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卫生经济学》7-卫生资源配置

合集下载

卫生学校卫生经济学优质课探讨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

卫生学校卫生经济学优质课探讨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

卫生学校卫生经济学优质课探讨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在现代社会中,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对于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有效利用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卫生学校卫生经济学优质课中,关于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相关内容。

一、卫生资源的特点与分类卫生资源是指在卫生领域中用于保障人民健康需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卫生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稀缺性、多样性和可替代性。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卫生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从事卫生工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卫生管理人员等。

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数量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指医疗设备、药品和卫生材料等。

这些资源的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财务资源:财务资源包括政府的补助资金、卫生机构的财政拨款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卫生支出。

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决定了卫生资源的分配公平和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二、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卫生服务的最大效益和社会公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公平性原则:卫生资源应该按照人口卫生需求和经济状况的差异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卫生服务。

2. 需求导向原则:卫生资源配置应该以人民的卫生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卫生需求差异,优化资源的分配。

3. 效率原则: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追求效率,即在给定资源的情况下,使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最大化。

4. 参与原则: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参与和民主决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过程中。

卫生资源的配置方法包括需求驱动型和供给驱动型。

需求驱动型方法是基于人民需求来确定资源配置的依据,强调卫生服务的精细化和定制化;供给驱动型方法则是根据卫生资源的可得性和供给情况来进行配置,强调资源的均衡性和效率性。

卫生资源配置(2)

卫生资源配置(2)

一、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评价指 标
• 2、人均卫生费用

①人均卫生费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卫生资源 水平;
• 如:美国: $5635;日本: $2139; 中国: $70.55。

②反映卫生资源在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配置是否 合理。
• 如:城乡之间:城市¥1261.93;农村¥301.61。 • 不同地区之间:浙江¥ 946.92;福建¥ 520.15; 云南¥ 391.33。
一、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评价指 标
• 4、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之间的资源配 置比例



①同建国初期相比,我国的健康指标有非常大的改 善;(P147)原因是农村工作与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得 很好;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取 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健康指标的改善不明显,咎其 原因,资源配置失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③资源配置失衡的证据:
一、卫生资源配置的总量评价指 标
• 3、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


①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状况; ②一般来说,平均每次住院费用远大于每次门诊费 用,但门诊医疗服务数量多于住院服务,因此,从 门诊和住院之间的资源配置来看,两者不一定有很 大差异; ③2004年,全国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117.68 元,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用4283.74元。
(四)疾病模式呈现新特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1、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2、重大地方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仍然严重流行。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社会负担沉重。 4、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五)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期望尚有较大差距。 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 2、医疗保障筹资水平较低,保障水平有限。 3、保障公益性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

《卫生经济学》7-卫生资源配置

《卫生经济学》7-卫生资源配置
政府主导的卫生资源配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对卫生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强调 公平和普遍性原则,注重保障基本卫生服务;资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和过度使用 的情况。
市场主导的卫生资源配置
市场主导的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市场机 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卫 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主要由市场供求 关系决定。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01
我国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
高。
地区间配置不均衡
02
卫生资源配置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之间、东部与西部
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03
虽然我国已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但医疗保障水平仍需提高,医
保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限制。
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卫生资源配置 的影响日益显著。新的医疗技术 和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可以提高 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影 响卫生资源的配置。
02
CHAPTER
卫生资源配置的模式与机制
政府主导的卫生资源配置
政府主导的卫生资源配置是指政府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主体,通过制定卫生政策、规划、标准和监管 等方式,对卫生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
集中指数
比较不同地区或人群的卫生资源分配差异,数值越接近0表示公平性越高。
洛伦兹曲线
绘制卫生资源分配与人口累积百分比的关系曲线,评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泰尔指数
综合考虑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评估整体公平性。
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性的途径
加强卫生服务需求评估
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偏好,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实际需求。
卫生经济学-卫生资源配置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资源配置ppt

卫生资源配置ppt

每 1000 医 生 800 年 4.5 门 600 4.0 急 诊 400 3.5 人 200 次 3.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乡卫生院
县及县以上医院
2012-3-29
2002
8
地区 北 京 上 海 天 津 辽 宁 吉 林 高于全 国平均 值1.48 人/千 人 新 疆
2012-3-29
22
二、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
形势分析
确定主要问题 制订规划目标与指标 选择策略 制订实施规划,编制费用预算
规划的评价与调整
2012-3-29 23
形势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包括卫生资源现状分析、卫生资源需要量 的测算、卫生资源供需分析
2012-3-29
3、卫生全行业管理原则,区域性原则
4、效率(益)原则
5、针对区域主要卫生问题与需要
6、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2012-3-29
21
( 四)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利于建立适宜的卫生服务体系 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有效
2012-3-29
17
第二节 区域卫生规划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 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 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 域卫生发展的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包括合理布局不同层次 、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 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形成区 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第十讲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卫生经济学

第十讲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卫生经济学

第十讲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一、卫生服务资源概述(一)卫生资源概念卫生资源是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1.广义的卫生资源2.狭义的卫生资源卫生资源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总和。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硬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投入的全部资本和人力。

①资本货币形态的资本(卫生资金)实物形态的资本,即物质资料消耗所转移的价值,如包括房屋、医疗器械设备折旧等劳动资料,同时还包括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等劳动对象。

②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指那些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专业卫生技术教育和训练,因而具有或即将具有某项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人员。

(2)软件资源:包括卫生信息、卫生技术、卫生管理、卫生服务能力等内容。

目前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所讨论的卫生资源主要指硬件资源中实物形态的资本部分和卫生人力资源,较少涉及卫生资金和信息等软件资源。

(二)卫生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社会可提供的卫生资源与人们卫生保健实际需要的卫生资源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2.选择性卫生资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在资源的分配使用上,必须进行比较选择。

3.多样性由于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多样性、随机性和差异性,实现这一目标又有许多具体目标,这就决定了卫生资源的多样性特点。

(三)卫生资源开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卫生资源相当匿乏,另一方面在分配和使用上又存在浪费。

如何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卫生资源,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卫生人力为对象所进行的培养、使用和配置的活动。

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通过预测卫生事业未来人力需求与供给,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配置,使其与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

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和规划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二是进行需求预测分析;三是制定规则,提出落实措施。

(1)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

卫生经济学复习总结

卫生经济学复习总结

绪论第一章1卫生经济学(HeaIthEconomiCS)是经济学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对象卫生保健领域的经济活动:卫生服务-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卫生保健领域的经济关系:提供者一消费者卫生机构一政府卫生机构一保险机构卫生机构一卫生人员3卫生经济学研究任务对卫生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人类资源、卫生技术、卫生设施、卫生信息对卫生资源筹集问题进行研究核心问题一筹集方式对卫生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合理分配对卫生资源最优使用问题进行研究效率公平对卫生资源使用目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谁(案例p2)4卫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5060年代。

5中国卫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卫生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孕育与诞生阶段1979年一1983年医院经济管理问题■初步发展阶段1983-1991卫生经济从理论研究向应用性政策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一、卫生服务需求曲线1需求量的变动(Changeinquantitydemanded)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水平的变动(Changeindemand)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2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3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2)健康状况(3)人口文化社会因素(4)供给状况(5)医疗保障制度(6)时间成本(6)供给者的双重身份二、卫生服务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1卫生服务需求弹性(EIaStiCity)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EdP的概念: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经济学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经济学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一、卫生服务资源概述(一)卫生资源概念卫生资源是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1•广义的卫生资源2 •狭义的卫生资源卫生资源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总和。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硬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投入的全部资本和人力。

①资本货币形态的资本(卫生资金)实物形态的资本,即物质资料消耗所转移的价值,如包括房屋、医疗器械设备折旧等劳动资料,同时还包括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等劳动对象。

②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指那些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专业卫生技术教育和训练,因而具有或即将具有某项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人员_(2)软件资源:包括卫生信息、卫牛技术、卫牛管理、卫牛服务能力等内容。

目前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所讨论的卫生资源主要指硬件资源中实物形态的资本部分和卫生人力资源,较少涉及卫生资金和信息等软件资源。

(二)卫生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社会可提供的卫生资源与人们卫生保健实际需要的卫生资源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2•诜择性卫生资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在资源的分配使用上,必须进行比较选择。

3•多样性由于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多样性、随机性和差异性,实现这一目标又有许多具体目标,这就决定了卫生资源的多样性特点。

(三)卫生资源开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卫生资源相当匿乏,另一方面在分配和使用上又存在浪费—如何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卫生资源,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卫生人力为对象所进行的培养、使用和配置的活动。

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通过预测卫生事业未来人力需求与供给,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配置,使其与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

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和规划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二是进行需求预测分析;三是制定规则,提出落实措施。

(1)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投入的 全部资本和人力。
(1) 资本 (2) 人力资源
2. 软件资源
包括卫生信息、卫生技术、 卫生管理、卫生服务能力等内容。
(二)卫生资源的配置
卫生资源的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不 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卫生资源可根据 时序分为存量和增量两部分。 • 存量是指以前所拥有的卫生资源总量 • 增量是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量
需要强调的是
卫生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是供需平 衡的前提统计。在资源没有实现高效 率利用时计算的供需平衡量,是一种 虚假的供需平衡,实际上是供大于求, 因为利用这些资源所提供的服务没有 达到最大负荷。
三、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
(一)卫生资源配置应考虑的具体内容 1. 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主要指人员、 床位、机构、设备等数量和质量; 2.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纵向结构和 横向结构。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
➢ 阐释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 念及理论
➢ 陈述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及存在问题
➢ 简述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的基 本测量方法与分析思路
第一节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
概念及基本理论
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一)卫生资源 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
要素的总和。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 硬件资源
经济性
指卫生机构在提供卫生服务过 程中,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同时使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具体表现为医 疗费用较低、卫生资源利用效果好。
二、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
(一)卫生资源配置的总原则 1.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与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 效率与公平兼顾 3. 向重点倾斜、兼顾全局 4. 按照成本效益原则配置资源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效率 和效益最佳的前提下,达到卫生资 源的供需平衡,是在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以及最优化规划原则基础上 把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到最需要、 最能发挥效率、同时最能取得最大 社会效益的地方。
满足了有效性和经济 性的卫生资源配置,即所 谓的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有效性
指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卫生服务 确实能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使患 者得到良好的医疗照顾。
(二)卫生资源配置的实际操作原则
1. 卫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 供需平衡
1. 卫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这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 通常指日均门诊量、床位使用率等 工作效率指标达到最大负荷,以及 层级结构尽量达到合理。
2. 供需平衡
是指卫生资源的可供量与 居民对卫生资源的需要和需求 量之间达到平衡。
一般情况下,卫生资源配置 应首先考虑资源的存量配置,同 时再考虑资源的增量。
(三)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1. 效率和公平的概念 效率:是指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获 得最大的卫生产出(即符合人们需 要的、有利于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的 卫生服务)。
➢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公平是指无论居 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和支付能力大小, 居民对卫生服务应该有相同的可及性, 卫生服务的分配不应取决于地位的高 低和收入的多少,而应该取决于其健 康状况的需要,即所谓的卫生服务的 按需分配和按能力支付。
2. 工作效率
(1)卫生人力资源和病床的工作效率 医院医生的工作负荷较低,每医生日
负担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以及床位使用 率这些反映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逐 年下降。
2.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是指在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 基础上,如何使卫生资源的配置 产生最佳的功能和效益。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指构成卫 生资源的各种要素在某区域内适应 居民对不同层次卫生服务的需要和 需求,所达到的资源组合形式,使 卫生资源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同 时满足该地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 (总量合理、结构合理)
B.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卫生资源配置的横向结构
➢不同类别的卫生资源配置:如人员、 床位比例;
➢卫生资源的地区结构:如城乡 ➢卫生资源的专业结构:如医疗和预防 ➢卫生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职业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
3.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每医生日门诊量 每医生日负担床日 平均住院日 床位使用率 门诊次均费用 次均住院费用 平均处方费用
卫生资源的配置应包含两部分内容
1)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又称为卫生资 源的初配置。 2)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又称卫生资源 的存量再分配。
卫生资源的配置
即指根据一定原则,通过一 定方式,对各类卫生资源的增量 进行分配和组合,对卫生资源的 存量进行重组和转移
卫生资源的配置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卫生机构的合理设置 医院床位 卫生人力 卫生设备 卫生经费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存在的问题突 出地体现为卫生服务体系不合理。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方面还存在着其它 不合理现象:
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过于 向城市集中。
卫技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 等都不尽合理。
(三)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1. 结构效率 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呈现“倒三角”
的局面。市级及以上高层级的医院成 本较高,费用也较高,却提供了区级、 社区等低层级医院应提供的服务,结 构效率较低。
务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推出了扩大 供给的卫生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层 次办医,对于满足城市居民的卫生服 务需求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医疗服 务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得以改善,而 卫生服务需求却趋向萎缩,供求发 生新的不平衡,但卫生部门卫生资 源的配置却仍以继续扩大规模为主。
(二)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
1. 卫生资金配置评价指标 ➢ 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 人均卫生费用 ➢ 卫生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门诊和住院费用比例 ➢农村卫生费用和城市卫生费用之
间比例 ➢医疗、预防、妇幼保健费用比例
2. 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
A.卫生资源配置总量 包括卫生人员、床位、大型设备总量
指标的判断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不一定最大或最小好,它们只 是反映具体的卫生服务单位在资金、 人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使用效率, 目标是以最大化、最小化、最优化和 适宜性来衡量和评价卫生资源的利用 程度。
第二节 中国卫生资源配置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一)卫生资源配置总量 20世纪80年代,针对城市医疗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