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饮马系列---最值问题
最值问题----将军饮马(一)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问题解析】 △PMN周长即PM+PN+MN的最小值,此处 M、N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关于OB、OA对称点P'、P'', 化PM+PN+MN为P'N+MN+P''M.当P'、N、M、P''共线时, 得△PMN周长的最小值,即线段P'P''长,连接OP'、OP'', 可得△O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P''=OP'=OP=8.
【问题解析】:此处点P为折点,可以作点D关于折点P 所在直线OA的对称: 也可以作点C的对称:
05 正方形中的将军饮马。
【问题描述】: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上,BD=3,
DC=1,点P是AB上的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问题解析】:作点C关于P点 所在直线AB的对称点C',当C'、 P、D共线时,PC+PD最小, 最小值为5,故选B.
05 正方形中的将军饮马。
【问题描述】: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M在DC上,且DM=1, N是AC边上 的一动点,则△DMN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问题解析】:考虑DM为定值, 故求△DMN周长最小值即求 DN+MN最小值.点N为折点, 作点D关于AC的对称点,即点B, 连接BN交AC于点N,此时 △DMN周长最小.
04 将军饮马模型系列“一定两动”之点到线。
【问题描述】: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PM+MN最小。
2020中考数学复习 最值问题-将军饮马问题 (51张PPT)

02、将军饮马模型系列 ————“一定两动”之点到点
当P'、N、M、P''共线时,得△PMN周长的最小值,即线段P'P''长,连接OP'、 OP'',可得△O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P''=OP'=OP=8.
02、将军饮马模型系列 ————“两定两动”之点到点
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四边 形PMNQ的周长最小。
05、将军过桥
【分析】 考虑MN长度恒定,只要求AM+NB最小值即可。问题 在于AM、NB彼此分离,所以首先通过平移,使AM与 NB连在一起,将AM向下平移使得M、N重合,此时A 点落在A'位置。
问题化为求A'N+NB最小值,显 然,当共线时,值最小,并得出 桥应建的位置.
05、将军过桥
通过几何变换将若干段原本彼此分离线段组合到一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处M点为折点,作点P关于OA对称 的点P',将折线段PM+MN转化为 P'M+MN,即过点P'作OB垂线分别 交OA、OB于点M、N,得PM+MN 最小值(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 最短)
03、几何图形中的将军饮马
寻找几何图形中 端点关于折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位置
03、几何图形中的将军饮马 ----正方形中的“将军饮马”
则PC+PD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03、几何图形中的将军饮马 ----正方形中的“将军饮马”
【分析】作点C关于P点所在直线AB的对称点C',当C'、P、D共线时, PC+PD最小,最小值为5,故选B.
“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微专题 利用“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针对训练 8.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AE=4,AF=2,点G,H分别是边BC、 CD上的动点,则四边形EFGH周长的最小值为_2__5___1_0_.
第8题图
微专题 利用“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针对训练 5.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连接AC,O是AC的中点,M是AD上一 点,且MD=1,P是BC上一动点,则PM-PO的最大值为( A ) A. 13 B. 13 C. 7 D.3
2
第4题图
类微型专4 题异侧利差用最“大将值军问饮题 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利用“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微专题 利用“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模型一 “一线两点”型(一动点+两定点)
类型1 异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值最小.
【解决思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B长.连接AB交 直线l 于点P,点P即为所求.
且AC=12.点P在正菱方形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9的点P的个数是( D )
A. 0
B. 4
C. 6
D. 8
类型微3 专同题侧差利最用大“值将问军题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决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P三点 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长,与直线l的 交点即为点P.
微专题 利用“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针对训练
7. 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
将军饮马等8类常见最值问题(原卷版)

将军饮马等8类常见最值问题题型一 两定一动型(线段和差最值问题) 题型二 双动点最值问题(两次对称)题型三 动线段问题:造桥选址(构造平行四边形) 题型四 垂线段最短题型五 相对运动平移型将军饮马 题型六 通过瓜豆得出轨迹后将军饮马 题型七 化斜为直,斜大于直 题型八 构造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值一、单动点问题【问题1】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问题解决:连接AB ,与l 交点即为P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 +PB 最小值为AB【问题2】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lA l问题解决:作B 关于l 的对称点B '⇒PB =PB ',则PA +PB =PA +PB ',当A ,P ,B '共线时取最小,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PA +PB 最小值为AB '【问题3】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大 问题解决:连接AB ,当A ,B ,P 共线时取最大原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AB 'P 中,|PA -PB '|≤AB '【问题4】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大问题解决:作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PB =PB ',|PA -PB |=|PA -PB '| 原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连接AB ',在△AB 'P 中|PA -PB '|≤AB 'llllll二、双动点问题(作两次对称)【问题5】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M ,N ,使△PMN 周长最小问题解决:分别作点P 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P ’和P '',PM =P 'M ,PN =P ''N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 ',P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则AM +MN +PN 的最小值为线段P 'P ''的长【问题6】P ,Q 为定点,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M ,N ,使四边形PQMN 周长最小 问题解决:分别作点P ,Q 关于直线1l ,2l 的对称点P ’和Q ',PM =P 'M ,QN =Q 'N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P 'Q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则PM +MN +QN 的最小值为线段P 'Q '的长,周长最小值为P 'Q '+PQl 1l 1l 1l 1【问题7】A ,B 分别为1l ,2l 上的定点,M ,N 分别为1l ,2l 上的动点,求AN MN BM ++最小值 问题解决:分别作A ,B 关于1l ,2l 的对称点'A ,'B ,则'AN A N =,'BM B M =,''A B 即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距离最短,A ',N ,M ,B '共线时取最小,则AN +MN +BM =A 'N +MN +B 'M ≤A 'B '三、动线段问题(造桥选址)【问题8】直线m ∥n ,在m ,n 上分别求点M ,N ,使MN ⊥m ,且AM +MN +BN 的最小值 问题解决:将点B 向上平移MN 的长度单位得B ',连接B 'M ,当AB 'M 共线时有最小值 原理: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转换成普通将军饮马,AM +MN +BN =AM +MN +B 'M ≤AB '+MNl 2l 2n mn m【问题9】在直线l 上求两点M ,N (M 在左)且MN =a ,求AM MN BN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将B 点向左移动a 个单位长度,再作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当''AB M 共线有最小值原理:通过平移构造平行四边''''BB MN BN B M B M ⇒==,''''AM MN BN AM MN B M AB ≤++=++四、垂线段最短【问题10】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A ,B ,使PB +AB 最小问题解决:作P 关于2l 的对称点'P ,作1'P A l ⊥于A ,交2l 于B ,'P A 即所求 原理: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PB AB P B AB P A ≤+=+lll1l 1五、相对运动,平移型将军饮马【问题11】在直线l 上求两点M ,N (M 在左)且MN =a ,求AM +AN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相对运动或构造平行四边形 策略一:相对运动思想过点A 作MN 的平行线,相对MN ,点A 在该平行线上运动,则可转化为普通饮马问题策略二:构造平行四边形等量代换,同问题9.六、瓜豆轨迹,手拉手藏轨【问题12】如图,点P 在直线BC 上运动,将点P 绕定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求Q 点轨迹?问题解决:当AP 与AQ 夹角固定且AP :AQ 为定值的话,P 、Q 轨迹是同一种图形.当确定轨迹是线段的时候,可以任取两个时刻的Q 点的位置,连线即可,比如Q 点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连接即得Q 点轨迹线段.llA''Q 2Q 1ABC原理:由手拉手可知12ABC AQ Q △≌△,故21CB AQ Q A =∠∠,故Q 点轨迹为直线七、化斜为直,斜大于直【问题13】已知:AD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 (1)求ADBC的最大值;(2)若2AD =,求BC 的最大值问题解决:取BC 中点M ,(1)则12AD AM BC BC ≤=;(2)224BC AM AD =≤= 八、构造二次函数求最值这类问题一般无法通过纯几何方法来解决或几何方法比较复杂,需要通过面积法或者构造全等、相似建立等量关系,将待求的线段或图形的面积用含有自变量的式子来表示,一般是一个二次函数或者换元后是一个二次函数,然后通过配方得到最值.当然,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避开基本不等式这个超纲的知识点,如果是选择题或填空题,你可以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来秒杀,不需要配方.【问题1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Q 在边CD 上,且3CD CQ =,P 是边BC 上一动点,连接PQ ,过点P 作EP PQ ⊥交AB 边于点E ,设BP 的长为x ,则线段BE 长度的最大值为 .问题解决: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得到∽△△PCQ EBP ,进而根据相似比得到()219322BE x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方法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易知∽△△PCQ EBP ∴,QC PCBP BE ∴=, 3CD CQ =,6CD =,∴2QC =,26x x BE−∴=, ∴()()()()221119663062222BE x x x x x x =−=−−=−−+≤≤,BB102−< ,∴()219322BE x =−−+在3x =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2题型一 两定一动型(线段和差最值问题)2.透明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0cm ,在容器内壁离底部3cm的点B 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 的点A 处.求蚂蚁吃到饭点C 的坐标为(1,0),且∠AOB =30°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个动点,则P A +PC 的最小值为( )4.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的同侧,A 到MN 的距离8AC =,B 到MN 的距离5BD =,已知4CD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5.动点P 满足S △PBC =S 矩形ABCD .则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和PB+PC 的最小值为 。
专题64 将军饮马模型与最值问题(解析版)

专题64 将军饮马模型与最值问题【模型引入】 什么是将军饮马?“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里的一句诗。
而由此却引申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通常称为“将军饮马”。
【模型描述】如图,将军在图中点A 处,现在他要带马去河边喝水,之后返回军营,问:将军怎么走能使得路程最短?【模型抽象】如图,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A +PB 最小?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P A +PB 是一段折线段,通过观察图形很难得出结果,关于最小值,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等,所以此处,需转化问题,将折线段变为直线段. 【模型解析】作点A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 ’,连接P A ’,则P A ’=P A ,所以P A +PB =P A ’+PB当A ’、P 、B 三点共线的时候,P A ’+PB =A ’B ,此时为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 将军军营河【模型展示】【模型】一、两定一动之点点在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得△PMN 周长最小.此处M 、N 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 关于OA (折点M 所在直线)、OB (折点N 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化折线段PM +MN +NP 为P ’M +MN +NP ’’,当P ’、M 、N 、P ’’共线时,△PMN 周长最小.【精典例题】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AOB =30°,OP =8,点M 和点N 分别是射线OA 和射线OB 上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分析】△PMN 周长即PM +PN +MN 的最小值,此处M 、N 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 关于OB 、OA 对称点P ’、P ’’,化PM +PN +MN 为P ’N +MN +P ’’M .当P ’、N 、M 、P ’’共线时,得△PMN 周长的最小值,即线段P ’P ’’长,连接OP ’、OP ’’,可得△OP ’P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 ’P ’’=OP ’=OP =8.BBP OBAMNP''A【模型】二、两定两动之点点在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得四边形PMNQ 的周长最小。
初中数学最值系列之将军饮马

最值系列之——将军饮马一、什么是将军饮马?【问题引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里的一句诗。
而由此却引申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通常称为“将军饮马”。
【问题描述】如图,将军在图中点A处,现在他要带马去河边喝水,之后返回军营,问:将军怎么走能使得路程最短?A B将军军营河【问题简化】如图,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P A+PB最小?【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PA+PB是一段折线段,通过观察图形很难得出结果,关于最小值,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等,所以此处,需转化问题,将折线段变为直线段.【问题解决】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连接P A’,则P A’=P A,所以P A+PB=P A’+PB当A’、P、B三点共线的时候,P A’+PB=A’B,此时为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思路概述】作端点(点A或点B)关于折点(上图P点)所在直线的对称,化折线段为直线段.二、将军饮马模型系列【一定两动之点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PMN周长最小.B B此处M、N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关于OA(折点M所在直线)、OB(折点N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化折线段PM+MN+NP为P’M+MN+NP’’,当P’、M、N、P’’共线时,△PMN周长最小.【例题】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AOB=30°,OP=8,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P O B AMN【分析】△PMN周长即PM+PN+MN的最小值,此处M、N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关于OB、OA对称点P’、P’’,化PM+PN+MN为P’N+MN+P’’M.P''A当P’、N、M、P’’共线时,得△PMN周长的最小值,即线段P’P’’长,连接OP’、OP’’,可得△O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P’’=OP’=OP=8.A【两定两动之点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
初中数学—最全将军饮马问题(最值问题)

初中数学—最全将军饮马问题(最值问题)(word电⼦资料⽂末领取)唐朝诗⼈李颀的诗《古从军⾏》开头两句说:'⽩⽇登⼭望烽⽕,黄昏饮马傍交河。
'诗中隐含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传说亚历⼭⼤城有⼀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
⼀天,⼀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yìn)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B地开会,应该怎样⾛才能使路程最短?从此,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泛流传。
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难,据说海伦略加思索就解决了它。
抽象为数学模型:直线l同侧有两个定点A、B,请在直线l上找⼀点C,使AC+BC最⼩。
假设点A、B在直线l的⼀侧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点到点最值模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到点C的位置了。
即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
因此,我们可以找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点C即为所求!如果将军在河边的另外任⼀点C'饮马,所⾛的路程就是AC'+C'B但是,AC'+C'B=A'C'+C'B>A'B=A'C+CB=AC+CB.故在点C处饮马,路程最短。
掌握了这个“将军饮马模型”的原理和结论后,我们来具体挑战⼀下吧!第⼀关:⾓中应⽤1、如图,已知两点P、Q在锐⾓∠AOB内,分别在OA、OB上求点M、N,使PM+MN+NQ最短.解析:如图,分别作点P、点Q关于OA、OB的对称点P’,Q’,分别交OA、OB于点M、点N。
PM+MN+NQ=P’M+MN+N’Q,当点Q’,P’,M,N共线时,最⼩为P’Q’。
第⼆关:三⾓形中应⽤2、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形,⾼AH=10cm,P为AH上⼀动点,D为AB的中点,则PD+PB的最⼩值为______cm.解析:连接PC,∵△ABC为等边三⾓形,D为AB的中点,∴PD+PB的最⼩值为:PD+PB=PC+PD=CD=AH=10cm.第三关:四边形中应⽤3、如图,正⽅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动点,则DN+MN的最⼩值为解析:如图,连接BM,∵点B和点D关于直线AC对称,∴NB=ND,则BM就是DN+MN的最⼩值,∵正⽅形ABCD的边长是8,DM=2,∴CM=6,∴由勾股定理得BM=10,∴DN+MN的最⼩值是10.第四关:圆中应⽤4、如图,MN是O的直径,MN=2,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动点,则PA+PB的最⼩值为___.解析: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C,连接AC交MN于点P,则P点就是所求作的点。
专题64 将军饮马模型与最值问题(解析版)

∴ OD AD 3,即 A(3,3)
把点 A(3,3) 代入的 y k 得, k 9 x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9 . x
答: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9 . x
(2)过点 B 作 BE AD 垂足为 E ,
∵∠B 90 , AB BD , BE AD
∴ AE ED 1 AD 3 ,
【专题说明】
这类问题的解法主要是通过轴对称,将动点所在直线同侧的两定点中的一个映射到直线的另一侧,转 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
1、如图,在
中,
,
是
的两条中线, 是 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
长度等于
最小值的是( )
3
A.
B.
C.
D.
【答案】B
【详解】
在
中,
,AD 是
的中线,可得点 B 和点 D 关于直线 AD 对称,连结 CE,交 AD 于
点 P,此时
最小,为 EC 的长,故选 B.
2、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E 是 AB 上一点,BE=2,AB=8,P 是 AC 上一动点,则 PB+PE 的最小值_____.
【答案】10 【详解】 解:如图:
连接 DE 交 AC 于点 P,此时 PD=PB, PB+PE=PD+PE=DE 为其最小值,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且 BE=2,AB=8, ∴∠DAB=90°,AD=AB=8,AE=AB-BE=6, 在 Rt△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分析】△PMN 周长即 PM+PN+MN 的最小值,此处 M、N 均为折点,分别作点 P 关于 OB、OA 对称点 P’、 P’’,化 PM+PN+MN 为 P’N+MN+P’’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
“将军饮马”系列最值问题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3.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鱼第三边.
-
知识讲解
古希腊亚里山大里亚城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
有一天,有位将军不远千里专程前来向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饮马,然后再到B 地军营视察,显然有许多走法.问怎样走路线最短呢?精通数理的海伦稍加思索, 作了完善的回答.这个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作“将军饮马”问题.
F 面我们来看看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海伦发现这是一个求折线和最短的数学问题. 根据公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若A 、B 在河流的异侧,直接连接 AB , AB 与I 的交点即为所求.
若A 、B 在河流的同侧,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那么显然要把折线变成直线再解.
4. A B 分别为同一圆心0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上的一点,
如图,将军从A 出发到河边
海伦解决本问题时,是利用作对称点把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
现在人们把凡是用对称点来实现解题的思想方法叫对称原理,即轴对称思想
轴对称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 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
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或轴)对称.如等腰 ABC 是轴对
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是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 直线对称,这
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如下图,
ABC 与 A'B'C'关于直线I 对称,I 叫做对称轴.A 和A , B 和B' , C 和C'是对称点.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如下性质:
①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③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他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上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P-aP^A B
实用标准
当已知条件出现了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或者求几条折线段的最小值等情况, 对称变换,以“补齐”图形,集中条件。
所有的轴对称图形(角、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标轴),都可以考察“将军饮马”问题。
题考查。
常见模型:
(1)PA PB最小
同侧异侧
A
B
图1
A
通常考虑作轴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坐
考察知识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解题总思路: 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构建“对称模型”实现转化
A M /
A A B
I
【变形】异侧时,也可以问:在直线 I 上是否存在一点
周长最短
类型二
实用标准 )①PA PB 最小
同侧 异侧
异侧
②PA 同侧
I
PB 最大
B /
异侧
A
I
类型一 类型二 (4) A
B
“过河”最短距离 A'
类型三
B'
P 使的直线I 为APB 的角平分线
类型一
线段和最小
I
E
1
2
\1
I
F
(6 )在直角坐标系里的运用
E
1
2
A I
A I
E
i'
I F
B'
EF=1 APE= BPE 【例11尺规作图,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作COD的角平分线.
实用标准
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例2】已知点A 在直线I 外,点P 为直线I 上的一个动点,探究是否存在一个定点
B ,当点 上运动时,点P 与A 、B 两点的距离总相等,如果存在,请作出定点 B ;若不存在,
由.
【例3】如图,在公路a 的同旁有两个仓库 A 、B ,现需要建一货物中转站,要求到 A 、B 两仓库的距
离和最短,这个中转站 M 应建在公路旁的哪个位置比较合理?
A.
【变式练习】如图, M 、N 为 ABC 的边AC 、BC 上的两个定点,在 AB 上求一点P ,使 PMN 的周
长最短.
实用标准 【变式练习】已知:如图, ABC 及两点 M 、N .求作:点P ,使得PM PN ,且P 点到
ABC 两边
P 在直线I 请说明理
如图, AOB 45,角内有点P ,在角的两边有两点 Q 、R (均不同于0点),求作Q 、
使得PQR 的周长的最小.
使从A 点到M 点及N 点的距离和为最小;在直线 0Q 上也取B 点,使从B 点到M 点和
OA 的边的距离和最小.
【例4】 【例5】
如图,在 POQ 内部有M 点和N 点,同时能使 MOP NOQ ,这时在直线 0P 上再取
A 点,
【例6】 的距离和也最小.证明:
AM AN
BM BN
.
已知如图,点M 在锐角
AOB 的内部, 在OB 边上求作一点P ,使点 P 到点M 的距离与点P 到
【例7】 已知:A 、B 两点在直线
l 的同侧,在I 上求作一点M ,使得|AM
BM |最小值和最大值.
B
A
实用标准
如图,在等腰 Rt ABC 中,CA CB 3 , E 的BC 上一点,满足 BE 2,在斜边 AB 上求作
如图,菱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 6和8,点M 、N 分别是变AB 、BC 的中点,在对
【变式练习】(07年三帆中学期中试题)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8 , M 是DC 上的一点,且DM 2 ,
N 是AC 上的一动点.
求(1) DN MN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2) I DN MN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N \ N \
【例8】如图△ ABC , D 、E 、F 分别是AB 、BC 、AC 边上的点(均不与点A 、B 、C 重合),记△DEF
的周长为P ,请作出周长最小的 △DEF .
【习题1】
一点
P 使得PC PE 长度之和最小
.
【习题 C
实用标准
角线AC 求作一点P 使得PM PN 的值最小.
【习题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I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习题3】如图,在锐角 △ ABC 中,AB
4罷, BAC 45?
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D , M 、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 BM 【习题4】已知O O 的直径CD 为4 ,
AOD 的度数为 60 °,点B 是的中点,在直径 CD 上找一点 P , 使BP AP 的值最小,
并求BP
AP 的最小值.
【习题5】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12 , △ 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 E 在正方形 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
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C
MN 的最小值是
B
B D
D
C
D
C
D . 76
实用标准
实验与探究:
(1 )由图观察易知A 2 ,0关于直线I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2 ,0 ,请在图中分别标
运用与拓广: (3)已知两点D 1,3、E 1,4,试在直线I上找一点Q,使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
小.
B 5 ,3、
C 2 ,5关于直线I的对称点B'、C'的位置,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B' C'
归纳与发现:
(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 a,b关于第一、三象限的
角平分线I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不必证明);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