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备课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
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

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积极动脑,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仿编。
3.愿意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小主人翁意识。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听儿歌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长大了,你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什么事呢?2.结合课件,学习儿歌。
(1)观看课件,围绕课件讨论,引出儿歌内容。
提问:大屏幕上的小朋友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了什么事呢?(2)师生共同梳理,教师朗诵儿歌。
(3)提问:这首儿歌的名称叫什么?儿歌里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爸爸回到家,他是怎么做的?爷爷在看报纸,他做了什么?奶奶看电视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呢?(4)观看课件,朗诵儿歌。
根据情况遮挡部分儿歌内容,增加朗诵的难易程度;也可采取轮流、男女比赛等形式进行朗诵。
3.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师:(1)你们在家是怎样做家庭的小主人的?谁(能用儿歌的格式)来告诉大家,就像儿歌里的话一样?比如说妈妈拿碗筷,我来摆餐具。
谁愿意来试试?(2)整理幼儿仿编的句子,最后编成一首新的儿歌,朗诵仿编后的儿歌。
(3)朗诵仿编后的儿歌。
指导幼儿进行仿编,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成功感,同时增强幼儿(进一步提高)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情感,提高做家庭小主人的自豪感。
4.小结。
活动反思: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这一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幼儿对这一活动比较感兴趣。
在活动的开始,以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长大了,你们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什么事呢?”调动幼儿以往帮家长做家务的经验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与幼儿一起欣赏图片,引导幼儿能自己主动地说出儿歌的内容。
看图谱,带小朋友们欣赏儿歌的语句。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环节,需要运用很好的载体帮助幼儿进行仿编。
小朋友们都很爱动脑筋,对此环节比较有兴趣,纷纷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
本次活动在一些细节方面缺乏考虑有待于提高,在下次活动中会注意到。
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

一、设计意图:《我是家庭小主人》是一首中班的儿歌,五字押韵、朗朗上口,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妈妈洗衣服,我来拿衣架;爸爸回到家,我去倒杯茶;爷爷看报纸,我把眼睛拿;奶奶看电视,扶她坐沙发;我是家庭小主人,样样事情都参加。
二、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积极动脑,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仿编。
三、活动准备:课件、电脑。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仿编。
五、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教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长大了,你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什么事呢?幼儿:请幼儿说说在家都帮家长们做什么事情。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在家怎样帮助家长,体验长大的快乐。
增加幼儿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情感。
同时激发幼儿听儿歌的兴趣,)2.结合课件,念读儿歌。
教师:(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首儿歌,名字叫《我是家庭小主人》,我们来听听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2)播放课件,念儿歌一遍。
(3)这首儿歌的名称叫什么?儿歌里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爸爸回到家,他是怎么做的?爷爷在看报纸,他做了什么?奶奶看电视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答。
)(4)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一起来学念儿歌。
幼儿:(1)观看课件,认真倾听儿歌。
(2)积极思考老师提问,回忆儿歌,用完整的语言回答提问。
(3)边看课件边学念儿歌。
(借助课件,激发幼儿学念儿歌的积极性,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感受儿歌的语句结构,为仿编儿歌做铺垫。
)3.分角色表演儿歌。
(1)集体表演。
教师:现在,我们来表演儿歌,第一组的小朋友当妈妈,第二组的小朋友当爸爸……第五、六组的当小朋友,第一组的小朋友说“妈妈洗衣服”,第五、六组的小朋友说“我来拿衣架”……,明白了吗?(2)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妈妈,一个来扮演小朋友,扮演妈妈的,要一边表演洗衣服的动作,一边说妈妈洗衣服,扮演小朋友的就要说我来拿衣架,还要做出动作……明白了吗?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念最后一句(来说)“我是家庭小主人,样样事情都参加。
中班语言《我是家庭小主人》

中班语言《我是家庭小主人》文档:中班语言《我是家庭小主人》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语文》第一册第五章节《我是家庭小主人》。
该章节主要围绕家庭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
2.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家庭情感,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家庭情感,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家庭角色扮演卡牌。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庭生活,分享家庭中的趣事。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个有关家庭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进一步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责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我是家庭小主人》板书内容:家庭成员称谓、家庭关系、学生角色与责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绘制一幅关于家庭的图画,并配上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展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家庭主题的活动,如家庭文化节、家庭手工作品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家庭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表达家庭情感的重要性家庭情感的表达是家庭成员间情感沟通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是家庭小主人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是家庭小主人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家庭中的成员以及各自的责任。
2.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如爸爸上班、妈妈做饭、爷爷浇水等。
3. 家庭物品:家具、电器、日用品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
2. 情景表演:设置家庭情境,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各自的责任和任务。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家庭中的趣事和感受。
4.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家庭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
2. 讲解:讲解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任务,让幼儿了解家庭角色。
3. 情景表演:设置家庭情境,让幼儿扮演家庭成员,体验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家庭中的趣事和感受。
5. 故事讲解:讲解家庭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内容,并观察家人履行家庭责任的情况。
2. 绘画作品:让幼儿绘制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在图片旁边写上家庭成员的名字和责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表演中对家庭成员角色的把握和责任感的体现。
2. 倾听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分享和表达,了解他们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3. 评估幼儿在作业中绘制家庭成员图片的质量和书写家庭成员名字的准确性。
七、教学资源:1. 家庭成员图片: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家庭场景图:用于情景表演和展示。
3. 故事课件:用于讲解家庭小故事。
4. 绘画材料:纸张、彩笔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家庭小主人》

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家庭小主人》语言活动教案《我是家庭小仆人》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积极动脑,尝试根据儿歌的格式仿编。
活动预备:1、请大班幼儿先谈谈自己在家能做的事,自由组合,排练好情境表演,以丰富“我是家庭小仆人”的内容,如拿碗筷,摆餐桌,扫地,倒垃圾,整理房间,洗手帕,洗袜子,刷鞋,给爷爷奶奶捶背、递报纸、拿眼镜、叠衣服、搬椅子、捡菜等。
2、布置一个温馨的“家”,“家”里有儿歌中提到的各种物品。
活动重、难点:积极动脑,尝试根据儿歌的格式仿编。
活动过程:1、观看情境表演“我是家庭小仆人”。
(1)请小演员自我介绍扮演的角色,帮忙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2)请幼儿带着问题看表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时,我应当怎么关怀他们,帮忙他们?2、观赏儿歌。
(1)教师示范念儿歌,幼儿观赏。
(2)逐句提问,帮忙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学念儿歌。
4、仿编儿歌。
(1)提问:你在家时怎样做家庭小仆人的?(2)根据儿歌格式仿编(只要求五字一句,不要求全部押韵)。
(3)教师帮忙幼儿分组整理出新编的儿歌,共同朗读。
活动延长:自由活动时,连续仿编,鼓舞幼儿回家后连续与家长共同仿编儿歌。
附儿歌:我是家庭小仆人妈妈洗衣服,我来拿衣架。
爸爸回到家,我去倒杯茶。
爷爷看报纸,我把眼镜拿。
奶奶看电视,扶她坐沙发。
我是家庭小仆人,样样事情都参与。
篇2: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小小消防员》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小小消防员》活动目标:1、练习在攀登架上攀爬的技能,训练四肢动作的敏捷和协调。
2、在救火情景中体验英勇的精神,增进对消防员工作的了解。
活动预备:1、滑滑梯,用红色的皱纹纸做成火苗,放在上面。
2、6个小水桶、3个梯子、3条平衡木、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
消防员队列训练:六路纵队--交替走--穿插走--绕走--大圆--六小圆--开花走--六路二、根本活动。
1、消防员集训。
(1)教师交待任务:小小消防员要学习一个新的本事,就是攀爬梯子。
《我是家庭小主人》语言活动教案

《我是家庭小主人》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角色。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学会与同伴分享家庭生活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图片或照片:家庭成员的图片或照片,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成员卡片:写有家庭成员称呼和角色的卡片。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成员照片,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
2. 认识家庭成员:教师向幼儿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角色,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或照片。
3. 家庭成员卡片游戏:教师将家庭成员卡片分发给幼儿,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称呼和角色进行匹配,并讲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4. 家庭故事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鼓励幼儿用口语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趣事。
5. 家庭主题绘画: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写下家庭成员的称呼和角色。
四、活动延伸:1. 家庭角色扮演:幼儿分组进行家庭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2. 家庭手工作品: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家庭成员的手工作品,展示家庭特色。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成员的认识和表达。
2. 关注幼儿在家庭主题绘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庭的情感和想象。
3. 搜集幼儿在家庭手工作品和摄影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六、活动六:家庭特色美食分享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美食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学会与同伴分享家庭特色美食。
2. 活动准备:各种家庭特色美食,如地方小吃、家常菜等。
餐桌布置用品,如餐具、餐巾等。
3.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家庭特色美食,让幼儿观察并闻香味。
邀请幼儿品尝家庭特色美食,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礼仪进行用餐。
组织幼儿进行美食分享,让幼儿介绍自己家庭特色的美食,并分享制作方法。
中班语言:我是家庭小主人教案

中班语言:我是家庭小主人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家庭成员;•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孩子对家庭生活的理解和参与意识。
2. 教学准备•家庭图片或图表•家庭成员的照片(家人同意的情况下)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师生问候,营造课堂氛围。
2.引导孩子回忆和描述自己的家庭,例如:家里有谁?大家是怎样相互称呼的?第二步: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1.制作一张简单的家庭成员图表,让孩子们观察并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称呼。
2.逐个介绍家庭成员的称呼,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使用方式。
3.给孩子们配发家庭成员的照片,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模仿正确的称呼。
第三步:角色扮演1.将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家庭。
2.指定每个小组的家庭成员,并提供相关物品(如假手机、书籍等)作为道具。
3.引导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进行交流。
第四步:总结归纳1.邀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情景,其他学生观摩,并提供反馈和点评。
2.引导孩子们总结这次活动中学到的家庭成员称呼,并帮助他们记忆和巩固。
4. 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制作一个家庭成员相册,每个孩子可以用照片记录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写下对应的称呼。
2.家访活动:鼓励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他们的家庭成员相册,加深孩子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5.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角色扮演活动,孩子们对家庭成员的称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和制作家庭相册的活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中班语言教案

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中班语言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唱儿歌与绘本阅读,让学生了解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习惯。
•利用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汉语的名词、动词及形容词。
•发展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和听力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2.教学内容2.1 课前铺垫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家庭和周围的环境,让孩子们看看生活中用到了哪些东西,并让他们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
也可以通过图片、画册、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相关的词汇。
2.2 教学过程1.热身唱歌让学生听一次《我是家庭小主人》儿歌,了解儿歌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唱几遍。
这个环节既可以热身,也可以温习已学知识。
2.主题故事阅读读一篇关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这个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3.词汇学习在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后,可以通过图片等形式学习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相关词汇,比如“餐具”、“洗澡”、“扫地”等。
老师可逐一出示图片或是将相应的物品拿到教室里,让孩子们学会用汉语来描述它们。
4.句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以“我要/我能做…”的方式来描述,比如“我要把房间打扫干净。
”,“我能自己穿鞋子。
”5.游戏互动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可以引入类似于认图比赛、猜谜语等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来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6.总结与反思针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反应情况,总结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建议。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本课进行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1.可以通过口头问答或是小测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2.可以让学生出示图片、实物或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我是家庭小主人”。
(1)请小演员自我介绍扮演的角色,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2)请幼儿带着问题看表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时,我应当怎样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2.欣赏儿歌。
(1)教师示范念儿歌,幼儿欣赏。
(2)逐句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题名称
你快乐,我快乐
活动名称
儿歌:我是家庭小主人
二次备课记录
生成内容
及反思
目标:
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积极动脑,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仿编。
准备:
1.请大班幼儿先谈谈自己在家能做的事,自由组合,排练好情景表演,以丰富“我是家庭小主人”的内容,如拿碗筷,摆餐桌,扫地,倒垃圾,整理房间,洗手帕,洗袜子,刷鞋,给爷爷奶奶捶背、递报纸、拿眼睛、叠衣服、搬椅子、拣菜等。
3.幼儿学念儿歌。
仿编儿歌。
(1)提问:你在家是怎样做家庭小主人的?
(2)按照儿歌格式仿编
(3)教师帮助幼儿分组整理出新编的儿歌,共同朗诵。
(4)自由活动时,继续仿编,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与家人共同仿编儿歌。
首先从教材来看,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平时的家中和学校的角色游戏中,我们都有“家”,因此活动的与开始我让小朋友自由地扮演家庭中的角色,并体验家庭中各成员的角色特征,为学习、理解儿歌积累经验。接着我帮助幼儿借助图片逐句理解儿歌,分角色、加入动作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学念儿歌,幼儿在多种欣赏的练习下,对儿歌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