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黔江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开

题报告

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尤其是中重度智障儿童踏入了特殊学校的大门。一方面反映出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却是特殊教育研究的相对滞后,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教育研究。

近几年来,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生源逐渐减少智障学生生源越来越多,而在招收的智障学生中,中重度的比率占到 90%以上。因为自身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且家庭对这类残疾孩子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加强研究,重视智障学生特别是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塑造。为此我们提出开展“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开展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寻求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我校的教学与活动中实施这些策略与方法,逐渐改善我校中度智障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目前关于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与塑造的研究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十分稀少,能够查阅到的仅为极少数心理学方面的零星论文,而与本课题相似或相近的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或者说系统研究几乎属于空白。究其原因可能是智障学生的教育发展历史不长,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障碍,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 35-40 至 50-55 之间,约占智力落后儿童总数的 20%。通过学习他们通常可以形成基本的交际技能和生活自理技能。但学术能力有限,其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经过训练也只能达到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多数中度智力落后者有明显的器质性异常,普通人通过观察其行为和身体的外部特征就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其异常。例如,他们

的语言能力较差、社交能力也很有限、运动能力有缺陷、有特殊的面容等。对这类儿童

的鉴定结论很少有不同意见。尽管许多中度智力落后者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仍保留着某种程度的依赖性,但他们的最终的日常生活能力在某种程度会由于他们接受的良好教育和训练的质量,以及对他们的要求水平而有实质性改进。

良好行为:是指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需要且能够掌握的各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就是指在特殊学校的教学与活动中,为杜绝中度智障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其健全人格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研究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培养中度智障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的重要性、急迫性和困难性。如何科学分析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并在日常生

活和学习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他们的身心康复,培养良好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成为了我们特教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而又实际的新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着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度智障学生实施教育,帮助中度智障儿童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四、研究对象、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黔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中度智障学生。

(二)研究目标研究为实践服务,实践深化研究,本课题围绕两大目标进行:一是通过科研的方式推动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进而提升我校培智部的德育水平,增强德育实效性。二是通过对多个学生不同行为表现的研究,分析其差异,努力探索出一些具体的可循的教育方法。

1. 调查中度智障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2. 探索出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策略

3. 探索出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生活行为的策略

4. 探索出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社会交往行为的策略

5. 总结出如何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题将以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社会交往行为三个方面的行为,划分为三个专题,对中度智障学生进行行为现状调查,对中度智障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对中度智障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进行研究,归纳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标准与规范,探索良好行为培养

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1.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

我们所界定的学习行为包括学生课堂、课间的行为。针对智障学生不自信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站姿、坐姿、回答问题时音量的大小、语言表达等细节的训练,让智障学生从外在动作与形象上得到矫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课间则注重引导智障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转移智障学生的不良嗜好。减少智障学生,尤其是中低年段智障学生中较常出现的撕书、撕纸、疯赶打闹、破坏公物、攻击他人等不良现象。

2.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生活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

我们所界定的生活行为包括学生卫生、劳动、就餐、就寝的行为。让智障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卫生习惯,如衣着保持干净,穿戴整洁,不乱写乱画,不乱丢垃圾等。加强督察,让学生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基本劳动技能,克服智障学生中存在的依赖他人以及懒惰的思想情结,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在学校生活中遵守就餐、就寝纪律,如排队打饭,按指定地点就餐,不浪费粮食懂得节约水电等。

3. 中度智障学生良好社会交往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

我们所界定的社会交往包括学生在校与老师、同学,在家与家人长辈,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的行为。旨在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帮助智障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尊师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行体现出来,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候,不直呼老师的姓名等。在与同学的相处能做到不以大欺小,讲团结讲互助,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中能听从父母正确的教导,尊重、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社会生活中能遵守社会公德,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途径

1. 矫正与鼓励并行

行为养成的过程是一个培养教育的过程。即不断向学生灌输积极因素,鼓励强化学生的好习惯,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给学生打预防针,这包括熏陶、感化、启发、采取一些少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鼓励方式,如评选“讲卫生个人”,谁今天最讲卫生就给贴上一个小红星。经常开展比谁的手最干净,谁的衣服最漂亮,启发诱导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对学生已经出现的消极倾向,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批评、引导。对于表现好的行为通过各种激励及时进行表扬,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 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特殊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所以每个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机会特别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零距离接触进行点滴渗透。生活情境就是教室,学生的活动就是教材。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场景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扮演成学生的母亲、父亲与学

生亲近,教师被学生认同后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如开展一些感恩情感的讨论,“你生病后是谁照顾你”“你长大后有工资了最想给谁买东西”,“哪个教师你最喜欢,为什么”,抓住讨论互动的机会,教师扮演成与学生同等地位而不知不觉地渗透做人的道理。看似平常的交谈,点点滴滴,渗透了关心和爱护,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教育引导的效果。

3.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学生行为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完成。学校具有主导性,可以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与评价。涉及学生的大型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请家长到校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家庭是每个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 家庭成员间血缘亲情特别适合一对一的具体关怀和指导;定期召开家长会,汇报学生在家的一些表现,评选优秀家长。每学期坚持教师到学生家走访。社会具有基础性,社会环境可以检验、印证、巩固学生在学校、家庭传承来的正确观念和正确行为。把学生带出校园,到十字路口观察过往行人和车辆体验文明交通,把学生带到福利院,帮老人洗洗头,打扫房间,三者各负其责,不可替代。

4. 融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培养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单靠老师的说教,因为学生的行为表现是通过活动展现出来的,因此需要通过行动去进行教育与引导。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把活动作为重要的教育与评价媒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领悟到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如常年开展“马路参观团”“家常菜大家尝”“清明扫墓” “春游踏青”“小小卫生监督员”“超市售货员”“小保安”等主题活动,融教育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生存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教育学生做文明守纪的小公民。

5. 做到小步子多循环中度智障学生在接受新的东西方面比较慢,且行为易反复。根据学生情况的特殊性,在文明行为的培养与塑造方面,每个训练的内容要细化,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回放方式。同一内容定期回放,不同内容交替往返重复,并做好重复回放记载,每次回放前可提示帮助学生回忆上次是怎么做的,因而强化学生记忆,面对行为的反复,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

(二)本课题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法,一方面是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分析原因,研究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情况及良好行为的培养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矫正课题实验的偏差,保证实验正常开展并取得成效。

2. 文献资料法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为我们所归纳总结的良好行为培养与塑造的策略与方法寻求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来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其它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所借鉴。

3.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课题研究将以学校教学与活动为主阵地,以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表现为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与活动中,

通过活动和情境设计等灵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评估,并总结反思我们的教育引导过程,归纳总结出有效的培养与塑造良好行为的策略与方法。

4. 个案研究法个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采用的又一个主要方法。课题研究将通过对个案在一定时期的行为表现、教育方法和行为结果的跟踪记录,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重多的个案研究中寻找有共性的、有规律性的培养方法,从而形成我们所期盼的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

六、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

1. 完成课题论证、课题申报,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等相关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2. 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 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

3. 完成研究前期的调查方案及调查工具的设计,并利用调查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前的调查,主要调查中度智障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表现、调查家长对中度智障学生良好学习、生活及交往行为的期望。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

1. 进行学习培训,使参研教师切实掌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以便课题研究的深入。

2. 课堂教学观摩、课题研讨会。

3. 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课题的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后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4. 提炼出关于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策略方面的论文、经验文章等。

5. 个参研人员以学期为阶段、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进行阶段研究小结、撰写相关的论文和教育案例。

(三)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1 月—2017年5月)

1. 课题组进行收集、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相关工作,并向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

2. 提炼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编辑中度智障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策略与方法文集。并在学校的教育与实践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指导专家

郭林(重庆市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月华(重庆市黔江区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建华(重庆市黔江区教育学会秘书长)(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1. 课题组组长:阮洪坤(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的实施、结题报告的撰写及相应的教研活动。)

2. 课题组秘书:王美锐(负责课题会议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成册)

3. 课题研究人员:冉启明: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研究过程指导;张茂江: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协调;管怡: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参研教师的培训和研讨;李立: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课题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为课题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向明山: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课题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为课题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课题有我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根据本课题目标,按阶段目标严格实施。

该课题的参研教师均是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参研教师中本科文凭占100%,他们具有

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知识素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同时学校在课题

管理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我校处于渝东南中心,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良好

的教学环境,浓厚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居同类学校中上水平。学校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本课

题的研究任务。

该课题有区教科所专家的指导,有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参与,学校能给予资金支撑,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相信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贾严宁 .弱智儿童适应行为研究 [D].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2] 张文京 . “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概论 [J]. 中国特殊教育 ,

[3] 徐景俊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 郭伯良 .智力和适应行为的测量及其关系 [J]. 中国特殊教育,

[5] 韦小满,马廷慧,于文 . 弱智儿童不良行为的特征分析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九、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研究过程的图

片资料。十、经费来源及预算

经费来源:学校自筹和向上争取。经费预算: 10000 元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定西市安定区石泉初级中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目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注意,教育部也就此项工作发布过多项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更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对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体现我国宪法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从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帮助,消除潜在的压力和焦虑,防止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共民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和法规。因此,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全球学校教育发展接轨的重要措施。 1、预警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较大或重大事件的发生。该系统要能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预警可能出现事件并能给予及时的疏导,要能对学校管理范围内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疏导。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测量和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比较有效地区分出容易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疏导措施。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是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往往和学生接触密切,也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只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就能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反应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直接使用心理健康档案,接受和筛选来自上述两支队伍的信息,通过心理辅导(咨询)室、心理辅导(咨询)信箱、校园网中的心理健康论坛等获得预警信息,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时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倾向。 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效能的重要措施。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伙伴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同学、朋友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讲内心的、真实的话。他们平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如发现有心理危机发生可能的同学和朋友时,应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从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吕望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的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1.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 2.作业不独立、及时完成。3粗心大意.不仔细、不认真。 4.不积极发言,不敢举手问老师, 5.不讲卫生,扔垃圾。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爱心真情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是转变学生的关键。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我真心爱学生:用爱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去纠正学生的缺点,用爱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全班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后进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我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爱,从而促使他们尽快改正缺点。 `

二.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做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拾起;骑车、走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碰到同学,主动叫上一声:“某某同学你好”;在办公室,当学生把作业本送来,老师热情地对学生说:“谢谢!”;课堂上,当学生帮老师擦干净讲台和黑板时,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声“谢谢大家”;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说:“请坐下……”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再见”“你好”等礼貌用语,学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们耳濡目染,也模仿着说起来,无论老师给学生送去什么,学生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校园里碰到老师、同学,问早、问好、道再见,已成了同学们生活的口头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2.学生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给课题学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于发友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负责人所在部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背景 1.选题意义与价值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深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理清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对丰富教师发展理论,改进国家教师决策,提升教师发展水平和境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建设高素质、高品位的幸福的自主发展型教师,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得特别紧迫和关键。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它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作一综述。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学职业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①佩里(Perry,P.)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② ①转引自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380页。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谓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为方式。从定义看出,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重复和练习”的结果,它形成之后,成为一种自然。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与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活泼和谐的集体中分不开的。 一在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活动中培养行为习惯。 虽然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是儿童时期,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很多必要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行为习惯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同学们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初一开学之初我就给学生们制定了学习和纪律目标,并举办了一些效果显著的活动。如格言的背诵:师生共同查询自我勉励的词句把它找出来进行比较。确定出一个最具感染力的格言定为班级格言,每天早晨上课前坐直了目视前方集中注意力边联想边背诵。同学们心潮澎湃干劲倍增对这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信心,每天进行自我暗示有利于消除懒惰情绪,这个习惯的养成为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刚入学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纪律卫生学习都很差,就连他的父母也对他失去了信心。格言刚开始他没有感觉出如何,后来他在格言的背诵中有了感悟,产生了激情,对学习和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物理成绩由以前的十多分增长到了六十多分,还成了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 二榜样的示范引导每个学生健康向上。 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大和古人是怎样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心理辅导室危机干预制度

彭家小学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制度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增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辨别水平,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实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认真学习相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展开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理应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行文明习惯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营销策略研究

XXXX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XXX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ZorroFox 学号0000002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 XX 年XX 月XX 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客户 对如见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软件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飞速增长。1至10月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 万亿元,达到10902亿元,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 上升到1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计算机制造行业的第二大产业。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软件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软件价格战,竞争中相互价格下调。价格问题成了营销企业的一个重 要因素。经销商进行价格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是靠这种变相价格吸引用户,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必然降低,而且市场的混乱还会使消 费心理扭曲,使企业现实利益受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也得不到增强。 (二)软件盗版问题,盗版无疑是软件在中国销售所面临的一大顽症。从软件盗版的既得利益来看,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既得利益上的巨大损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通过对软件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 略、促销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软件企业的营销模式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市场营销学相关 理论为支撑,分析了XX公司科技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通过优化的营销策略,让XXXX公司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在软件领域超越价格战和盗版软件的威胁;提高公司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桥头华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一、贴近学生,规范行为 班主任想要培养良好的班风,一定要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日常作息时间里不断地去强化,让他们形成习惯,最后才能习惯成自然。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标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规范引导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在做这些事时,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更可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中进行。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则要求想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要求。 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与班主任的细心教育是分不开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对教书育人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企业名牌战略开题报告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企业名牌战略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走向过剩时代,品牌创建已经逐渐被企业意识到,单一依靠产品支撑企业运营和参与市场竞争,已经难以被顾客接受和认可。国内中小型企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不具备整合自身的产品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资源体系和企业形象体系的能力,就很难在现代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使得企业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着手于名牌战略研究。 国外关于名牌战略的研究方面,主要是从名牌管理的角度出发如:Kevin Lane Keller 从战略的角度对名牌资产价值的建立、测量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为我们研究名牌资产的价值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此外,著名记者 Kevin Maney 的著作《大媒体潮》中对名牌战略预测:21 世纪,对于媒介名牌的市场争夺将显得尤为激烈。Jennifer Aaker 和 Susan Fournier 的研究着力于消费者与名牌方面,以消费者在看待名牌时,他们往往会将名牌拟人化,将其看作具有性格特征、看作伙伴与个人等。 国内关于名牌战略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名模式研究。王德胜通过市场经济对名牌产品、名企业家与名牌企业的需求、“三名”之间的辨证关系、“三名模式”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等几个角度,系统介绍了“三名模式”,他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化浪潮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三名模式”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企业快速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模式。名牌战略层次理论。 本文希望能够从分析传统的名牌管理理论、名牌战略理论入手,找出当前企业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企业竞争通过名牌创建实现企业价值,以名牌为核心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进而形成名牌集中的优势,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名牌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企业的和现代化;企业名牌是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代表,发展企业名牌,可以实现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寻求发展之路;探寻我国名牌企业战略模式,对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对国家关键时期维持经济发展,人民持续增收,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条件: (1)课题任务: 课题任务主要是:第一,企业名牌概念和名牌战略的理论进行梳理;第二,简述我国实施企业名牌战略的重要性;第三,重点分析企业名牌战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某小学建立心理 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一、总则 1.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2.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3.“三预”工作机制既有心理学属性,也有学校管理属性,更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既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又是学校管理重要措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是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4.为了有效的保护学生心灵、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中小学校可参照本《实施方案》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二、“三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一)“预防”工作机制内容 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预防”工作机制。 1.发展性教育内容 从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等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 2.发展性教育模式 1)建立教育内容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教育内容,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形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发展性教育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 (二)“预警”工作机制内容 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防护为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依据。建立预警预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监控与干预。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心理干 预 危机的心理反应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和成长期。 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当事人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表现为心理失衡,情绪紊乱,当事人出现心理抵抗、否认事实、拒绝交流等。解决期表现为积极采取 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此时当事人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教师该怎么做 1、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周边环境的安全,缓解学生的忧虑。多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安全形势。 2、设计合理的课程。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暂时放缓原先的课程计划,课程不宜太紧凑,减少课外作业。适当增加心理课程和放松活动,重建学生自信心。 3、鼓励学生倾诉和交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将忧虑、恐惧表达出来,告诉他们这些忧虑是灾后的正常心理反应,会随着时间而减轻。 4、正面回答学生疑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经常重

复提出令人惊愕的问题,例如关于流血或死亡。教师应尽量平静、正面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应当直接、客观地把信息传递给他们。例如直接使用“死亡”而非“长眠”。 5、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灾难事件。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灾难发生的原因,尤其要避免学生的自责情绪。 6、预防学生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纠正不安情绪,制止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帮助他们及时冷静下来。 7、强调个人价值。通过课堂活动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那些受灾的同胞。例如设计抗灾宣传画、明信片,收集零钱、卖易拉罐赚钱捐赠给需要的人。 8、与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全程监督学生在学校、家中和社区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需要。 9、调整自身情绪,避免影响学生。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同其他老师谈论敏感话题。 家长该怎么做 1、避免将孩子重新暴露于灾难的恐惧中。避免或选择性地让孩子观看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与孩子一起观看,并适当讨论,发现和纠正孩子对事实的误解。 2、保持正常的家庭作息。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睡眠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如体育活动、宗教活动等。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最新资料推荐------------------------------------------------------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我的班级管理新民市高级中学王海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高一年级班主任的代表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汇报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我交流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希望各位给以指导和批评。 今年我们迎来了 2019 级新生,这届高一新生在社会上的关注度比较高。 在大家的眼中,这批学生整体素质优秀,分数线较高,择校生比较少。 实际上,这批孩子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 私立高中来的学生比例很大,行为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等,又赶上了高中的减负,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大挑战。 我们的年部非常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学之初的几次班主任会议上,年级领导一再强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让本届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因此,配合学校的管理,我在对自己班级的管理中格外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并实践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 1 / 5

至于怎样培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经常讲,反复讲,不厌其烦。 1、讲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若想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首先要让他重视起来,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能做好。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不可能一开始就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要让学生重视,班主任要首先重视起来。 给他们深刻讲明并让学生牢记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行动、习惯、性格、命运四者之间,习惯是关键。 2、讲学校的各项量化细则都是为培养良好习惯的。 学生都知道是来学校学习的,但对于如何学得好就不甚明了。 在这个时候要跟学生讲明学校的量化细则正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学习,并且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接下来,是对量化细则逐一解释,让学生明白哪一项是培养他们什么品质的,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例如,在讲跑操的口号问题时,大声喊出来可以缓解压力,对身体有好处;可以振奋你自己的精神,可以锻炼你的底气,在以后演讲的时候在声音上占据优势;可以改变自己自卑、懦弱的性格。 学生性格懦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声说话、问问题,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大声喊出来,可以喊出自己,丢弃自卑、懦弱的心里。

华为的竞争策略分析开题报告

华为的竞争策略分析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33年,“战略因素”一词最早出现在康芒斯(Commons,John Rogers )的著作《制度经济学》中,这是人们最早接触战略因素一词。1937年,巴纳德(Barnard)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第一次把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他提出,战略主导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中。战略因素是企业组织者在做决策前必先考虑的。巴纳德这一观点引发了理论界和业界的双重重视,使企业战略理论得研究的得到了新的发展。1966年,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起源于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一书,这开启了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的新阶段。他发表的《战略管理思想》一文,也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一词在安索夫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第一次被提出。他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包含三个方面:一、产品与市场范围,二、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趋势,三、资源的整合效果和匹配关系。1972年,安德鲁斯(Kenneth R Andrews)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到:战略是由四个重要要素构成的,分别为: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战略构造包含两个阶段:战略制定和实施。战略制定阶段的主要工作则是分析组织的优劣势、提供的机会和会出现的风险环境等。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在所著两本书《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对于战略分析的重点做出了明确要求。他特别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其中提供的行业竞争地位、行业竞争力、环境危机分析等技巧,对企业的经营帮助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明茨伯格教授提出,战略具有多重含义,如下:企业战略是一种计划,一种计谋、一种定位和一种观念;即是一种有意识的、有预谋的行动程序、处理局势的方针,是威胁和战胜对手的具体手段。这个定义从不同角度整合了“企业战略”的内涵,它较好地全释了企业战略的七大特点: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创新性和稳定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希望通过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延长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说明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咨询中心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一校园心灵使者协会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1、通过每班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向心理辅导联络员反映。 2、学校心理辅导联络员得到信息后,须立即向心理辅导中心通报情况并立即对当事人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 3、心理辅导中心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紧急干预,以最快的速度解除学生心理危机,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过后的心理护理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工作。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心理健康委员和心理辅导员要深入课堂、公寓,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确保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解决,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危机干预实施细则1、危机的特征 (1)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情;

(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危机是一种正常状态,是每一个人在生活经历中的某个时刻都会遇到的情境; (3)危机是一种个人体验,某种情景对某个人来说是危机,但同样的情境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可能不是危机; (4)危机可在短时间内以这种或那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5)若采纳一些变化,发挥一些潜能,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发展,相反,不良的应对方式会令人们的防御能力下降和社会退缩。 2、危机干预的过程 (1)第一级危机干预也称心理性急救,主要是对危机的情境做出反应,帮助人们稳定下来去处理即刻的需求,协助他们应对当时的情境并给予支持。 (2)第二级危机干预也称危机治疗,在当事人稳定之后,提供治疗性咨询服务, 侧重于应对危机的情境和处理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症状。 3、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或有家族史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且久治不愈、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且深感自卑的学生; (5)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或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庐江盛桥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我校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量 副组长:许晶莹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江红波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

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根据学龄特点实施分层教育 1、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金星,初步养成。 低年级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闹,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了跑了。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我们可用“比比谁最棒”的方法。课堂上,把要求告诉他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但老师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们想要吗?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word论文]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范本 研究生开题报告 题目: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院(系、所) 20XX年9月1日

开题报告要求 一、课题来源(国家、教育部、省、市、自选)。 二、拟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或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完成论文的实验条件等。 六、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七、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 附注: 1.开题报告须存入学生个人学籍档案。 2.开题报告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3.开题报告打印后提交给导师,再由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给EMBA教育中心。 4.申请某学期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其开题报告提交的最后时间为该学期开学第一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过期不予受理。

一、论文题目及来源 论文题目:NZ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来源: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于毕业前夕,在管理学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本人所在的NZ县发展现状与问题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属于自选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NZ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阳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九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NZ县山、水、林、城资源特色突出,景区与城区融于一体。拥有48大泉、72河堰之美誉。林地3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6%。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近年来,NZ县农业产值增速一直居于各县区前列,建设了优质粮油蔬菜基地85万亩,优质林特基地67万亩,优质烟叶基地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生机勃勃。并已形成以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发展格局,且近两年因园区的投入生产,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成为NZ县经济拉动力。正在着力建设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投资20XX以上,重点开发5个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后起而勃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