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海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
浅析鲁迅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贡献

浅析鲁迅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贡献关键词:鲁迅;美术;木刻;文艺理论1906年的青年鲁迅还在日本仙台留学学医,受到日俄战争幻灯片的影响决定弃医从文。
以前我以为“从文”就是写文章而已,现在才明白其实不仅仅是写文章,“文”不仅是文学,而是文艺,包含了文学和艺术,鲁迅自从开始了文学活动以来,同时也开始了美术活动。
直到1936年逝世,这其间的三十年鲁迅为了中国的美术发展可谓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胡蛮曾评价说:“鲁迅对于美术,是一个中国历史遗产的整理者,国际美术的介绍者;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并且是革命美术运动的倡导者”。
在日期间,鲁迅接触到了大量的外国美术作品,当时鲁迅研究过古代希腊的雕塑和瓶绘工艺,历经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十八九世纪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以来的各种流派的作品;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美术史、浮世绘和漫画,更有深入的研究和真切的认识,欧洲艺术在青年鲁迅面前展示了另一图画天地。
对他后来指导木刻,这个阶段的广泛接触和学习研究是很重要的。
也正由于鲁迅对美术素有研究,辛亥革命后,就被“临时革命政府”请去教育部主管文物图书和美术事宜。
教育总长蔡元培很重视美育,他也知道鲁迅研究美学和美育富有心得,希望鲁迅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这也正是鲁迅愿意做的。
鲁迅在北京期间共写了五篇美术论文。
即《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和《随感录》第四十三、四十六、五十三。
当时鲁迅先生不仅撰文,还参加实际美术活动,他从不放过美术展览,1926年6月他处在因撰文怒斥段祺瑞军阀政府一手制造“三一八”惨案而受到通缉,行动不自由的境况下,还去看司徒乔个人画展,买了两幅反映北京贫民生活的画。
那时鲁迅还很注重新兴的漫画创作,认为漫画和杂文一样可以“针砭社会的痼疾”,给邪恶势力以辛辣的讽刺和打击,是短兵相接的战斗利器,因此在北京时期的五篇美术论文中有两篇都是谈漫画创作的。
1928年12月,鲁迅、柔石、王方仁、崔真吾等人在上海成立“朝花社”,合资出版《艺苑朝花》,目的就是为了“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刘海粟的创作有什么特点?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刘海粟的创作有什么特点?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本文导读:刘海粟从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泼墨泼彩的创作,直致去世,前后共延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
刘海粟早在三十年代就曾进行过泼墨山水的创作,但同泼彩结合起来,有意识进行绘画创作的实验时,则是五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前期(1957—1976年)是刘海粟泼墨泼彩的形成酝酿期。
五十年代,刘海粟曾在一个收藏家那里看到四幅董其昌临摹张僧繇的没骨青绿山水,设色奇古,使他非常吃惊。
董其昌没骨青绿山水色彩的古艳雄奇,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一临再临,如1956年曾临《没骨山水》一次,1969年又背临一次,他说:五十年来,我多次临过董文敏的重彩没骨山水,那种色调的处理,引起我泼彩的幻想。
(《从师到友画黄山——黄山谈艺录选载》)灵感来源董其昌没骨山水的出现,对刘海粟晚年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刘海粟不仅临写董其昌的没骨青绿山水,夏圭、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作品,他也多次临写,并且还不止一次默写黄山,临写前人有关黄山的作品。
这都为他未来的泼墨泼彩、泼彩黄山作了准备,所以他说:没有这些实验、酝酿,后来的大泼墨、大泼彩都不可能出现。
(《从师到友画黄山——黄山谈艺录选载》)并自豪地说用大泼彩写黄山是他的大胆创造,推进了晚年的重大变法。
深度创新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
如此一时期的《杭州灵隐》,除墨笔之外,间以没骨画法或色笔勾勒,已经具有泼墨泼彩的雏形了,创作经历1955年的《黄山白龙桥》则墨彩兼泼,1975年的《黄山图》、《黄山狮子峰》等为大泼墨、1972年的《山茶锦鸡》为重彩、1966年的《黄山云海奇观》、1975年的《江山如此多娇》为大泼彩,泼墨泼彩的绘画风貌逐渐呈现出来。
【最新推荐】刘海粟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刘海粟作品特色风格-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刘海粟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刘海粟作品特色风格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 --- 1994年8月7日),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擅长油画和中国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海粟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刘海粟个人介绍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 --- 1994年8月7日 ),名:盘,字:季芳,号:海翁。
祖籍中国安徽省凤阳,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
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擅长油画和中国画。
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所现代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
在中国首先使用裸体模特教学,引起争议。
191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举办个人画展,并创办《美术》杂志。
1926年,上海美专因裸体模特问题被封闭,本人被以学阀罪名通缉。
1927年旅居日本,1929年后又赴法国、瑞士、东南亚等地作画和展览。
193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个人绘画展。
1943年回国复任上海美专校长。
1952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7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
1994年8月7日逝世于上海。
另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
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
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刘海粟与徐悲鸿之恩怨刘海粟与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两位巨匠,也有过一段师生情缘。
但两人在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那场论战,回响十分深远,波及数十年後的中国画坛,以致影响到各自的门人和亲属。
中国20世纪早期美术学校与校长

中国20世纪早期美术学校与校长中国20世纪早期,美术教育开始逐渐走向正规化和体系化。
此时,许多著名的美术学校相继成立,并由一批杰出的校长领导,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1.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之一,创办于1912年。
刘海粟是上海美专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他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刘海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运用技巧,强调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他带领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一所融合东西方艺术教育的学校,不仅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影响了日本和韩国的美术教育。
2.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最顶尖的美术学院之一,成立于1950年。
徐悲鸿是该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是中国美术史上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文化活动家。
徐悲鸿提出了“把艺术还给民族”的口号,强调了艺术要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他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艺术之长,创造了许多融合中西的艺术作品。
他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南京艺术学院——朱屺瞻南京艺术学院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学院之一,成立于1937年。
朱屺瞻是该学院最早的创办人和第一任院长,他也是中国现代油画的奠基人之一。
朱屺瞻注重实践教学,推崇艺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他讲究教育的“实用性”,强调在艺术创作中融合现实生活的元素。
他带领学校的教育方向逐渐走向现代化,并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以上这三位校长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致力于推进艺术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紧密联系,探索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为现代中国的美术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他们的学术贡献和教育思想将会为世人所铭记,也会激励后人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
融合中西 以情写景——刘海粟绘画创作双楫

511融合中西以情写景——刘海粟绘画创作双楫任大庆【内容摘要】 刘海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一贯主 张绘画是内心的有感而发。
从创作方法上看,刘海粟对东方与西洋的绘画 传统兼收并蓄#将再现与表现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
他对传统的继承吸收 是“化古为新,师古不泥古”的“扬弃”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刘海粟一方面眼 追手摹中国古代文人的精品,一方面集中临习西方大师的经典名作,逐渐打 通了不同艺术之间的文化隔阂,在他作品中,国画与油画只是工具材料的不 同,而精神理念是一致的;而在对景写生的现场创作中,他往往是从真山实 水中获得创作激情,在构图时把自然物象大胆搬移到更合理的位置,然后再 依据自己的情感变化主观敷色。
在“写形为手段、写神为目的”的创作思想 指导下#也把东、西方技法合理互补并相得益彰,总结凝练出创新的途径,最 终达到“合中西而创艺术之新纪元”的目的&【关键词】 刘海粟 绘画创作 临摹 写生 再现 表现一、东方与西洋兼收1.弘扬东方艺术的精神刘海粟把读画、临画当做画家的基本功之一,当做提高创作水平的一种重要 方式,认为只有亲自摹过,对前人笔底妙处、创作甘苦,才能有切身体会。
也许有 人会提出,刘海粟曾大声疾呼“复古是没有出路的"要求创造时代艺术,那么,这 两个观点是否有矛盾之处?对此我们不能狭义理解#复古”与“师古”是两回事# “复古”是泥古不化#师古”要的是食古而化,没有积累何来创新?他与绝大多数画家的学画经历一样,也是从临摹古人开始入手的#在他 的心底冲国传统艺术的烙印很深# “海自髫龄#即摹写金石文字#以有所好# 而力未逮也"》〕。
如果把每个书画家的幼年都比作一张白纸,那么在刘海粟〔1〕1976年10月7日《致潘受书》,见丁涛编:《刘海粟年表》[G],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第132 页&白纸上落下的第一笔墨就是欧阳询、柳公权和颜真卿的书法,涂上的第一笔色则是恽南田白描花卉与《芥子园图谱》,这个“童子功”为他日后的书画精进作了铺垫。
20世纪初中国美术批评

何在 ,其一 事 也 。阐 明有 唐 以来 绘画 雕 塑建筑 之 源流 理法 ,… … 使恒 人 知我 国固有 之 美术 如何 ,此又 一事 也 。 阐明 欧美美 术之 变 迁 ,与 夫现 在 各新 派之 真 相 ,使 恒人 知美 术 界大 势之 所趋 向,此 又 一事 也 。即 以美 术真 谛 之学 说 , 印证 东西 新 旧各种 美术 ,得其 真 正之 是 非 ,而使 有 志美 术者 ,各能 求其 归 宿而 发 明光 大之 ,此 又 一事 也 。 ” 简言 之 , 吕潋 的美 术革 命 思想 旨在 阐明美 术 的范 围、性 质特 点 ,通 过 分析 中 国传 统美 术之 源 、西 方美 术 的发 展 , 以及 中西 美 术各 自的优 缺 点来 指导 当时 中 国美术 的发展 趋 向 。 作 为 回复 陈独 秀在 《 美术 革 命—— 答 吕潋 》 中也 探讨 了改 良 中国画 的 问题 ,他 以清 代 的 “ 画 ”及其 影 响 为批评 对象 ,提 出 王 要 革 “ 画 ”的命 ,主张 用西 方 写实 主义 精 神作 画 ,认 为只 有这 王 样 才 能避 免复 写 古画 , 自有创 新 。他 说 “ 想把 中 国画 改 良,首 若 先 要革 王 画 的命 。因 为要 改 良中国 画 ,断不 能不 采 用洋 画 的写 实 精 神 …… 画家 也 必须 用写 实主 义 ,才 能够 发 挥 自己的天 才 ,画 自
己的画 ,不 落古 人 的窠 臼。 ” ( ) 中 国 画 改 良与 西 画 的 学 习 三
者 , 以及相 关 的艺 术现 象 、 思潮 流派 、育 实 践等 为 评价 对象 ,
揭 示其 社会 意 义和 美 学价 值 ,属 于 一定 时代 、 社会 、民族 的 审美 标准 与 艺术 需 求下 的 美术 欣 赏 的深化 。而美 术 批评 的 任 务主要 在 于通 过 分析 文 化现 象和 社 会 心理 ,找 出促成 某 种美 术 作 品或 美术 现象 出现 的 因素 ,品 评艺 术 现象 ,阐释 作 品所 具有 的个性 艺 术特 点与共 性特 征 的 历史 价值 ,发现 和解 决 美术 实 践 中提 出 的 问题 , 推 动美 术 的积 极 发展 。 由此 ,美 术批 评 的 目的体现 在 对艺 术 家 、 画学 新纪 元者 ,其 在今 呼 ? ” 由此 ,他 肯 定欧 洲古 典写 实绘 画 美 术作 品 ,美 术状 态 中存 在 的 问题 作 出分 析 、评 判 , 以此 影 响 或 的价 值 ,对文 人 画和 “ 四王 ”画派 持全 面 否定 的态 度 ,认 为 中国 指 导美 术创 作和 欣赏 ,从 而 弓 导 一种 艺术 方 向。 I 画 因不求 形似 而 退化 ,其衰 败 的根 源 归咎 于画 论 的误 导 ,从而 提 出变 革 中 国画 的思想 ,即 以西 方 的写 实主 义来 改造 中 国画 ,复 古 二 、2 世 纪初 中国美 术 批评 的 问题 0 当中 国美 术 史进 入2 世 纪这 个特 殊 的 历史 时 刻 ,尤其 是 思 想 更新 、 中西 合璧 。此 外 ,刘 海 粟也 在 《 学上 必要 之 点》 中强 调 O 画 文 化 急剧 变动 的 最初 l 年 ,在清 朝 末 年的 浩瀚 美 术历 史遗 存 与 民 绘画 应该 按 照西 方 艺术 创造 精 神 自由表 现 ,不 可依 照 固有 成法 一 0 国初年 新 艺术 精 神 的冲撞 下 ,各 界 有 识之 士纷 纷 对美 术提 出 了各 味模 仿 。在 《 观法 总 会 美术 博览 会记 略 》 中 ,他 又 就展 览会 所 参 自的批 评 意 见 ,一 时间众 说 纷纭 、莫衷 一 是 。其 中 比较 突 出的 代 见 ,提 出在研 究中 西美 术 时要 转变 旧时 的思想 ,用 新 的审 美眼 光 表 有鲁 迅 、 吕潋 、陈 独秀 、刘海 粟 、 徐悲 鸿 、康 有 为等 。他 们 主 看待 不 同的艺 术作 品 。 要 针对 以下 3 面 的 问题 进行 了评 说 : 方 三 、2 世 纪初 中国美术 批评 的影 响 0 ( )美术 创作 与 择取 … 在 2 世 纪 的最 初 l g 中 , 中 国美 术 批 评 主 要集 中在 传 统 绘 O o 鲁迅 论美 术 很有 见地 。他在 《 拟播 布 美术 意 见 书 》中 ,谈 到 画 的继承 和 西 方美 术 的借 鉴上 ,尤 其 是 围绕 中 国画改 良产 生 的 问 美术 及其 类 别 、 目的 、致 用 、 传播 方 法等 ,认 为 美术 可 以表 见 文 题 ,如 吕潋 和 陈独 秀支 持 美术 革命 ,反对 传统 临 摹之 风 ,提倡 写 化 、辅翼 道 德 、援救 经 济 ,而 艺术 源 于生 活 ,但 又 高于 现 实 ,因 实 主 义 。 这 些 文 章对 当 时及 后 来 的美 术 创 作 都 产 生 了重 要 的影 方面 : 此美 术创 作 不可 照搬 自然 ,即 “ 所 见天 物 ,非 必 圆满 ,华或 槁 响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3 然 是 掀 起 艺 术 界 的 美 育 之 风 、 倡 导 新 艺 术 关注 生活 与创 作 谢 ,林或 荒 秽 ,再 现之 际 ,当加 改造 。 ” 他 认 为美 术 要 有构 思 拟播 布美 术 意见 与选 择 ,否 则就 不 可 以称之 为 美 术 ,即要 有 集 中概 括和 典 型化 的 的 关系 , 吸收 中外 特 长而 反映 出民族 特色 。在 《 美术 ” 的方 法 ,其 中关 于修 建美 术 过程 。此 外 ,鲁 迅 就 当时 讽刺 画 创作 中盲 目排外 主 义等 妨 碍美 术 书 》 中 ,鲁 迅 提 出 了传 播 “ 进步 的现 实 问题 提 出批 评 ,要 求 画家 们采 用 西 画 的写 实法 和新 的 馆 、组 织 文艺 会 的 内容对 美术 建 设起 到 了积 极 的作用 。他 作 为 中 文艺 思想 进 行创 作 ,在 追 求技 术 的 同时注 重 改造 思 想 ,号 召 画家 国新的木刻版画和插图艺术的开拓者和导师,提倡集中提炼和典 们应 该 团结 进步 ,不可 内讧 。他 指 出 “ 美术 家 固然 须有 精 熟 的技 型 化 的创 作过 程 。在 此影 响 下 ,当 时的 美术 创作 一 反盲 目逼 真 、 工 ,但尤 须有 进步 的 思想与 高 尚 的人 格 。 ” 只注重精巧和一味仿古的旧习,转而追求表现思想、反应生活, ( )美 术革 命与 反 古 二 体 现 时代 精神 ,促 进 了 中 国画 的改 良,为美 术革 命 的发 展和 西 画 在 《 术 革 命 》 一 文 中 , 吕潋 以绘 画 为 例 指 出 当时 美 术 之 的 学 习提 供 了支持 。鲁迅 当时任 教育 部 社会 教育 司 第一 科科 长 , 美 弊 ,表达 了对 于 因西 画引 入产 生 的混 乱局 面 的 忧叹 ,主张 认清 社 其 文章 以官方 文件 的性质 促进 了当 时美 术 的发 展和 传播 ,如 奖励 会所 需 要 的美术 ,在 当时 美术 界 引起 了广 泛 关 注 。他 说 , “ 年 优 秀创 作就 鼓舞 了美 术家 的创 作热 情 。 近 西 画东输 ,学校 肄 业 ;美 育之 说 ,渐 渐 流传 ,乃俗 士 骛利 ,无 微 二 是抵 �
《裸女》——人体写生之先河

《裸女》——人体写生之先河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7期中国20世纪的美术史中,刘海粟与人体写生的关系尤为紧密和特殊。
1914年,他在上海美专引入首位裸体模特,起先是男模特,后叉于1 920年任用女模特。
此举在近代美术教育中开人体写生之先河,可谓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1917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成绩展览会在上海张园安屺府举行,因展品中有人体习作,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看后大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一时舆论哗然,争议纷纷,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刘海粟,称其教育模式是道德的沦丧。
1926年,刘海粟任用裸体模特之事再起风波。
时任上海督办的军阀孙传芳写信告知刘海粟要求撤去人体模特,刘复信反驳,信中据理力争:“粟一人受命则可,而吾公一人废止学术,变更学制,窃期期以为不可也。
关于废止此项画理练习之人体模特儿,愿吾公垂念学术兴废之巨大,邀集当世学界宏达之士,从详审议,体察利害。
如其以为非然者,则粟诚无状,累牍劣辩,干渎尊严,不待明令下颁,当先自请处分,刀锯鼎度,所不敢辞。
”二者的笔讼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刘海粟却也伴随此一离经叛道之举愈加声名鹊起。
他与他所推崇的人体写生在近代美术史上几乎带上了某种标志性的色彩。
也因此,人体写生作品在刘海粟整个绘画生涯中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与价值。
此件《裸女》是迄今拍卖内的唯一一张确凿可信的刘海粟的人体作品,也是市场所见最早的名家创作女人体油画。
来源可靠,出版众多,在中国油画史和美术教育史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
野兽派的理性此幅《裸女》1931年作于巴黎,是刘海粟在第一次欧游期间的重要作品,曾于1 932年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刘海粟游欧作品展览会》,与《巴黎圣母院夕照》、《诺杨秋色》、《威尼斯》等欧游期间作品同时展出并收入图录。
展览受到当时各界名流的关注,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在引言中写到“中国画主神韵,外国画偏形相,海粟作品独能洽中外,另辟蹊径自足独步一时”,上海市长吴钱城为展览会写序,北大校长蔡元培为展览题跋,蒋介石为画展题字“海天鸿藻”。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资料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资料1.吴文俊:被誉为“中国第一学者”,为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先驱和奠基者,是中国著名数学家、机械工程学家。
他为中国的数学、物理、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深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学科发展的进程。
2.刘海粟: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家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在美术界打下了自己的印记,更是以自己的战斗历程成为了一代人的榜样。
3.王选:中国知名抗癌专家,被誉为“活着的癌症克星”,他为肝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医学界的偶像。
4.萨日娜:被誉为“伊犁花”,是新疆大学一名阿克苏籍女大学生,因为她的自传《我与乌鲁木齐留学生的日子》成为了文化珍品,许多人感动于她坚定的信仰和爱国情怀。
5.李宁: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他的事迹让人们明白“只要有梦想,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真谛。
6.高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中国灯光之父”,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视觉效果和创意造成了许多人的好奇和敬仰。
7.靳宏志:中国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曾参加2010年溜冰、射箭和两项比赛在温哥华的残奥会,赢得的冠军荣誉为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骄傲和感动。
8.谷震海:中国著名足球教练,他执教球队几次获得国内大赛冠军和国际比赛亚军。
他的足球智慧和人生经历是很多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9.熊培云:中国著名音乐家,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音乐造成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契机和推动力。
10.张承志:中国著名运动员,曾参加了多项重大运动会并赢得多个金牌,他的事迹是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他的精神境界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发了大量人的热爱和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刘海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
论文摘要: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中国新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他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在绘画上成就卓著,在美学思想和美术史论造诣上为中国现代绘画美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20世纪美术和美术教育的拓荒者、大师,刘海粟除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彪炳画坛,又以其独特而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和美术史论造诣,为中国近代绘画美学和美术史论的开拓、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中很多著作,观点新颖独到,详细而精确地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艺术表达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分析了艺术的标准与价值。
刘海粟的理论在现代绘画美学上具有超越和创新精神,尤其是他所强调的艺术所具备的主观表现、艺术情感和艺术个性。
一、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新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也就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
为了上海美专的生存发展,他多次向亲戚借钱,参加义卖资助办学,把香港画展中100万港币的画款全部捐献给南京艺术学院。
刘海粟坚持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努力摆脱传统的学院主义的束缚,坚决反对禁锢学生的艺术思想,提倡个性发展。
主张兼容并蓄,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他十分重视外出写生,强调艺术创作要尊重自然,贴近生活,师法造化。
课堂上,他
严格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写生活动来深入了解自然世界,尊重客观,在对静物、人物和风景写生时,不能照搬原物,要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去灵活生动的表现它们。
刘海粟始终坚持艺术实践,曾经多次上黄山写生,每次都把对黄山的不同感受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表达他心目中黄山的永恒之美。
这就是至今仍值得我们钦佩的“黄山精神”。
这精神就是尊重客观世界,结合主观表现,不断创新,突出个性。
我们从他一系列的黄山作品中,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刘海粟首次倡导在中国使用人体写生,实行男女同校。
他的关于人体艺术的美学思想精论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超越,在民国绘画美学史上有重大影响,为开创西方式的美术教育作出了贡献。
二、倡导中西融合,注重创新和个性的发展
刘海粟倡导中西融合,反对“全部西化”。
1929年刘海粟首次赴欧学习考察两年半。
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努力汲取西方绘画真谛,同时不忘介绍、宣传中国美术。
他的油画作品能使人感受到一种中国气息,因为他把中国传统的国画元素运用其中,包括中国画的笔触,线条,表现形式等,所以他的油画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国画的意蕴。
早年刘海粟的油画写生中明显带有中国画的笔画,如《前门》、《向日葵》、《休息》、《在此》等优秀作品。
而他创作的国画,又是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巧妙地结合了油画的空间感和独特的质感。
尤其是刘海粟晚年的作品,形式新颖,主题突出,色彩强烈,突破了传统国画的
表现形式。
这正表现了他所坚持“融合中西以创新”,“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蕴奥,从创新中得到美的统一”。
刘海粟的绘画注重个性发挥,无论国画或油画都充分展示他特有的性格。
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是自己走自己要走的路,自己抒发自己要抒发的情感”。
他的作品是由自然、生活所激发,真切而实在的主观思想情感的表白,体现了时代、特性。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刘海粟特别强调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主观意识,突出艺术家的个性。
1982年10月,他和南京艺术学院学生谈话时说:“黄山有永恒的美,但她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使我永远画不尽,要知道学无止境,艺术无止境,每上一次黄山,就是跟大自然较量一次,也跟自己较量。
我画黄山,每次都有那么一点新意。
”因此,“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和“主观表现和个性发展”并重是刘海粟所遵循的艺术创作原则。
他认为表现就是艺术家强烈的渴望用独特的、极具个性的艺术表达自己的生命和人格。
三、为中国现代绘画美学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刘海粟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现代绘画美学体系,其精髓就是情感、个性和主观表现说。
他发表了许多论著和译著,如《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梵高》、《高更》、《欧游随笔》等一系列著作中,渗透着他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可以说,中国美术表现主义体系及其理
论的进一步确立是由他开始的。
刘海粟也是一位出色的美术史论家,是中国近代美术史论的先驱之一。
他对艺术史见解独到,认为“一部艺术史,即是一部创新的”。
刘海粟的观点洒脱,对艺术的抒发强调创新,从统摄艺术史趋势入手,敏锐把握美术发展的时代脉搏。
刘海粟的美学思想体系,为中国现代绘画美学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回顾刘海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使我们从他积极进取和实践创新精神中重新找到创作的动力,我们不会忘记他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成就和为祖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杰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代美术史.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6.
[2]张少侠,李小山.中国近代绘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3]刘海粟.艺术叛徒.人民出版社,1989.
[4]梅墨生.现代书画家批评.北京出版社,2002,9.
[5]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