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清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苏州府志》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两个世纪。 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可 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 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最 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 截然不同?
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 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 恤,……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 使人们无需同外界有太多交流,是落后 材料二:远在清代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指由南部 的封建经济的产物;惧怕外国势力的深 沿海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之马市。夷人贪而不亲,求 入,破坏统治秩序,是对西方殖民者的 而无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 一种消极抵御,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 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 矣。” 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中国封建社会进 ——引自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入衰落时期,统治者失去兼容并包的开 放精神,以“天朝上国”自居,固步自 材料三: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 信心,或着竟毫未想到。凡取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虏来一 封,盲目自大;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 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过敏了, 思想。 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
1、明朝一条鞭法 1581年
1)原因 A、明朝中后期,农民负担的赋役过于
沉重,不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而且 国家财政也面临极大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合商品经济发展 的需要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3)内容:一条、银两、人丁、田亩 4)影响:减轻、松弛、适应、有利于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一、农业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再次得到了发展。

在农业方面,明代的农业生产强度较高,农民的收入也比较稳定。

由于清政府采取的一些改革政策,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变革和发展。

乾隆时期,农业变得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了支持和维持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农业工具和设备也相继出现。

明清时期的农民使用的农具大都是翻地锄、耙、镰刀、犁以及挑担等手工生产的工具,但在清代中期,耕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出现了多种机械化的农具。

农业生产进入了小型和大型先进技术的阶段。

二、手工业手工业在明清时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明清时期经济中的一大支柱。

手工业生产在中国的历史上曾一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明代和清代历任皇帝都非常重视手工业的发展,致力于其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明清时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和手段也得到了改善。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慢慢被新型的机器生产方式所取代。

毛纺、棉纺、漆器、陶器等嘉兴的手工业生产采用自动化机械来生产,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流程自动化。

三、商业明代和清代都是商业的盛时期。

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对于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商业技术、制度与商业制造技术的创新。

明清时期的商贸发展主要由行商和商业运输业推动。

它们凭借着商贸运输的香火和收益,广泛地开展了商品贸易活动。

明清时期的商业运输主要依赖于船运和马车运输。

中央市场的盛行把贸易活动向全国传播,在加强了商贸活动、使商人间传输信息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商业的发展。

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个方面来看,明清时期的经济将从缺乏竞争力几乎崩溃的农业,变成了使用现代机器和技术的现代化产业,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崭新而充满机遇的时代。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同时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就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展开探讨。

一、经济繁荣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明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民的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农民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灌溉,改良耕作方法,推广新的农业品种,使得农田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同时,此时期还兴起了现代种植业,种植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的种类变得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繁荣。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明代,国家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对外贸易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技术,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

清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日益兴旺。

商业区的兴起带动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各种手工业和小作坊逐渐形成并发展。

这些都为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兴起。

农民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的不断分割,土地兼并的现象开始出现。

这使得富裕农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而贫困农民的处境也进一步恶化。

同时,农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剧。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职业多样化,各行各业的人们汇聚在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群体。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各种文化和思想交汇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的多样性。

同时,在这一时期,社会等级制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传统的士人阶层逐渐失去了其统治地位,而商人、手工业者等新兴社会阶层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也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潮和观念。

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经济的繁荣为社会变迁提供了基础,同时社会的变迁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的相互影响与共同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特点。

农耕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支柱之一,蓬勃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得农业产量逐渐增加,粮食供应得到保障。

种植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乡经济的互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手工业的兴盛与多样化
与农耕经济相辅相成的是明清时期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在这个时期,手工业以纺织业、陶瓷业、铁器业等为代表,呈现出多样化和兴盛的态势。

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互动与融合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和手工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

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依赖手工业的加工和销售,而手工业的发展也需要农产品的支持。

这种互动与融合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整个经济体系向着更加繁荣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农耕经济的繁荣为手工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农耕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这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和共同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03
1
2
3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阻碍了经济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强化了传统观念和思想,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不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强化了传统观念
闭关锁国政策削弱了中国的国家实力,使中国在应对外来侵略时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明清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贸易口岸,并设立了严格的管理机构。
限制对外贸易
明清政府限制国人出海和外国人进入中国,禁止国人前往南洋等地,同时限制外国人前往中国的活动范围。
限制人员往来
明清政府禁止技术交流,限制中国工匠向外国人传授技术,同时禁止外国人将技术引入中国。
禁止技术交流
01
02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目录
明清经济的发展闭关对世界的影响结论:明清经济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01
CHAPTER
明清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纺织、制瓷、造纸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商业贸易的活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逐渐活跃,商人阶层崛起,商业网络逐渐形成,这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02
CHAPTER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抵制西方列强
随着欧洲列强的扩张,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闭关锁国政策旨在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安全。
传统观念影响
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自我完善、自给自足,对外界探索和交流的意愿相对较低。
维护封建统治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国内稳定的影响,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 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 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芽的出现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在何时?何地?何行业? 其典型表现是什么?有什么 样的特征?
明朝期后 苏州、松江等东南沿海
纺织业部门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3、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 船只的载重量。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政策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 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阻碍我国学习先进的 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3、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 伍了。
我们在理解清朝的闭关 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基 础上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 实,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政策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 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 需国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 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 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政策的表现
1、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2、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 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手工业的发展
棉织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基地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 的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 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 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 有“五彩青瓷”之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丝织业 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清代时已拥有三万多台 织机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 新农作物的引进 手工业:棉纺织业、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商业城市 商人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商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中国的商品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全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大大提高。

明清两代实行“粮草两税”政策,加大了对粮食、草料等农业生产的投资,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增加了农业商品的供给,拉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此外,明清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流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商品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农业向工业转变,工业和商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商品经济结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的商品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逐渐完善,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精选6篇)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精选6篇)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精选6篇)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1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原产南美洲的、等高产粮食作物,自明朝传入我国,明朝还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还有、和。

2、手工业棉纺织业:丝织业:瓷器:3、商业:4、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明朝中后期,、等丝织业中,出现了,他拥有资金机器,开设厂房,他们雇机工工作,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这种“,”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政策:禁海政策→开放政策→闭关政策清政府规定只开作为对外通商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19页的动脑筋题,并回答问题【当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的差异b.长期的闭关锁国c.中西方人种的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2、清朝统一中国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a、广州b、漳州c、宁波d、云台山3、学完中国古代史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
一.学习目标
2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发展的表现,3
知道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掌握4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5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明清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联系,学会6
分析问题的方法;
7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8
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9
【教学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10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一概念
11
【教学方法】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12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13
【课时安排】一课时
14
【教学过程】
15
一、前置自学:(认真预习课文,并在课本划出相关内容且牢固记忆)
16
二、交流展示
17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8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9
(三)“闭关锁国”政策
20
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1
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你有什么看法?
22
四、当堂达标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5、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35
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36
上逐渐落伍了。

37
38
39
处对外通商,并且由___统一进行管理。

40
7、宋代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叫,清朝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41
叫。

42
(二)、选择
43
1、传入我国的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 )
44
①马铃薯②甘薯③玉米④花生
45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6
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 )
47
A、苏州
B、杭州
C、湖州
D、松江
48
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 )
49
A、杭州
B、苏州
C、松江
D、景德镇
50
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51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冶矿业
52
5、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 )
53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冰裂纹瓷器
54
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
55
A、资本主义开始
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
56
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57
7、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
58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苏州
59
8、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 ( )
60
A、小农经济
B、工商业
61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62
9.“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的影响63
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64
A.君主专制 B.闭关锁国
65
C.重农抑商 D.对外贸易
66
1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67
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68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69
以通有无。


70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71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72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73
74
(三)、材料题
7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76
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77
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78
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2分)
79
80
“闭关锁国”政策;(1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 年,对西方81
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82
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83
落伍了。

(1分)
84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