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多义性例释论文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多义性例释论文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多义性例释在古典诗词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

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但是,在诗歌鉴赏的实际活动中,有时并不能完全依赖和相信千百年来因袭下来的传统意象的固定含义。

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遭遇、不同身份的诗人,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导致意象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发生了变化,意象因此具有了多义性。

我们以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用的月、水、花等意象,简单加以阐释。

一、月的意象月给了诗人美妙的灵感,诗人和月之间便有了不解之缘。

在古典诗歌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以月暗示空间距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乡怀远。

在古典诗歌中,月往往和距离的阻隔产生联系,因此,诗人往往用月来寄托思乡怀远的情感。

例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即为思乡怀远的典型例子。

再如: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昌龄《从军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都表达了这种情感。

2 以月暗示时光流逝、生命流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伤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例如,李白《把酒问月》在短短的诗行中,却发出了一连串长长的疑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例如:松菊象征高洁,杜鹃象征悲哀,鵩鸟象征不 祥,美人香草象征理想。
2、象征义的两种类型:(1)公认的象征义;
例如:东篱——远离尘俗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柳——柔美、依恋 梅——坚贞高洁
(2)个人象征义,临时创造出来的,和比喻手法类似。 个人象征久了,为大众接受可以成为公认象征义。
例如: 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 1、白日:光芒万丈的气象,给人灿烂辉煌的联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尽管是夕阳西下,却没有萧瑟、黯淡和朦胧之感, 依然给人辉煌的感觉。
2、绿窗:绿色的窗纱,但在诗词中另有一种温暖 的家庭气氛,闺阁气氛。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对比: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 风细雨不须归。
3、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歌。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欲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解析:水也好,云也好,都是自在之物,动静出自本性, 无功利目的与追求。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嫩箨(tuo4)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 黄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解析:初生的嫩笋象征壮志凌云的青年,表达 对社会的愤慨和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再如: 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圆,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解析:牡丹象征诗人自己,尽管遭受太多的风 雨挫折,但依然对曾经的美好留恋不已。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4、深层义 深层义隐藏在字句的表面意义之下,有时可以
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如欧阳修《蝶恋花》的最 后两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词家意欲层深,语 欲浑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 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 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 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 而意愈入。”
“新亭”: 辛弃疾《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刘克庄《贺新郎》:“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除了公认的象征义,还有属于个人的象征义, 这是诗人临时创造出来的,带有强烈个性色彩。这 类象征义是诗人自己的创造,因为个性色彩很浓, 所以比较难懂。李商隐的诗因为较多地用了这种个 人的象征,所以显得朦胧。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5、言外义:言外之义是诗人未尝言传,而读者 可以意会的。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 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象征义有两个特点: 一、用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义; 二、用客观的事物象征主观心理和情绪。
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美人香草象征理想,
等等。有些词语由于反复使用,已经有了固定的 公认的象征义。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刘眘虚《九日送人》:“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苏轼《戏章质夫寄酒不至》:“漫绕东篱嗅落英。” 李清照《醉花阴•九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

1、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四、深层义
第三类是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歌。
杜甫《江亭》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五、言外义
言外之义是诗人未尝言传,而读者可以意 会的。言内义在字里,言外义在行间,诗 人虽然没有诉诸言辞,但在行间有一种暗 示,引导读者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以达到诗人意向的所在。
往往从感情的发展脉络中截取最有启示性的一 段,把其他的略去,留给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 句子之间有较大的跳跃性
五、言外义
司马光《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 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 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诗 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 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 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 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二、情韵义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情韵义
又如‚南浦‛,大水有小水别通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南 浦‛无非是南边的一个浦口,它本来的意义很简单。 屈原在《九歌•河伯》里说:‚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三、象征义
除了公认的象征义,还有属于个人的象征义,这是诗人临时创造出来 的,带有强烈个性色彩。这类象征义是诗人自己的创造,因为个性色 彩很浓,所以比较难懂。李商隐的诗因为较多地用了这种个人的象征, 所以显得朦胧。
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四、深层义
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三讲:古典诗歌的多义性及解读

第三讲:古典诗歌的多义性及解读

相思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 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 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明朝匹马相思处,知隔千山与万山。
丁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 书绝。 愁绪多于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
第一、词语的多义性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时间?空间?遥远?久远?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丁香花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啦 当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4、言外意与深层意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宋高僧传》: (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 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 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 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 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 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 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 疑冰顿泮。”

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PPT优秀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PPT优秀课件
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常在竹林中饮酒作诗,代表着放浪形骸、潇 洒不羁的生活态度。
梅象征坚强和不屈不挠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在寒冬中绽放,香气袭人,象征着坚强不屈、 自强不息的精神。
傲雪寒梅
梅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代表着面对困境不屈不 挠的斗志。
梅妻鹤子
宋代诗人林逋以梅为妻、鹤为子,表达了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人物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意象丰富多彩,包括英雄、美人、游子、隐士等。这些人物意象不仅为诗歌提供了生动的形象,还寄托 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这些人物意象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意象
古代诗歌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如月亮象征思念、柳树象征离别、梅花象征坚韧等。这些象征意 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具含蓄美和意蕴美。这些象征意象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也得到了广 泛的运用和发展。
常见意象的概念和作用
意象的概念: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多用于艺术通象
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意象的作用
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营造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02
自然意象
山水意象
山水田园
流水
表现自然之美,寄托隐逸情怀,如王 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雁的迁徙行为也象征着人们对故 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
06
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和 影响
意象对古代诗歌的意义
塑造诗歌意境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基本元素,通过具体、生动的意象 描绘,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诗歌氛围和情境,使读者产生身 临其境的感受。
传递诗人情感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与情感相契合 的意象,可以准确地传递诗人的喜怒哀乐,增强诗歌的感 染力。

谈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多义性解读

谈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多义性解读

谈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多义性解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多义性解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是以田野考察和历史理论综合的方式把来自文学的术语变成一种思维和表现的方式,通过引用文学主题和形象来支撑文学的批判性思想,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的美学形态。

一、丰富的文学意向
古代诗歌本身就有多重意向,它有着诗性或文学特征,但也有某些对社会和人物的概括,蕴涵着对古今的思考和隐示。

在多义性解读中,可以通过解析其文学形态来更深入地理解单一作品的文学意向。

二、多样的人文内涵
古代诗歌的多义性解读不光是深入分析其文学形态,更重要的是将作品中暗藏的人文内涵揭示出来。

因此,将作品解读成多样的内容,相互渗透之后才能更好地反映古代诗歌作品中所蕴涵的文学美学价值。

三、综合思维分析
在多义性解读中,可以使用多种思维分析方法,以文学理论为支撑,融合各类文学思想,加以综合,一窥作品的有机完整性,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文学思维分析,更好地揭示古代诗歌的美学精髓。

四、激发学生的思考创新
多义性解读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从受控到自由的创新转换,并使思维灵活,能迅速理解、把握文学中的细节,从而能够拓展思维,加深对古代诗歌的了解,让学生在分析解读中汲取文学精华,激发古代文学素养。

总之,多义性解读对于古代诗歌教学来说,其实是一种多层面、多维度的理解和重新解读方式,可以更好地揭示文学美学价值,为学生提供思维水平跃升的机会,使其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精髓,增强思维理解能力,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古代文学的丰富精髓。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一、双关义:两个意义并存 1、借助多义词。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远:时间、空间)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碧玉装饰;小家碧玉)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虚室:虚空闲静的虚室;内心)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风流:风吹水流;风流情事)
2、借助同音词
莲——怜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丝——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君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晴——情
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3、蒋捷《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中年、暮年 歌楼、客舟、僧庐 浪漫、漂泊、凄苦 个人的一生,也是南宋亡国前后的写照
三、象征义 使用象征手法派生出的意义(用具体事物象征 抽象意义、用客观事物象征主观心理情感)
1、《咏怀》《感遇》之类的诗,作象征的事物 广泛,但表现的多为政治感慨,忧时、伤世、 不得志。
阮籍:西方有佳人 陈子昂:兰若生春夏 张九龄:江南有丹橘
2、公认的象征 美人香草——理想 松菊——高洁
东篱——洁身自好,远离尘俗 3、个人的象征 李商隐以牡丹象征自己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凋落更愁人。
4、南浦:(南边的浦口;离别色彩) 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 人兮南浦。 此后南浦具有别离色彩。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 南浦,伤如之何!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 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桃叶渡,烟 柳暗南浦。
5、凭栏、倚栏 (倚靠着栏杆;怀远、吊古、抑郁愁苦、悲 愤难慨) 杜牧:闻君亦多感,何处凭栏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