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担当是立业之基、成事之要。
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是黄大发这种30 多年凿山修渠务实为民的当代“愚公” ,一个用“向我看齐”带动百姓实干兴村的“领路人”,用真心、真情、成绩赢得了群众信服、百姓的拥护。
也因群众的爱戴、党员的使命,现年82 岁的黄大发,再次为草王坝能尽快脱贫踏上“征程”,争取了600 亩柚子树项目,并利用自家田地作示范,希望能为村脱贫再做贡献。
众所周知,当前基层工作确实不易,脱贫攻坚路上存在着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的众多困难。
但笔者坚信,如果在基层一线多一些“黄大发”式的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又有何难?学“黄大发”担当务实、真情为民的作风。
黄大发在面对山村缺水的困境,没有退缩、没有回避、更没有推至上级,而是主动担当,带着村民爬山修渠。
这种务实为民、情系百姓的作风,值得我们所以的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深思。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须要用“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衡量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实际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一味的往上推,的“两张皮”。
发”清正创新、实干为民的作风。
黄大发在销清清楚楚、调度指挥约法三章,充分彰显清正创新、实干为民的作风。
水渠修成后他,而是继续带领村民把坡地改成梯田、翻盖硬化路并将电通到每家每户,又到养猪、种家发展产业,不断的用实干更新着山村的发姓的“口袋”。
发”极限服务、真心为民的作风。
本来黄大可以安享晚年,甚至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但他没有放下对群众的真心,踏上了杨善洲开洲、走上了陈光保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的加入了草王村脱贫致富的队伍中。
、泰山移”。
草王坝村民在黄大发的带动下用了人民的力量。
笔者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记“百年目标”的指引下,各级基层党员干两学一做”教育的成果,主动以模范为表率,为民,脱贫攻坚必将实现,辉煌的中国梦必,伟大的百年目标必将完成。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心得体会的介绍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当代愚公”敢于担当,勇于探索。
童谣里都唱出因无水而发展艰难的无奈,草王坝村成为了贫穷落后的典型。
当大家都沿袭着贫穷的命运却无力反抗,黄大发立志拔穷根,提出修渠引水。
这样艰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亲舅舅说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饭给他吃。
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黄大发愣是敢说敢做,并不断地想办法努力团结村民们争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难题,带领乡亲们在悬崖上打通了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当代愚公”善于学习,不断精进。
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被公社选取担任水利辅导员。
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的修水库、测量沟渠知识,并监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进度。
黄大发在水利站学习时很勤勉。
他买了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过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统地参加了如工程如何测量、用料如何夯实等水利知识培训,对分流渠、导洪沟的常识也有了系统了解。
“当代愚公”心怀大家,计利千古。
儿子黄彬全说“我初中毕业就回来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90块,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块钱。
黄大发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精选3篇)

黄大发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精选3篇)黄大发高山清渠篇17月16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传承红色基因队伍中的一员,我在这部电视剧中吸取了精神力量,深受黄大发老支书“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的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大发为榜样,认真学习践行这种“当代愚公”精神,做到会担当、能担当、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
一是要学习黄大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他在村里一心想为村民找到水源,解决缺水问题,他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凭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环境打败的精神带领乡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丝河。
黄大发以自己的真诚、奉献、清廉、勤俭、宽厚、坚韧等精神品格,赢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终于创造了绝壁凿渠的奇迹。
二是要学习黄大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
乡里补助他本人的10元钱都捐到草王坝村作为村集体资金,最终为了给老奶奶多抓一副药动用了,仍然在想办法把它补上。
三是要学习黄大发,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局、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有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6年来做一件事,一辈子为一个目标,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
向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_黄大发先进事迹观后感

向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_黄大发先进事迹观后感黄大发为了取水便利,带领全村青年围山修渠,为世人所铭记。
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值得学习的学习借鉴的,大家要向黄大发学习争做一名艰苦奋斗的楷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向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精彩篇△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热门篇△“当代愚公”坚韧不拔◇☆☆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最新篇△修齐治平、兼济天下◇兵团第七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兵团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强党性敢担当有作为心得体会?◆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教育心得体会?◆向黄大发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近日来,各大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
黄大华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60年代开始,历时36年,他带领全村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
让人称奇的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参与修造下,该渠经过评估,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可以这样说,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迹”。
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惊人的毅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带领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让人敬仰“当代愚公”,是我们广大党员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广大干部学习。
学习黄大发同志善于团结群众。
他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
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根据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传说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黄大发45年的要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学习黄大发同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当代大环境下,修造这样一个水渠也许算不上一个大工程,但对于闭塞贫困的小山村来讲,要成功却要面临重重困难,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各个方面。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当代愚公”的先进事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篇1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给村里修成了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这36年的坚持不禁让我想到了两个字,那就是“信念”。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6年,这36年中包含了一个共产党人怎样钢铁般坚硬的“信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初期,围绕第一个专题“坚定执着追理想”查摆问题,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方面”。
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高速运转的现状也让人心甚是浮躁。
特别是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上下级信息传递速度快、内容多,让基层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更多的是在应付工作,在工作中缺少思考,更别提“为人民服务了”。
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黄大发老支书面临的客观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内心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主动承担责任的支撑,把这样无形的东西,真的以有形的成果表现出来了,水渠修好了,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大家看到了春暖花开。
对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与黄支书相比好上千倍,想到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忙?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不要把“信念”挂在嘴上,当你的鞋上沾满了乡间小路的泥土,“信念”就在你踏过的脚印里;当你的脸上挂满了夏日艳阳暴晒的汗水时,“信念”就在你衣领的汗渍中;当群众激动地握着你的双手时,“信念”就在他们淳朴的笑容中。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篇2《历时36年,老党员黄大发——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报道了80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动人故事。
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引发广泛热议。
黄大发感人事迹观后感心得2023(通用19篇)

黄大发感人事迹观后感心得2023(通用19篇)黄大发感人事迹观后感心得2023 篇1“大发渠”通水后,黄大发马不停蹄地带领村民“坡改梯”。
村民徐国树记得,自家“坡改梯”后有了4亩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
1996年,亩产达到1000多斤。
和徐国树一样,草王坝的村民从此吃饭不愁。
接下来,是修路、通电。
黄大发每天带领100多名村民上工,大家齐心协力,4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铺通。
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
黄大发带头拿出100元,村民凑钱1万元。
一圈上百斤重的电线,村民挽在肩头往前拉……草王坝村,终于亮起了电灯。
黄大发又商量着修学校。
没有老师怎么办?黄大发要求村里几个上过中学的年轻人回来当代课老师,其中就包括他在外打工的小儿子黄彬权。
拗不过父亲的黄彬权回村里教书,一干就是十几年。
迄今,草王坝走出30多个大学生。
昔日的草王坝,如今已更名为团结村。
近年来,在黄大发的精神感召下,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起中药材、有机稻米、有机高粱、精品水果,养起了肉牛、生态猪和蜜蜂,解决就业11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20__年底,团结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
在团结村,民宿、露营、农旅基地等旅游项目陆续入驻。
预计20__年7月通车的仁遵高速在团结村设了下道口。
届时,从遵义城区到团结村只需半小时车程,团结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
黄大发感人事迹观后感心得2023 篇2暮色正近,水汽顺着草根儿往上爬,月儿悬在半空。
月下一壁山崖,如一把刀平切下来,草木不生。
再往下,隐约有一个人影从山腰向那壁上缓慢挪动。
“那个就是黄大发。
”同行的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笑道,一行人便从山脚追将上去,没几步,露水便将鞋面打得湿透。
抬头看黄大发,他却已经驻身,一支烟噙在唇间,喷出的烟雾使他的面目更加模糊。
及至近前,黄大发未等众人喘口粗气,复又转身向上攀去,只隔着几人看见他头发灰白。
再行十几分钟,竟见到一片稻田,如阶梯般层层叠在这陡坡上,正讶异间,却见稻谷掩映间一条石渠蜿蜒曲折。
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锦集五篇2022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锦集1“我的肉体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
不骄傲,不自满,再多的困难我都不怕。
只要人民能得到好处,我愿意用命来换……”《榜样6》录制现场,一个并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台前宣读着自己的《入党志愿书》,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即便操着一口不易懂的贵州话,现场的每一个人还是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黄大发。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时代楷模”,是“感动中国人物”,是“最美奋斗者”……而在这些闪耀的荣誉之下,他也是——团结村的老支书,永远的共产党员,以及,一位可爱的“80后”。
走路两步并作一步、上台阶小跑着……如果无人告知,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抖擞、步伐稳健的老人家已经86岁。
“老支书修渠这么多年,上上下下,已经习惯了。
”同行的团结村村民说——他们都是黄大发看着长大的,两位稍年长一些的村民还曾跟着黄大发一起参与修渠工作。
即便已经卸任村支书近17年,大家也依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支书”,因为他带领着村民们一步步走出了曾经贫穷、困顿的生活,让村民们过上了有白米饭吃、有水喝的日子。
现在的团结村,彼时的草王坝,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点米汤喝。
那时候的草王坝,没水、没电、没路,群众一年到头吃苞谷饭。
”黄大发这样说道。
草王坝属于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
雨水刚一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很难留存。
村民经常要走两三公里才能找到一个河沟,来回走两个小时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脸洗脚,第三遍喂猪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
”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也是他们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竣工。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常怀“黄大发之心”,树立党员党性在中国,有太多偏远山区常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年中三百六十五天似乎都在盲目不仁地生活着,忍受着贫穷和落后,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太难。
而有这么一个地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流传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的顺口溜,真实反映着当地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
但这样的状况却被一个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改变了,他就是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
为了改变草王坝缺水的困境,黄大发带领着群众风餐露宿,靠着肩挑背扛、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36年,终于建成了一条总长约十公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大发渠”的生命之渠。
黄大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给草王坝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都应该学习“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心中常怀“黄大发”之心。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党性。
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吃得亏受得苦。
黄大发加入共产党以后,心中铭记着党的宗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共产党员了含义。
在修建“大发渠”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落后,需要在悬崖绝壁上用钢钎铁锤开凿沟渠,危险重重。
黄大发总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用自己的行为给群众起到了模范到头作用,使修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人民。
从1958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后历任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职位。
在村干部任上的45年中,黄大发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捞好处,而是一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
在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之时,年轻的黄大发就立誓要为村民干引水、修路、通电三件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大发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一部《天渠》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具有“当代愚公”称号的黄大发,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黄大发同志在23岁时就入党并被推选为大队长,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把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当成自己的目标和信仰,为村子引水、修路和通电。
经过长达36年的坚持不懈的奋斗,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大发同志用自己的不断努力换来的成绩赢得了每一位村民的认可。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黄大发的这种精神,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转化为为人民群众干实事的实际行动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目标不动摇。
黄大发同志心系人民群众,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带领村民们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渠,最终实现了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他永远想在人民的前面,干在人民的前面,勇敢的承担了为人民谋利和造福的神圣使命,不仅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更是实现了党的重托。
我们党员都应该像黄大发同志这样,勇于承担肩上的责任,在实干中体现自己的能力,依靠实干来
取得群众的信任。
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面对家庭和人民,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党性最生动的体现。
身为党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当做自己虔诚的信仰,让党性在事业发展中闪闪发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当前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黄大发同志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和善于实践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把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好自己的每一项任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