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二章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CH4
NH3
孤电子对与δ键 电子对之间的斥 力大于δ键电子 对间的斥力
认识新知
VSEPR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 2 VSEPR模型 直线
3
4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任务二:
请大家标出下列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式、中心原子结合 原子数、δ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及中心原 子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型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CH4
H2O NH3
HCHO CO2
任务二:
孤电子对数 =½(a-xb) a 对于原子:为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a为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减去离子电荷数) 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为 1,其他原子为“8-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任务二:
作业
优化设计P30-31页1-10题
Thanks!
4 0 AB4
4 3 1 AB3
2 2 AB2
VSEPR 模型
立体 结构
实例
正四 面体
正四 面体
CH4、NH4+、 SiCl4、SO42-、 PO43-、ClO4-等
四面 体形
三角 锥形
NH3、PH3、 PCl3、H3O+、 SO32-、等
四面 体形
V形
H2O、H2S等
练习
确定BF3的VSEPR模形和分子空 间构形
δ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价层电子对数=δ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
代表 电子式 中心原 δ键 中心原 中心原子 VSEPR模 分子空
物
子结合 电子 子孤对 价层电子 型 间结构
原子数 对 电子对 对数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l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和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
(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
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个着丝粒= 条染色单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在减数分裂I和II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DNA的合成,有些生物没有间期,而由末期I直接转为前期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
无同源染色体后期: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和的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
(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
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个着丝粒= 条染色单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和(在减数分裂I和II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DNA的合成,有些生物没有间期,而由末期I直接转为前期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premeiotic interphase)或前减数分裂期(premeiosis)。
前减数分裂期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在G1期和S期把麝香百合的花粉每细胞在体外培养,则发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将G2晚期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则向减数分裂进行,说明G2期是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关键时期。
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
D. E. Wimber和W. Prensky(1963)认为合线期-粗线期合成大约2%的DNA。
Y. Hotta等人(1966)在百合属(Lilium)和延龄草属(Trillium)中发现,粗线期合成大约0.3%的DNA。
称为合线期DNA(zyg-DNA)或粗线期DNA(P-DNA)。
这些DNA的合成可能与联会复合体的形成有关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leptotene)、②合线期(zygotene)、③粗线期(pachytene)、④双线期(diplotene)、⑤终变期(diakinesis)。
必须注意的是这5个阶段本身是连续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1)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2章 1 楞次定律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电磁感应
①物理观念:正确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
本质;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是
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知道感应电动势
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
互感和自感现象;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E=
L
ΔI Δt
,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了解自感现象
预习导学|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电磁感应
1 楞次定律
预习导学|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电磁感应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楞次定律的实验,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重 点)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电磁感应
探究总结 1.因果关系. 闭合导体回路中原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而感应电
流的磁场的产生是感应电流存在的结果,即只有当闭合导体回路中的磁 通量发生变化时,才会有感应电流的磁场出现.
预习导学|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二章 电磁感应
1.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理解楞次定律. 2.通过实验,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 现象.能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课后答案(人教版)

P36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
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同意乙同学的说法。
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结论1: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相等;结论2: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结论3: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是放热的变化。
12.(1)Q=890×1000/22.4= KJ(2)39732×80%/(75×4.18)=126.76KgP44 化学能与电能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 B C D B>A>C>D 3.B 4.C 5.D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
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8.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
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
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
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做好知识点的总结。
那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
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6.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暂时数加倍)(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基本:C、H、O、N大量:C、H、O、N、P、S、K、Ca、Mg微量:Fe、Mn、Zn、Cu、B、等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2、微量元素: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须的,含量虽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如MnZn Cu B 等。
3、矿质元素:指出了C HO 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4、Fe属于半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和氧气的运输有重要关系。
植物缺铁,叶绿素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5、K在动物细胞中多分布在细胞质中,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神经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
在植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糖类的运输有关。
6、Ca动物血液和组织液中的钙离子对血液的凝固和肌肉的收缩有调节作用。
缺钙易患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儿童易患佝偻病.血钙含量低则发生抽搐,血钙高则导致肌无力。
7、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
二、统一性和多样性1、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相比含量上大不相同。
三、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1、无机化合物水(1)水的含量、分类、及生理作用①是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2)不同生物含水量特点②含水量:水生陆生/幼年成年老年/代谢旺盛代谢缓慢/幼嫩细胞衰老细胞2、无机化合物-—无机盐(1)无机盐存在的形式及含量①含量:很少,约占细胞鲜重的1%5%②存在形式: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与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编码[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1.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 b2.ASCII码和汉字编码 b必考+加试3.图像、音频与视频数字化的概念 b4.图像、音频、视频存储量的计算 c一、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1.通常人们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称为信息代码,而编制代码的过程称为信息编码。
2.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存储的,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单位是位,每一个二进制位可以表示0和1两种信息。
n个二进制位最多能表示的不同信息个数是2n;n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3.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是连续8个位(bit)的组合。
比字节大的计量单位依次分别是KB、MB、GB和TB,他们的换算关系:后者是前者的1024倍,即210倍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4.要会对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转换关系为:(1)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按权展开、逐项相加。
(2)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除二取余、逆序输出。
(3)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4位1数,逐组转换(位数不够左边补0凑足)。
(4)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逐位肢解,1数4位(可把最前端的0省去不写。
)5.在二进制数中,包含0和1两个基数,一个二进制数的每一位上的位权是不一样的,如二进制数“1011”,从右至左用该位上的数字乘以位权表示:(1011)2=1×20+1×21+0×22+1×23。
6.由于二进制存储信息位数较多,较冗长,因此往往用1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4位二进制数,有效地缩短信息的长度。
熟记以下常见等量关系,相邻数据可以通过加1或减1得到。
7.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区别二、ASCII码和汉字编码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ASCII 码,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含有数字、字母等。
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最常用的编码是GB2312,用2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
1.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II码。
它具有以下规律:(1)ASCII码值是该字符在编码集中的位置,往往用十进制数表示。
(2)英文字符和数字的ASCII码值分别按顺序从小到大排列,如“A”的ASCII码值为65,则“B”、“C”的ASCII码值为66、67。
(3)在计算机中存储时,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表示128个字符,最高(最左边)位是0。
2.国家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及字符集》简称GB2312字符集,又称区位码。
他具有下列规律:(1)包含区位和码位两个部分,用区号和位号表示,每个区包含94个位,构成一个94×94的表格;(2)区位码指汉字在编码集(94×94表格)中位置,往往用十进制数表示。
(3)在计算机中用两个字节来标记,第一个字节标记区号,第二个字节标记位号,且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用1表示,因此该字节的二进制值转换成十进制数,与区号和位号并不相等。
3.观察字符的内码常见的软件有UltraEdit或WinHex。
内码指字符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形式,实际的存储形式为二进制数,但二进制太冗长,用十六进制形式来显示。
三、图像、音频与视频数字化的概念1.图像由像素组成,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颜色位数越多色彩越逼真。
2.声音模拟量的数字化通过采样和量化过程来实现。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位数越高,声音的质量越好,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采样:单位为Hz(赫兹),每一秒钟所采样的次数称为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决定了声音采集的质量,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就越真实、自然,但存储量也越大。
量化位数:每次采样存储二进制的位数。
量化值越高,即精度越高,但存储量也越大。
3.视频是由连续的画面组成动态图像的一种表示方式。
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为:PAL和NTSC,我国使用PAL制,每秒显示25帧。
欧美国家采用NTSC 制,每秒显示30帧。
四、图像、音频、视频存储量的计算1.(1)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位图:由许多点组成,点称为像素(最小单位)。
表现层次和色彩比较丰富的图像,放大后会失真(变模糊);处理软件:Photoshop、ACDSee、画图等;常见文件类型:Bmp、Jpg、Gif、Psd、Tif、Png。
矢量图:用一组指令集合描述。
用于工程制图和美术字等,缩放、扭曲等操作不影响其清晰度,放大后不会失真。
(2)位图存储容量的计算:存储容量=水平像素*垂直像素*每个像素色彩所需位数/8(单位:字节B)2.音频存储量的计算,常见的WA VE文件所占磁盘的存储量计算公式为: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8(单位:字节)。
3.(1)视频是由连续的画面组成动态图像的一种表示方式。
获取视频素材的主要途径有:因特网下载视频节目;视频采集卡采集视频模拟信号;视频文件中截取;数码摄像机或摄像头直接采集。
(2)常见视频格式有:A VI、MPG、DAT、MOV和Real格式等。
(3)常用的视频素材处理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超级解霸等。
(4)未经压缩的视频文件存储容量的计算公式:每帧图像的像素值×每帧图像的颜色位数×帧频×播放时间/8。
【例1】(2017·11浙江选考)十进制正整数n转换为二进制数,该二进制数末位是“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确定n是奇数还是偶数B.若该二进制数的位数是4,则n的最大值是15C.n与n+1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这两个二进制数的位数可能不同D.该二进制数末位的“0”去掉后,再转换为十进制数,所得的值是n/2解析二进制向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是按权展开,因此最后一位是0,而倒数第2位的位权为2,肯定为偶数。
4位二进制数且最后一位0,最大为1110,即14。
该数加1后,最后一位从0到1,位数不变。
答案 D[变式1](2016·4月浙江选考)将十进制数从左至右每位分别转换成对应的4位二进制编码(不足4位的左边补0,例如2转换成0010),然后依次连接。
则十进制数109转换后的编码是()A.100100000001B.000001101101C.101000001001D.000100001001解析本题考查十进制转二进制,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清题意。
1对应0001,0对应0000,9对应1001,然后依次连接。
答案 D[变式2](2015·10浙江选考)用2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RGB的颜色,将其每位二进制数取反(0改为1,1改为0),即变为另一种颜色,这种操作称为颜色反相。
若某RGB颜色值用十六进制表示为123456H,则其反相后的颜色值用十六进制表示为()A.654321HB.987654HC.EDCBA9HD.FEDCBAH解析本题考查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每个十六进制位对应4位二进制位,十六进制数123456H第1位的1对应二进制的0001,反相后二进制为1110,转换为十六进制为E,只有C第一位为E,已可判定答案为C。
其他位转换方法相同。
答案 C【例2】十六进制数A5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A.(10101101)2B.(10101011)2C.(10100101)2D.(1010101)2解析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是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4位二进制数。
答案 C[变式3]十六进制数F6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A.(11111101)2B.(11111010)2C.(11110101)2D.(11110110)2解析本题考查二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关系。
十六进制数F6H等于二进制的11110110B。
答案 D[变式4]某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有一个6位的“跳板开关”,此开关每一位都只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
这个“跳板开关”最多可以表示的状态数是()A.120B.64C.60D.6解析在n位二进制数中,表示数的个数为2的n次方个。
本题6位开关相当于6位二进制数,则状态数最多为26=64,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变式5]MAC地址长度为6个字节,每个字节的范围在1~254之间,把该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字表示,每个字节之间可用“∶”分割。
以下MAC地址表示正确的是()A.00:26:47:28:30:7AB.24:69:A5:86:7DC.8C:70:5A:F6:0B:58:35D.66:09:80:02:H2:73解析考查进制及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题中描述“长度为6个字节”,“用12位十六进制数字表示”,C、D选项是14位十六进制数字,B选项10位十六进制数字,所以明显排除B、C、D。
进一步分析,12位十六进制数字对应6个字节,即每2位十六进制数字对应1个字节,这两位十六进制数字最大应为“FF”(对应二进制数“11111111”),最小应为“00”(对应二进制数“00000000”)。
答案 A【例3】字符“A”比“a”的ASCII码值小32(十进制),已知字符“G”的二进制ASCII 码值为1000111,则字符“g”的二进制ASCII码值是()A.1001111B.1010111C.1011111D.1100111解析(1000111)2转化为十进制为1×26+0×25+0×24+0×23+1×22+1×21+1×20=(71)10由题意可知g比G的ASCII码值大32,为103,再将103转化为二进制用权值拼凑法可得(1100111)2,或者用验证法,将各选项转换为十进制。
答案 D【例4】(2018·04浙江选考)使用UltraEdit软件查看字符内码,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图中内码所对应的字符是()A.bdoaMLNVB.填充颜色C.背景backD.技术abcd解析从内码来看,前面两个为汉字,后面4个为英文字符。
答案D中4个字符是连续的,而图中62 61 63 6B符合back的规律。
答案 C[变式6](2018·11浙江选考)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A—Z a—z 0—9”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字符“F”、“d”、“6”的内码值由小变大B.字符“a”与“A”内码值之差的十进制表示为20C.字符“2”内码值的二进制表示为“00000010”D.图中所有字符内码值的十进制表示均小于128答案 D[变式7]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图所示。
则图中字符“!”的内码是()A.CAB.A1C.CA C7D.A3 A1解析每个汉字由16位二进制编码组成,对应4个十六进制数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