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词《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注释

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注释

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翻译: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注释:1、“蝶恋花·春景”,元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春景”:这是一首写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

上片写伤春: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

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

此词作于何时已不可考。

曹树铭《苏东坡词》以为作于苏轼密州时期:“细玩此词上片之意境,与本集《满江红》(东武城南)之上片相似。

而本词下片之意境,复与本集《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之上片相似。

以上二词,具作于熙宁九年丙辰密州任内。

宋人笔记载此本事,均是苏轼贬官惠州事,如《冷斋夜话》云:‘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案,此处有误。

朝云死于惠州,东坡渡海时已不在人世。

‘海’应为‘岭’之讹)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棉’二句,为之流泪。

病极,犹不释口。

东坡作《西江月》悼之。

’(《丛书集成》本《冷斋夜话》无此条,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引)《林下词谈》亦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云:‘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苏轼《蝶恋花》翻译及鉴赏

苏轼《蝶恋花》翻译及鉴赏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鲜花败褪艳红残存,初生的杏子又青又小。

燕子从村中飞过,绿水环绕人家。

枝头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

人啊!你又何必伤感,其实天涯到处都会有芳草。

墙里的秋千,墙外的小路。

墙外的行人路过,听到墙里的佳人在笑。

他驻足聆听,心想家人今天为何如此开心。

其实,佳人只是玩玩秋千罢了,玩腻了便回到屋里去了。

而看不到佳人的行人还在墙外守候。

唉!多情的行人啊,你总为无情的佳人所烦恼……译文2: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假设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译文3:杏花退红瓣已凋,枝头杏果青又小。

燕子飞来寻旧巢,绿水潺潺把人家环绕。

风吹柳枝絮花渐少,芳草长到天边能不伤春老?墙里秋千摇,墙外有行道。

行人墙外过,听见墙里美人笑。

欢声笑语渐不闻,但觉墙里静悄悄,可怜墙外多情人,枉被笑声撩拔声烦恼。

句解:赏析:苏轼在杭州曾收一侍女名朝云,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

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无数艰难,承受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

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

朝云唱了几句,突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

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

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唱此词。

就是这首《蝶恋花春景》。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蝶恋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苏轼《蝶恋花》注释①“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

②“花褪残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③“子”,毛本误作“小”。

“飞”,《二妙集》、毛本注“一作来。

”④“绕”,元本注“一作晓。

”⑤“柳绵”:即柳絮。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诗“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⑥“何处无芳草”句:谓春光已晚,芳草长遍天涯。

《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⑦“墙里秋千”五句: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恼,犹撩也。

……,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也。

”又卷一:“却,犹倒也;谨也。

”“却被”,反被。

唐·胡曾《汉宫》诗:“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苏轼《蝶恋花》阅读答案(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分)(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答案:(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古词《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作者苏轼)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作者苏轼)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苏轼[宋代]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标签抒情、写景、孤独、春天、送别译文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

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

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

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注释北固山:在镇江北,北峰三面临水,形容险要,故称。

碧琼:碧琼,绿色的美玉,指江水。

青螺髻:状似青螺的发髻,喻北固山。

真个:真的,的确。

个,助词。

拚一醉:不顾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赏析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

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

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

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

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丽的春景,眼前的图画般的美景,却钩起了作者无尽的乡愁,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物我对照乐景衬哀愁的写法,山水虽美,但终不是自己的故乡。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侧重写自己的思乡的心情。

作者落笔对面,先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而是写收到乡书一封,“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词人的家人急盼远方的游子归家的殷切心情,以虚写实,更可见作者难耐思乡之情。

家人盼归,可是作者回乡的日程还是遥遥无期,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浇愁面对东风抛洒热泪了,所以结句说“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最后这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是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

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古诗简介《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是一首凄凉的塞上之作,上片写“衰草连天”的清秋景,景中有词人的离愁别恨。

下片抒发“天涯行役”的怨恨情,情中有凄凉的西风寒雨。

词人在倾吐行役之苦的同时,也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

翻译/译文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

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

大雁远去关塞遥远。

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

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注释①绿杨曾折: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②不语垂鞭:引用唐温庭筠《晓别》诗:“上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

”垂鞭,放马慢行。

③衰(shuāi)草:指秋天的草。

④意绪:心绪;心情。

南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⑤萧关:关口名。

在今甘肃平凉县,古为西北边地要塞。

⑥行役(yì):指因公务而长期在外跋涉。

⑦成今古:谓今与古距离遥远,实为感叹光阴易逝。

⑧几许:多少。

创作背景这首词考证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八月去梭龙时。

作者于当年三月曾扈驾东出山海关至盛京(今辽宁沈阳)。

这次奉命往觇梭龙,仍走去山海关之老路,故曰“又到绿杨曾折处”。

与以往不同的是,纳兰这次并没有随驾出巡,而是负皇命行役在外,这是他第一次率队远征,这首词就是词人行走在漫漫出关路上的一段痛苦的内心独白。

赏析/鉴赏这首词写羁旅在外,路过旧日与亲友分别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怅之情。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

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

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

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当中,大家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翻译赏析吧,其中注释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欢迎阅读!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 1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③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

无情:指墙里的女子。

恼:引起烦恼。

【译文】译文1蝶恋花·春景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会到来的)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译文2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译文3杏花退红瓣已凋,枝头杏果青又小。

燕子飞来寻旧巢,绿水潺潺把人家环绕。

风吹柳枝絮花渐少,芳草长到天边能不伤春老?墙里秋千摇,墙外有行道。

行人墙外过,听见墙里美人笑。

欢声笑语渐不闻,但觉墙里静悄悄,可怜墙外多情人,枉被笑声撩拔声烦恼。

【简析】《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翠苑红芳晴满目。

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

紫陌闲随金坜辘。

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

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

烟雨满楼山断续。

人闲倚遍阑干曲。

翻译新绿的林园,雨后红花芳香光照眼。

绮丽华贵的酒筵.流莺飞上飞下追欢,大路上闲闲地紧随香车轮转,马蹄得意将春郊芳草踏遍。

唉,金色的年华似春梦般短,悠悠往事逝如烟,茫茫无觅百遍寻思无限。

烟雨朦胧小楼掩,青山断续时隐现。

闲愁人哪,曲曲栏杆都倚遍。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翠苑:种满绿树的园林。

红芳:花草。

绮席:华美的筵席。

流莺:翻飞的黄莺。

紫陌:东西方向的路为陌,用紫色土铺成的路故称作紫陌。

这里用来泛指都市郊外的大路。

金坜辘:用金属镶嵌的车。

枥辘:车行走的声音,代指车。

金:用金属装饰的华美之车。

一觉年华:如梦般的岁月。

寻思:思虑。

人闲倚遍阑干曲:是“闲人遍倚曲阑干”的倒装,谓闲来无事,将屈曲的栏杆都倚遍了。

创作背景此词感怀伤春,当是中年后的作品。

从词的结构分析,这首词很有可能作于作者任滁州知州期间,是在回忆十年前在洛阳时快乐无忧的日子。

赏析上片首先描绘的是一片大好春光。

阳光普照下,触目所及处,园林草木青翠,红花满地。

啼声清脆的流莺在人们春游时布置的华丽筵席周围飞来飞去。

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中,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出场了。

他悠闲地跟随着那些华美的车子,他骑着马儿,尽兴游遍京城郊外大好春光。

这位意气丰发的游春少年形象,有可能是天圣九年(1030)进士及第后的词人的写照。

下片中涉及的季节仍然是春天,但与上片好景致、好心情不一样,写的是迟暮之人年华如梦、世事沧桑之感。

他一觉醒来后,感受到的是年华有如春梦一般的短促,而且此时,悠悠往事、千般思绪一齐涌上心头。

词人把往事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而以“烟雨满楼山断续”,即主人公此时内心种种愁思外化而形成的景致进一步展现他心情的沉郁。

苏轼《蝶恋花》赏析与译文

苏轼《蝶恋花》赏析与译文

苏轼《蝶恋花》赏析与译文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漸不闻声漸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③笑漸不闻声漸悄:墙外行人已漸漸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

无情:指墙里的女子。

恼:引起烦恼。

译文1:蝶恋花·春景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会到来的)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译文2: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译文3:杏花退红瓣已凋,枝头杏果青又小。

燕子飞来寻旧巢,绿水潺潺把人家环绕。

風吹柳枝絮花漸少,芳草长到天边能不伤春老?墙里秋千摇,墙外有行道。

行人墙外过,听见墙里美人笑。

欢声笑语漸不闻,但觉墙里静悄悄,可怜墙外多情人,枉被笑声撩拔声烦恼。

【简析】: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古诗词《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原
文译文赏析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代: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

新书报我添憔悴。

【译文】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

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

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

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

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

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

只为新
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赏析】
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

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

秋风、明月是容易触发乡愁的,不过读完全词才知道几乎被词人瞒过,原来激发词客乡愁的,并非秋风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

“羁舍留连”、“梦断魂销”、“衣带渐宽”,都是写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中“长如岁”三字又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与妻子相见的期盼,怨时间过得太慢。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这里用“相思泪”来抒写思妻之情。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

“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岁”,是无理的,但却合情。

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仅出“衣带宽”意,没有联系两句词的上下文意笺释。

按此处词意当从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中脱化而出,况且,“衣带渐宽”、“憔悴”等字面也有关连。

月冷、夜长,用今天美学术语来解释,是一种移情作用。

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化的。

苏轼写豪放词,亦间写婉约词,此词风格即属于后者。

扩展阅读:苏轼轶事之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