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复习学案
必修二化学第二章 导学案

2.1.1 化学能与热能(一) 导学案【学习目标】2min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3.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指导自学】6min1. 什么是化学键?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3. 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
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合作探究】20min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吗?(课本P32 思考与交流)2. 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和新化学键的过程。
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不相等。
3.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并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教师点拨】5min1. 2H→H2中的能量变化,说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因素。
【课堂小结】2min【当堂检测】10min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2. 放热反应一定是()A.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少B.贮存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2.1.2化学能与热能(二)导学案【学习目标】2min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2.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学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二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能与热能2、复习原电池3、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示例,学生先讲教师再讲,让学生在错中顿悟,从而巩固知识。
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 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A.2Q1+Q2>4Q3B.2Q1+Q2<4Q3C.Q1+Q2<Q3D.Q1+Q2=Q3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重点)(1)概念:(2)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5)金属活泼性的判断: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a. 负极反应:X-ne=X 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2)金属腐蚀的防护:①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化学必修2第2章复习学案

9.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少量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实验测得氢气的产生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示,对该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
A.从t1→t2的原因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B.从t1→t2的原因是镁与水反应,致使酸的浓度升高
H、N2、H2、NH3的浓度相等
15.下图表示800℃时,含有A、B、C三种气体的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回答: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in内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6.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镁不断消耗
D.从t2→t3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越来越低
10.把A、B、C、D四块金属放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多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A极减轻;B、D相连,B为正极。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或水),其作用是。
(3)C处盛放的试剂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
(4)E处盛有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处酒精灯。
17.可逆反应A(g)+3B(g) 2C( g),取2mol/L A和5mol/L B置于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2min后,测得容器内A的浓度为1.6 mol/l,则2min内B和C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此时,容器内C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化学必修2第二章导学案.doc

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导学案执笔:马伟明审核:化学组课时:2 班级姓名第一课时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2、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需要放也能量。
所以说,化学键的断裂和化学键的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3、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4、从反应物与生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低分析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①放热反应:EE反应物>EE生应物②吸热反应:"反应物〈£巳生应物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1、化学反应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木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等,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睥的变化。
3、吸热反应:分解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铉盐NHC1与碱Ba(0H)2.8H2。
反应。
4、放热反应:燃烧、置换反应(如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化合反应。
5、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加热之间的关系:不一定。
[达标练习一]1.下列反应是吸执反应的是()%1灼热的炭与三/化碳反应②铁和稀硫酸的反应③氢氧化锐晶体的粉末和氯化铉晶体混合④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A.①②B.C.①③D.②④2.已知2H2+O2==2H2O (条件为“点燃”),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1参加反应的氢气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1该反应是个吸热反应%1参加反应的氢气莉氧气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己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电解焰融的A12O3nJ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1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1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个吸热反应%1或花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需要吸收能量A. B. C.①③ D.②④4.“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铉C.生石灰D.蔗糖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
2. 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性与周期性规律之间的关系。
4.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元素周期性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必修二教材第二章部分。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如若有实验内容,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结果、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相关图像。
4. 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等。
教学步骤: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并引导学生观察周期表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 提问:学生认为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师生一同探讨。
教学主体:3. 讲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周期表的相关性质变化趋势,并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
5.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各种元素性质与周期规律之间的关系。
6.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例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7. 设计有关元素周期性的实验,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例如,观察不同周期表位置上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异等。
8. 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研究和探索更多有关周期性的问题,鼓励思考和讨论。
课堂小结:9.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特性的关系。
10. 鼓励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对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作业布置:11. 布置有关元素周期性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以解题过程和答案形式提交。
教学反思:12.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姓名。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学习目标:识记: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关系;简单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运用: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一、化学能与热能(关键熟记哪些类型的反应吸热或放热)2.常见的放热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自我评价】1.在反应H2 +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C. 吸收183 kJ热量D.放出183 kJ热量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2Q1 + Q2 > 4Q3 B、2Q1 + Q2 < 4Q3C、Q1 + Q2 < Q3D、Q1 + Q2 = Q3二、化学能与电能铜与锌用导线连接起来一起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由于活泼性大于,所以锌片电子,电子由流向,电流由流向;有电流通过,形成原电池。
此原电池中,为负极,发生__________反应(“氧化”或“还原”) 为正极,发生反应(“氧化”或“还原”)【自我评价】1.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Mg B.Fe C.Al D.Cu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题型3 利用原电池电极判断金属性强弱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高二化学教案-第二章复习1 最新

第二章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本章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知识总结]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综合联系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2)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
由于υ正=υ逆,可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密度、浓度等多种宏观性质也保持不变,这些宏观的特征有时也可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平衡的特征p[典型例题]例1 在2SO2 +O2 2SO3(气)的平衡体系中,分离出SO3时,正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解析有些同学会认为“分离出三氧化硫,化学平衡要向右移动,说明此时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所以正反应速率必然增大”,这是错误的。
当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平衡才能向右移动。
但在分离出SO3的瞬间,SO3的浓度减小,SO2和O2的浓度不变,所以在这一瞬间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使平衡向右移动。
所以,在2SO2+O2 2SO3(气)的平衡体系中,υ正=υ逆,分离出SO3后,由于SO3的浓度减小,则υ逆减小,υ正>υ逆,平衡右移。
随着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又达到新平衡。
整个过程中,υ正是逐渐减小的。
例2 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属于平衡状态的是()(A)υ正=υ逆≠0时的状态(B)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C)c(NO2)=c(N2O4)的状态(D)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E)混合物中,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F)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宏观表现是各组成的成分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等等。
用这条原理可分析题中各种说法:υ正=υ逆≠0时的状态显然是平衡状态。
由于2NO2N2O4是可逆反应,NO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N2O4。
这种状态不存在。
平衡时NO2、N2O4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存在c(NO2)=c(N2O4)的关系或NO2、N2O4的分子数之比等于2:1的情况。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学案及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重难点一 反应热1.反应热的理解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而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如NH 4NO 3溶于水的吸热,浓H 2SO 4的稀释放热等。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类型 比较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 ΔH <0 ΔH >0图示特别提醒 物质的键能、内能与其稳定性的关系:物质的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差,其内能越高;反之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其内能越低。
(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H 2O 或酸的反应。
如:2Al +6HCl===2AlCl 3+3H 2↑②酸碱中和反应。
如:2KOH +H 2SO 4===K 2SO 4+2H 2O③燃烧反应。
如:2CO +O 2=====点燃2CO 2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④多数化合反应。
如:Na 2O +H 2O===2NaOH ;CaO +H 2O===Ca(OH)2(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如:CaCO 3=====高温CaO +CO 2↑CuSO 4·5H 2O=====△CuSO 4+5H 2O②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③C(s)+H 2O(g)=====高温CO +H 2 ;④CO 2+C=====△2CO重难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应注意的问题热化学方程式同时表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旧物质之间的转化,二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必须同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关系;简单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
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运用: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一、化学能与热能(关键熟记哪些类型的反应吸热或放热)
2.常见的放热反应:
--------------------------------------------------------------
3.常见的吸热反应:
------------------------------------------------------------------------------------------------
【自我评价】
1.在反应H2 +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吸收183 kJ热量
D.放出183 kJ热量
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Q2 > 4Q3 B、2Q1 + Q2 < 4Q3
C、Q1 + Q2 < Q3
D、Q1 + Q2 = Q3
二、化学能与电能
铜与锌用导线连接起来一起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由于活泼性
大于,所以锌片电子,电子由流
向,电流由流向;有电流通过,形
成原电池。
此原电池中,为负极,发生__________
反应(“氧化”或“还原”) 为正极,发生反
应(“氧化”或“还原”)
【自我评价】
1.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
A、Mg B.Fe C.Al D.Cu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题型3 利用原电池电极判断金属性强弱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的为( )
A .a > b > c > d
B .a > c > d > b
C .c > a > b .> d
D .b > d > c > a
题型4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4.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Cu2+=Zn 2+ +Cu,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自我评价】
(1) 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1、反应 4NH 3 (g )+5O 2(g )
4NO (g )+6H 2O (g ) 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 )
A 、ν(NH3)=0.0101mol.L -1.s -1
B 、ν (O2)=0.0010 mol.L -1.s -1
C 、ν (NO)=0.0010 mol.L -1.s -1
D 、ν (H2O)=0.045 mol.L -1.s -1
2、在一定条件下,mA + nB = pC 的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A)=amol/(L·s),v(B)=0.5amol/(L·s),v(C)=amol/(L·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 对于反应 mA(g) + nB(g)
pC(g) + qD(g) 来说,则有q
V p V n V m V D C B A === 1、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ν(A)=0.3mol/(L·s ) (2) ν(B)=0.6mol/(L·s)
(3) ν(C)=0.4mol/(L·s) (4) ν(D)=0.45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恒温下,将1 mol N2和3 mol H 2在体积为2L 的容器中混合,发生如下反应:N 2 +3H 2
2NH 3 ,2S 后,测得NH 3的体积分数为25%,则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
A 、用N2浓度的减少表示平均反应速率0.2 mol/L·s
B 、2S 时用N2的转化率为40%
C 、2S 时混合气体中n(N2):n(H 2):n(NH 3)== 3:9:4
D 、2S 时NH 3的浓度为0.4 mol/L
专题一 字音字形(含书写)
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李亚荣 授课人:董丽萍
知识目标
1.陈述性知识:①形声字、多音字、形近易混字、难读字;
②汉字的结构、汉字的造字法、同音字、形近字、错别字。
2.程序性知识:①字音、习惯性的错误发音、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形近字区别不清导致错误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读错的字;②根据声旁的不同读音来分辨和识字、利用形旁的意义来辨别、借助语境分析、联想比较分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别和记忆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形声字、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的识别。
教学难点:易混字的读音,错别字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学课时:4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进入复习阶段。
在回
顾旧知识的时候,你们需要不断反思:基础知识夯实了吗?能力要求掌握了吗?方法规律总结了吗?错题笔记整理了吗?我们先从字音、字形开始。
这是你们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希望你们能够多写、多练。
二、《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音、字形方面对七至九年级学习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三、中考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题型以及2017年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