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
关于山西晋城的建筑环境分析

关于山西晋城的建筑环境分析1.建筑外环境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晋城市,晋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5-1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550-750毫米,这里气候温和,冬季与夏季比山西西北部温度稍有上升,与河南新乡接近,早午晚温差变化稍有缩小。
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各地区小气候差异大。
全市可分为:温寒作物区,温凉作物区,温和作物区,温暖作物区。
为“长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小时之间,平均为2563小时。
无霜期一般在185天左右。
年降水量在626-674亳米之间。
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晋城也不失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地区之一,晋城市素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
地上地下,宝藏遍布。
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层气、铁矿石、铝土矿、铜、锰、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白云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尤以煤铁为著,有"煤铁之乡"的盛誉。
地上资源也极具优势,山川相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这里不仅是猕猴、大鲵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也是拥有数百种珍贵植物的植物园。
遍览晋城,物华天宝,为人类开发大自然展示了广阔的天地。
晋城市素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
煤炭资源极具优势。
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山西省的1/2多。
年产原煤达4000万吨。
晋城块炭晶莹光亮,手摸时不沾不涂,燃烧时无烟无味,工用民燃均为佳品,历史上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
它不仅可以代替焦炭直接用于冶金,而且是理想的化工原料。
水资源相对丰富。
晋城为太行、太岳和中条诸山环抱,沁河、丹河两大河流绿水环绕,降水、河川径流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
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2立方米,高于全省和周围各省区平均水平。
晋城地区生态状况简析

晋 城市所属 沁河水资源分 区 , 各类含水 层地下水 资源量较 大 , 河 丹 水资源 分 次之 。孔 隙水、 裂隙水和岩溶水 含水层 地下水 资源量 分别 为
47x1’n, , x1’ 3 71× 0 , 且 在 逐 年 减 少 。 . 3 0 I 64 0 m 和 .2 l 并 3 9 1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 6
20 年 08
第 l卷 8
第3 期
收稿 日期 :0 7 2 0 2 0 —1— 3
吾锨 沾 臣硅 念 况 衍
徐 明德 , 贾 冰
( 太原理t大学环境科 学与工程学 院, 山西太原 ,30 4 002 ) 摘 要 : 土地 、 从 森林 、 草地 、 水体 、 湿地 、 田、 业、 农 工 生境 等方面探 讨 了晋城 地 区生 态
l 森 状 况 _ 3
近几年加大了天然林保护 、 绿化 、 防护林建设 , 加强了对森林资源 并 的管理 ,晋城林业用 地由 18 9 8年的 35 xls m 增 加为 目前 的近 42 .6 0 h .× l m2森林 覆盖率提高到 3 .7 平原 区绿 化牢上升到 8 %, s oh 1 %, 6 , 总体森 5 林 资源呈逐年扩展趋势 。 1 草地资源 . 4 按 照国 家草地分级 与晋城市 草地 品质 , 城市共 有二 、 、 晋 三 五等草 发展。同顾 过去 , 我们任重道远 , 展望未来 , 我们 充满信 心 , 相信 ,知识T “
状况, 分析 了其存在 的生态环境 问题 , 出了一 系列优 化生态环境 的建议 。 提
关 键 词 : 城 地 区 ; 态状 况 ; 态 系统 晋 生 生
中图分类号 : 4 S 8 Q1 ; 11
文献标识 码 : A
晋城调研报告范文

晋城调研报告范文晋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晋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提供决策参考,我对晋城市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00名调查对象参与了问卷调查。
我首先分析了晋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然后制定了调研问卷和调研路线图,对市区的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公共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居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
三、调研结果分析1.经济发展: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但煤炭行业面临严重的环保压力和资源枯竭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空间较小。
2.城市建设:晋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公共交通不便利,市区道路和建筑物的维护不及时。
3.环境保护:晋城市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空气质量较差,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对于煤炭行业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和建议1.经济转型: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和环保压力,晋城市应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培育和支持新兴高技术产业。
2.城市交通:应加大对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力度,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环境保护: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对晋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晋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和成就。
建议晋城市在经济转型、城市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晋城市水资源状况分析及利用

晋城市水资源概况晋城市位于山西东南部,全市总面积 3 !3" 45#,年 平 均 降 雨 量 67" 55。
晋 城 市 水 资 源 总 量 为 #28 !3 亿 5$ 9 含过境水 78 7: 亿 5$ ; ,其中河川径流量为 238 6 亿 5$,地下水资源量为 38 63 亿 5$,重复水资 源量为 <8 : 亿 5$。
全市人均水资源量 <#" 5$,每公顷 平均水资源量为 : 26" 5$,分别为全国人均、每公顷平 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8 ! = ,#:8 : = ,属于资源性缺水 区域。
据有关资料显示,晋城市乃至全省的水资源总 量还在逐渐减少,而用水量却在不断增加,这充分说 明晋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
晋城市水资源分布有以下特点。
一是地域分布不均。
全市水资源地域分布总体概念是“富在沁河,贫在丹河;富在山区,贫在平川”。
沁河区水资源量为 2$8 << 亿 5$,人均水资源量为 2 #"" 5$,每公顷平均 3 3"" 5$;丹河区水资源量为 $8 !! 亿 5$,人均仅为 !"" 5$,每公顷平均仅 ! !:7 5$。
其它区 9 包括入汾、洋 河等区 ; 为 #8 $3 亿 5$。
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及城市发 展极不协调,工农业产值占全市 #7 = 的沁河流域拥 有 全 市 6! = 的 水 资 源 量 , 而 工 农 业 产 值 占 全 市 66 = 的丹河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市的 26 = 。
二是降 水年内、年际丰枯悬殊。
全市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6 月 至 3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 = 以上,汛期河川径 流量占年径流量 6" = ,而冬春季大部分河流断流;同 时丰、枯水年河川径流量差异亦很大,达数倍乃至数 十倍。
三是流域内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开发难度 大。
晋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0
contents
目录
• 晋城发展现状概述 • 晋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晋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晋城发展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晋城发展现状概述
晋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01
02
03
总体经济规模
晋城市的经济规模不断扩 大,财政收入、工业增加 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 稳步增长态势。
产业结构调整
晋城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投资环境优化
晋城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 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本进 入。
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交通设施
晋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 网络日益健全,提高了城 市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
资源循环利用
推广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对晋城发展的总结
经济发展
晋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GDP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支柱产业包 括能源、制造业、服务业等,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城市建设
晋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道路、桥梁、 公共设施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
环保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晋城市将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强化环境监 管和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03 晋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 战
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
晋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制 造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对新兴 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不足。
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晋城市的创 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核心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

⼭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分析报告⼭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分析报告说明:2005年9⽉,受⼭西省晋城市经济委员会委托,卫虎林教授主持承担了《⼭西省晋城市“⼗⼀五”⼯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课题包括⼀个主报告和⼋个分报告(分别是煤炭、电⼒、冶铸、建材、丝⿇、煤化⼯、农产品加⼯、⾼新科技等⾏业的分析报告)。
经过⼀年的研究,2006年9⽉完成课题。
2006年底,主报告《⼭西省晋城市“⼗⼀五”⼯业发展规划》经晋城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通过。
⼀、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分析(⼀)晋城市⽔资源承载⼒分析根据晋城市第⼆次⽔资源评价结果,全市⽔资源总量为13.05亿m3,(不含过境⽔3.92亿m3),其中地表⽔资源量为11.3亿m3(不含过境⽔3.92亿m3),河川径流量为19.6亿m3,地下⽔资源量8.48亿m3,重复⽔资源量为6.73亿m3。
地表⽔资源量11.3亿m3中,沁河流域占58.5%,丹河流域占23.6%。
全市⼈均⽔资源量为572 m3,低于全国平均⽔平,属于资源型缺⽔区域。
但在华北地区,特别是与其他煤炭主产地相⽐,属相对富⽔区。
表1 晋城市⽔资源情况表(单位:km2、m3)⽬前晋城全市⽔资源可利⽤量为7.76亿⽅(见表1),2004年,晋城全市总取⽔量为2.04亿⽅。
由于晋城市地形复杂,加之缺乏⼤型地表⽔控制⼯程,地表⽔的开发利⽤较少,2002年12⽉经国务院批准⽴项在沁河上游规划⼀座⼤型⽔库——张峰⽔库,⽔库设计总容量为3.89亿⽅,可供⽔量约为2.1亿⽅,与之配套的有晋城城市引⽔⼯程,供⽔管线从张峰⽔库到晋城地区。
如果坚持节⽔战略,⽬前的⽔资源可以⽀持晋城市2010年GDP实现1000亿的⽬标。
晋城市2004年总取⽔量为2.04亿⽴⽅⽶,其中城镇⽣活取⽔0.28亿⽴⽅⽶,⼯业取⽔1.03亿⽴⽅⽶,农业取⽔0.73亿⽴⽅⽶(包括农村⼈蓄吃⽔0.24亿⽴⽅⽶)。
按⽤⽔⽔源分类:河川径流为0.48亿⽴⽅⽶,其中沁河流域取⽔0.27亿⽴⽅⽶,占56.25%,丹河流域取⽔量0.18亿⽴⽅⽶,占37.5%,其它区取⽔0.03亿⽴⽅⽶,占6.25%;地下⽔取⽔量1.56亿⽴⽅⽶,(含深层岩溶⽔0.82亿⽴⽅⽶以及阳电提取岩溶泉⽔0.38亿⽴⽅⽶,郭壁提取岩溶泉⽔0.024亿⽴⽅⽶),其中沁河流域0.72亿⽴⽅⽶,占46.2%,丹河0.837亿⽴⽅⽶,占53.6%,其它区0.003亿⽴⽅⽶,占0.2%。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晋城市地处北纬35°08'-37°13',东经111°07'-113°53'之间,总面积为9,960平方公里。
市境内地势相对平坦,海拔高度较低,平均海拔为800米左右。
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较大。
晋城市位于黄河向南进入中原腹地的黄河河谷中,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市内有杏花水库、乌沙水库、南黄峪水库等水库,以及晋城市、灵石县、阳城县等县区内的河流,为当地的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
晋城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1.3℃,年降水量为500mm-900mm之间。
由于地势上的差异,市区内的气温和降水分布有所不同。
市区气温较高,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8-40℃,冬季最低气温可低至-20℃。
而山区气温较低,冬季最低气温可低于-30℃,夏季最高气温相对较低。
晋城市夏季多雷雨,降水频繁,冬季较干燥,少雨但偶有雪。
晋城市的土壤主要分布为黄土和壤土,黄土较为广泛。
黄土质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市区内有大面积的水田和耕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果树等。
此外,晋城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膏、石灰石等。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晋城市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由于地势和气候的差异,市区内的温度和降水分布不均匀,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晋城市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壤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于矿产资源的践行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总之,晋城市的自然条件在山西省属于较好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和矿产资源。
但需要注意的是,气候和地势差异的存在,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晋城地形沙盘模型分析报告

晋城地形沙盘模型分析报告一、引言地形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地貌特征,对于城市规划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晋城市的地形特征,我们制作了一份沙盘模型,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二、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太行山脉南麓,地势东高西低。
从沙盘模型上可以看出,晋城市东部是高山峻岭,西部是平原和丘陵地带。
这种地形特征使得晋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地势逐渐平缓,适合农业进步。
三、水系分布晋城市河流浩繁,主要水系有晋河、潞河和黑龙河等。
这些河流纵横交叉,形成了发达的水系网络。
通过沙盘模型的观察,我们发现晋城市的河流分布较为密集,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通的进步。
四、交通布局晋城市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发达。
主要公路和铁路纵横交叉,毗连了城市的各个部分。
通过沙盘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晋城市交通枢纽的分布,以及主要道路和铁路的走向。
这种交通布局有助于提升晋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增进经济的进步。
五、城市规划通过沙盘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晋城市的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中心区位于河流交汇处,四周是商业区、居民区和工业区等。
城市规划合理,功能区划明确,有利于城市的进步和管理。
六、景观资源晋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黄花山、怀仁岩画和华严寺等。
这些景点分布在晋城市的不同地区,通过沙盘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景点的位置和周边环境。
这些景观资源对于晋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七、环境保卫晋城市重视环境保卫工作,通过沙盘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绿地的分布和面积。
晋城市绿化率较高,城市环境良好,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进步。
八、结论通过对晋城地形沙盘模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晋城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城市规划合理,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保卫工作得到重视。
这些特点为晋城市的进步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城市规划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的保卫等。
期望晋城市能够在将来的进步中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保卫好珍贵的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报告说明:2005年9月,受山西省晋城市经济委员会委托,卫虎林教授主持承担了《山西省晋城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课题包括一个主报告和八个分报告(分别是煤炭、电力、冶铸、建材、丝麻、煤化工、农产品加工、高新科技等行业的分析报告)。
经过一年的研究,2006年9月完成课题。
2006年底,主报告《山西省晋城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经晋城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通过。
一、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一)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根据晋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05亿m3,(不含过境水3.9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3亿m3(不含过境水3.92亿m3),河川径流量为19.6亿m3,地下水资源量8.48亿m3,重复水资源量为6.73亿m3。
地表水资源量11.3亿m3中,沁河流域占58.5%,丹河流域占23.6%。
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572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资源型缺水区域。
但在华北地区,特别是与其他煤炭主产地相比,属相对富水区。
表1 晋城市水资源情况表(单位:km2、m3)目前晋城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76亿方(见表1),2004年,晋城全市总取水量为2.04亿方。
由于晋城市地形复杂,加之缺乏大型地表水控制工程,地表水的开发利用较少,200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在沁河上游规划一座大型水库——张峰水库,水库设计总容量为3.89亿方,可供水量约为2.1亿方,与之配套的有晋城城市引水工程,供水管线从张峰水库到晋城地区。
如果坚持节水战略,目前的水资源可以支持晋城市2010年GDP实现1000亿的目标。
晋城市2004年总取水量为2.0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取水0.28亿立方米,工业取水1.03亿立方米,农业取水0.73亿立方米(包括农村人蓄吃水0.24亿立方米)。
按用水水源分类:河川径流为0.48亿立方米,其中沁河流域取水0.27亿立方米,占56.25%,丹河流域取水量0.18亿立方米,占37.5%,其它区取水0.03亿立方米,占6.25%;地下水取水量1.56亿立方米,(含深层岩溶水0.82亿立方米以及阳电提取岩溶泉水0.38亿立方米,郭壁提取岩溶泉水0.024亿立方米),其中沁河流域0.72亿立方米,占46.2%,丹河0.837亿立方米,占53.6%,其它区0.003亿立方米,占0.2%。
从万元GDP用水量来看,2004年晋城市万元GDP用水量为83.4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定额97.4立方米/万元,高于我国2001年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90立方米左右的平均水平,说明晋城市工业耗能水平比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从人均水资源来看,按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丰水线(3000立方米/人)、警戒线(1700立方米/人)、和下限值(1000立方米/人),晋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最佳人口规模43.5万人,警戒人口规模76.8万人,最大人口规模130.5万人。
晋城市2004年人口总数达到212.2万人,超过水资源最大承载人口数,说明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发展新上项目必须首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
(二)晋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目前晋城市土地现状为,土地总面积为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7%。
其中平川1221.6平方公里,丘陵2704平方公里,山地5564.4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2.9%、28.5%、58.6%。
在总面积中,耕地282.6万亩,占19.85%;林地518.44万亩,占36.41%;草地65.41万亩,占4.6%;园地22.92万亩,占1.61%;水域18.45万亩,占1.3%;未利用地391.59万亩,占27.51%;城乡居民用地40.07万亩,占2.84%;工矿用地8.27万亩,占0.58%;交通用地12.1万亩,占0.85%;其他63.25万亩,占4.45%。
见表2。
表2 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其中,林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晋城市外围山地丘陵区。
园地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沟坝地区。
水域主要分布在沁水、陵川、高平、阳城和郊区的外围山地。
2005年晋城市人口密度为224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29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十一五”期间晋城工业行业拟建的重点项目测算,“十一五”期间,晋城市拟建工矿用地37528亩,其中煤炭行业用地需求6992亩,电力行业用地需求6863亩,化工行业用地19500亩,冶炼铸造行业用地需求909亩,建材行业用地896亩,纺织服装行业用地480亩,食品饮料行业用地407亩,医药行业用地93亩,其它行业用地1118亩。
“十一五”期间,晋城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是通过土地复垦每年不低于8000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少于5000亩,来确保全市耕地193793.31公顷面积不减少,基本农田181720公顷稳中有升。
同时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年均不得突破1500亩,乡村建设用地不得突破2000亩。
优先安排煤炭、化工、电力、交通、水利等工业用地,确保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用地37528亩,基本满足工业用地需要。
晋城市“十一五”土地规划可以满足上述用地需求。
(三)晋城市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目前晋城市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73.48亿吨,铁矿资源探明储量6245.8万吨,硫铁矿资源探明储量4084.6万吨,锰铁矿资源探明储量473万吨,铝土矿资源487.8万吨,石灰岩资源8624.万吨,硅石资源419.3万吨,粘土资源1918.4万吨,铁矾土资源229.8万吨。
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丰富,煤气层含量平均15-25 m3/T,探明储量为5.35万m3。
就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而言,目前矿石资源年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
2005年矿石年总产量预计为6000万吨,矿业总产值100亿元,比2000年分别提高22%和226%,2010年矿石预计产量6500万吨。
2005年煤炭年生产总量控制和稳定在1亿吨左右,2010年预计在15000万吨,现有的煤炭资源储量可以支撑今后长远的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煤炭资源承载力最强。
2005 年铁矿年产量稳定在400万吨(生铁年产量300万吨),“十一五”期间通过提高选矿水平和综合回收率,铁矿资源也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2005年石灰岩矿产预测产量480万吨,其中水泥灰岩200万吨,电石灰岩30万吨,熔剂灰岩100万吨,石料灰岩150万吨,之后产量逐年递增,到2010年预测石灰岩矿产产量680万吨。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石灰岩矿产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另外,粘土矿产2005年预测产量40万吨,2010年预测产量50万吨;白云岩2005年预测产量60万吨,2010年预测产量100万吨,现有的矿产资源总量完全可以支撑今后五年的经济发展需要。
花岗岩、大理石、硅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生产,资源储量可以保证晋城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需要。
(四)晋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工业污染源是晋城市水污染的最主要方面。
2004年晋城市工矿企业共排放废水5006万立方米,这些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直接造成地表水污染,在河道渗透地段造成地下水污染。
另外固体废弃物、废弃尾矿、工业废气等都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化肥、农药,这些成分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和水分中造成污染。
2004年晋城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1551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各县县城,生活污水基本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2004年晋城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共设5个,点位分别是:自来水厂、气门公司、市环保局、技术学院、白马寺,监测项目包括PM10(可吸入颗粒物)、SO2、NO2。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42天,占66.1%;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118天,占32.2%。
空气质量优于Ⅱ级的为192天(含Ⅰ级6天),占52.4%;Ⅲ级为161天,占44.1%;Ⅲ级以上13天,占3.5%。
相比2003年优于Ⅱ级天数增加20天。
由于晋城市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这种高耗能经济结构对大气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压力,SO2年排放量1.97万吨,TSP年排放量2.60万吨。
2000~2004年,市区空气中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超标,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荷和压力。
从污染物角度分析,2004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70mg/m3,超二级标准0.7倍;SO2日均值0.171 mg/m3,超二级标准1.85倍,全年逐月平均浓度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NO2年日均0.039 mg/m3,比2003年下降15.2%,而且2004年月平均浓度和日均值均低于一级标准。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一)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与晋城市工业布局不协调晋城市水资源总体情况是“富在沁河、贫在丹河;富在山区、贫在盆地;富在下游、贫在上游”。
沁河水资源总量7.07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54.2%;丹河水资源总量3.37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5.8%;其它区域2.61亿立方米,占20%。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丹河流域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市的66%,沁河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25%。
根据《晋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到2010年丹河流域需水量为1.29亿立方米,但可供量仅为0.75亿立方米,缺水0.54亿立方米,丹河流域为相对缺水区。
因此,“十一五”期间,晋城市工业规划应优先向沁河流域进一步集中;丹河流域已有的企业,要强化节约用水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2、地面水开发利用程度低,地下水超采严重2004年晋城市取水总量2.0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取水总量1.56亿立方米,占晋城市取水总量的75%以上,占地下水资源量8.48亿立方米的18.4%;地表水取水总量0.48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11.3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3.92亿立方米)的4.2%,对比可知晋城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而地下水资源存在资源超量开采的现象。
特别是丹河流域由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高平市区、巴公、北石店及市区四个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岩溶地下水位累计下降达69米、64米、53米、42米,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
3、水资源污染加重,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下降晋城市的污染源按性质划分主要是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类型。
其中从河流来看,晋城市的河流不同程度地均受到污染,尤其在设有入河排污口的河段,污染更为严重。
沁河67.3%河段水质良好,为Ⅱ类水质,但是在端氏——润城和西神头——延河泉河段水质为Ⅲ类,在润城——西神头段水质污染严重,为劣Ⅴ类水质。
丹河的整体水质比沁河更差,寺庄——任庄河段和高都——河东河段都为劣五类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