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内容不够丰满可以稍做补充)

合集下载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2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2
[板书]民族区域自治
二、五十六个民族
展示课件:
[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呢?”
[教师]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测试:
1、在自画的中国地图上填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和简称
2、同桌互相批改,并打上分数,共68分,每排最后面的同学收上来。
[活动] 1.谁来说说我国各民族总的分布状况?
2.哪些省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比较多?
[开放题目]:
对照教材提供的“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表,了解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表,在教材提供的“我国民族的分布”图上找到。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
课题
第一章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型
复习课
编号
15
主备人
(首次备课时间)
高玉英
4、2
二次备课时间
4、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教学难点
1.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2.少数民族的概念。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启发、讲述、讨论、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复习回顾:
复习第一节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少数民族的自治区的内容,然后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的概念
一、民族的分布
展示课件:

第一章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
2、知道我国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
3、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15页至19页。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哪个民族人口最多?
2、我国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级行政区?
3、我国民族的地域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大杂居:
小聚居:
4、你能谈谈我国的民族政策?
【问题训练】
1、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彝族 C.蒙古族 D.壮族
3、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 D.国家强制各少数民族信仰宗教。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有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

2. 培养幼儿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有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

难点:培养幼儿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民族服饰图片、民族特色食品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民族事物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穿着各民族服饰,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 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服饰、特色食品等图片,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各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风情。

(3)组织幼儿进行民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民族的乐趣。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引导幼儿说出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五、作业设计:1.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料,增进亲子关系。

2. 鼓励幼儿在家里尝试穿着民族服饰,感受民族特色。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尊重各民族同学,促进友谊。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认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教师展示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图片,如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

幼儿观察并描述服饰的特点和装饰。

教师讲解服饰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传统。

2. 活动二:品尝民族特色美食教师准备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样品,如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糌粑、回族的羊肉泡馍等。

幼儿品尝并讨论美食的味道和制作方法。

教师介绍美食的文化背景和食用习惯。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文化。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民族服饰和特色美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

2. 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和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看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_第9课第一课时《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第9课第一课时《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是和睦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2、了解我国的民族种类及分布。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是和睦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民族种类及分布。

教学准备:学生方面:1、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案进行预习;2、查阅了解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少数民族特点;3、调查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

教师方面:1、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制作适用可行的课件;2、及时了解学生学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中国:1、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屹立于世界东方,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

万里长城、四大发明、秦兵汉俑、汉唐盛世是它强大的符号。

它就是——(中国)2、对,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中国。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了解它吗?(生:中国共有约13亿人口;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中国第一大江是长江……)3、看来,大家对中国的了解还真不少。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中国,去认识一个独特的中华大家庭。

(板书:大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了解学习的兴趣)二、欣赏歌曲知家庭:1、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关注里面的歌词和画面,会唱的同学也可以跟着拍手唱一唱。

2、从歌曲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板书56)3、正如歌中所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板书:多民族的)(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从歌词中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组成了中华大家庭。

)三、结合预习区民族1、在这个大家庭里除了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板书:汉族少数民族)结合课前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族和少数民族?谁还有补充?(如汉族人口多,约占全国的92%;少数民族人口少,约占全国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2、认识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我想问一下,你是哪个民族的?咱们班都是汉族的吗?看来,我们都是汉族的。

《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多民族的大家庭是指中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大家庭,掌握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特点。

2. 理解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干系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认识和文化包容性,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导学内容:一、多民族的大家庭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共有56个民族。

2. 不同民族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各有特点,如汉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等。

3. 各民族都有自己奇特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特点。

二、多民族的干系1. 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2.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3. 各民族共同团结起来,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导学方法:1. 课先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各民族的服饰、建筑、音乐等文化元素,引发学生对多民族的兴趣。

2. 导学过程: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中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之间的干系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认识。

4. 后续延伸:可以邀请当地的少数民族代表来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导学反馈: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多民族的大家庭是怎样构成的。

2.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多民族干系的理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老师可以安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多民族的大家庭对中国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多民族大家庭,增强民族团结认识,培养文化包容性,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发展!。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一、教案名称: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四、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分布情况2. 多民族大家庭的意义3.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4.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我国各民族的代表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的名字。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分布情况。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多民族大家庭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2.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小组活动1. 教师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

2. 家长签字,第二天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教案名称: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六)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上册历史《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上册历史《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认识到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弘扬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的组成:56个民族。

2. 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教学难点: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族的组成、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的组成,引发学生对多民族大家庭的关注。

【讲解民族组成】1. 讲解汉族及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 强调各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讲解民族分布特点】1. 讲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概念。

2. 通过地图或实例展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讲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讲解其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布置作业】1. 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加深对多民族大家庭的认识。

六、《多民族的大家庭》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分布特点,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导学案
置课后作业
5分钟
3分钟
5分钟
13分钟
12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环节(任务)一
1.通过视频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和服饰以及他们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
2.思考56个民族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环节(任务)二
1.集体朗读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全班)
2.思考这样的分布特点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有什么影响。
3.通过对民族基本情况的了解思考我国民族的关系。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制定怎样的民族政策来管理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呢?(自主探究)
环节(任务)六
1.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个人)
2.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我国各民族彼此之间应怎么做?(个人)
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讲授、提问、举例、演示、布置、板书……);
—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环节(任务)一
播放《爱我中华》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任务)二
明确学习任务
环节(任务)三
课堂小调查
环节(任务)四
学习民族文化
环节(任务)五
看图分析
环节(任务)六
课堂巩固
环节(任务)七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我国56个民族的组成,地理分布,文化多样性等基本情况。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教学内容提要
(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要点)
时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
资源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个人、双人或小组、全班)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目组合正确的是: ( )
A 、藏族一开斋节 B 、蒙古族一那达慕大会
C 、傣族一火把节 D 、满族一泼水节
( 3 )下列乐器Biblioteka 创造此乐器的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 )
A 、长鼓一傣族 B 、冬不拉一哈萨克族
C 、芦笙一藏族 D 、马头琴一朝鲜族
教学实施过程:
1.展示学习目标,
2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 "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______和________。少数民族则分布在________。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据我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完成下列题目:
( 1 )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壮族 B 、回族 C 、蒙占族 D 、藏族
教学反思:
检查人:
. .
教学重难点:中国民族的数量,分布特征,主要的风俗民情、民族政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的风俗民情
预习提纲:阅读教材 P15 一 20 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_____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其他民族人口占_____%,称为________。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族。各民族不论大小,都具有______地位。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
学校: 年级:八年级 科目:地理 课题: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主备人: 时间: 参备教师: 授课时间:
主备导学案:56个民族、民族的分布
参备教师意见、建议
教务处检查情况
学习目标:1 .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民族分布状况,总结民族分布特点。 2 .树立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点。
2.检查预习效果,
3.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4.当堂检测。
达标检测题:
读“中国政区示意图”,回答:
( l )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分布的主要民族是_族;在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所以,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为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 2 )在我国人口超过 400 万的少数民族中,主要位于东北地区的是_______族,土家族、彝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