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字经》犬守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字经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三字经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主要内容。

(2)掌握《三字经》中的基本历史、地理、天文、伦理等知识。

(3)学会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概述2. 《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3. 《三字经》中的地理知识4. 《三字经》中的天文知识5. 《三字经》中的伦理知识6. 《三字经》中的文学知识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字经》动画或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三字经》中的历史、地理、天文、伦理等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三字经》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 实践教学(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字经》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如历史人物、地理名胜、天文现象等。

(2)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后作业(1)背诵《三字经》中的一段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三字经》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背诵和写作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024年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三字经》的第一章,详细内容包括:“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教育的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背诵并运用《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三字经》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三字经》第一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三字经》第一章原文2. 黑板右侧:教学难点、重点及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谈谈你对道德教育的认识。

2. 答案示例:道德教育是培养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的过程,它使我们明白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规范我们的行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国学三字经教学设计

国学三字经教学设计

国学三字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三字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字经》的原文及其翻译,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应麟以及《三字经》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性、本、孝、弟、谨、信、泛、义、孝、悌、忠、礼、义、廉、耻”等词语。

2. 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应麟以及《三字经》的价值。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读懂古文。

5. 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性、本、孝、弟、谨、信、泛、义、孝、悌、忠、礼、义、廉、耻”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读懂古文。

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外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三字经》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字经》吗?它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课题。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生字词,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4. 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的道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道理。

5.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然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背诵课文,并对背诵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三字经》有哪些价值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2. 学生能够了解《三字经》的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2. 难点: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字经》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文化内涵。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体会其中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入《三字经》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三字经》的背景、作者和内容(10 分钟)-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三字经》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诵读《三字经》(15 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 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4. 讨论《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三字经》中找出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语句。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诵读《三字经》,并思考其中的道德教育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了解《三字经》的文化内涵,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字经》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三字经》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三字经》教学计划(精选3篇)《》教学计划篇1一、整体教学目标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5、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具体教学活动和计划第一课:认识《三字经》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具体活动安排:一、介绍《三字经》,小百科的来历。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教”。

三、科学小实验《性相近,习相远》。

四、讨论好环境的作用及营造。

五、怎么样做才是专心《弈秋教徒》。

第二课:学习好榜样学习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具体活动安排:一、情景讲述《犯了错误怎么办?》。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学”。

三、故事讲述《孟母断机杼》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大声回应别人的呼唤。

五、燕山五子的启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存善心,做好事)。

第三课:珍惜时间学习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具体活动安排:一、珍惜现在的幸福(古今的读书故事)《伤仲永的故事》。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养”。

三、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

五、分辨严格要求与严厉要求的不同。

第四课:要勇于面对压力和困难学习内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具体活动安排:一、学习目的大讨论(适应社会、促进发展)。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器”。

三、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词语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片段,理解词语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三字经》片段。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幼儿跟随朗读。

教师逐句讲解,幼儿跟读。

教师检查幼儿背诵,给予鼓励和表扬。

3.词语解释教师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等词语。

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含义。

4.活动环节教师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词语记忆。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课后评价:观察幼儿回家后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反馈。

2.课堂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专注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3.定期评价:定期组织测试,检查幼儿对《三字经》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建议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3.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学习步伐。

3.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确保幼儿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指定片段。

国学《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国学《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国学《三字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章,详细内容包括:“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四句话阐述了人的本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明白“教之道,贵以专”的道理。

3. 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人之初,性本善”和“教之道,贵以专”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三字经》读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人的本性是什么,引出《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2. 讲解:详细讲解“性相近,习相远”和“苟不教,性乃迁”的含义,阐述教育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教之道,贵以专”为例,讲解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和“教之道,贵以专”,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2. 板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你对“人之初,性本善”和“教之道,贵以专”的理解。

2. 答案示例:“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每个人出生时都具有善良的本性。

然而,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的性格和行为逐渐产生差异。

因此,“教之道,贵以专”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使本性得以保持和发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理解了《三字经》中的教育观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三字经》的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您浏览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7篇)》正文如下: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

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

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

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

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

这是孔子的原话。

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

你想读一读吗?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第16课犬守夜
一、教材简介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二、教学内容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文中的生字,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3.鼓励学生立志向学,引导他们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只有勤奋向
学才能有所进步,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发奋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明白从小发奋学习的必要性。

五、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小故事。

六、教学课时
2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挑战背诵。

1.挑战背诵前面所学内容。

2.播放《三字经》视频,跟着视频,读一遍,吟诵一遍。

3.集体背诵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配乐诵读。

1.师:在我们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宋代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无疑是最绚丽的一朵浪花,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字经》。

2.出示《三字经.犬守夜》。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3.师配乐范读,生仔细听读。

4.师范读,生轻声和读
5.老师教,学生读。

5.自由大声朗读。

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

(生自己读)
(特别注意“守、司、吐、酿、壮、泽、显、裕、勤、戏、哉”等生字。


6.指名读,师要求:读对、读准!
7.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8.男女生赛读。

(三)听故事,明道理。

1.师: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三字经虽寥寥七十二个字,但每句话背后都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信!我们听听下面两个故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师播放“闻鸡起舞”“铁杵成针”的故事视频。

3.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师点拨:这不正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呀!(点生读这一句。

)狗在夜里守夜,雄鸡在清晨报晓。

你们如果不学习,就没有本事,又怎么做人呢?
4.老师大致说出全文的意思:狗能守夜看门,鸡能黎明报晓。

人如果不学习,那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蜂能酿蜜。

人如果不学习,那就连动物都比不上啊。

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上可辅佐君王,下可造福百姓。

只有这样,才能声名远扬,光宗耀祖,惠及后代。

别人留给子孙的,是成箱的金子。

我教育子孙的,只有一本《三字经》。

只有勤勉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嬉戏懒惰,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处。

一定要警惕啊,应当勉励自己勤奋好学。

(四)讲故事,明事理。

1.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学习的故事”,先思考片刻,然后把你听到或看到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生交流讲故事。

3.播放“囊萤映雪”的动画片。

4.师:虽然我们现在早已没有必要像千百年前古人那样如此苦读,但勤奋学习的道理却是千百年不曾改变的!
(五)情景创设,指导行为。

师:这有几个小朋友等着我们去帮助呢!看看这幅图上讲的什么?(出示图)师:当他不认真读书的时候,你会对他说……
当他抄别人卷子时,你会对他说……
当他不用功读书,长大后一事无成,你会对他说……
当我们遇到难题,要打退堂鼓时,你会对自己说……
师:当……的时候,()会对()说……同桌讲讲。

师点拨:当同学们这么一说,我感到三字经离我们并不遥远了,原来,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只有熟读并从中领悟,才能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针!
(六)诗歌赏读。

1.出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自由朗读,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3.说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公元748年,杜甫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尚书省左丞韦济告别。

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七)再背《三字经》。

1.师: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背我们这一祖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三字经》。

2.师: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三字经》,又一次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又一次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只要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就一定会让古老的经典散发出现代的气息!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