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架模板支撑搭设方案.doc

合集下载

高大模板及支撑体系主要搭设方法及工艺流程

高大模板及支撑体系主要搭设方法及工艺流程

高大模板及支撑体系主要搭设方法及工艺流程一、施工准备(1)高大模板方案要求完成公司流程后需上报监理通过,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并修改后才可施工。

(2)支架搭设前,工程技术、安全负责人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对其进行技术和安全作业的书面交底。

(3)对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4)高大模板支撑搭设前应按照方案进行放线,做出样板单元,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搭设,搭设过程中严禁集中超负荷堆放钢筋、机械设备及其他材料,防止物体坠落及支撑系统局部坍塌。

二、放线测量(1)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

(2)首先用经纬仪根据施工图测出每条轴线,然后用墨线弹出梁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3)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到模板安装位置,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4)用墨线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

三、模板制作(1)模板按配模图在模板加工场统一加工制作或者配制。

(2)模板制作好后,标记模板位置、型号尺寸和数量,经验收后,按规定要求分类堆放在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场地内。

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装施工顺序放线→垫脚板/清理立杆位置→立杆→水平拉杆→接驳立杆→水平立杆至顶托→剪刀斜撑→纵向底枋→横向面枋→梁底模板→梁钢筋安装→梁侧板安装→楼板底模板安装。

五、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装(1)安装前,先在楼板上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

安装时,按照墨线准确放置垫板、底座,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

(2)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支架安装时每搭完一步架后,应立即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4)剪刀撑必须与钢管立杆、水平杆同步搭设。

水平杆设于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设于钢管立杆外侧,并用扣件与立杆连牢。

(5)连接钢管立杆的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

高支模施工方案

高支模施工方案

1.1高支模施工方案1.1.1施工部署1.1.1.1高支模施工整体思路(1)针对高支模的特点, 经我们分析, 高支模的主要承重部分是支撑, 而模板支撑的设计计算出自脚手架设计计算, 但它与脚手架有一定的差别, 主要是: 一是承受垂直荷载大; 二是在施工中砼输送、倾倒、振捣混凝土作业会增加垂直、水平荷载, 使它产生较大的振摆; 三是它无刚性连墙杆牵拉约束摆动, 因此, 这对模板支撑稳定, 尤其是对高支模的稳定很不利。

(2)高支模坍塌事故都是失稳破坏造成的, 而且都是先从局部坍塌, 使钢筋混凝土牵动模板支撑往坍塌处倾倒, 造成大面积坍塌。

因此, 针对高支模承受荷载和结构特点, 增大荷载分项系数, 设置水平拉杆, 设置剪刀撑、设置斜撑加固, 以提高高支模的整体稳定强度。

根据本工程不同部位高支模特点以及代表性不同, 我们对取较大截面的梁及支模高度较高的板进行构造设计及验算。

1.1.1.2主要高支模体系选型一览表1.1.2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 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 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b.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 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 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 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 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 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 但变化不要过多;(3)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 不宜超过1.5m。

(4)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 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 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b.在任何情况下, 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5)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 每隔10--15m设置。

地下室高支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室高支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3. 组织机构设置------------------------------------------------------------- 24. 支撑系统布置------------------------------------------------------------- 24.1荷载参数------------------------------------------------------------------------------------------------------------------- 2 4.2设计参数------------------------------------------------------------------------------------------------------------------- 3 4.3材料要求------------------------------------------------------------------------------------------------------------------- 35. 搭拆技术要求------------------------------------------------------------- 35.1搭设技术要求------------------------------------------------------------------------------------------------------------- 3 5.2拆除技术要求------------------------------------------------------------------------------------------------------------- 46. 安全管理措施------------------------------------------------------------- 46.1技术交底------------------------------------------------------------------------------------------------------------------- 4 6.2支模架施工检查 --------------------------------------------------------------------------------------------------------- 5 6.3模架验收------------------------------------------------------------------------------------------------------------------- 5 6.4砼浇捣要求---------------------------------------------------------------------------------------------------------------- 5 6.5支模架搭拆管理 --------------------------------------------------------------------------------------------------------- 67. 危险源辨识及应急预案----------------------------------------------------- 77.1潜在的事故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7 7.2急救组织构成------------------------------------------------------------------------------------------------------------- 7 7.3应急措施------------------------------------------------------------------------------------------------------------------- 78、安全施工措施------------------------------------------------------------ 79、计算书------------------------------------------------------------------ 9(一)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 9(二)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19(三)柱模板(设置对拉螺栓)计算书 ------------------------------------------------------------------------------271.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施工图纸;(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DBJ08-903-2003;(9)、《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11;(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思南县肖家沟村滨江大道以东。

高支模满堂架搭设方案

高支模满堂架搭设方案

高支模满堂架搭设方案大唐西市九宫格通济坊(9格)工程高支模满堂脚手架搭设坊案1.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建筑施工简易计算手册《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施工手册》第四版施工技术2.工程概况大唐西市九宫格通济坊(9格)工程;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建筑总高度:23.00m;地下室楼层层高:6.3m 、5.8m;总建筑面积:45000m2;单层施工面积约10000㎡,轴线跨度均为8.4m,框架梁属大跨度梁,板为大跨度板。

框架梁主要有500×700㎜,次梁为250×600㎜。

板厚为200㎜、180㎜。

3.满樘脚手架设计根据本工程结构概况,并结合高支撑模板定义,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称为碗口式钢管高支撑脚手架。

本工程楼层高度最大6.3米,梁板跨度7.6米。

框梁截面500×800、500×700、1320×1100(个别)3.1.板脚手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8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6.60、5.60、5.0;采用的碗口式钢管(mm):Φ48×3.5 ;每根立杆顶部设油托丝杠,主龙骨Φ48×3.5间距0.90 ,次龙骨为50×80方木间距0.20;梁脚手架参数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l(m):0.9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30;梁底平杆间距600脚手架步距(m):1.80;脚手架搭设高度(m):6.00;梁两侧立柱间距(m):1.20;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用调节丝杠顶撑木方垂直梁截面;3.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楼板浇筑厚度(m):0.20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3.3.木方参数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00.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70.00;4、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000×7.000×7.000/6 = 40.83 cm3;I=5.000×7.000×7.000×7.000/12 = 142.92 cm4;方木楞计算简图4.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000×0.200×0.200 = 1.000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0.350×0.200 = 0.070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p1 = (1.000+2.000)×0.850×0.200 = 0.510 kN;4.2.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1.2×(1.000 + 0.070) = 1.284 kN/m;集中荷载 p = 1.4×0.510=0.714 kN;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0.714×0.850 /4 + 1.284×0.8502/8 = 0.268 kN.m;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0.714/2 + 1.284×0.850/2 = 0.903 kN ;截面应力σ= M / w = 0.268×106/40.833×103 = 6.556 N/mm2;方木的计算强度为 6.556 小13.0 N/mm2,满足要求!4.3.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ql/2 + P/2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 = 0.850×1.284/2+0.714/2 = 0.903 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 3 ×902.700/(2 ×50.000 ×70.000)。

层高10米高支模施工方法

层高10米高支模施工方法

层高10米高支模施工方法一、材料选用楼面模板及梁侧模板采用18mm厚大夹板,梁底模板选用25厚直边板,支撑系统采用80mm×80mm木枋,48钢管。

主要材料的规格为:普通胶合板1830×915×18mm松什木枋80×80×2000mm普通钢管48×3。

5mm×6m长二、支撑系统1、由于楼层较高(局部达10米层高),若采用门式脚手架来支撑的话,局部很难保证其稳定性力学效果,为此采用48钢管搭设满堂红顶架进行支模,其间距为1200×1200,梁下立杆为500×1000间距,详细布置见附图高支模支撑系统.2、荷载组合:模板支架自重:q1=75kg/m砼重量:q2=2500×(0。

15+0。

8×1。

05)=2475kg/m钢筋:q3=110×0.15+0。

8×1。

05×150=142.5kg/m施工与机具荷载:q4=100kg/mq总:q1+q2+q3+q4=2792.5kg/m3、据方案取a≯1000计3根钢管支顶,每根钢管顶撑荷载为Pc=2792。

5÷3=930。

83kg4、按门字架使用要求和施工方案安排每根立杆间隔1600设置一根水平连杆,取钢管允许荷载 1.5T,即:P=1.5T=1500kg〉pc=930。

83kg,符合钢顶撑技术性能,可行。

5、钢管支撑稳定性验算钢管支撑为48×3.5钢管,立杆间隔为500×1000,支撑高度为8.8m(由地面至梁底),共设五道水平连杆,第一道扫地杆距地150mm,以上每隔1。

7m设一道.(1)荷载计算梁中部的钢管支撑的负荷面积最大,因此,取中部的钢管或验算,钢管验算的部位是钢管底部。

a、每根立杆的自重设计值(钢管重:38N/m;扣件重:10N/m):(0。

0384×8.8+0.0384×1×10+0。

高支模的施工方案

高支模的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包括3#、4#、5#、6#、9#、10#楼,总建筑面积为31226m2。

3#、4#、5#、6#、9#楼设计为六层跃七层住宅楼;其中 4#、5#楼一层为商铺, 10#楼地下室一层为平战结合的六级人防戊类库房兼自行车库,半地下室为物业办公室,一至十四层为住宅楼。

具体情况如图所示:本工程梁、板、柱、剪力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楼盖采用梁板式结构体系。

二、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竹胶板、多层板、50×100木方、铁钉、螺杆、止水螺杆2、工具及机具准备钉锤、手工锯、圆盘锯、手电锯3、其他脱模剂、工程线等4、技术交底向木工交模板几何尺寸、交标高、交支模的方案和技术要求,交支撑系统的强度,稳定性和具体要求,拆模时间,交质量标准及通病防治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重点: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标高及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施工难点:垂直度的控制、标高的控制、阴阳角的方正及顺直。

注意事项:烂根的消除、脱模剂涂刷均匀、模板的接缝、拆模时间。

5、模板设计主要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剪力墙截面尺寸,如下列各表所示:(1)设计a、基础垫层模板:垫层模板厚度为100㎜,垫层模板采用100×100㎜方木,沿垫层边线设置方木,方木支撑在基坑壁上.b、构造底板模板:底板厚度为200㎜,侧模采用12㎜厚竹胶板,50×100㎜方木做竖楞,高度=底板厚+100㎜,集水井、电梯井模板采用18㎜厚多层板按坑大小加工成定型模板。

c、墙模板:地下室墙模:根据地下室层高及地下室内墙净高,墙厚进行下料,模板采用15厚的多层板,在多层板的另一面用50×100的做竖向背楞,在制作的木模上,从高地面250mm的高处,用16的钻头接400×400的间距打上螺杆眼.在安装模板前,弹出的墙身线、门洞线及标高线,并弹出模板控制线,模板面清理干净,编上号,并均匀涂好水质脱模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前补刷,以免污染钢筋,检查人防门框是否已安装完毕。

酒店大厅高大模板支撑架搭设方法

酒店大厅高大模板支撑架搭设方法

酒店大厅高大模板支撑架搭设方法一、满堂支撑架搭设工程1.工艺流程立杆定位放线→安放底座→安装立杆、横杆和顶托→安放木方、铺设底模→设置剪刀撑2. 立杆定位放线用全站仪放出支架角点,然后弹出支架边线,并标示清楚。

3. 安放底座及扫地杆按标示的底座位置先安放底托,然后将旋转螺丝顶面调整在同一水平面上。

注意底座与地基的密贴,缝隙处用木楔填补密实。

顶托或底座插入立杆长度≥150mm,纵横向扫地杆距地高度≤350mm。

4. 安装立杆、横杆和顶托从底板最低点开始安装,立杆纵横距及步距见上表,调整立杆垂直度和位置后并将碗扣稍许扣紧,一层立杆、横杆安装完后再进行第二层立杆和横杆的安装,直至最顶层,最后安放顶托,并依设计标高将U型顶托调至设计标高位置。

立杆上端外伸段≤0.6m。

5. 安放木方、铺设底模在顶托调整好后铺设100×50mm方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于U型上托座上,接着按300mm的间距铺设方木,根据放样出的中线铺设厚度15mm的木胶合板模板作为底模。

6. 设置竖向剪刀撑沿支架外围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设置纵横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4.8m设置。

剪刀撑采用Φ48普通钢管,且在钢管连接处用两个钢管扣件紧固。

二、梁模板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抄平、弹线(轴线、水平线)→支撑架搭设→支柱头模板→铺梁底模板→拉线拉平(起拱)→绑扎梁筋→封侧模。

(2)梁底模铺设:按设计标高拉线调整支架立柱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

当梁的跨度大于等于4m时,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高支模(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24)

高支模(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24)
(4)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
(5)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6)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粱底板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2‰。主次粱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粱起拱.
(3)如梁高≤700则侧模不设置对拉螺栓。
二、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3出版;
《建筑计算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出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广州供电局计量部电能计量表检定厂房工程
设计单位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
广州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州电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供电局计量部电能计量表检定厂房工程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4层;建筑总高度:20.55m;总建筑面积:3580m2。
梁侧、梁底模板18mm厚夹板.
4
300×600mm梁
采用3.5厚φ48钢管支顶,纵向间距不大于1000mm。横向1000mm。
次龙骨采用80mm×80mm松枋木,次龙骨间距400mm,主龙骨采用双钢管φ48×3.2,主龙骨横距1000mm,跨距不大于1000mm.
梁侧模板竖枋间距300mm,采用80mm×80mm松枋木。
5、计算传递到钢管上的荷载,除按有关规范考虑钢筋混凝土的重量,模板与配件的重量以及施工活载等以外,还应考虑输送泵的水平推力,按照钢管上的荷载以及钢管容许承载力计算出门架的间距和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TJ1.4屋面平板模板支撑搭设施工方案一、工程结构概况:本工程为鄂尔多斯机场改扩建工程停车库,建筑物地上一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框架柱网最大间距12.0 m×10.8m。

其顶板结构设计标高最高处为-1.62最低标高为-3.5m,顶板为30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双向梁截面550×1000。

模板立杆支撑于压实度经试验≥93%回填土上,立杆底座下设置垫板,其厚度不小于5㎝,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模板搭设高度分别为6.58m、4.70m(含顶板)。

模板支撑的结平板荷载,属高大模板工程,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实施。

二、模板支撑立杆布置原则:模板支撑立杆布置设计,按顶板结构设计图选典型区域梁板布置,在确保立杆、水平杆满足施工承载能力的情况下,使双向水平杆相互贯通,梁下、板下立杆按结构截面尺寸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间距。

当局部区域梁板变化,需按实调整立杆布置时,其立杆布置双向尺寸不得超出下述搭设参数。

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水平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250厚负二层结平板模板支撑立杆平面布置示意图50085085085060085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885085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850600D80008000CCB8000A4500128000800011109800037570070070075062570062570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62575750625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1350×600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1350×6001350×6001350×6001350×6001350×6001350×600400厚顶板模板支撑立杆平面布置示意图80009101180008000124500A8000BCC80008000D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625750800091011800080001260085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850850地下室结平板模板支撑立杆剖面布置示意图二、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3. 《施工手册》(第四版)4.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DGJ32/J30-2006(第四分册)5.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如采用竹模板、胶合模板、塑料模板等模板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

模板设计计算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①模板及其支架自重;②钢筋自重;③浇筑混凝土自重;④施工荷载;⑤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⑥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⑦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7.8.三、搭设技术参数:1.支撑体系杆件采用Ø48×2.8钢管(定尺钢管无接头);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 2. 双向水平杆步距:小于1500mm 。

3. 屋面平板300厚,板下立杆支撑间距控制在800mm×800mm 范围,立杆均垂直落地。

模板下木楞布置间距小于200mm 。

4.梁下立杆间距:截面550×1000梁底横向设三立杆,间距0.625+0.625m ;立杆梁横杆连接采用顶托。

梁底立杆、横杆纵向最大间距750mm ;侧模设置两道木楞;梁底模木楞@140。

5. 梁下立杆布置按主次梁之间实际间距调整均匀布置,具体布置详见上附平、剖面图横杆纵向@750立杆纵向@750顶托400厚板梁1350×600750750625625600600850850梁1350×400250厚板顶托立杆纵向@850横杆纵向@850连墙件示意图四、高支架模板支撑搭设安全技术要求:1. 模板支撑立杆基础为450厚钢筋混凝土底板。

地下室内框架柱须先行浇筑完成。

2. 模板支撑立杆钢管无接头,竖向须垂直。

3. 顶托外露螺栓高度小于200mm 。

4. 模板支撑架体双向水平杆与相邻框架柱,必须用钢管扣件与框架柱扣箍牢固,并顶紧。

5. 设置梁、板底斜撑杆件区域的各步水平杆件必须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0.5m ),设置三扣件。

6. 严格控制双向水平杆步距<1.50m 。

双向水平杆应贯通设置成一个整体。

7. 立杆底脚须双向设置扫地杆。

梁、板底水平横杆与立杆连接须采用双扣件。

8. 沿区域四周及双向主梁下,按图示设置垂直剪刀撑。

垂直剪刀撑与立杆紧固。

9. 按示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杆,即双向隔跨设置。

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紧固。

10.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控制在40N·m~65 N·m之间。

浇筑前进行复拧检查工作。

11. 浇筑混凝土时控制卸料厚度(超过浇筑高度小于100mm)及浇筑方向,均匀布料分层浇筑。

12. 安排专人在操作区域外巡查模板受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处理。

避免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13. 架体搭设须安排专业架子工按图示尺寸要求进行施工,并配合木工处理梁板底杆件的衔接。

14. 按设计要求对梁底模预先起拱处理。

15.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始拆除负一层模板支撑。

16.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布料,框架柱必须先行浇筑完成,顶板与外墙板一同浇筑,顶板梁板浇筑从中间向两侧分层进行。

五、高支架模板搭设安全管理措施1、搭设及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架子工和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双方在交底书上签字。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脚手架的所有构配件质量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搭设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每搭设完成一步都要及时校正立柱的垂直度和大小横杆的标高和水平度,使脚手架的步距、横距、纵距上下始终保持一致。

4、钢管脚手架搭拆时,当杆件处于松动状态下,不能中途停止作业。

安全带须高挂低用,操作人员不得过分集中,六级以上大风、大雾、雷雨天气及晚间不得搭设脚手架。

5、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6、设专人对脚手架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下列情况必须检查:(1)在六级以上大风与大雨后,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前;(2)各主结点处杆件的安装、连墙件、支撑的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如有发现,应及时处理;(4)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屋面操作层外围四周设置栏杆防护。

六、高支架模板搭设应急预案1. 施工前对参与施工的各工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高大模板混凝土施工的各项要求及出现险情的处理措施。

2. 明确混凝土浇筑方向和顺序,严禁混凝土局部超高堆放。

3. 巡查模板的木工应在架体外观察,钢筋工在操作区外等候调遣。

4. 施工中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施工,操作人员先撤离,待处理完毕后继续施。

5. 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协调指挥,严禁野蛮施工。

七、模板拆除1.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待监理批准后方可拆去梁、剪力墙侧模板。

2. 板底模板等砼强度达到70%的设计强度时拆除。

3. 梁底模板等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去梁底支撑系统。

4. 模板拆除应设专人指挥,不得抛扔,严禁使用撬棍。

5. 拆模顺序: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从上至下进行拆除。

八、高支架模板及支撑验算:(按最不利条件验算) 1. 板厚300mm 楼板模板计算模板面板采用15mm 高强度多层板E= 4.5×103N/mm 2 ,[σ]=10.0N/mm 2;g =0.04 kN/m 2 板主龙骨采用Ø48×2.8钢管,板底支承杆间距800×800;次木龙骨间距@200; 次木龙骨采用50×100mm ,E=9000N/mm 2,[σ]=13N/mm 2;[τ]=1.2N/mm 2, (1)荷载计算①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0.30 kN/m 2 ② 钢筋自重标准值: 1.124 kN/m 3 ③ 混凝土标准值: 24 kN/m 3④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2.5 kN/m 2 (验算模板、小梁) 1.5 kN/m 2 (验算大横杆) 1.0 kN/m 2 (验算立杆) (集中荷载P=2.5 kN ) (2)面模板承载能力强度验算 1)均布荷载设计值: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①+②+③)×1.2+④×1.4 (均布荷载取2.5kN/m 2) F 1=(0.30+24×0.30+1.124×0.30)×1.2+2.5×1.4= 12.90kN/m 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①+②+③)×1.35+④×0.7×1.4 (均布荷载取2.5kN/m 2) F 2=(0.30+24×0.30+1.124×0.30)×1.35+2.5×0.7×1.4= 13.03 kN/m 2 以上F 1、 F 2两者取大值,F 2=13.03 kN/m 2面模板可视为梁,取梁宽1.0m ,跨度0.2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