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思路——以长沙铜官窑为例
铜官窑遗址保护总体概念性规划(2-1)

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总体概念性规划2 0 13. 04目录•规划背景–项目概况–区位优势–周边介绍–“以湘江为脉,打造“一江两岸”一体化的城市新格局–文化产业成为长沙支柱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全国第三–望城环湘江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型–铜官镇获“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新名片–上位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上位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上位规划——铜官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上位规划——铜官窑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保护建设总体规划•湖湘文化研究–湖湘文化特质–书院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别具一格的湖湘建筑是湖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湖湘建筑特色——建筑风格–湖湘建筑特色——院落类型–湖湘建筑特色——造型处理–佛道与湖湘文化–历代人才在创造湖湘文化中具有卓越贡献–历代人才在创造湖湘文化中具有卓越贡献–多样的工艺民俗等对湖湘文化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铜官镇:千年陶都,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宝库•规划理念–把湖湘文化精髓集中体现在整个街区中–打造中心湖,用水系、广场等沟通“中心湖”与“湘江”,体现湖湘文化意境–把铜官窑整个区域打造成包含遗址、老街、酒店、会议、旅游、休闲等内容的综合文化旅游产业区–浓缩湖湘人文特色,体现与弘扬湖湘人文精神–沿湘江城市主要界面布置三大公共建筑(文化演艺中心,博物馆,酒店)–老街以传统街道格局和传统建筑为参照,用新的展现形式使之成为整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缩影–老街街区尺度比较–老街空间布局采用河、巷、广场、大院的基本结构–尊重历史,恢复长沙消失的著名老街–深入挖掘湖湘文化,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要公共建筑——旅游集散中心、小剧院、书院、大院会所、寺庙–结合主要出入口设置小酒店–街巷——迷你街,主街,辅街,水街,沿湖空间等街巷模式–形成代表湖湘文化历史序列的入口广场–节点设计•总平面规划–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规划结构图–道路交通分析图–停车规划–竖向规划图–分区平面图规划背景•长沙铜官窑遗址区分布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区往南至丁字镇石渚湖一带湘江东岸的十里河滨与起伏的山丘上,保存面积30万平方米,可分为三区:铜官镇区,古城区,和石渚区。
长沙铜官窑介绍PPT

铜官窑的诗歌文化
诗歌创作
唐代文人墨客在铜官窑陶瓷上题写诗 歌,抒发情感,使铜官窑成为唐代诗 歌的重要载体之一。
文化传承
这些题写在陶瓷上的诗歌不仅具有艺 术价值,更是对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弘 扬,为后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 资料。
铜官窑与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往来
长沙铜官窑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 交流。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铜官窑的瓷器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
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01
保护与修复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铜官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各种
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02
现代技术应用
现代科技在铜官窑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数字技术、3D打印等
技术被应用于复制和修复铜官窑的瓷器。
注意事项
禁止吸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 物品、禁止攀爬和损坏文物。
保护现状与措施
保护级别
长沙铜官窑被列为国家 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
法律保护。
保护措施
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 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持
久性。
限制措施
禁止在铜官窑内进行任 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和拍 摄,以减少对文物的损
害。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铜官 窑的重要性,提高公众
03
文化旅游与推广
铜官窑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当
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各种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
铜官窑的文化价值。
05
参观与保护
参观信息与导览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 5点。
门票价格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延续—— 以长沙铜官窑概念方案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延续——以长沙铜官窑概念方案为例摘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善工作,讲解了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沙铜官窑改造项目,挖掘长沙铜官窑地区历史特征和人文特征,确定长沙铜官窑的规划定位,明确项目的规划结构,保护和延续区域原有的肌理、布局和风貌,融入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特性、业态风貌等,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延续与改善的关系,让我们的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让建筑本身在历史中沉淀、在文化中延续、在时代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长沙铜官窑;文化保护;历史沉淀1、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难点历史街区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时代,具有历史价值,历史街区的保护关乎大众,里面的工作牵扯太多,改善工作任重道远。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很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历史街区保护只注重表面改善、翻新,没有确实的考虑当地文脉,传承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以偏概全从而疏忽了文化的整体保护;(2)、历史街区破坏了原有的和谐肌理,没有适应原先的街区风貌,影响区域的一致性,街区原有的业态特性遭到破坏,形成了一个有壳无实得、没有特色的新建街区;(3)、历史街区保护和原有的非遗文化发生冲突,片面的拆空腾出,缺少邻里感,变成一个缺乏温度和内涵的历史街区。
2、项目概况铜官窑遗址位于长沙望城铜官镇,与河滨及山丘兹连,依托自然环境而生,目前其占地范围为30万㎡,可分为三区:铜官镇区,古城区,和石渚区。
遗址区域范围的文化内涵较为多元,其中重点的保护区域面积为400亩,是我国重点文物的保护机构,能够对陶瓷工艺、地方文化及外部交流提供更多珍贵的实物资源。
在湖南省,该遗址具有的申报文化遗产的潜力较大,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
为了充分提高遗址的服务职能,长沙市望城区决定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及周边建设一些服务性配套项目。
本项目规划用地约238公顷(约3573亩),建筑用地130.2公顷(约1953亩),是集合人文、餐饮、艺术等多项特色化项目的旅游景点,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
铜官窑策划方案

铜官窑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铜官窑位于中国安徽省铜陵市,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窑址之一。
铜官窑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和传承。
其以造型独特、色彩丰富的青铜器而闻名于世,对于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铜官窑的文化价值,我们拟定了以下策划方案。
二、项目目标1.保护和修复铜官窑的古代窑炉和遗址,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2.建立一个专门的文化遗产展示馆,介绍铜官窑的历史、工艺和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研究和挖掘铜官窑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三、项目内容1. 窑址保护与修复•对铜官窑的古代窑炉和遗址进行全面保护和修复。
通过使用专业技术和设备,确保窑址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建立保护区域,限制人员接触窑址,防止进一步破坏。
2. 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调查研究铜官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准备展品和展览资料。
•设计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展示馆,包括展厅、多媒体展示设施和教育培训区域。
•展示馆将通过展览、互动体验和讲解员服务等方式,向游客和观众传递铜官窑的价值和魅力。
3. 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铜官窑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工作。
•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促进铜官窑的研究和文化交流。
•开展相关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和艺术展览等,进一步推动铜官窑的研究和传播。
四、项目计划阶段一:前期准备(2个月)1.调研:对铜官窑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2.策划方案: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工作流程。
3.人员招募:组建一个专业团队,包括文物保护专家、考古学家、策划人员等。
阶段二:窑址保护与修复(6个月)1.调查评估:对铜官窑的古代窑炉和遗址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
2.修复工作:使用专业技术和设备,对窑址进行修复和保护。
阶段三: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12个月)1.展示馆设计:编制展示馆的设计方案,包括展厅布局、展品展示和多媒体设施等。
铜官窑保护规划设计说明

铜官窑保护规划设计说明长沙市铜官窑遗址公园及周边保护、建设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总则1.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文物局、省、市、县领导及地方关于长沙铜官窑工作的设想,编制长沙市铜官窑遗址公园主编保护及建设总体规划,旨在将长沙铜官窑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利用铜官窑遗址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结合周边乡村发展,将铜官窑遗址公园及周边用地建设成为以铜官窑为核心的旅游观光景点群,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77号(2003)《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1997)《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丁字镇分区规划》(2003-2020)《湘江长、株、潭生态经济带概念规划》(2004)《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考究与保护性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2005)《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府发[1993] 6号文件《关于公布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湘江长沙枢纽规划资料及周边地区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3.规划原则1)原真性原则秉承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遗址文物进行原真性保护,不做假。
2)突出特色原则充分挖掘长沙铜官窑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地方特色,突出陶瓷文化,将长沙铜官窑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
3)生态性原则从现有空间布局出发,对现存山体、湖泊、水系综合设计,维护当地景观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建立可持续的环境景观。
4)整体性原则从长沙乃至湖南的整体格局出发,协调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生态、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战略的实现路径

[摘 要]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彩陶源村,以唐代三大名窑之一的铜官窑遗址为基础建设,为民族文化遗产铜官窑的保护、研究、展示与利用提供平台,也为公众了解湖湘陶瓷文化提供良好的载体,在铜官窑陶瓷文化弘扬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将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融合,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为保护、传播、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以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经实地调研考察,介绍其数字化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模式下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铜官窑;长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路径[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4-0038-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超.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战略的实现路径[J].天工,2023(24):38-41.张 超 湖南师范大学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战略的实现路径基金项目:国家级创新项目“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资源场景构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10542014)。
作者简介:张超(200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然成为时代特征。
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希冀“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积极促进文化与数字科技的融合,保障数字化战略的实施。
长沙铜官窑考察调研报告 精品

湖南师大学院美术学院专业考察报告院系:美术学院年级专业: 2010级平面1班姓名:张晗学号: 2010110427 考察时间:2013年11月18日考察地点:长沙铜官窑填写时间:2013年 12 月 12 日目录:一、对长沙铜官窑的认识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三、调查的时间,对象1.调查时间2.调查对象四、实地调研铜官窑遗址公园1.主要特点2.历史地位五、认识和心得一、对长沙铜官窑的认识青褐釉绿点彩纹壶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文物已过万件,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长沙铜官窑瓷是指唐代长沙铜官窑烧造的产品,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县丁字镇石渚湖附近。
此地很早以来便名为石渚,或写作石潴,二十四史中的《晋书》、《魏书》中都有提到。
唐“安史之乱”后,从北方迁来的窑工大量聚集于此,与当地居民共同烧造陶瓷,称之为石渚窑。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
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势。
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创烧,为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不过长沙铜官窑瓷上也有几件题于枕上的情诗,或可视为磁州窑式书画饰的端倪。
长沙铜官窑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产品覆盖面广,不但畅销于国内,而且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地区,最远抵达东北部非洲,被誉为第一个外销型瓷窑,将异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是长沙铜官窑掘得海外第一桶金的秘诀。
当时只有长沙铜官窑根据国外市场需求而设计、制作、包装(装饰)产品。
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开辟,长沙铜官窑可谓功不可没。
关键词:铜官窑、长沙、青瓷、远销、釉下彩、文化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长沙铜官窑的特点及分类,把握长沙铜官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功能,切身了解长沙铜官窑对于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历史知识,文化素养,以及对于平面设计灵感的启发,从而为我们做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长沙铜官窑遗址国家考古公园概念性规划

唐 代 文 化 湖 湘 文 化 唐代社会文化 唐代经济文化 唐代商贸文化 唐代艺术文化 湖湘工艺文化 湖湘艺术文化 湖湘民居文化 湖湘民俗文化 伊斯兰教文化 文化展现 窑业生产文化 窑业生活文化 窑业商贸文化 陶瓷工艺文化
唐代制瓷窑业文化
外来文化:佛教文化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概念性策划
自由性和独创性:追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铜
官窑是传统工艺的承载者和创新者,开启彩绘装饰新风、发明铜 红釉烧制技术、独创诗文、题词和商业铭文搬上陶瓷装饰,体现 古代湖湘工匠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
进取性和先进性:长沙铜官窑敏锐市场意识,极力开拓和占领海
外市场;追求适销对路,在生产工艺、装饰工艺、创烧工艺等方 面进行大胆创新。
Hale Waihona Puke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概念性策划
资源分析
自然资源
遗址依托觉华山、湘江、彩陶溪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资源,形成自然资源多样性特点,有山地、水 系、田园、沟壑、滩涂等,虽非名山秀水,但山水田居景观自然融合,具有绝佳的生态休闲开发价值。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概念性策划
资源分析
长沙铜官窑文化特色:唐代制瓷窑业文化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旅游概念性策划
望城区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三月
解读长沙铜官窑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概念性策划
遗址历史
长沙铜官窑遗址,古地名为石渚。长沙铜 官窑,古名石渚窑,又名长沙窑,是我国晚唐 五代最重要的陶业遗址。长沙铜官窑自创烧至 衰落,经历了长达200多年时间,全盛时期,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规模巨大。长 沙铜官窑陶瓷以釉下多彩技术和多种独创的精 美工艺,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沙 铜官窑产品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或称为陶瓷之 路),远销东亚、西亚、北非等地29个国家和 地区,是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跨国手工业基地 之一,也是我国明代以前最大的外销陶瓷产地, 同时又是湖湘走向世界、世界注目湖湘的通道 和窗口。长沙铜官窑自1956年首次考古发掘以 来,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当日红泥烈焰的龙 窑,矗立遗址一千多年,仍然保存完好。窑址 周边,犹有当年窑匠们生产、生活的遗风旧迹。 唐风陶韵,历历可见。铜官窑美名远播世界, 流芳千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思路——以长沙铜官窑为例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产品由观光型产品逐步向休闲度假和体验型产品过度,旅游消费也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和参与性,文化体验已成为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度假区规划需要凸显趋于主题特色,避免同质开发,强调文化体验,增加度假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长沙铜官窑源于初唐,兴起于中唐,盛于晚唐,发展至五代时趋于没落,但铜官古镇仍保存着烧窑的传统,一直传承着长沙窑陶瓷工艺,并在清代得到大发展。
石渚区内石渚湖及市场湖是与长沙铜官窑遗址选址建造、生产输出密切相关的历史湖泊,是湘江重要的码头节点,开发潜力巨大。
本文以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例,从特色文化保护与价值体现、开发建设可操作性、自然景观格局协调等角度阐述文化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思路一、设计框架长沙铜官窑项目在深度挖掘区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抓住文化旅游本质特征,提出项目设计的方法、规划理念与建设的意义,打造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
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特色要求我们要打造反映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和湖湘文化特质的文化旅游项目。
结合考古发现拟恢复当年交易的盛况,如石渚湖、草市、码头,通过仿
造“黑石号”货船游弋石渚湖中,营造唐朝经济繁荣、各国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的盛世景象。
二、规划理念项目定位为在总体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规划明确地区未来的功能定位:以旅游观光、商务会议、运动休闲、娱乐购物、生活居住为主体功能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度假区,按5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标准规划设计,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文化街区和湘江古镇群的龙头古镇。
1、以文化为引领,突出特色。
项目将全方位、立体、动态诠释以铜官窑为载体的“海上丝路”文化与湖湘地域文化。
规划铜官阁、博物馆群、演艺中心等文化类建筑,陶瓷体验馆、5D影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街坊等一批体验式旅游项目。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旅游精品。
以游客为本,遵照高标准进行设计,重视建筑、园林小品、标识等的艺术性和设计细节。
3、以环境保护为主线,注重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度假村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合理利用现状条件,创造自然和谐的休闲环境。
三、项目建设意义项目自身对铜官窑遗址区的意义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陶瓷文化、参观景点、继承陶瓷文化、保护铜官遗址、传承民族文化。
项目建设的配套设施对铜官窑遗址区的意义是致力打造响彻全球的文化旅游度假区,让人在领略古人技艺的同时得到休闲娱乐。
四、规划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600亩,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7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约9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
建筑风格采用唐代风格和湘中传统民居风格,规划整体考虑与周边景区建筑环境的相互融合与协调,以“起、承、转、合”的布局手法为蓝本,规划形成“一心、一环、一轴、一带、四区”的功能结构。
根据功能需求,规划四个功能区,分别为沿江商业片区、老街片区、艺术家工作村片区以及唐村综合配套服务片区。
沿江商业片区:位于基地西部,包含有沿江商业区、主入口广场、铜官阁、文化演艺中心、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以及民国风情街,属于规划结构中的沿江综合服务带,同时也是展示唐文化的最主要地段。
老街片区:为本项目的核心区域,展示湖湘文化的主要区域,该片区布局有老街、水街、迷你街等不同的街巷空间,功能上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安缦温泉酒店、客栈、五大博物馆群、湖心岛、滨湖商街等,同时也是属于门票游览区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亲水岸线,打造不一样的湖湘老街片区。
艺术家工作村片区:该片区位于基地东南侧,位于撇洪渠西侧,规划结合具体艺术家工作村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在地块东北侧布局有新华联总部基地。
唐村综合配套服务片区:位于基地最北侧,规划以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主,依山就势,结合地形,合理布局。
对于度假区来讲,特色文化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基于文化体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应以自身资源为基础,以
特色文化为载体,创新规划路径,强调文化体验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本项目与铜官窑遗址区共同走上保护与复兴的双赢之路,最终在风貌上展现历史文化特色,在功能上复兴和发展古镇的传统陶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真正将铜官打造成为历史底蕴深厚、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镇。
声明:本文为原创,由道路瞭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