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研究

合集下载

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严 然1,2,田 红2(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城市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

针对济南城市发展的现状,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子系统中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2006—2012年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承载力与社会承载力持续上升,对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影响较为显著,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制约着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大幅度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经济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来提高济南城市综合承载力。

[关键词]城市综合承载力;综合指数法;城市可持续发展;济南[中图分类号]F06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2-0102-04 [作者简介]严然(1987-),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管理;田红(1967-),女,山东济宁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拥挤、公共产品及服务短缺等社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济南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人口的高度集聚虽然在济南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南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出现了明显的人口拥挤状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较慢,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升级,同时出现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1]。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 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 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 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 之内。
3.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三要素
进行环境承载力研究就必须分清承载体和环 境承载对象,并计算出承载体的承载率,即承 载体、承载对象和承载率是进行承载力研究 的三要素。
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例如:生态足迹法(ecological footprint)、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AHP层次分析法、聚 类分析法等,以及在以上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综合使用。
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计算和评价方法
“生态足迹法”是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评价 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之一。
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综合分析国内外承载力文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研究范式以实证 研究为主,其中大部分文献是基于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文献综述、 数据统计、实验、GIS、模拟仿真等研究方法,以某一国家或某一区 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评价方法,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单因 素或多因素的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和评价模型与计算和评价方法一样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既有像物流(logistic)增长模型、神 经网络模型等传统模型;又有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 等基于资源承载力自身构建的改进或创新模型。
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计算和评价模型
1.承载力 2.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三要素 4.资源环境承载力 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6.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和评价模型
7.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承载力
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衡量环境 质量状况和环境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 个重要指标。

浙江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

浙江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

浙江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摘要:城市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在城市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之上,以浙江省1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用熵值法确定权重,从经济发展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公共服务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五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

关键词:浙江省;综合承载力;熵值法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正面临着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问题。

城市是人口分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集中区域,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及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未来自身的命运,也关系到其周边地区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综合承载力将承载力概念同城市研究区域结合在一起,是经城市规模、城市容量等概念引申而来的一个综合性概念。

从宏观角度看,它既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物质层面的承载能力,又包括城市影响力、包容力、吸纳力、带动力等非物质层面的承载能力;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是指城市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对其人口、经济、社会等活动的承载能力。

综合承载力区别于其他承载力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包括城市的硬承能力,还包括了软承能力。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协调程度。

一般来说,城市综合承载力包括城市资源承载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城市经济承载力和城市社会承载力等四个方面。

近些年来,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过度集聚、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城市病”问题逐渐凸显,这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

2、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以及“承载力”的本质内涵,在坚持科学性、层次性、全面性、可量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五大原则的基础之上,基于浙江省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公共服务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五方面来构建浙江省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分别建立二级指标体系,下面就各个指标的内涵进行阐述。

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

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

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与提升研究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城市承载力。

城市承载力是指城市面临一定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转、自我调节的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资源、社会生态三个方面。

本文将从城市承载力的评价、城市承载力的提升策略等实际问题出发,为读者分析城市承载力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城市承载力的评价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关键任务,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承载力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社会承载能力和城市经济承载能力。

1. 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主要从城市环境的质量、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方面;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指标可以包括交通拥堵程度、生活成本高低等。

2. 城市社会承载能力:城市社会承载能力评价主要从城市人口、城市社会组织建设、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

其中,城市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非常住人口指的是流动人口。

城市社会组织建设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社会组织数量、社会组织种类等;城市公共服务可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3. 城市经济承载能力:城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主要从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结构、城市产业增长等方面进行。

其中,城市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等;城市经济结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就业结构等。

以上评价指标并非全面,未来的城市承载力评价需要以科技和社会进步为基础,不断探索和完善评价指标,形成更加严谨、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二、城市承载力的提升策略城市承载力的提升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它需要从诸多方面入手。

本章将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环保科技等角度分析城市承载力的提升策略。

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变革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质量。

西安城市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

西安城市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
对 优越 程度 进行定 量描 述 , 行 一级 指标 和 二级 指 进
标 权重 的确 定 ; 次 , 算灰 色关联 系数 和灰 色加权 其 计
关 联 度 。加 权关 联度 函数为 :
善 r ’… ( 2 ’
是指标 r 的权 系 数 。r表 示子 序 列 与母 序 f 列各个 时 刻上所 有关联 系数 r 的加 权平 均 值 , 表示 各个 比较 体系 与评 价 体 系之 间 的关 联 度 , 即相 似程 度 。r值 越 大 , 明该 方 案 与理 想方 案 的接 近 程 度 说
口及经 济社 会活 动 的 承 载 能力 。罗 亚 蒙认 为 , 市 城
承 载力包 括 两种 : 是 战略意 义上 的城市 承载力 , 一 二 是 技术层 面 上 的城 市承 载力 。城市综 合 承载力 是一 个具 有“ 能力 ” 内涵 的综 合性 概 念 , 括 了城 市 的硬 包
件 承载力 ( 源 、 境 、 础设 施 ) 软件 承 载力 ( 资 环 基 和 科
优势 就难 以发 挥 。
二、 城市承载力评价体系 的构建与研究 方 法
1 .指标体 系的构建

城 市 承 载 力 的 内涵
“ 承载 力” 词 最 早 出 自生 态 学 , 作 用 是 用 来 一 其
遵 循综 合性 、 统 性 、 学性 、 态性 、 比性 、 系 科 动 可 可操作 性 的原则 , 并依 据城 市 承载 力 的结 构 , 建 4 构 个 一级 指标 、1 二级 指标 的城 市 承载力 综 合评 价 2个
的进 一步 深人 , 中一 天水 经济 区 的的确立 , 安 国 关 西 际化 大都 市建 设 的推 进 , 咸 新 区现 代 田园都 市 理 西
念 的提 出 , 安作 为 西 部龙 头 的战 略 地位 进 一 步 夯 西 实 , 究 西安 城市承 载力 意义 重 大 。 研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的 意 义。本 文 以 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为研 究 背景 , 以城 市 土地 综 合 承 载 力 的基 本 内涵 为基 础 , 合 区域 特 点 , 立 相 关评 结 建 价指 标 体 系 , 用 多指 标 综 合评 价 法对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所 包含 的 2 地 市 的 市 辖 区进 行 研 究 , 据 评 价 结 果 将 2 利 0个 依 0
三 、 市土地 综合 承载 力评价 城
( ) 一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城 市 土 地 综 合 承 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设 置 必 须 遵 循 综 合 性 、 统性 、 次 性 等原 则 , 体 现 区域 特 殊性 原 则 , 时 系 层 要 同
二、 城市 土地综合 承载 力的 内涵
J Tour s i m Today
J当 代 旅 游
海峡西 岸经济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 分析

( 建 师范 大 学 福
洋 , 飞鸿 施
地 理 科学 学 院 , 州 30 0 ) 福 5 0 7

要 : 市 土地 综 合 承 栽 力对 于城 市 土地 集 约 利 用 、 市 土地 利 用 高效 化 以及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 大 城 城
我 国对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的研 究 起 步 于 8 O年 代 初 , 要 主
用特点又要体现市辖 区土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 。
借 鉴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 合 2 市 实 际情 况 , 建 评 价 指 结 0地 构
标体系( 如下 页 页 表 1 : ) ( ) 市土 地 综 合 承 载力 评 价 方法 二 城
个地 市分 为 三 个承 载 力级 , 对相 关 结 果进 行 了分析 。 并

我国主要城市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分析

我国主要城市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分析
C = C lC e / s (r + r ) 2 () 3
“ 资源 承载力 ”应 该是 “ 绝对 资源承载力 ”,主要指一个 国
家或地 区资源 的数量和 质量 ,对 该空间 内人 口的基本生存和
发展 的支撑能力 。然而 随着科技进 步和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 ,

定 区域 内人们 的生 活和生产对 区域 内已有 自然资源存量 的
我国主要城市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分析
■ 文 / 春霞 何伦 志 聂
自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城 镇 化 进 程 加 快 ,特 别是 城
镇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重 由1 9 年 的3 . 8 上升 至2 0 年 的 99 4 7% 08 4 . 8 ,每 年 上升 1 1 百 分点 ,是城 镇化 发 展 最快 的 十 56% .个 年。在快速 的城镇化进程 中 ,直辖 市和省会城市 发展更快 , 有必要研 究这 些城市 的发展 质量 ,即城 市人 口、资源 、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权重 。
4 数 据 的处 理 .
方面是 因为资源 的承 载力必须是 一定时期 内,确定 区域 内
( )指标 的标 准化处理 。公式为 : 1
l S/j i= iT i l 2 3 , 1 =,, … 1 () 4
的资源所承 载的人 口,另一方面 ,我 国城 市的管理体制 存在 “ 市管县 ”或 “ 市管镇 ”,若不 划定城市 的边界 ,就 导致资
源 的统计 口径混乱 。二是必须重 新选取城 市的资源 。因为城
其 中 : i 某项 二级指 标的相 对资源 承载力 指数 ,S 为 1为 i 某二 级指 标的标准值 ,T为某二级指标 的现状 值。当1 <1 0 i i .
[】 5 王树 新 . 口社 会 学 [ 】 中 国劳 动社 会 保 障 出版社 , 人 M.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旨在评估一个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指标的定义、分类、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指标的定义指标是衡量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量化标准,是评价和比较的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评价一个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标准,通常包括自然资源、环境质量、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指标。

二、指标的分类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标、环境质量承载力指标、人口承载力指标、经济承载力指标等。

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标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指标。

环境质量承载力指标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人口承载力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均资源占有量等方面的指标。

经济承载力指标包括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指标。

三、指标的评价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定量评价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具体的评价结果。

定量评价的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定性评价是指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指标进行主观评价,得出相对的评价结果。

定性评价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四、指标的应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在区域发展中,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确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确定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总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指标的定义、分类、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 产业
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研究
□文 / 张 鑫 1 闫珍丽 2
(1.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2.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 将城市的经济承载力简要 是就业岗位的承载力,缺少就业岗位就说 GDP 总量 / 人均 GDP
地定义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在经济社会 明没有现实的经济承载力。
受能力”。城市经济承载力是城市承载力 情况、产业发展水平等都不同,所以城市 本上决定了这个地区的人口承载力,一般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是从对资源承 的承载能力也不尽相同;第三,以一个城 公式为:
载力、生态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研究演 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我们研究一个城
人口承载力 = 就业需求量×(1+ 平
二、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是统计年鉴指标中的总抚养比,即非劳动
伟等认为,城市经济承载力是在当前的技
从现有研究情况来看,目前以人口为 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但是,总
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在确保环境的可持 承载对象的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抚养比实际上是劳动年龄人口所抚养的
续发展的前提下,城市的经济总量对城市 主要有以下几种:
Hale Waihona Puke 引用到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上,表示一个生 一,城市的范围应该以城市辖区为界。因
(二)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这个方
物环境内各种资源(光、热、水、植物等)能 为在现阶段的研究情况下,以城市辖区为 法是利用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人
维持这一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在已有的 界更能详细地描述一个城市的实际承载 口实际上是由劳动获得的成果来供养的,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 2003~2012 年 元、95,900 元。
通过表 1,可以得到乌鲁木齐市辖区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3、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结果。 的平均抚养系数为 1.476。据此计算,2012
(一)用人口 - 经济承载力模型法测 根据 2012 年乌鲁木齐市辖区 GDP 总量 年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为 268.2 万人,
四、结论
现乌鲁木齐市辖区 GDP 总量呈直线上升 乌鲁木齐市现实城市经济承载力处于富
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事实上就是
的趋势,逐年递增。因此,根据此数据,采 余的状态,还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
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化发展
用 R 语言程序中建立线性模型,我们可
同时,根据上述的预测结果,可以得 质量。由于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研究时间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年 5 月号下(总第 489 期)
5
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张鑫, 闫珍丽 张鑫(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 闫珍丽(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依 据 新 疆 统 计 主要参考文献: 年鉴的数据,我们可 [1]黄志基,马妍,贺灿飞.中国城市群承 以得 到 乌 鲁 木 齐 市 载力研究[J].城市问题,2012.9. 10 年的人口就业数 [2] 施海燕. 区域经济承载力评价研究 量,同样基于 R 语言 [J].新西部,2008.8.
2009 146.57
以得到乌鲁木齐市辖区 GDP 总量直线趋 到 2015 年和 2020 年乌鲁木齐潜在城市 短,目前其概念内涵也不够统一,测算方
势方程为 y=-889005.7+444.3x,同时据此 经济承载力为 849 万人和 884 万人。
法也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
推测 2012 年、2015 年、2020 年乌鲁木齐
其中,e 表示经济承载力指数,ES 表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对乌鲁木齐市辖区
另一类是以资源环境作为主体,把经 示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PP 表示人口数
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用 济总量或规模作为承载对象来定义。例 量。所以上述公式也可表达为:
人口 - 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 如,施海燕等认为,区域经济承载力是指
平均抚养系数 = 非就业人口数量 / 值,x 为年份。据此可以推算出 2012 年、
平均抚养系数一般是相对稳定的,选
就业人口数量
2015 年、2020 年全国 14 个副省级城市辖 取 2002~2011 年乌鲁木齐市辖区非就业
三、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测算
区 人 均 GDP 分 别 为 60,468 元 、73,755 人口数量与就业人口数量比值。(表 1)
城市与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 区单位从业人员数与私营和个体从业人 阔的研究空间。因此,研究乌鲁木齐市的
相当,基本上都是出于国内二三线水平的 员数之和。其中,单位就业人员为在各级 城市承载力除了要明确所承载的对象外,
城市,且人口经济发展模式都和乌鲁木齐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 还要明确界定城市的范围,科学的明确城
学术研究中,各位学者总结的城市综合承 力;第二,强调不同的时间,因为不同的城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需求量是一个地区
载力概念上,“承载力”最终被解释为“承 市随着时间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 人口承载力的最重要基础,所以一个区域
载能力”、“阈值”、“最大负荷”或者是“忍 不同,城市居民的教育水平、城市的就业 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就基
算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
预测值和全国 14 个副省级城市辖区人均 e=257.8/268.2=0.96<1,也说明乌鲁木齐市
1、乌鲁木齐市辖区的 GDP 总量和预 GDP 预测值,我们可以得到 2012 年乌鲁 现实城市经济承载力虽然还处于相对富
测值。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市辖区 2002~ 木齐市现实城市经济承载力为 814 万人, 余的状态,但已经接近临界状态。2015 年
化而来的参考。对区域或城市经济承载力 市的经济承载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 均抚养系数)
概念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抛开这个前提条
公式中,就业需求量为一、二、三产业
一类是以经济水平或经济总量为主, 件,那么我们的研究目的也就不存在了。 就业需求量之和,平均抚养系数一般用的
把人口作为承载对象来定义。例如,郭志
2、乌鲁木齐市人均 GDP 标准值选用。 型— ——城 市 经 济 承 载 力 = 就 业 需 求 量 × 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所以研究也更加复
通过本文的前一部分确定的人均 GDP 标 (1+平均抚养系数),根据能够获得的统计 杂,本文也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分析它的现
准选取的原则,选取 14 个省会城市,这些 数据,乌鲁木齐市就业人口数量为城市辖 实和潜在城市经济承载力,所以还有更广
(二)依据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测 善。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
市辖区 GDP 总量分别为 4,925.9 亿元、 算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按照本 市中各项资源与发展条件的供给能力和
6,258.8 亿元、8,480.3 亿元。
文的第二部分讨论的就业人口承载力模 人们的需求标准。同时,由于乌鲁木齐市
市经济承载力。
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它除了受其物质基 处于临界状态。
础— ——区域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外,还受这
这个模型虽然计算简便,但我们在应
关键词: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方法;
个区域内的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人口数 用时,除了在测算某一区域或城市未来某
人口 - 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
量与素质、产业结构的特点、交通发展的 一时期经济承载力时,要对该区域 GDP
总量为主体,以人口为承载对象来定义。 均 GDP 应是选用与本地或城市经济总量
收录日期:2014 年 3 月 11 日
即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城市的资源和发 相当的多个区域或多个城市的人均 GDP
一、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概念
展在满足人们一定需要下所能够承载的 值,同时还要选取比本地发展水平相对超
承载力最初是物理中的概念,后来被 人口数量。同时,还有几点需要说明:第 前的地区来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阈值。
85.31
1.718086977 程序 可 以 得 到 乌 鲁 [3]冯晓华,曹轩.城市经济承载力构成要
2010 144.93 2011 140.56
88.65 103.04
1.634856176 1.364130435
木齐 市 辖 区 就 业 人 素的比较分析— ——兼论武汉市经济承载 口数 量 的 直 线 趋 势 力的提升策略[J].学习与实践,2009.3.
口和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经济承载力就 一定标准下的人均经济占有指标 = 区域 口与就业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对应
4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年 5 月号下(总第 489 期)
经济 / 产业
的。所以,根据就业需求量测算地区经济 市、西安市、昆明市、银川市。取这些城市 方程为 y=-8480.975+4.269x,依据这个方
阳市、长春市、长沙市、南宁市、海口市、贵 辖区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个体就业人员 标准的测算,乌鲁木齐市 2012 年的经济
阳市、兰州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南昌 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持有城镇 承载力已经为 814 万人,还能够容纳更多
表 1 2002~2011 年乌鲁木齐就业人口和非就业人口情况
力模型法
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某个阶段具有相 总量和相 应 的 人 均 经 济 指 标 (如 人 均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对的稳定性。
GDP)进行预测外,还应该注意一定标准
原标题:城市的经济承载力测算研
本文认为,城市经济承载力应以经济 下的人均指标的正确选取。本文认为,人
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2007 123.03
99.28
1.239222401
2008 131.24
95.7
1.3713688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