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合集下载

传家 任祥

传家 任祥

這是一套文字、影像與生活結合的嶄新創作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冊呈現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你將看到我們的精緻生活並不只留存於博物館你將對自己所擁有的珍貴血液感到驕傲更將對我們厚實的文化底蘊深深的嘆服任祥以五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套生活鉅著她以創新的手法整理了我們的文化資產她描繪了一張嶄新的生活地圖送給中華兒女她以誠懇的心意宣揚家庭價值與環保養生她宣告這一套創作發願完成的初心是一件捐助善行的公益行為與您分享這套新作與網站的發表任祥的传家之书陈文茜任祥,你可能熟悉,也可能不熟悉的名字。

她是台北某一个圈子里公认的第一才女。

有些才女有一只好笔,有些才女有一手好厨艺,有些才女画得一手好画。

但任祥跨越了这一切,她有一副好嗓子,16岁就出了两张民歌唱片;信手拈来,折纸已成了她蟹宴里送给每位客人的赠品;香樟树下,她亲手制成一盏又一盏已然失传的元宵灯;她擀山西人的面,包江浙人的小笼包,考证台式凤梨酥……她不只懂得花艺厨艺,每个到家里做客的客人总会收到她专为客人制作的私人刻印;她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珠宝设计师,开心的时候把Yamamoto(山本耀司)的皮包穿上中国缝、编、绣、织四种不同布料不同女红的花样衣裳。

8月初,任祥开了一场新书发布会。

年近50,半生才华集结成一套传家之书,分春夏秋冬四册,外加两个罗盘等。

在场的所有企业家、文化人……凡观看者无不叹为观止。

许多认得任祥的人,只以为她是当年最著名的青衣顾正秋与前省“财政厅长”任显群的女儿,或者台湾最著名的建筑师姚仁喜的太太。

任祥的妈妈顾正秋写起任祥相当生动,顾正秋称任祥为“妹妹”,12岁才初一就吵着想学戏,找人教她吊嗓子,还没入状况,就急着学古筝,学了几天又换了把吉他。

最后好不容易情定吉他,又把古筝曲子“阳关三迭”改换为吉他唱法,南宋陆游的“钗头凤”也来一段吉他吟唱。

顾正秋从小习戏,每个动作、唱腔、吊词都得练个数把年,女儿兴趣如此五花八门,她既担忧,也难以想象,只能好好祝福“花头这么多的女儿”。

《传家》纪录片

《传家》纪录片

《传家》纪录片
这是一次对家园的重温,更是对生活的一次创想。

该片试图打开一扇门,展现那些多年被忽略的细节和讲究,中国人的习俗伦理和情趣品味,以及代代相传的生活观念和处世哲学。

片中紧扣中国人最重要的六个话题:喜事、新生、团聚、交情、闲趣和传承,在传统文化中,对应找寻具有当下生活贴近性和应用价值的人、事、物。

通过有品质的文化物件、有品味的乐活之人、有品格的家道精神,体验最中国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

第一集夫妻百年的好合之道
第二集生命希望的传承之道
第三集中国亲情的维系之道
第四集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
第五集以物养性的愉悦之道
第六集家族精神的传承之道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谈到: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这副悲哀而又冷漠的画面或许永远不会到来,传统的文化正在融入新鲜的血液,以更加符合时代的创新面貌出现在眼前,唤醒着我们渐渐遗落的家传之美。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中国人生活智慧的重拾与传承——评纪录片《传家》

中国人生活智慧的重拾与传承——评纪录片《传家》

中国人生活智慧的重拾与传承——评纪录片《传家》
董占山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6(0)24
【摘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中国文化传承带来了一系列文化认同的危机,但也有人在变革浪潮中坚守文化本真。

六集大型人文生活纪录片《传家》于2016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是一部展现中国人生活智慧和中国式生活情趣的作品。

该片紧扣中国人最重要的六个话题——喜事、新生、团聚、交情、闲趣和传承,在传统文化中对应找寻具有当下生活贴近性和应用价值的人、情、事、物。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董占山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人要记住那个年代:评大型文献纪录片<<东方巨响>> [J], 托拉克
2.任祥传承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J], 王二
3.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传承与嬗变——评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 [J], 秦沈;
4.浅析传统文化传承主题类纪录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基于纪录片《传家》的个案分析 [J], 马娟娟
5.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谈民族纪录片创作——以纪录片《传承之路》为例 [J], 王纪春;周嘉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传家读后感

读传家读后感

读传家读后感《传家》读后感。

《传家》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以家族传承为主题,讲述了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将家族的故事传承给了后人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家族历史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对家族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展现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在《传家》中,家族传承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老人们将自己的故事和经验传承给后人,以便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传统。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精神传承,是对家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承。

通过这种传承,家族的凝聚力得以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在当代社会,家族传承的意义依然重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的传承。

其次,小说中也揭示了家族传承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家族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族传承变得愈发困难,很多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失传。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家族传承,努力保护和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让这些宝贵的东西得以延续和发扬。

最后,通过阅读《传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族传承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主人公通过了解家族的传统和历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说明,家族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家族的传统和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传家》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小说,它通过讲述家族传承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家族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重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家族传承,努力保护和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让这些宝贵的东西得以延续和发扬。

忠厚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忠厚传家久 诗书济世长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是一句充满智慧和内涵的古训。

它所蕴含的意义,不仅涉及到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传承,更体现了诗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厚是品德的基础,而诗书则是教养才智的途径。

将忠厚与诗书相结合,既显示了对人品的重视,也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这一理念已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忠厚,即忠诚厚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忠诚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特有的情感。

孔子曰:“君子忠于言,小人忠于利。

”这说明忠对诚实守信的要求,这种品质是传统中国社会所推崇和尊重。

厚道则体现了善良、宽厚和仁爱的意境。

忠厚之人,言行一致,讲信重义,待人宽厚,处世有情有义,因此他们往往能够得到社会的尊崇和认可。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忠厚更是代表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晚辈的关爱,从而传承了家风家训,充实了家族的文化积淀。

而“诗书济世长”,则体现了文化的力量和智慧的价值。

诗书,既指诗歌,又指文学著作,它代表了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也是书籍、经典的代称,它承载了知识和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教化人心,启迪人性,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诗歌和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还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书籍和经典,包括着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前辈们积累的知识宝库,对于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社会道德,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诚、诚实和宽容的推崇,也彰显了对知识、智慧和文化的尊重。

在当代社会,这些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思想武装和精神支柱。

忠厚传家久,是培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社会,家庭关系的稳固和融洽,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忠厚作为品德的基石,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增进亲情和友情,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

任祥,中国式传家

任祥,中国式传家

中国式传家但是似乎只存而非日小笼包,考证台式凤梨酥,开心的时候,把Yamamoto(山本耀司)的皮包穿上中国缝、完炒面当然会带回家,来献宝。

”对照卷轴,希望孩子们把参访的古迹与旅行中听到的历史故事,在这一张她自制的世界历史大标识出来,形成一个跨越时空的知识这个夸张的“动作”,被全家嘲笑至女儿3年就拿到了历史学位,确实“速度”。

大女儿考上大学,离家时,任祥从美国西岸驾车载着女儿,开了3天的路,路途中跟她做离家之前的最后唠叨——彼时,这本书的雏形已经呼之欲出。

回到台北后,任祥主意拿定。

她要把她所知道的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完完全全传给满脑子奇想的任祥是作家也是工匠。

有一年生日快到的时候,她向先生提出如此要车子,回答非常雷人:更夸张的是,自己养起鸡来,还搭配了伴,每天早上四点半准时叫先生起来打坐;要写香菇,不知道什么时候写到牛奶,会不会在院子里。

道。

撰写这套书的5年间,祥常因某个小偏方各地的遥远村落,流传在古旧厨房里的味道。

任祥的父亲任显群,中,曾经编撰过一部800页的中文字典,没有收录“难”字。

姚仁喜说,父亲的这项特质。

”仅以中国人的吃而言,食、荤食,任祥以铺天盖地的手法,的食材、各种烹饪方法,在她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全盘融入。

她想要证明中国服饰不输巴黎、就找了学校老师合作,从中国历代服饰里选了23种,依照林志玲的身材打样,料制作出来,还把这些服装等大的版型图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下载,读者可以自行剪裁。

任祥。

传家_任祥_百科全书

传家_任祥_百科全书

這是一套文字、影像與生活結合的嶄新創作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冊呈現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你將看到我們的精緻生活並不只留存於博物館你將對自己所擁有的珍貴血液感到驕傲更將對我們厚實的文化底蘊深深的嘆服任祥以五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套生活鉅著她以創新的手法整理了我們的文化資產她描繪了一張嶄新的生活地圖送給中華兒女她以誠懇的心意宣揚家庭價值與環保養生她宣告這一套創作發願完成的初心是一件捐助善行的公益行為與您分享這套新作與網站的發表任祥的传家之书陈文茜任祥,你可能熟悉,也可能不熟悉的名字。

她是台北某一个圈子里公认的第一才女。

有些才女有一只好笔,有些才女有一手好厨艺,有些才女画得一手好画。

但任祥跨越了这一切,她有一副好嗓子,16岁就出了两张民歌唱片;信手拈来,折纸已成了她蟹宴里送给每位客人的赠品;香樟树下,她亲手制成一盏又一盏已然失传的元宵灯;她擀山西人的面,包江浙人的小笼包,考证台式凤梨酥……她不只懂得花艺厨艺,每个到家里做客的客人总会收到她专为客人制作的私人刻印;她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珠宝设计师,开心的时候把Yamamoto(山本耀司)的皮包穿上中国缝、编、绣、织四种不同布料不同女红的花样衣裳。

8月初,任祥开了一场新书发布会。

年近50,半生才华集结成一套传家之书,分春夏秋冬四册,外加两个罗盘等。

在场的所有企业家、文化人……凡观看者无不叹为观止。

许多认得任祥的人,只以为她是当年最著名的青衣顾正秋与前省“财政厅长”任显群的女儿,或者台湾最著名的建筑师姚仁喜的太太。

任祥的妈妈顾正秋写起任祥相当生动,顾正秋称任祥为“妹妹”,12岁才初一就吵着想学戏,找人教她吊嗓子,还没入状况,就急着学古筝,学了几天又换了把吉他。

最后好不容易情定吉他,又把古筝曲子“阳关三迭”改换为吉他唱法,南宋陆游的“钗头凤”也来一段吉他吟唱。

顾正秋从小习戏,每个动作、唱腔、吊词都得练个数把年,女儿兴趣如此五花八门,她既担忧,也难以想象,只能好好祝福“花头这么多的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部民间版本的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

《传家》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著,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於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此套图书延续台版设计装帧风格,以暖色调为封面,配以青黑外盒,外表惊艳,内容亦是厚重的生活。

任祥说:「祈望我们的心意,能融入善念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传。

」这让我想起佛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怎样让一滴水不干涸?把它丢入大海里。

」文化大河因诸多善念与创意汇聚而成,而我们都是大河里的一颗颗小水珠,因为大河,所以我们不干涸。

《传家》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着,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于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本书全套分春、夏、秋、冬,每季各自独立为一本,内容都以“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个单元,展现日常生活的中国文化精萃。

任祥,是京剧名伶顾正秋和台湾前“财政部长”任显群的小女儿,南怀瑾和圣严法师的学生,也是和杨祖珺同期出道的第一代民歌手,16岁就出了两张民歌唱片。

她是建筑师姚仁喜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的妈妈。

她也是个珠宝设计师,二十几年来设计过许多美丽的作品。

如今,任祥以五年时间完成这套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的创作,使她又多了一个身份:作家。

任祥说:“我希望传承给后代的,是生活中快乐的、美丽的、正面的事物。

所以书中画面的撷取、文字故事的撰写等,大多经过精心的美化与编排。

”她强调,“我只是导演这一套书的人,绝不是如文字中见到的那个不可能的…完美女人‟。

请外界不要误会。


任祥说,未来的一年,她要当一个推销员,努力推广《传家》这套书,让下一代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活智慧,也帮忙成就圣严法师的兴学大愿,她豪迈地说:“给我40分钟,我给你一生。


《传家》,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东西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已知的,但是是换了一个角度。

童年时的启蒙、少年时的痴迷和成人后的疏离,这里面既有时代的变迁,也有自我的变化,但毕竟那是浸透在血脉中的东西,不可能遗忘掉。

今时的我,和过往有着太大的不同,以前,我是完全的承接,而现在,却是批判地接纳,随着自己学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对于传统的观点,也和以前不同。

日式文化。

台湾由于曾经被日本占领,所以在文化中,也有日本文化的烙印,日本文化又是奇特的生成,既有中国唐朝文化的沿袭,也有日本独有的大和文化。

任祥自叙,说自己仅是全书的导演、统筹、规划师,实际整套书的内容,是由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相关文献、资料、采访、考据、道具等等,皆以百千计数。

书末所列“参考书目和资料收集”部分,均是双开八列,名目横跨古今中外,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可窥巨大工作量之一斑。

成书五年间,作为呈现重点的照片,拍摄达十万余张,有个人最是功不可没——他是作者好友,全名刘振祥,知名摄影师。

因为名字尾字与任祥相同,于是四季分册,每卷开头皆有一篇“我与阿祥走过此季”为序,一语双关,除去对好友的感谢之外,亦可知影像呈现部分对于《传家》成书的不二之重。

第一册“此季”为春,封色为绿,是为春之绿。

其后依次为夏之蓝、秋之橙、冬之红,各自与当季的岁时、景致、心境相关。

每册的排版规划、影像编排,同样注重色彩方面的协调统一。

例如在“夏”一册中,因为主题色为蓝的缘故,除了排版选用蓝色纹理、图样、字体作为背景对应之外,相应摄影作品中,连餐具、蜡烛、花卉、家具、布料、首饰,甚至细至厨房调料说明纸的颜色,也全部选用蓝色作为基调,作者撰书的用心程度,读之可辨。

任祥自叙,说自己仅是全书的导演、统筹、规划师,实际整套书的内容,是由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相关文献、资料、采访、考据、道具等等,皆以百千计数。

书末所列“参考书目和资料收集”部分,均是双开八列,名目横跨古今中外,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可窥巨大工作量之一斑。

成书五年间,作为呈现重点的照片,拍摄达十万余张,有个人最是功不可没——他是作者好友,全名刘振祥,知名摄影师。

因为名字尾字与任祥相同,于是四季分册,每卷开头皆有一篇“我与阿祥走过此季”为序,一语双关,除去对好友的感谢之外,亦可知影像呈现部分对于《传家》成书的不二之重。

第一册“此季”为春,封色为绿,是为春之绿。

其后依次为夏之蓝、秋之橙、冬之红,各自与当季的岁时、景致、心境相关。

每册的排版规划、影像编排,同样注重色彩方面的协调统一。

例如在“夏”一册中,因为主题色为蓝的缘故,除了排版选用蓝色纹理、图样、字体作为背景对应之外,相应摄影作品中,连餐具、蜡烛、花卉、家具、布料、首饰,甚至细至厨房调料说明纸的颜色,也全部选用蓝色作为基调,作者撰书的用心程度,读之可辨。

一粒芝麻一个时代
龙应台教授
看起来,任祥是在写花果菜蔬,鸡鸭虫鱼。

她告诉你:「在处理蛋的火候上,温度的控制很重要:温泉蛋七十度,炒蛋七十五度,都采用中火而不是高温。


慢读一下,你发现,事实上,她在写的,是生活的态度。

为了得到真正好的鸡蛋,任祥开始自己养鸡。

两只蛋鸡、两只土鸡,作为科学对照组,开始在她阳明山上洋溢著现代建筑风格的庭院中昂头阔步,仰天呼啸。

不用人工饲料,她比照两组鸡的生蛋品质。

看起来,任祥是在写知识的重要。

她认为孩子们一定要认识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

她曾经认真地教幼小的孩子们背诵「唐诗三百首」和「三字经」。

事实上,她在写的,是人,如何在生活中被「文化」自然而然地托起、养成,像湖水浮起小船,像荷叶托起水珠。

她记得家中一个七十多岁的帮佣老婆婆,从小是养女,一生艰苦,不曾识字。

任祥描写一个
寻常的下午:那时候,我每天教孩子背一句三字经。

有一次背到「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电话响了,我去接,等回来的时候,听到阿婆用闽南语接著在念「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她看到我回来,不好意思的停下来,我热切的鼓励她继续念,不要停,于是她一口气念下去,一直念到最后一句「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看起来,任祥是在写厨房里的米面粥粉,写客厅里的觥筹交错,写饭桌上的芝麻蒜皮。

她写厨子老张,「做包子时,一小个面团在他手上擀成八九公分直径,然后一双手不停的翻摺。

那包子雪白皮薄有劲道。


她写一九四九年因离乱来台的上海人吃大闸蟹,「技术考究的客人,吃完了蟹则会在盘子里回敬主人一只蝴蝶。

──蟹的大钳子,敲开来向外一拉会拉出大钳子的一片骨头,左右交错一放,就是一只蝴蝶的样子。


她写烧饼的脆、油条的劲、饭团的香和软,更写到芝麻曾经如何珍贵:以前的早餐豆浆店,不时听到拍桌子的声音,不明底细的人以为有人在生气呢。

其实是因为以前的桌面都是用木板一片片并起来的,偏偏芝麻掉落到两片木板之间的缝隙,用手沾不起来,又舍不得那一粒香酥的芝麻,所以就用力的拍两下桌面,让芝麻从缝隙间弹跳出来。

仔细用心读,你发现,那面艺超绝的山东厨子老张在离乱前曾是家乡首富的公子;那年年煞有介事开展啖蟹仪式的上海人,其实不自觉地在藉由品蟹的仪式祭祀集体的乡愁和失落;那舍不得一粒芝麻的劈啪拍桌声,是走过荒凉和贫穷的时代的烙印。

原来任祥这套书,有两个实相:表面那一层是衣食住行育乐、春夏秋冬五行,里头那一层,其实是生活的态度,是文化的承载,是时代最深刻、最鲜活、最摸得著、闻得到的声音、气息,和面貌。

一粒芝麻,一个时代。

我看见任祥的慎重和敬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