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左河水诗词《咏棉花》的赏析
对左河水诗词《咏棉花》的赏析

对左河水诗词《咏棉花》的赏析《咏棉花》是左河水发表在2012年第9期《词刊》的一首按照传统格律创作的七绝诗。
他从棉花开放花朵写到棉纤维用于人们保暖的整个过程,用“不恋虚名”、“洁身”、“舍子”、“暖万家”11个字,将棉花以人格化,行为化。
通过托物言志,形象入微地表达了棉花拟人的职业操守、献身精神与精神境界,意象表达了我们人生的价值观与目标取向,成为了一曲简短的爱国爱民的感人诗篇。
一、作品原文《七绝·咏棉花》(作者:左河水)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棉花】注:(1)棉花。
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
植株灌木状,一般为1到2米。
花朵有乳白色、蛋黄色的。
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
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
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
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
棉织物保暖性好,坚牢耐磨,吸湿和脱湿快速,穿着舒适。
(2)夏花。
棉花通过夏季开放乳白色或紫红色的花朵后结果。
(3)舍子。
棉花在使用前须将其在纤维中的棉籽分离出去。
二、创作背景2011年12月30日晚,一位左河水当年所在的农村村干部前来请求帮助联系省城的一家大纺织厂直销棉花,以图让村民们得到一个好价钱。
当晚的中央电视台七点新闻播发了中央政治局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研究部署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闻。
还有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题,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力创先争优,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等内容。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左河水咏物诗词

左河水咏物诗词
咏煤
亿年修炼变乌金,侧耳沧桑静养尊。
惟应人间求饱暖,一声呼啸化烟尘。
咏棉花
不恋虚名入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临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注:子,为棉籽。
咏尺
量分论寸总亲身,大小长宽计数清。
多少浮夸蒙骗诈,惧逢一杆辩虚真。
咏石
远离名利傲青山,捆入豪门拒曲弯。
断骨伏身民舍路,风摧脚踏亦心甘。
鸣蝉
小虫享乐慕荣华,大树荫篷当自家。
署去寒来绝影迹,风和日丽满枝丫。
高歌阵阵催林醉,吸管悄悄树内扎。
知了不知乔木恨,鸣蝉鸣泣被莺抓。
注:蝉,也称知了,雄的腹部有发声器。
吸食植物的汁。
这里喻指某贪官。
西江月·咏山竹
翠叶拂云一笑,亮节穿木直腰。
凌霜傲雪玉身姣,日日清新俊俏。
且伴寒松吟啸,何须闹市争娇。
清泉起韵伴笛箫,尽是虚心雅调。
思佳客·蒲公英
弃落荒坡依旧发,无缘名分胜名花。
休言无用低俗贱,宴款高朋色味佳。
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
献身喜作医人药,无意芳名遍万家。
《木棉花歌》阅读答案及赏析

《木棉花歌》阅读答案及赏析《木棉花歌》阅读答案及赏析木棉花歌[清]陈恭尹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D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屈原《国殇》)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6分)参考答案13.(3分)CD (C项对修辞的分析有误,“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D项,对写景的顺序分析有误,“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由于早春时节那高大的木棉树先叶而花,这样,“千树万树朱花开”就形成了一片辉映天际的红彤彤的世界.“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十日并出于沧海之上,写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世界里那种恢弘壮观,璀璨夺目的景象.“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魏文帝迎接美人薛灵芝,未至京师数十里,沿途高烛之光相继不绝,以此比喻木棉花的海洋又给人一种辉煌迷离、富贵豪华的感觉.这四句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这显然是远观,故应是由远及近。
左河水著名的诗

左河水著名的诗
摘要:
1.左河水的简介
2.左河水的诗歌特点
3.左河水的著名诗歌作品
4.左河水诗歌的影响
正文:
左河水,原名左纪范,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他出生于20 世纪初,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尤以诗歌见长。
左河水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富有哲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左河水的诗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深刻,他的诗歌作品常常探讨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主题,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二是形式创新,他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丰富、生动;三是情感真挚,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对人民的真挚感情,读来感人至深。
左河水的著名诗歌作品众多,其中《向阳湖》、《乌衣巷》、《咏梧桐》等被誉为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左河水的高超才华和独特风格。
左河水的诗歌对我国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咏棉花诗歌

《咏棉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全文如下:
棉花朵朵雪盈枝,含羞半掩花枝低。
背立翠竹听新雨,温存柔蕊似春回去。
天寒地冻雪愈寒,谁将锦被暖身躯。
唯有心中爱棉花,柔朵拟人伴岁华。
这首诗歌描绘了棉花花的形象,并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棉花花的温柔与可爱。
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详细解释:
1. 棉花朵朵雪盈枝,含羞半掩花枝低。
这句话描绘了棉花花的形象,棉花花朵如同雪花般洁白,且在枝头含羞半掩,显得格外娇媚。
2. 背立翠竹听新雨,温存柔蕊似春回去。
这句话描绘了棉花花的性格,棉花花像是一个温柔的女子,背立翠竹,聆听新雨,仿佛又像是在等待春天的回归。
3. 天寒地冻雪愈寒,谁将锦被暖身躯。
这句话表达了棉花花的温暖与陪伴,即使天寒地冻,棉花花依然陪伴在人们身边,为人们带来温暖。
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棉花花对人类的依赖,它们需要人类的关心与呵护。
4. 唯有心中爱棉花,柔朵拟人伴岁华。
这句话表达了棉花花的拟人化,诗人将棉花花拟人为一个“伴岁华”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棉花花的深情厚爱。
总的来说,《咏棉花》这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棉花花的形象,通过棉花花的温柔与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生活的关注。
咏棉花诗歌

咏棉花诗歌摘要:一、咏棉花诗歌的背景与意义1.棉花在中国经济与文化中的重要性2.咏棉花诗歌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背景二、咏棉花诗歌的主题与特点1.赞美棉花洁白、柔软的品质2.表现棉花无私奉献的精神3.反映劳动人民对棉花的深厚感情三、咏棉花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1.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棉花形象2.通过寓言、比喻等手法传达思想感情3.融入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四、咏棉花诗歌的当代价值1.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2.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珍视资源的情感3.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与启示正文:咏棉花诗歌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棉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些咏棉花诗歌中,诗人多从棉花洁白、柔软的品质出发,赞美棉花的美好。
棉花纤维纯白如雪,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正如诗人所描述:“万顷白波涛,雪花逐风飘。
”这不仅表现了棉花美丽的外表,还寓含了棉花无私奉献的精神。
棉花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温暖的衣物,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支援国家建设。
正如诗歌中所写:“棉花花儿开,朵朵向太阳。
人民喜洋洋,温暖满人间。
”咏棉花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丰富多彩。
诗人运用夸张、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棉花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棉花铺地雪满天,疑似银河落九霄。
”这句诗通过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棉花丰收的景象。
同时,诗人还通过寓言、比喻等手法,传达出对棉花精神的赞美。
如:“棉花种子,轻轻撒在土壤里,不畏风雨,不怕干旱,顽强地生长,为人民献出温暖。
”咏棉花诗歌中还融入了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
不同地区的诗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出棉花在不同地域的生长特点。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棉花丰收的景象,富有地域特色。
总的来说,咏棉花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对棉花的深厚感情,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野棉花的诗词

野棉花的诗词
【实用版】
目录
1.野棉花的概述
2.野棉花在古代诗词中的呈现
3.野棉花在现代诗词中的呈现
4.野棉花诗词的意蕴和文化价值
正文
野棉花,学名为 Cephalantbus grandiflorus,又称黄蜀葵、秋葵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
野棉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在古代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
在古代诗词中,野棉花常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寓意诗人的情感。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通过野棉花的生命力,表达了离别之情
和不舍之意。
在现代诗词中,野棉花依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诗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如现代诗人郭沫若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我是秋葵,你是谁?”通过野棉花的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
虑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野棉花诗词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我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左河水诗词《咏棉花》的赏析
《咏棉花》是左河水发表在2012年第9期《词刊》的一首按照传统格律创作的七绝诗。
他从棉花开放花朵写到棉纤维用于人们保暖的整个过程,用"不恋虚名"、"洁身"、"舍子"、"暖万家"11个字,将棉花以人格化,行为化。
通过托物言志,形象入微地表达了棉花拟人的职业操守、献身精神与精神境界,意象表达了我们人生的价值观与目标取向,成为了一曲简短的爱国爱民的感人诗篇。
一、作品原文
《七绝·咏棉花》(作者:左河水)
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棉花】
注:(1)棉花。
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
植株灌木状,一般为1到2米。
花朵有乳白色、蛋黄色的。
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
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
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
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
棉织物保暖性好,坚牢耐磨,吸湿和脱湿快速,穿着舒适。
(2)夏花。
棉花通过夏季开放乳白色或紫红色的花朵后结果。
(3)舍子。
棉花在使用前须将其在纤维中的棉籽分离出去。
二、创作背景
2011年12月30日晚,一位左河水当年所在的农村村干部前来请求帮助联系省城的一家大纺织厂直销棉花,以图让村民们得到一个好价钱。
当晚的中央电视台七点新闻播发了中央政治局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研究部署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闻。
还有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题,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力创先争优,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等内容。
作者听后心灵有些触动,坐在手提电脑前欲在博客上写一篇博文,但思来想去却没有主题新意。
于是,想到了七十年代农村社队干部廉洁奉公和艰苦的工作,想到了老书记那一代人在在解放时期的献身精神,思路又转移到了棉花上。
当晚,文章未成,却完成了这首《咏棉花》的七言绝句诗。
三、作品评析
这首诗以"咏棉花"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棉花洁身、舍身为民的志趣。
这如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般,也同左河水的《咏煤》中" 惟应人间求饱暖,一声呼啸化烟尘。
"之句一样,表达一种献身为民的精神。
张存信有一首按时令安排棉花农事的诗写道:"三月春耕到地头,四月播种赶暖头;五月发根动锄头,六月现蕾抓平头;七月促控不过头,八月整枝巧摘头;九月管理做到头,十月收花至尽头。
"而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28字,也点出了棉花开放的花朵、棉铃成熟露出纤维的状态,及其加工使用的作用,但此诗的意义却在于形象入微地表达了棉花拟人的职业操守与精神境界。
如:
【棉花花朵】
第一句:"不恋虚名列夏花"。
棉花在夏季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有乳白色、蛋黄色、红色的。
这时,蜜蜂也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
但是,在人们的记忆里及百花的名列之中,也
包括"夏花"之中,并没有列入棉花的名字,人们所说到的棉花只是它可供人们使用的纤维。
对于诗人笔下采用拟人手法所写的棉花,自身也是"不恋"其芬芳之"虚名",它与社会中某些贪图和追求个人名利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句:"洁身碧野布云霞"。
形象地描绘了棉花的白色纤维在碧野的万丛之中表现得洁白无瑕,犹如白云一片;又在阳光的辉映之下如彩霞般的美丽壮观,以"布"来装点中国美丽的山河。
但它的装点过程中是洁身自爱的,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以及美德与职业操守。
第三句:"寒来舍子图宏志"。
棉花的纤维在使用前必须把其中的棉籽分离出来,以便纺纱织布或做成棉衣棉被等。
而诗中的意象是,棉花要服务于大江南北的人们,或者说它要"图宏志",为温暖千家万户,还需忍心"舍子",与"爱子"分离,从而奔向神州大地的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大爱无私的精神,这正是千百年来我国许多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
而现实社会中,却有些人不仅无"宏志",还为了自己的子女贪财害民,不惜以身试法,使人感到痛心。
第四句:"飞雪冰冬暖万家"。
这是棉花最终的重要价值,也是棉花的"宏志",是它一生一世的归宿与奋斗目标。
诗中的意象表达了我们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取向,而不是个人贪图享乐。
全诗短短四句,意味深长,表象为笔致细腻地写棉花,实则意味深隽地暗喻了人的仁者爱人的情怀和献身精神。
全诗28个字,写了棉花从开花朵到用于保暖的整个过程,用了"不恋虚名"、"洁身"、"舍子"、"暖万家"11个字,将棉花人格化,行为化,通过托物言志,谱写了一曲爱国爱民的诗篇。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写棉花的诗词已不少,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好作品,但这首咏棉花诗可谓是其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