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c67e5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7.png)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及教学反思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感受清洁环境的美,懂得什么是生活垃圾,它会污染环境,不利人们的健康,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不要乱扔垃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懂得什么是生活垃圾,它会污染环境,不利人们的健康。
2、知道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感受清洁环境的美。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1、寻找小区内清洁和肮脏的不同环境。
2、装垃圾的塑料带若干只。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讨论,引出话题。
1、说说有哪些生活垃圾。
(厨房里的蛋壳、菜叶,瓜皮果壳,吃下来的肉骨头、鱼刺,纸屑、糖纸等。
)2、引导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二、讨论:不乱扔垃圾。
1、你家里把垃圾丢在哪里?2、你在马路上看见有香蕉皮之类的垃圾会怎么做?3、你和爸爸妈妈出去玩,要是有垃圾了怎么做的?4、要是在轮船、公交车上有垃圾了,你是怎么处理垃圾的?5、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请别的幼儿补充。
三、组织幼儿实践活动。
一起去找找哪里有垃圾,将垃圾捡到塑料带子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
四、回活动室,洗手。
教师简单评价,加深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针对此问题,我们又开展了此次活动,活动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扔垃圾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
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尤其是托班的孩子,而是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本文扩展阅读: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和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2.认识垃圾桶和垃圾分类标识,学会将垃圾分类投放;3.提高幼儿掌握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幼儿已经知道垃圾是指废弃物品,也知道垃圾应该被分类处理。
本堂课将强调不要乱扔垃圾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分类处理垃圾,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及其重要性;•垃圾分类标识的认识;•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问答、展示、听讲等方法,通过互动性强的情境教学,让幼儿们兴趣盎然,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来到课题的中心。
问题1:大家知道什么是垃圾吗?问题2:你们知道垃圾投放的目的是什么?2. 观看视频讲解(15分钟)播放短视频,让幼儿们了解垃圾分类及对环境的重要性。
按照视频展示垃圾分类的内容,了解不同的垃圾桶以及他们的分类标识和应用场景。
3. 活动环节:分类垃圾归位(20分钟)让幼儿摆放教室中的物品(纸张、塑料玩具、碗等),并带领幼儿正确的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通过操作过程中实现了解、学习和记住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
4. 练习和巩固(15分钟)巩固分类垃圾归位的基本步骤,介绍垃圾分类正确步骤和分类标识,强调垃圾投放的原则和投放方式,唤起幼儿投放垃圾的意识,并进行总结回顾。
5. 总结评估(5分钟)根据幼儿表现情况进行评估。
- 遵守垃圾分类标准; - 接受垃圾分类理念,认同垃圾分类的好处; - 自觉维护环境和家庭清洁等方面积极行动。
四、教学心得通过本次主题教学课程,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不仅从如何分类垃圾之类的知识去学习,还从环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教材中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切实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学会了垃圾分类和投放标准,积极营造家庭清洁、和谐社区等方面的环境整洁,做到掌握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班教案《不乱扔垃圾》

中班教案《不乱扔垃圾》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乱扔垃圾导致环境恶化的故事。
3.实践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
三、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猴子的烦恼》。
有一天,小猴子在森林里玩耍,看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扔了出去。
没想到,垃圾越来越多,森林变得越来越脏。
小猴子感到非常烦恼,你们猜猜它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故事后续)2.讨论环节师:刚才的故事告诉我们,乱扔垃圾会让环境变得很糟糕。
那么,你们知道乱扔垃圾有什么危害吗?(引导幼儿回答,如污染环境、影响动植物生长等)(引导幼儿回答,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3.实践环节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能够把垃圾正确地分类。
这里有一些垃圾图片,请大家把它们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三类。
(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师:很好,大家都学会了垃圾分类。
现在,我们来试试把垃圾回收和利用。
这里有一些废纸、塑料瓶等,请大家发挥想象力,看看能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
(组织幼儿进行回收利用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乱扔垃圾的危害,也学会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环境。
你们能做到吗?(引导幼儿回答,表示能做到)(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四、作业与延伸1.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实践任务,拍摄照片或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3.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具体分类方法。
幼儿园中班主题不要乱扔垃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不要乱扔垃圾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幼儿园中的一项必修课程。
学习垃圾分类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机会成本,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的1.能正确分辨和区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2.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3.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知识点1:不同垃圾的分类方式垃圾分为4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干垃圾:指除可回收、湿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废弃物。
如纸巾、烟蒂、洗发水瓶、牙膏皮等。
湿垃圾:指厨余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
可回收垃圾:指废弃物可以重新加工利用成为资源的垃圾。
如废报纸、废铁皮、玻璃、塑料瓶、废金属等。
有害垃圾:主要是指生活中或者生产中所产生的对人身体、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节能灯管、过期药品等。
知识点2:垃圾如何分类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不同垃圾的外观特征,然后通过游戏或者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
知识点3:垃圾的处理方法通过生活场景的模拟,让幼儿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
如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做肥料、可回收垃圾需要投放到指定的分类桶中等等。
教学环节设计环节1:引入教师通过儿童诗歌《垃圾分类》的方式,引入今天的主题:“幼儿园中班主题不要乱扔垃圾教学设计”。
环节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讲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方式以及分类方法。
环节3:操作演练让幼儿自己进行垃圾分类操作,辅导幼儿分类。
环节4:游戏互动分成两个团队进行垃圾分类游戏,比赛哪个团队分得更准确。
环节5: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让幼儿回忆所学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幼儿园中班,结合实物、图片、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练。
幼儿们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分类方式和分类方法,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中班不乱扔垃圾教案5篇

中班不乱扔垃圾教案5篇中班不乱扔垃圾教案精选篇1垃圾分类儿歌:大家一起来环保,垃圾分类最重要,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它垃圾用灰色,分类宝典要记牢。
垃圾分类我做起,科学有序倒垃圾。
垃圾分类要坚持。
创建文明靠大家。
垃圾分类不再难。
幸福天下每个人。
国家提倡垃圾分类,小伴侣们也应当对生活垃圾有所熟悉。
小鱼哥哥也针对垃圾设计了一堂课程,并在所在的幼儿园施以开展。
教案目的:1,让小伴侣们了解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
2,让小伴侣们熟悉清理垃圾的重要性,清理垃圾工作人员的辛苦。
3,让小伴侣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养成把垃圾扔到垃圾筒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这个是比较难讲的,而且也是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
建议老师可以从孩子自身上找突破口,尤其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受。
例如,被香蕉皮滑倒过,被碎玻璃划伤过等等。
活动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这个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操作的,并不是说你讲这么一堂课,就能让孩子们养成这种习惯。
教案预备:事先下载一些垃圾的照片,包括工人处理垃圾的照片,以及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等的照片,尽量全一些,再找一些与小伴侣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的照片等等。
教案流程:1,老师通过投影仪一张一张地向孩子们播放照片,播放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互动,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对吗?2,看完图片后和孩子们一起争论,这些生活垃圾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3,老师总结性地告知孩子们,生活垃圾的产生过程,尤其是多讲孩子们生活中,常会制造出来的生活垃圾。
4,孩子们自由发言,再说说他熟悉到的生活垃圾以及产生的缘由。
活动延长:带孩子们开头整理室内及室外的卫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清理垃圾,并仔细地把它们放到垃圾筒里。
活动总结:孩子们,我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这么多的垃圾,那家里确定会有更多的不需要的垃圾,是不是?那么你在家里看到垃圾时,你要怎么做呢?对,扔到垃圾筒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要乱扔垃圾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 教会幼儿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堆积如山、污染水源、影响动物生活等场景,让幼儿感受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 垃圾分类和处理: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并教授幼儿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3. 环保行动: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如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污染水源等图片,引发幼儿对乱扔垃圾的关注。
2. 视频播放: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讲解与互动: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与幼儿进行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制作垃圾分类手抄报等,让幼儿动手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垃圾分类卡片。
3. 手工材料。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堆积如山、污染水源等场景,引导幼儿关注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并教授幼儿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3. 互动环节: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幼儿动手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制作垃圾分类手抄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垃圾分类手抄报,评估他们对环保行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3.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课堂互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社区清洁日,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支持幼儿的环保行为。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要乱扔垃圾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要乱扔垃圾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 教给幼儿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
2. 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2. 教会幼儿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垃圾图片卡片2. 垃圾分类桶3. 环境保护故事书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五、教学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观看图片,认识垃圾:教师展示垃圾图片卡片,让幼儿说出垃圾的名称,并引导幼儿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垃圾分类小游戏:教师准备垃圾分类桶,邀请幼儿将垃圾图片卡片放入相应的分类桶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环保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让幼儿从中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美好环境,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以后如何做到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
2. 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开展环保主题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课后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环保表现。
八、教学反馈:1. 家长反馈:大部分家长表示幼儿在家庭中开始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有所提高。
中班优秀主题教案《不乱扔垃圾》及教学反思

中班优秀主题教案《不乱扔垃圾》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和回收。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回收2.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培养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垃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垃圾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吗?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有什么影响?”2.垃圾分类与回收(1)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2)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了解各种垃圾的回收方法。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1)教师播放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4.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1)教师讲解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不乱扔垃圾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整理教室等。
(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垃圾的分类、回收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4.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空间。
如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更加积极参与。
5.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幼儿的环保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创建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如废纸、塑料瓶、果皮等,引导幼儿认识并分类。
对话示例:教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哪个垃圾桶里呢?”幼儿:“这是废纸,应该放在可回收垃圾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不要乱扔垃圾
设计意图:
1、通过活动,使幼儿在了解了什么样的垃圾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来建立和巩固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在讨论中理解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
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环保是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
目标:
1、懂得什么是生活垃圾,它会污染环境,不利人们的健康。
2、知道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感受清洁环境的美。
准备:
1、寻找小区内清洁和肮脏的不同环境。
2、装垃圾的塑料带若干只。
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引出话题。
1、说说有哪些生活垃圾。
(厨房里的蛋壳、菜叶,瓜皮果壳,吃下来的肉骨头、鱼刺,纸屑、糖纸等。
)
2、引导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二、讨论:不乱扔垃圾。
1、你家里把垃圾丢在哪里?
2、你在马路上看见有香蕉皮之类的垃圾会怎么做?
3、你和爸爸妈妈出去玩,要是有垃圾了怎么做的?
4、要是在轮船、公交车上有垃圾了,你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5、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请别的幼儿补充。
三、组织幼儿实践活动。
一起去找找哪里有垃圾,将垃圾捡到塑料带子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
四、回活动室,洗手。
教师简单评价,加深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