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hu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佗
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 叫华佗。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 医”。
这里的“发明”能 用“发现”替代吗? 如果不能,为什么呢?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默读课文: 华佗发现了什么? 又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
手术 给小孩动手 术 给喝醉酒的 汉子动手术
看到 活蹦乱跳
带着自豪感朗读
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 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麻沸散药方
羊踯躅9克 荣莉花根3克 当归30克 菖蒲0.9克 水煎服一碗
听到
想到
从哪些形容词或者动词可以看出孩子十分痛苦?
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膊上长了毒疮, 需要割去腐烂的肉。华佗给他动手术,那 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 叫。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 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 活蹦乱跳 术 给喝醉酒的 汉子动手术
反复读
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华佗心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想: 。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 活蹦乱跳 撕心裂肺 术 般的惨叫
给喝醉酒的 汉子动手术
事也凑巧,有一天,几个人抬来一个折了 腿的汉子来找华佗医治。华佗给他动手术,那 汉子不仅没有挣扎、呻吟,反而软绵绵的,任 人摆布。手术顺利地做完,他还在发出昏睡的 鼾声,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手术 给小孩动手 术 给喝醉酒的 汉子动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 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 呢?
活蹦乱跳 撕心裂肺 般的惨叫 任人摆布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合庆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住关键问题展开教学。
阅读本文时,围绕“华佗怎么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抓住华佗前后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句子、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当华佗发现帮折了腿的醉汉接骨,他丝毫没有痛苦时,华佗是怎么想的?请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再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对华佗沉思的那句话,刚开始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华佗要发明一种药,使病人吃了,做手术没有痛苦。
”学生通过朗读,教师的启发,才会深刻体会到,华佗作为一名医生,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他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体现了他崇高的医德,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华佗在偶尔事件中发现问题的同时,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这时,分别抓住“时时”、“处处”、“终于”,说明华佗在研究麻沸散的过程中刻苦钻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获得成功,体现了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优秀品质及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3、抓住描写数字的词语,激发学生对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敬佩。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文本解读《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德州一村小学四年级备课组《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结合我校开展的微型课题活动,我们年级组确定了培养学生词语理解和运用的研讨方向,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从抓关键词入手,以词解句,以句学文,并利用板书穿起全文脉络。
教学伊始应该牢牢抓住深感不安四个字进行突破,弄明白什么事让他不安,为什么不安,以此为下文重点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就是具体描写华佗行医中的两件印象深的事,让学生明白这两件事是如何引发他的思考的,又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件事中那个孩子因动手术没有麻醉药的惨状,可以紧紧抓住乱蹦乱跳和撕心裂肺两个词语,从中看出这如何给神医华佗带来困惑,又如何促使他深深思考。
随后的心想一词,不仅揭示出华佗善于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了他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优秀品质。
而第二件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引起了他大胆的设想,那个喝醉酒而折了腿的汉子身上所表现出的与那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
此时抓住沉思这个词,将它和第一件事中的心想一词串连起来,让学生从中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勇于创造发明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敢于大胆设想的人,进而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的填空,同时完成文道统一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抓住这部分当中的一个疑问句、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句子教学,也理清了这部分文章的脉络,作者思路与教学思路有机统一起来。
文章最后两小节交待了麻醉剂研制过程,同样紧紧抓住时时、处处和慢慢三个叠词,结合课后练习三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区别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也是这世界上第一次研发成功麻醉剂的重要前提。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
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
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看到手术后的醉汉仍在昏昏沉睡,毫无痛苦,华 佗与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同桌互 说)
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
e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
奇怪,
从此,华佗 时时留心 , 处处搜集,
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麻醉剂的人。
仔细读课文,完成填空。
手术 给小孩动 手术 给喝醉酒 的汉子动 手术
( 看到 )
~~~~~~
听到
想到
乱蹦乱跳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 撕心裂肺 手术的病人不感到 的惨叫 疼痛呢? 如果有一种药,让 病人吃下去,也像 醉了一样,动手术 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不仅没有挣扎、 呻吟,反而软 昏睡的鼾声 绵绵的,任人 摆布。
怎样的对话。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能够加上人物的神情、动作写几句对话。 ★★★能够灵活运用对话的形式,加上神情、动作, 写一段对话。
深感不安 ) 1、心里感到十分不安宁。(
2、把心和肺都撕碎了,形容极度疼痛或痛苦。 (撕心裂肺 ) 3、死过去又醒过来,形容极度悲哀和痛苦。 (死去活来 ) 4、形容软弱无力。(软绵绵 ) 任人摆布) 5、任凭别人操纵、支配。( 6、深沉地思考。(沉思 ) 7、昏昏沉沉,像要睡着的样子。(昏昏入睡 )
一种中药麻醉 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 剂——麻沸散 ,
成了世界上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说话练习: 开动脑筋,想象华佗在发明麻醉剂时是怎 样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的?可能 会遇到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克服的?
拓展:
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四年级下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大夫华佗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故事。
课文中对于华佗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华佗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课题既清晰地点名了课文的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有一些很好的字词适合学生积累,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文中有许多动词可让人加深体会,学习本文时主要抓住课文着重描写的两件事,通过一些提示,训练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尤其是想象说话的练习,由读引申到写,做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从课文中学习主人公善于思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于文本的对比学习,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了解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2.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含义,体会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
【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1【课前预习】(1)轻声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学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深感不安撕心裂肺任人摆布(2)用一句话介绍你所了解的华佗。
(3)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件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2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2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积累“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描写病人痛苦的词语。
2 学习在阅读中围绕“课题、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提问,并试着自己解决所提的问题。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4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1、同学们,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其中讲到有一位名医,用针灸治好了曹操的头疼病。
曹操硬要把他留下当御医,可是他却一心想着为百姓治病,拒绝了曹操,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杀害了。
知道这位著名的医生是谁吗?(板书:华佗)2、媒体出示:华佗简介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你有什么疑问?师归纳,在课题旁简要记录问题。
主要解决:(1)麻醉剂是什么?(2)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3)怎样发明麻醉剂的?(4)为什么说他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2、学生交流,先着重解决第(1)和第(4)个问题。
(1)麻醉剂是什么?媒体出示: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体会:“昏昏”和“慢慢”的作用。
(4)为什么说华佗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媒体出示: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补充资料:“麻沸散”,由东汉末年和三国年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所创造,公元2世纪我国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进行剖腹手术。
到19世纪中期欧美医生才开始施用麻醉药,比我国整整晚了1600多年。
这无法比拟的创举,使祖国医学一直遥居世界前茅。
华佗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麻醉剂的人。
三、细读课文,体会品味(一)学习2-6小节,交流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1、仔细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关于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发明”能不能换成“发现”为什么?不能。
发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发现是原本就存在的,麻醉剂原本是不存在的。
2)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师出示华佗图片,指导读音,huà板书:华佗(包括拼音)出示第一节,简介华佗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
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板书:神医3)华佗发明的麻醉剂是什么?打开书,标好小节,读一读第8节。
划出麻醉剂是什么,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并出示):文中指的是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吃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醒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过渡:前面我们通过简介知道,华佗被人们称为“神医”,然而,你们知道吗?“神医”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板书:深感不安(感到很不安宁)圈出“深”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默读课文。
思考:华佗到底为什么深感不安?为谁深感不安?随机交流出示句子: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
从“深感不安”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华佗看着病人痛苦,心里也很着急。
华佗不但拥有高超的医术,还有高尚的医德。
课文写了华佗2次手术的过程。
听课文录音,说说分别是哪两次?给小孩割去毒疮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1、我们先来学习华佗给小孩手术的部分。
自读3、4节划一下华佗在动手术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结果怎么样?又想到了什么呢?1)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孩非常痛苦?交流:乱蹦乱跳撕心裂肺理解撕心裂肺。
词意: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
这里解释为痛到了极点。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很痛的词语?出示: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痛心疾首、悲痛欲绝2)指导朗读,读时注意强调乱蹦乱跳和撕心裂肺,感受病孩痛到极点。
3)华佗不得不叫人帮他捆住才勉强把手术做完。
此时,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板书:心想师过渡:小孩痛得死去活来的场景一直在华佗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深感不安,非常着急。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给喝醉酒的 汉子动手术
没有挣扎、呻 吟,软绵绵的
发出昏睡
,任人摆布 的鼾声
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 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 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 吗?
第13页,共16页。
第14页,共16页。
从此华佗( )留心,( )搜集单方 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 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 ( )入睡,手术结束后才( )苏醒。这 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 人。
第10页,共16页。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 行试验,终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 麻沸散。
第11页,共16页。
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 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 千多年。
第12页,共16页。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 术
乱蹦乱跳
撕心裂肺 般的惨叫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 手术的病人不感到 疼痛呢?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 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第1页,共16页。
读课文,思考: 1.华佗为什么会发明麻醉剂? 2.他是受什么启发而发明了麻醉剂? 3.他是怎么样发明麻醉剂的?
第2页,共16页。
一、读句子(关键句子)
二、找词语(重点词语)
小孩还痛得
。
第6页,共16页。
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华佗心 想: 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第7页,共16页。
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沉思思起来:如果有一 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 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第8页,共16页。
事也凑巧,有一天,几个人抬来一个折了腿的汉子来 找华佗医治。华佗给他动手术,那汉子不仅没有挣扎、呻 吟,反而软绵绵的,任人摆布。手术顺利地做完,他还在 发出昏睡的鼾声,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学习材料及工具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备注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着谁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2、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嘛?
预设:(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1)文中具体写了华佗的两次手术过程,分别是:
①给小孩做手术
②给喝醉的汉子做手术
(2)华佗在给这两位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你们默读文中的句子,并圈划并做批注,并完成课后表格。
(3)交流
2、出示两句心理活动的句子
(1)齐读
(2)读完华佗的这两次心理活动,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通过朗读,体会叠词的作用,感受华佗在发明麻醉剂的过程中的执着与艰辛。齐读
7、同时麻醉剂的发明还因为华佗高超的医术,读第一节。
8、从华佗关心病人、医术高超,成了世界上(……)引读。
4、总结全文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华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因为他有着高超的医术和对病人关心的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因此我首先从课题入手,抓住课题中的重点词推想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发现”,点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火花。在引出课题读完课题后,让学生质疑。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梳理,以课题贯穿全文,很快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学情分析
课文记叙了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2)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多音字,分别是“大”“华”,其实在本课中,还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你们能读正确吗?
出示多音字。
(3)谁能变换一下句式,再来介绍一下华佗?(……是因为……;因为……所以……)
3、本人称为神医的华佗大夫,他发明的麻醉剂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作用?
三、研读课文
1、那他怎么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呢?
板书设计: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给小孩动手术心想
华佗关心病人
给醉汉动手术沉思
时时留心
处处搜集医术高超
终于合成
(6)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华佗(……)。看着这醉汉,华佗(……)。
5、对于这两句话,你们还有疑问吗?
(1)预设:这里为什么用反问句?沉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沉思?
(2)讨论解疑
6、醉汉的毫无痛苦给了华佗启发,从此,(……)引读
(1)质疑
(2)时时、处处说明了华佗关心病人,不惧危险,刻苦钻研;终于说明了他有坚定的意志;合成说明了麻醉剂的来之不易。
(2)麻醉剂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他是怎么发明麻醉剂的?
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
1、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让我们来一起解决问题。带着上述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文中找出答案,并做标记。
2、谁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板书:华佗
(1)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一下他嘛?
出示第一小节。
次怎么样的手术让华佗产生这样的想法,最终促成了麻醉剂的发明?我们先来看看给小孩动手术时发生了什么。
(1)交流
(2)联想一下,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撕心裂肺的惨叫?(恐慌害怕)
(3)小孩是那么极度的痛苦,难以忍受,因此直接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谁来读,体会当时的感觉。
①个别读
②齐读
(4)文中还有一句话从侧面间接反映出小孩身体上的极度痛苦,谁找到了?
①从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死死地,按住,捆,勉强)
②齐读
(5)正是因为华佗在手术时看到小孩痛得死去活来,其实不只是给小孩动手术会这样,给大人,老人在动手术时也会十分痛苦,所以华佗他常常会(深感不安)。
①深感不安什么意思?
(1)从华佗看到的和听到的,你可以看出着醉汉在做手术时是怎样的?(毫无痛苦)
(2)对比朗读,男生读病孩,女生读醉汉,体会病孩痛得死去活来和醉汉的毫无痛苦。
(3)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引读。
(4)从中你又能看出华佗是个怎样的大夫?(不仅为病人着想,还想为病人解决问题)
(5)为病人解除痛苦,是华佗最大的心愿。当他发觉醉汉在手术时一直没有感觉,沉思起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处处、昏昏、慢慢”
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围绕课题提出问题,通过朗读与品味课文语言,解决问题。
2、抓住重点句子、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实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他是那么得深感不安,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③华佗心里想的是谁啊?(病人)说明华佗是个怎么样的大夫?(为病人着想)
④华佗深感不安,是因为(……)引读。
⑤小孩痛得死去活来的场景一直在华佗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深感不安,心想:(……)齐读。
4、那给喝醉的汉子做手术时,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