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第9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第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时目标: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2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都城在_____,建国后势力不断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_____,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唐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政权统治,它们是后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合称为五代。
960年,后周大将______在______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北宋。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______,史称西夏。
统治区域在今天______、______一带。
4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______起兵抗辽,在______称帝,国号金。
女真族的祖先是______,而女真族又是今天______的祖先。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城下,宰相______劝皇帝亲征,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撤兵,宋朝给辽______,史称______,之后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6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______在______登上皇位,建立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抗金名将______从金军手中收复______,后来又取得______大捷;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统治,向金军求和,并令等人班师,后来又杀害了他。
宋金达成议和,______向金称臣,并给金______,双方以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学习目标】掌握辽、西夏、金、宋的建立与相互关系,分析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的作用,正确认识战争性质,以及友好融合是各族发展主流。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自主学习我能行】一、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兴起:时间建立者都城发展: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冲突加剧。
2、陈桥兵变:⑴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__________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______朝代统治,合称 ______。
五代后期,_________不断加强。
⑵时间:__________ ⑶人物: ___________ ⑷地点:__________(3)结果:建立_______,取代_____,定都______,史称______。
二、辽、宋、夏的和战⒈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是失败,只好采取______政策。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______城下,威胁东京。
宰相_____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宋朝给辽_____,史称_______。
3、那时候,西北地区的_______族势力崛起。
____________,党项首领_______称________皇帝,都城在______,史称________。
4、元昊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和后,宋夏边界__________。
西夏设_______,译_________,积极吸取___________。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⒈金、南宋的建立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金南宋2.抗金名将_______从金军手中收复_______ 。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肥城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王照宾 审核人:高清忠 使用时间:2014年__月___日 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组别____评价:______。
第______周第_______课时(总第______课时)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
————【清】史襄哉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所成。
————【清】曾国藩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辽、北宋、西夏、金、南宋五个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陈桥兵变、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进而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厘清各民族政权间和战交错的史实,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提高我们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历史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独好。
【学习重点】①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②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①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②评价岳飞抗金。
预习案 温馨提示:首先浏览正副标题,然后分小节预习,边读边勾画课本重点,剔除修饰语,保留关键词。
要素包括:时间、人物、事件、现象与概念。
用蓝或黑色笔书写答案,用红色笔纠错补充,用▲标注重点用★标注困惑点,并把困惑点记录在“预习案”下面“我的疑惑”处的横线上。
环节一:阅读课本50—54页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2、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10世纪初,契丹首领______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契丹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
),都城在______。
3、960年,后周大将_____发动什么政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他建立宋朝,都城在____,史称_____,他就是宋太祖。
初二历史第9课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契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西北及边疆地区开发所做出的贡献(2)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以及对峙局面的形成,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填表二、小组探究:1、从课本图中找一找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请说出相应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宋政权的建立者、时间、都城等以及“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3、谈谈你对辽、西夏和北宋关系的认识?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课文中谁说的对?你怎么看?5、你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说说。
三、反馈练习1 / 2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2、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A、西夏B、后金C、辽 D、蒙古3、文成公主入藏、元昊建立西夏、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史实所处历史阶段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B、隋唐宋元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C、宋元隋唐夏商周明清D、夏商周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明清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你知道“忠骨”指的是谁吗()A、魏征 B、寇准C、岳飞 D、秦桧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讲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基本事实,包括少数民族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内容极多,可以有效的用一节半课来讲述。
首先要自然的引入新课,背诵《历史朝代歌》: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学习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岳飞抗金。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学法指导一、列表归纳比较记忆法本课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关系比较复杂,通过列表归纳比较记忆法,可使知识条理、系统化,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能培养自身的归纳能力。
通过对比,对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歌诀记忆法散乱难记的历史材料编成押韵的口诀或歌谣,读起来顺口,易于记忆。
本课内容歌曲、口诀整理如下:(一)时间到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杯酒辞去石守信,北宋大权集一身,统一局面又形成。
(二)辽军进逼澶州城,真宗皇帝亲助阵,士气大振宋军胜,双方议和澶州城,北宋给辽送岁币,“澶渊之盟”就此成。
三、趣味故事记忆法采用收集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使学习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可提高记忆效果。
比如学习本课时可以通过查阅和讲述岳母刺字和岳飞英勇杀敌的故事来突出岳飞的英雄形象,记住岳飞在同金的交战当中所取得的战绩以及和岳飞相关的知识。
四、分析法通过搜集、分析有关契丹兴亡的历史资料,了解契丹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认识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作为本课的标题的原因,分析北宋与辽和战,认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不能统一谁,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分析宋辽、宋夏议和的影响,认识到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五、评价法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
对宋辽、宋夏、宋金议和,我们可以从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进行评价,都有积极的一面:结束了双方的战争,使双方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导学案

【自主学习】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宋的关系
契丹(辽)
宋
(北宋)
大夏
(西夏)
金
宋
(南宋)
【合作探究】
1.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学生笔记(教师教案):
2.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3.宋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4.岳飞抗金中著名战役及结果?
5.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
【课堂小结】
隋唐后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从10到12世纪我国进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即北宋、辽、西夏、南宋和金政权。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下,虽然有战争,但和平发展仍是这一时期主旋律,民族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巴五中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审批人胡玉玲
课题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陈延兵
备课时间
3月1日
小
主
人
班级_______
第_______组
姓名_______
学习
目标
说出辽、西夏、金、北宋及南宋的建立情况及少数民族政权与宋之间的关系。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重点
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布置反思):
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契丹的兴起:时间建立者都城⑴建国⑵发展: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_______,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陈桥兵变:⑴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乱的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________。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⑵时间:_________⑶人物:__________⑷地点:陈桥驿⑸结果:建立________,取代后周,定都__________,史称北宋。
二、辽、宋、夏的和战1、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是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政策。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城下,威胁东京。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各个民族的政权建立与发展过程,掌握主要民族政权的统治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弘扬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主要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统治特点。
2. 教学难点: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以及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各个主要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统治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学习材料。
2. 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3. 历史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期考试:通过学期末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1. 北魏与南朝的并立与互动2. 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统治4. 五代十国的民族政权并立5. 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魏与南朝的并立与互动,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统治,五代十国的民族政权并立,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主备人:陈志国审核:七年级历史组时间:2011.3.24
一、学习目标
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本课所学习的民族战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
因为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三、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归纳梳理知识
(二)图示记忆,再现历史
12世纪初1125年1127年1127年
金灭辽灭北宋(靖康之变)南宋
年
郾城之战(岳飞)
1141年议和
宋金对峙
(三)合作探究——小小辩论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岳飞抗金”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岳飞称之为“民族英雄”对吗?
(五)归纳小结——复兴中华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必能复兴中华,共创辉煌。
课堂检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1、揭开辽与中原王朝政权冲突序幕的事件是( )
A.契丹人势力向南发展
B.辽占领幽云十六州
C.辽军攻打澶州城
D.岳飞郾城大败金军
2、宋太祖取得政权是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生兵变
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
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请求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纥族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请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7、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金兵的强大
D.统治的腐败
8、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
A.澶州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9、岳飞抗金的斗争是( )
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B.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
C.反对外来压迫的正义战争
D.反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10、材料一: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
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材料二: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1)通过材料一中的合约内容说一说这是宋辽之间签订的什么盟约?
(2)材料二中的绍兴和议指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合约,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