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1].
肝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一)2024

肝脏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一)引言概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学特性。
肝脏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代谢、解毒、合成和储存,同时也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脏疾病导致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严重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和整体健康,因此了解肝脏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肝脏生理学1.解剖和形态学a.肝脏的位置和大小b.肝叶和肝段的划分c.肝细胞和肝窦的结构2.物质代谢a.糖代谢b.脂肪代谢c.蛋白质代谢d.维生素代谢3.解毒和清除毒物a.肝脏解毒功能的机制b.肝脏清除毒物的途径c.酒精和药物对肝脏解毒功能的影响4.合成和储存功能a.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b.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c.肝脏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储存5.内分泌功能a.肝脏激素的合成和释放b.胆盐的合成和排泄c.肝脏对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的调节正文内容:在肝脏生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和了解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肝脏病理生理学1.肝细胞损伤与修复a.肝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b.肝细胞修复的过程和机制c.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肝脏炎症反应a.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病理生理学特征b.肝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肝脏炎症反应对肝功能的影响3.肝脏肿瘤a.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b.肝脏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c.肝脏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4.肝硬化a.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特征b.肝硬化的形成和进展机制c.肝硬化对肝功能的影响5.肝功能障碍a.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类型b.肝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变化c.肝功能障碍对整体健康的影响总结: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具有众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学特性。
了解肝脏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对于维护肝脏的正常功能和预防肝脏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肝脏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肝脏的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制,为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肝脏不好,远离2白,多食3绿,做好4个字,肝会一点点变好

肝脏不好,远离2白,多食3绿,做好4个字,肝会一点点变好展开全文肝者,将军之官。
中医讲:肝好,一切都好。
然而,不良习惯,都会损害肝脏健康。
肝有“三怕”,尽量远离一怕喝酒不论是小酌,还是豪饮,都会损害肝脏健康。
喝入人体的酒精,90%以上都是需要通过肝脏来分解代谢的。
不论是酒精,还是酒精的代谢产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长期喝酒,不但会诱发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还会加速肝癌的发生。
二怕熬夜意指熬夜。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也是导致肝脏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肝藏血,人卧血归肝,肝脏在睡眠休息时,可以自我修复与休息。
一旦长期熬夜,不但会导致肝血不足,还不利于肝脏功能的自我修复,久而久之,会诱发各类肝脏病变。
三怕药物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是药三分毒,滥用药物,对于肝脏损伤巨大。
不要乱用药物,一定在医嘱下服药,少乱用一些保健品。
肝不好,身体有8类表现,若一个也不占,说明肝脏还算健康1、肝火大:口干苦、有异味,失眠多梦,爱发脾气,头痛自汗等。
2、肝毒多:脸色灰暗,粉刺丛生,甚至出现色斑。
3、肝血不足:眼干涩、视物不清,指甲变脆、易断,记忆力减退等。
4、脂肪肝:上腹饱胀,食欲不佳,恶心想吐,维生素缺乏症等。
5、酒精肝:精神不振,腹泻腹胀、出血倾向,牙龈或鼻腔出血。
6、肝炎:巩膜发黄,皮肤发黄等。
7、肝硬化:出现肝掌、蜘蛛痣等。
8、肝癌:肝区闷痛或剧痛,消瘦无力,低烧发热。
肝脏不好,远离2白,多食3绿,做好4个字,肝会一点点变好远离2白1、白肉这里说的白肉,是指肥肉。
肥肉,含有的脂肪、油类较多,对于肝不好的人来说,长期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
肝脏,参与脂肪代谢,如果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脂肪肝风险。
所以,肝不好的,要注意少吃白肉。
2、白糖生活中,炒菜时,经常会用到白糖。
但是,肝不好,要少吃白糖。
长时间大量吃白糖,会对肝脏,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
糖,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出现脂肪肝。
多食3绿1、茼蒿茼蒿的香气,具有行肝气,消食开胃,通便利腑的作用。
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 2

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的作用。
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
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希腊hēpar (ήπαρ))。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
肝脏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位置肝脏在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肝脏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
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
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常要患者作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
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
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
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肝的上面隆凸称隔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
肝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

肝是人体内以代谢消化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是体内最大的脏器;有储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也制造消化系统中的胆汁。
肝位于人体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的前端且于右边肾脏前方,胃上方。
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肝脏功能肝脏的再生能力:成人肝脏重达1500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而且1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量亦高达1000毫升以上。
肝脏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严重伤害,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照常从事其工作。
实验证明,把鼠肝切掉一半后,老鼠照常进食并且朝气蓬勃地活着,检查其肝功指标往往仍正常。
在人类,若肝脏内长了大小不等的多个瘤块,或癌肿已使肝脏变形,但只要这些占位性病变不压迫汇管区,只要尚存300克以上的健康肝组织,患者饮食方面仍无明显症状。
肝功也无太大障碍。
经手术切除肝脏75%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同样的狗需8个星期:人类则需4个月左右。
由此可见,肝脏具有其它器官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再生和恢复能力。
①维生素代谢。
多种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可继发维生素A缺乏而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症等。
②激素代谢。
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
肝功能长期受损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可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等。
③肝脏通过神经及体液的作用参与水的代谢过程,抵消脑下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
肝脏还有调酸碱平衡及矿物质代谢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热能供给器官。
(2)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肝脏在24小时内制造胆汁约一升,经胆管运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3)解毒功能: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均要在肝脏解毒变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1)

肝脏形态失常,右叶最大斜径约mm,左叶上下径约mm、前后径约mm,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左右叶实质内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中右叶最大者约mm×mm×mm,左叶最大者约mm×mm×mm,囊壁薄,光滑,囊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其他部分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约mm,CDFI:入肝血流。
肝脏弥漫性改变。
肝脏形态失常,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凸凹不平,呈锯齿状,边缘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明显不均匀,呈小结节样改变,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肝静脉走行不规则,变细,门静脉主干内径约mm,CDFI:入肝血流,平均流速cm/s。
胆囊大小约mm,壁厚约mm,呈双层状,囊内未见结石强回声及占位灶,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总管内径约mm。
肝形态饱满,大小大致正常,于近肝门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稍低回声区,较大者范围约mm×mm,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无明确占位效应。CDFI:内部及周边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全肝实质回声细密弥漫增多、增强,门静脉内径mm,CDFI:入肝血流。
肝脏弥漫性非均匀性改变,符合非均匀性脂肪肝。建议随访。
右肝内钙化灶。
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肝包膜线回声清晰,表面平滑,肝叶可见mm×mm中高回声,呈类圆形,其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楚,无声晕,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余肝实质回声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mm,CDFI:入肝血流。
肝实性占位灶(考虑:肝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超声随访。
常规消毒铺巾,用利多卡因局麻,安置导向针。用穿刺针沿引导线进针,针尖经过适当深度到达右叶实质触发活检枪,随即退针,取材放在10%福尔马林内固定,取材满意,长约mm。组织送病理检查。
只需一分钟,自测肝脏健康

只需一分钟,自测肝脏健康肝脏作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常言道肝脏不好百病缠身。
但是肝脏又很沉默,比如脂肪肝、肝癌等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
尽管肝脏很坚强,我们却不应该忽视它的健康,通过观察身体一些症状,是可以检测肝脏是否健康,今天小5就教大家几个小方法,自己在家就能时刻观测肝脏健康。
1.无端感到疲倦、烦躁、焦虑忧郁;2.眼睛干涩或者死鱼眼;3.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4.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5.消化不良,腰部赘肉增加;6.睡觉流口水、老打呼噜、口臭、口干苦、身体有异味;7.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8.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9.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10.头疼、腿痛、肩酸、腰酸;11.情绪不稳定,脾气特别大;12.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13.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14.牙龈容易出血,伤口容易化脓;15.夜里睡眠不好,失眠多梦;16.前胸后背有红痣,指甲有明显竖条纹。
以上情况,如果您已经有3-4个以上症状,那说明您要注意观察你的肝脏健康了,如果以上症状中招越多,说明肝脏越不健康,真的要注意肝脏健康了。
现在夏天来临,闷热的天气更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损伤肝脏。
但是夏天有一宝,多吃可养肝护肝,它就是桑葚!一颗桑葚七味药夏季桑葚赛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桑葚,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
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
历代医家认为,桑葚乃是桑的精华所结,味甘性寒,入心、肝、肾三经,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是滋阴、补血、通便的佳品。
桑葚属于男女老少皆宜的食物,有养肝明目、益气补肾、养颜抗衰的功效。
桑葚含鞣酸、脂肪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帮助脂肪、蛋白质、淀粉消化吸收,增强肠蠕动,促进消化排便。
需要注意的是,鲜桑葚保存期短容易腐败变质,所以在吃桑葚时一定要注意其新鲜度,并且桑葚药性甘寒,吃多了易滞腻碍脾,食用需适量。
肝胆生化1

肝胆生化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重约1-1.5公斤,占体重的2.5%,人肝约含2.5×1011个肝细胞,组成50万-100万个肝小叶,水分约占肝重量的70%,肝脏的化学组成见表-1。
肝脏具有多种代谢功能,在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并且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多方面功能。
这些功能和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密切有关。
肝脏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肝细胞之间又有丰富的血窦。
因此,肝脏可通过肝动脉获得充足的氧气和代谢物,又可从门静脉获得大量由消化道吸收而来的营养物,从而保证它的代谢功能的活跃进行。
肝脏还有肝静脉和胆道系统两条输出通道。
这些结构为肝脏与人体其他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分泌排泄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肝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为活跃的代谢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肝细胞还有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大量的核糖体,是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质及肝内参与物质代谢有关酶类的场所。
此外肝细胞中还含有各种活性较高和完备的酶体系,所以在全身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o肝脏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肝脏为全身提供和调节供能物质:⑴自肠道吸收来的大多数供能物质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的,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这样,肝脏起着调节血中这些代谢物水平的作用。
⑵肠道吸收的脂肪虽然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但脂肪消化吸收过程必须有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参与。
⑶肝脏通过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三个过程,调节血糖浓度恒定。
⑷肝脏在调节脂类供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当供能物质充足时,肝脏将糖转变为脂肪并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分泌入血液,成为脂肪组织中合成甘油三酯的重要的脂肪酸来源。
而当空腹或饥饿状态时,肝脏又将脂肪组织动员出来的大量脂肪酸变为酮体,以供体内其他组织利用。
肝脏自身所需能量多半利用氨基酸降解生成的酮酸,而利用葡萄糖作为肝脏自身能源的量却不多。
事实上,肝脏所进行的糖酵解过程,主要在于形成生物合成所需的基本原料,如磷酸二羟丙酮可用于甘油三酯的合成等。
其他主治系列-超声波医学【代码:346】-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肝脏、脾脏一

其他主治系列-超声波医学【代码:346】-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肝脏、脾脏一[单选题]1.肝脏横沟的描述哪项正确?()A.由胆囊窝和下腔静脉沟组成B.为第二肝门所在C.由脐(江南博哥)静脉窝和静脉韧带构成D.为第一肝门所在E.为第三肝门所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横沟为第一肝门所在,内有胆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淋巴管和神经通过。
[单选题]3.下列不属于肝脏脏面“H”形沟内的结构的是()。
A.第一肝门B.胆囊窝C.下腔静脉沟D.肝圆韧带E.镰状韧带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镰状韧带附在肝的膈面,将肝分成左右两叶。
[单选题]4.关于肝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肝门内肝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居中、门静脉在后B.三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为第三肝门C.第二肝门在第一肝门上方约5cm处D.第一肝门内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E.横沟为第一肝门所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左、中、右三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为第二肝门。
[单选题]5.Glisson系统的结构包括()。
A.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B.门静脉、肝管、肝动脉C.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D.三条肝静脉E.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肝内管道系统分两个系统,即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前者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三者外被结缔组织构成Glisson鞘。
肝静脉走行与Glisson系统呈交叉状。
[单选题]6.下列哪支血管不参与构成门静脉左支“工”字形结构?()A.门静脉左外侧叶下段支B.门静脉主干的下段C.门静脉左内侧叶支D.门静脉左外侧叶上段支E.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肝左叶内,门静脉左支横部、矢状部、左内支、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呈特征性的“工”字形。
[单选题]7.关于肝脏的分区,不正确的说法是()。
A.库氏法将肝脏分为八个区B.肝中静脉将肝脏分成左半肝及右半肝C.肝左静脉左叶间支将左半肝分成左外叶、左内叶D.肝右静脉将右半肝分成右前叶、右后叶E.下腔静脉将肝脏分成左半肝及右半肝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E项,肝正中裂位于肝膈面的下腔静脉左壁至胆囊切迹中点的连线处,内有肝中静脉,将肝分成左、右半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7
·
38
·
39
➢ 主诉:反复低热、乏力、食欲下降,上腹 部胀痛8个月。 既往:咯过一次血。 1 多浆膜腔积液 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双下肺可见压迫性肺不张。 2 肝脏右叶占位性病变 3 脾脏肿大
·
40
肝脏病变呈规整的圆形,边缘清楚,中心有更低密度 区,呈牛眼样表现。增强扫描各期均未见明显的强化, 表示该病变血供很少甚至近于无血供。用常见的原发 性肝癌、血管瘤、转移瘤以及不常见的局灶性结节增 生、腺瘤等不能解释。参考病灶强化后的密度变化, 鉴于纤维组织病变有强化缓慢且轻的特点,考虑为炎 性假瘤或者机化的血管瘤的可能。 转移瘤在门脉期和实质期通常都有明显的环状增强, 代表肿瘤边缘富有血供的肿瘤组织,而本例没有。其 次,牛眼征并不是转移瘤的特异性表现,尤其在本例 病人,没有原发癌瘤证据、肝内病变单发也为不支持 之处。 肝脓肿可以排除,因为没有看到环状强化,另外病灶 内的密度也非液性,更重要的是在增强后,病变内部 的密度有增高,不是脓液的特点。影像上分析这个病 例肝内占位呈规整的圆形,边缘清楚,中心有更低密 度区,虽然呈牛眼样表现,但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轻微 (几乎不强化),表示该病变血供很少,不支持肿瘤, 而提示慢性肉芽肿,中心低· 密度区考虑坏死; 41
(3)瘢痕在动脉期密度低, 门脉期及延迟像强化 鉴别其他高血供病变:血管瘤、肝癌、腺瘤、高 血供转移
·
5
·
6
➢ 腺瘤又名肝细胞腺瘤,常为单个,圆球形,与 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妇女, 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关系密切。偶见于男性,也 与服用合成激素有关。平扫密度与正常肝实质 接近或略低,边缘清晰,呈球形(偶见脂肪和 出血) ;增强扫描显示富血管肿瘤的特点,动 态扫描早期病灶密度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需 穿刺及追随),和正常组织对比十分清楚,随后 病灶密度下降,与正常组织成等密度,延迟扫 描变成低密度。如病灶中心有出血,表现为更 低密度并不强化
FNH—不恶变、不出血,不需治疗。平扫及门脉 期与肝脏等密度
富血供转移瘤—几乎不可能鉴别。观察其他器管
(肾、胰腺、甲状腺、乳腺等)多发,平扫及延
·
10
平扫见中心钙化
低密度病灶内见高密度出血灶
病灶内脂肪成分显示多发低密度
·
11
纤维板样HCC 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灶,中心低 密度瘢痕 灶内见星芒状钙化 心膈旁见肿大淋巴结
·
34
·
35
➢ CT平扫示不均匀含脂肪病变
➢ 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寄居肿瘤(HART肾上 腺皮质细胞异位集聚).镜下观察含脂 肪及富血管
➢ CT可见脂肪是其特征
➢ 无论影像和组织分析,HART与血管平滑 肌脂肪瘤及含脂HCC很难鉴别
·
36
含脂肝肿瘤包括一组具有特征性组织和 影像改变的多种病变
在肝脏病变内发现脂肪对鉴别很重要, 将病变脂肪沉积特点
·
7
女,26岁。已婚。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阴性,AFP阴性。
病理结果:肝腺瘤(患者有服避·孕药的病史,但不经常服)
8
动脉期见多发高密度病灶
门脉期腺瘤呈等密度改变
·
9
小腺瘤80%均匀强化,边界清。(除非伴出血和 脂肪沉积) 大腺瘤可不均匀,表现特异性差
鉴别诊断: 纤维板层HCC、FNH、富血供转移瘤 。 纤维板层HCC— 所有病灶不均匀强化,腹腔淋巴 结大(65%)、血管及胆管侵犯等
·
28
转移癌内脂肪灶
少见. 胃肠道类癌
·
29
肢体脂肪肉瘤术后肝转移
·
30
脂肪肉瘤肝转移仅占10%。多数肝脂肪肉瘤 为转移性,原发仅见于个案报道
·
31
多发腺瘤脂肪沉积 CT7%肝腺瘤可见脂肪沉积
·
32
·
33
➢ 增强CT示脂肪为主的肿块,边缘及中心 钙化
➢ 腹腔畸胎瘤侵犯肝脏
➢ 原发畸胎瘤罕见,多为腹腔及腹膜后侵 犯,诊断依据-三种胚胎成份:脂肪、液 体、钙化
肾癌肝· 转移
12
29岁,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 动脉高血供病灶
门脉期等密度
·
13
·
14
➢ 34岁妇女,门脉阻塞疾病 ➢ 病变均匀显著强化 ➢ 箭头是示病灶周围低密度环 ➢ 肝脏不均匀、斑块状增强,IVC细小-
肝尾叶肥大 ➢ 门脉高压特征:曲张静脉及腹水
·
15
➢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阻塞—肝细胞生长 因子增多(门脉血供下降)—富血管结节
·
21
直径小于2公分的血管瘤的强化表现是很复杂 的:部分病灶早期强化,从边缘开始;部分病 灶中心强化;部分中心与边缘同时强化;部分 强化不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延时有较强的 强化充填;个别始终无强化,此类血管瘤,往 往管壁很厚,管腔很小,造影剂难以进入,病 理报告为厚壁型血管瘤,或者病灶血管管腔间 隙基本为纤维组织或基质充填,造影剂不能进 入,病例报告为纤维性血管瘤
肝内结节大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而本例形态 不规则,且各期强化均未见到明显的强化,这 一点是很不符合肿瘤性病变的,更加符合为慢 性炎症或瘢痕组织。低密度影各期无强化,代 表其内无或乏血管,除囊肿或囊性病变外,最 常见的病理学基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组织 增生,常见于病史很长的炎性肉芽肿、炎性假 瘤等,纤维化的血管瘤也是其一
➢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微循环紊乱富血管结节
➢ 鉴别:普通再生结节(门脉供血,门脉期强 化)
➢ 肝癌-发生率低(0.5-6.4%).穿刺及追随
·
16
平扫 层厚层距5毫米
·
17
增强动脉期 层厚层距5毫米
·
18
增强静脉期 层厚层距5毫米
·
19
增强延时8分钟 层厚层距5毫米
·
20
➢ 此例没有肝癌结节的典型早进早出的血供特点, AFP阴性,故小肝癌不首先考虑;但其又无典 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特点
[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可表现为腹部 肿块,少数病例可自发性破裂而大出血
·
4
➢ 2.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改变,边界清楚。 当中心存在纤维性疤痕时(35-65%3CM),可见从 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分可为动脉期高密度,均匀强化;门脉期 及延迟像呈等密度
肝脏少见病变和征象 — CT读片
·
1
·
2
多发FNH 25% 门脉期等密度
分叶肿瘤网状强化-中心瘢痕 及纤维分隔
·
3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 占位性病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对局 限血管异常的增生反应)。多见女性 病变主要由正常肝细胞、胆管、肝巨 噬细胞等组成,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 界线清楚,肿瘤内可见放射状纤维疤痕组 织由内向外分布构成的纤维分隔,隔内含 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
·
22
·
23
·
24
➢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肾脏多见,肝脏少见.良性肿瘤,含三种成 份: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成熟脂肪
➢ CT平扫见软组织成份(血管平滑肌) 和-20HU低密度区(脂肪)
·
25
·
26
➢ 增强CT显示肝脏脂肪假性肿块(网膜填塞) ➢ 假性肿块是术后常见发现
·
27
不均匀增强肝癌中见斑片状脂肪沉积 小于1.5CM 高分化HCC通常伴弥漫性脂 肪改变,见于35%小HCC 与腺瘤均匀脂肪沉积相反,大HCC脂肪沉积 为斑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