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与延续探析——以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历史】2023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联考试题

【历史】2023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联考试题

【历史】2023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联考试题一、选择题(一)(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全国各地的不同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成为相应“文化”的视觉符号。

其中“蛋壳黑陶杯”和“猪纹陶钵”出土于下图中的A.①②B.①③C.④②D.⑤③2.墨子认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据此,他主张A.敬天保民,制礼作乐B.选贤举能,以德为先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摒弃权威,和谐包容3.在新疆吐鲁番西10千米处发现的交河故城,被确认为唐朝在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

这可以帮助研究唐朝A.对西突厥政权加强战略部署B.对吐蕃地方政权的有效管理C.对天山以北的西域有效控制D.对东突厥汗国的反攻与灭亡4.有学者指出:“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是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

”下列文物能为他的观点提供支撑的是A.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B.云冈石窟露天大佛C.十六国墓葬出土的玻璃水注D.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5.1872年李鸿章曾指出:“欧洲诸国闯入中国边界腹地,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海外之险,有兵船巡防,而我与彼可共分之。

长江及各海口之利,有轮船转运,而我与彼亦共分之,或不至让洋人独擅其利与险,而浸至反客为主也。

”由此可知李鸿章意在强调A.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不可缓办B.中国已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C.中国海外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D.帝国主义积极争夺在华的航运权6.国民党议员张耀曾在国民党被解散后表示:“耀曾年来经验所得,以为今之新求良政治者,无异初步儿童欲筑崇楼杰阁于浮沙,非惟能力所绝不能逮……其且受人愚弄,反唇相讥。

如此政客,如此国民,日日求良政治,吾知循此以往,虽百年犹今日。

”由此可见政党政治的失败原因是A.来自于旧势力的阻碍B.薄弱的民主政治基础C.不够健全的政党概念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足7.对解放战争期间某一战役记载到:“11月12日至12月15日为第二阶段。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湖州小西街为例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湖州小西街为例

一、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含义较为广阔,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它进行的探讨、诠释也有所不同。

生态文明作为新的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形态。

它不同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是工业文明达到一定阶段地球无法再支撑后出现的新的文明形态,衍生于工业文明中弊端的生态文明改造。

不同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思想。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地域独特的人文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演变与展现。

随着工业文明社会的衰败与生态文明社会的崛起,街区在保持原有态势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有机更新,满足现行生态文明社会的需求,使其产生新的活力。

相比国内,国外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政府1967年发布的《城市休闲法案》。

如今,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已经走过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能为其他国家提供较好的经验。

目前在国内已有某些学者将“生态文明保护”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了,如2017年,陈朔、姜斌和宋寿剑曾提出“要基于生态文明设计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小品进行再设计与解读,综合考量生态设计与环境小品的相关性”。

现如今从生态文明视角系统地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各个元素的研究还不算很多,大多都是孤立地进行改造,这提示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需要用联系的生态文明思维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设。

二、湖州小西街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一)湖州小西街历史沿革湖州小西街位于浙江湖州,地处老城区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为3.26万平方米,依西苕溪入古城西清源门支流漕渎而建,在熙攘闹市之中独占一隅,历史上名门贵族、富商官宦聚居于此。

小西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街区,傍河而行,面街石门,临河楼阁,它的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湖州传统民居的样式。

历史上湖州大姓名家如许氏、温氏、莫氏、钮氏、冯氏都聚居于此。

古村建筑保护与古村风貌延续的探究

古村建筑保护与古村风貌延续的探究

古村建筑保护与古村风貌延续的探究作者:林春英赖恒友冯威孙建军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根据赣县白鹭古村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古建筑保护和古街区延续的若干措施,为古村保护提出了积极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古村风貌保护引言: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

它将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的价值集于一身,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

人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了解某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气息,同时古建筑的建筑文化可以给现代建筑学者、城市规划学者去学习和借鉴。

然而现在,中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镇化已经成为浪潮。

很多古建筑在这个浪潮中,已经被推土机给铲为了平地,古村被水泥路面一分为二。

现代建筑也跟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热潮而一体化了,使传统建筑的特色丧失殆尽。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后,古村古镇保护得到了重视。

本文以赣州市赣县白鹭古村保护规划为例,阐述古建筑保护和古村风貌延续问题。

一、赣县白鹭古村的简介白鹭古村,开基距今已有870余年。

它位于江西赣县东北隅,地处赣县边陲,接壤于兴国县和吉安万安县,全村总面积0.92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600多人,其中99%以上人口姓钟。

白鹭村是至今江西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民居村落之一。

目前,白鹭村内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客家民居和祠堂有69栋,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个和县级文保单位建筑6个。

图1 民国时期白鹭古村全景图图2 现状白鹭全景图二、古村现代发展的问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愈来愈好,人们对新住房的要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建房更是如火如荼。

白鹭古村也在这浪潮中掀起了建房的热潮。

古村在民国时期是一个完整的客家古村落,具有典型的江西天井式民居风格,而现代的红砖平房显得与古村青砖灰坡屋顶格格不入,而且在保护意识淡薄的条件下,现代建设给古村带来了诸多问题。

湖州古城的历史格局与风貌研究-压缩

湖州古城的历史格局与风貌研究-压缩

湖州古城的历史格局与风貌研究目录1“一水双城”是构成湖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 (6)2至今保存的湖州古城格局风貌是江南水乡城市的典型代表 (8)2.1春秋以来的城址遗迹清晰可寻 (8)2.2双溪夹流的古城特色千年尤存 (10)2.3城水相依的水晶宫格局至今延续 (11)2.4依水而建的历史街区保存完好 (13)2.5交相辉映的历史名胜点缀其间 (17)2.6历史格局的文化通廊串珠成琏 (18)3整体保护的南浔古镇格局风貌是传统江南市镇的杰出代表 (20)3.1南浔古镇至今保存着十字水镇的空间格局 (20)3.2南浔古镇至今保存着路水相依的街巷肌理 (21)3.3南浔古镇至今保存着傍水而建的江南民居 (22)3.4南浔古镇至今保存着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 (22)3.5南浔古镇至今保存着清丽典雅的江南园林 (23)4保护完好的历史街区和古村落是古城格局的集中体现和补充 (24)4.1衣裳街区 (24)4.2小西街区 (25)4.3荻港街区 (26)4.4其他古村落 (27)4.4.1双林古镇——秀美精致的水墨画卷 (27)4.4.2善琏古镇——中国湖笔的起源 (28)4.4.3和孚古镇——水波荡漾中的运河古镇 (28)4.4.4大钱古村——太湖滨的水中村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竹墩古村——六墩合围中的沈氏传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6菱湖古镇——街巷间的传统生活 (29)5名城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效地维系了古城格局与风貌 (29)5.1领导重视,各界协力 (30)5.2实践法规,编制规划 (30)5.3保护为主,细化管控 (31)5.4抢救第一,履行职责 (32)5.5合理利用,展示内涵 (32)5.6加强管理,拓展对象 (33)5.7政策引领,启动项目 (34)5.8联珠成琏,凸现特色 (35)苕霅合流,开太湖八百里烟波;溇港分脉,造泽国千万顷桑田。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依据与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依据与原则

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依据与原则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依据城乡规划管理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主要依据是《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方针原则(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思想。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不可移动文物及其文物环境,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镇,是一项错综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

在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中,依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防止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要充分研究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文化特色、文脉传承、文物环境和现状条件,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

鉴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存续方式具有特殊性,《名城保护条例》第三条规定遗产保护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的存续方式与文物保护单位迥然不同。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置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项目概况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保护范围及价值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

南浔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思考

南浔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思考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物的新需求,如何利用好文物建筑,成为文物工作的一个新的主题。

保护与利用两者并不冲突,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努力探索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

首先我们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做一个阐释,第一次提出“利用”这个概念是在《威尼斯宪章》中,主张“为社会公用之目的的利用古迹始终有利于保护”。

之后在《考古遗产保护与宪章》《奈良文件》《关于文化遗产地的阐释与展示宪章》等文件中对保护与利用做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利用”的定义为:一切有利于增进对文物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的活动。

而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则是恢复文物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或者对文物建筑使用功能做新的利用。

1 南浔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现状和特点南浔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70处,其中建筑类286处,占比约为30%,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占比约为9.5%。

由此可见,南浔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特色鲜明的高级别文物,甚至南浔古镇整体被纳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中,古镇中嘉业堂及小莲庄、张氏旧宅群、尊德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被开辟为参观浏览的场所,这毫无异议是一种文物的利用,也充分发挥了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旅游的作用。

古镇中的文物建筑除了被开辟为旅游景点之外,刘氏求恕里被改造成为花间堂民宿(图1~图3),南浔丝业会馆延续原有功能活化利用成为“城市客厅”(图4~图6)。

刘氏求恕里位于南浔古镇南西街109号,是嘉业堂藏书楼楼主刘承干于1930年兴建的一处别业,进门甬道中间有一座西式门楼,题额“鹧溪小隐”。

现存主体建筑为五开间楼厅,坐北朝南,楼厅前为砖雕门楼。

2003年1月,刘氏求恕里被公布为湖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间堂民宿是2017年对刘氏求恕里加以修缮后改造利用而来的,是南浔古镇中利用级别较高的文物的一个典型。

南浔古镇控规简介

南浔古镇控规简介

南浔古镇控规报奖解说词一、项目背景南浔历来是江苏、浙江边贸城镇之一,古镇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国初年的历史风貌。

与西塘、乌镇、周庄、同里、甪直被称为江南六大古镇。

2004年《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南浔古镇的保护工作逐步开展。

为有效地落实保护规划中的理念和原则,细化相关保护模式,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编制《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必然选择。

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这种特殊的区域,如何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落实保护规划的各项要求?如何从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效力的高度来研究制定保护区用地控制、建筑控制、环境与景观风貌控制等方面控制指标和措施?将是本次规划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与特色1、总体技术思路:规划将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手段给予充分的落实,使规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采取整体控制、细部引导、实施方案三个层次进行控制,通过保护理念具体化,抽象原则指标化,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规划编制的工作框架和技术要求。

2、古镇建筑风貌整体控制思路:将保护规划确定的古镇建筑风貌的保护要求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建筑修建方案和据此确定的控制指标与措施,按照不同保护模式下的建筑类别,提出了修缮、改建方案和的风貌控制准则。

从古镇特有的建筑单体、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出发,针对不同保护模式的差异,确定每个地块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增加了建筑体量、形式、院落数等城市设计引导要求和建筑材料、色彩等具有古镇特色的控制和改造要求。

3、古镇用地与容量控制思路:将保护规划对古镇肌理和空间环境氛围保护的要求,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解读成有关高度、容量、开敞空间等地块空间控制指标和要求,使古镇环境风貌整体保护的意图通过控规得以定量、定性的落实。

实现从“总体保护模式——二维控制准则——三维空间整合”的有效衔接。

4、“三结合”的技术方法与手段:通过控制性规划与保护规划、控制性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结合,从三个层面深化、落实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各项要求,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符合古镇特色的控制性规划指标体系和建筑、环境风貌控制导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与延续探析
——以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为例
沈建华陈嗣栋费华杰冯琪琪潘菲菲
[摘要]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湖州市东部,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规划统
划定重点保护区与传统风貌协调区,构建分级、分层次保护体系;推进土地利用性质变更,优化古
镇用地功能结构;构建完善的古镇道路系统,缓解古镇交通压力;延续古镇传统肌理,控制建筑风
貌,保护古镇视廊及滨水界面,塑造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重视绿化空间组织,构建层次分明的绿化
景观体系。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延续;南浔
TU984.18B
1006-0022(2011)08-0059-08
Historical Cityscape Preservation and Continuation: Nanxun Example Shen Jianhua 
Chen Sidong Fei Huajie Feng Qiqi Pan Feifei 


62



(该项目获2005年度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1]孙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 作探讨——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J].规 划师,2008,(12): 71-75.
@@[2]王玉,许莉俊,王朝晖,等.广州新河 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J]. 规划师, 2008,(11): 77-84.
@@[3]张磊,袁媛.面向管理的历史文化保 护区保护规划——以广州市华侨新村为 例[J].规划师,2007,(6): 39-41.
2011-07-05
沈建华,注册规划师,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陈嗣栋,注册规划师,浙江省湖州市城市规划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费华杰,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冯琪琪,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助理工程师。

潘菲菲,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助理工程师。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与延续探析——以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为例
作者:沈建华, 陈嗣栋, 费华杰, 冯琪琪, 潘菲菲, Shen Jianhua, Chen Sidong, Fei Huajie, Feng Qiqi , Pan Feifei
作者单位:沈建华,费华杰,Shen Jianhua,Fei Huajie(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陈嗣栋,Chen Sidong(浙江省湖州市城市规划研究院), 冯琪琪,潘菲菲,Feng Qiqi,Pan Feifei(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刊名:
规划师
英文刊名:Planners
年,卷(期):2011,27(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hs20110801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