激烈,指挥部 指示抢险人员紧急转移。因雷电来得突然,且坝长面窄,人员较多,最 后转移的队伍中有18人被雷击中,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6人受伤。
政治家(独立宣言、 宪法)
社会活动家(费城 学院)
后人的评价:
从苍天那里取得 了雷电,从暴君 那里取得了民权
闪电的定义
▪ 雷电(Lightning)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 然放电现象。当雷暴云内的电场强度达到击穿 强度(300kV/m左右)时, 会产生强烈的放电 发光、高温和雷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闪 电。
2004年6月26日下午,浙江临海市杜桥镇发生特大雷 击事故 ,造成17人死亡,13人受伤。
2006年8月2日早凌晨4点钟,莒南县板泉镇庞疃村 新区的别墅遭雷击,阁楼起火烧出两个洞。
2006年8月4日19时,济宁鱼台金威化工厂遭雷击,6 个盐酸罐被击毁。(盐酸罐没有接地)
2005年4月21日22时25分左右,重庆东溪化工有限 公司乳化炸药制药工房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31人伤 亡。其中死亡12人,失踪7人,轻伤12人。
当今雷电灾害的特点
▪ 受灾面积大大扩大。受灾行业从电力到建筑扩展到所有部门。 如航天航空、国防、通讯、计算机、电力输送、电子工业、 石油化工、电厂、矿山、铁路等等。
▪ 从两维空间入侵到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过电压波传 输到空间脉冲电磁场。
▪ 随着经济的发展,雷电灾害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加大,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像火箭的发射、银行系统、证 劵系统遭受雷击后,其损失更是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