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合集下载

台风预警系统如何提前预测和预防台风灾害

台风预警系统如何提前预测和预防台风灾害

台风预警系统如何提前预测和预防台风灾害当今社会,台风灾害已经成为我们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和伤亡,科学家和相关机构开发了台风预警系统,以提前预测和预防台风灾害。

本文将探讨台风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如何提前预测和预防台风灾害。

一、台风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台风预警系统主要基于气象监测和数据分析来实现。

首先,气象监测站点会收集台风相关的气象数据,如气压、风速、风向等。

这些数据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和气象浮标等设备进行收集。

然后,这些数据会被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中心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气象数据,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种分析通常使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算法进行,通过对历史台风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拟推演,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提前预测台风灾害的方法1. 台风路径预测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测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和路径。

台风路径预测是台风预警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分析台风当前的位置、气象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历史数据和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台风的未来走向。

2. 台风强度预测除了预测台风的路径,预测台风的强度也是台风预警系统关注的重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可以判断台风的强度是否会增强或减弱,并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对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疏散人员至关重要。

3. 台风影响预测台风预警系统还可以预测台风可能带来的影响,如风暴潮、暴雨、洪水等。

通过分析台风的路径和气象条件,可以预测出可能受灾的地区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

这为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御和救援准备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三、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预测和预防台风灾害的关键在于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如改善气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公众对于台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可以减少灾害的损失和伤亡。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互联网和社区宣传,向公众传递台风预警信息和防御知识。

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台风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台风的袭击,这使得应对台风灾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现象,它具有强大的风力和降雨量。

当台风来袭时,它可能带来狂风暴雨、洪涝、风暴潮和泥石流等多种灾害。

这些灾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应对台风灾害,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首先,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关键。

通过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台风警报,可以提前警示公众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此外,加强监测和预测技术的研发,提高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准确预测能力,有助于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台风来临前,及时检修和加固重要设施,如电力、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避免因设施损坏而造成的功能中断和灾害扩大化。

此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台风多发地区建设重要设施和人口聚集区,也是减少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

此外,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培训也是重要的措施。

通过开展灾害防治教育,提高公众对台风灾害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意识,有助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在灾害发生时,及时组织公众撤离和救援行动,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

综上所述,应对台风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通过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防灾意识培养等措施,可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下面是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篇文章中,将着重探讨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海湾内台风波浪的分析

海湾内台风波浪的分析

海湾内台风波浪的分析海湾内台风波浪的分析一、台风波浪的形成原囆1.台风是由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西南部地区的墨西哥湾,巴拿马海峡,马里亚纳海湾,加勒比海,及来自西北的太平洋的大型热带气旋综合体。

台风本质上是由于本底海水的高温而产生的大范围的湿热气流,这些气流随不同的风向从上空穿过,形成的特大的风暴。

由于风的强劲,海表上已聚集的水珠,以及海浪产生的俯冲扰动,都会使海水发生反应,形成特新的复杂的台风波浪,从而影响海汪洋内及周围海域的对流流动。

2.台风波浪的产生主要受台风本身影响,台风由中心向周围发散,中心处的风力越强则产生的波浪越高、越复杂,台风的移动速度也会影响波浪的形成,若移动速度较快,则波浪的复杂程度越高。

此外,台风波浪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巨浪滩等因素,当巨浪滩和沿岸海岸形成相互作用时,会对海洋波浪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台风波浪的分析。

二、台风波浪的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会影响台风波浪的高度和复杂程度,也就是说,海表上台风波浪高度会因为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热量提升而增加从而影响海湾的潮汐。

温室效应的变化会削弱海湾内的波浪,从水下表面形成的声音会增强,从而影响深水游泳,渔业等。

2.当台风波浪高度超过以往,此时则会有更多的漂流物在海湾内的潮汐中移动,这些漂流物可能会影响海湾内海域的环境,如珊瑚礁、海藻、海草等。

此外,因台风波浪尺寸更大,会影响海域内真核生物数量的分布,尤其是水珠榕,受波浪扰动一旦减少会影响水珠榕繁殖,从而影响整个海湾环境。

三、台风波浪的预报1.台风波浪的影响,为防止不良后果发生,需进行台风波浪的预报。

预报台风波浪的技术,主要是利用雷达云图数据,结合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利用相关的计算模型,对台风波浪的形成与移动有一定把握。

如果知道台风力量,则可以预判台风波浪到达某地所花费的时间及高度,以及影响范围等信息,为旅游及捕捞等活动提前做好准备。

2.此外,利用钓深管,可以对海底不可见的台风波浪的预报有效。

海底的台风波浪与地表的有一定的差异,海水的波浪会继续反射,会影响海底的情况,而且受深度的影响,海底的台风波浪的形态,会更加复杂,所以通过开展测深管的实时考察,能够更好的了解海底的波浪情况,以便对台风波浪的发展有更加精确的认知。

台风避险常识

台风避险常识

台风避险常识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对于台风避险常识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在台风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减少损失。

本文将从台风的定义、形成原因、预警信号、避险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增加公众对台风避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一、台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由于海洋表面温度高、水汽充足,加之气流辐合和螺旋上升形成的大规模气旋风暴。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海水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海洋表面能量充足、低层稳定层较薄以及垂直风切变较小等。

二、台风的预警信号台风来临前,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提醒公众做好应对准备。

我国目前的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蓝色预警表示台风可能对本地区产生影响,黄色预警表示台风可能对本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橙色预警表示台风可能对本地区带来严重影响,红色预警表示台风可能对本地区带来特别严重的影响。

1.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包括台风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移动路径等,可以通过媒体、气象部门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增加对台风的认知。

2.做好预防准备: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应做好防台风物资的准备,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应急灯、收音机等,确保在台风来临时能够自给自足。

3.加固房屋和固定室外物品:对于房屋来说,可以采取加固门窗、检查屋顶、清理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房屋的抗台风能力。

对于室外物品,如花盆、雨篷等,应该采取固定措施,避免被风吹走造成伤害。

4.避免靠近危险区域:台风来临时,应远离河流、海边、山脚等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洪涝、海啸、滑坡等灾害。

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难,如安置所、亲戚家等。

5.注意室内安全:在台风来临时,应保持室内安全,关闭门窗,确保室内没有松动的物品,以免被风吹倒造成伤害。

6.听从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的指挥:在台风来临时,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听从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7.避免外出和近水区域活动:台风来临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和近水区域活动,以免受到风雨的侵扰和危险的威胁。

中班安全活动《台风来了》教案

中班安全活动《台风来了》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安全活动《台风来了》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知道台风来临时的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在台风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图片:台风来临时的场景图片。

2. 视频:台风来临时的实况视频。

3. 道具:台风模拟道具。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引发幼儿的兴趣。

2. 主题活动:让幼儿观看台风模拟道具,引导幼儿了解台风来临时的现象,如狂风、暴雨等。

3. 实践活动:模拟台风来临,让幼儿学会正确的防护措施,如躲到安全的地方,保护好头部等。

4.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台风来临时的注意事项,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有关台风的主题墙,让幼儿随时了解台风知识。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台风来袭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台风来临时的防护措施。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掌握在台风来临时采取的正确防护措施。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情况中,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台风来临时的安全问题。

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台风来临时的场景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台风。

2. 视频教学法:播放台风来临时的实况视频,让幼儿更加真实地感受台风的力量。

3. 模拟实践法:设置模拟台风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正确的防护措施。

八、教学内容:1. 台风的基本知识:台风的定义、形成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2. 台风来临时的现象:狂风、暴雨、洪水等。

3. 台风来临时的防护措施:躲到安全地方、保护好头部、避免外出等。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引发幼儿的兴趣。

关于台风,这七大认知误区你都知道吗

关于台风,这七大认知误区你都知道吗

热点专题从2019年7月下旬开始,伴随着第8号台风“范斯高”、第9号台风“利奇马”、第10号台风“罗莎”的扎堆出现,“台风”这个可怕的灾害性天气也开始频频占领“热搜”,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不过,你真的了解台风吗?你对它的描述和认知都是正确的吗?中央气象台专家列出了与台风有关的七大认知误区,一起来看一下。

弱台风无疾风,也一定无暴雨吗?那不一定。

比如,今年第7号台风“韦帕”首次在我国登陆时,强度仅为热带风暴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23米/秒,是去年强台风“山竹”的一半。

但它却在我国南部沿海徘徊了三天三夜,向海南、广东、广西多地倾倒了数百毫米雨量。

跟很多强台风一样,它在许多地方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山洪和泥石流。

从统计上来看,台风越强,确实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降水量。

但有时候,那些看上去结构松散、不起眼的弱台风,一旦遇上天时地利,也能带来可怕的影响。

2018年,台风“安比”“温比亚”“摩羯”能够以“柔弱之躯”带来大范围强降雨,就少不了西南季风的鼎力相助。

它们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分别为28米/秒、23米/秒、28米/秒,虽都不是太强,但它们都“幸运”地扛住了陆地上的“恶劣环境”,走得四平八稳,其中“温比亚”甚至在陆地上跑出了73小时的罕见时长。

台风在陆地上待的时间比较长,它们带来的降水自然也就多了。

那为什么独独这些台风可以在“缺湿少热”的陆地上多扛几天呢?这又与良好的水汽输送有着重要的关系了。

整个东亚都处于季风系统之中,台风也不例外。

如果台风登陆后,恰巧有西南季风卷入台风结构中的话,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源源不断输送水汽的“水泵”,这样台风即便脱离了海洋,仍能短暂地维持相对充足的水汽输送,为继续前进积蓄力量。

另一种情况是,当台风遇到其他一些天气系统,比如南下的冷空气,也有可能增加降水。

其中如果冷空气不是特别强,只在台风外围扫过,可以恰到好处地给台风热力和动力过程施加一个扰动,有利于气流抬升,进而增加降水。

谈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谈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各个雷达站观测结果差别不大 , 如果没有台风眼差误就会很大 , 这时就要认 真进行综合分析 ,切不可粗心大意。 无论是卫星定位 ,或是雷达定 位 ,但在实 际分析 中常与地 面常规的观测气 象资料有不一致之处 ,笔者认为这时应 以常规 的地面气象资料确定的台风定 位为重要参考依据 ,不可完全用 卫星云 图或雷达 回波作为定位依据 。 3台风登陆地点 的分析 台风登 陆地点是全球 台风专家们都非常关心的事 , 作 为一 种长期保存 的科学资料极为宝贵。每个 台风登 陆地点也是各 国 社会公众 ,特别是可能受到那个台风袭 击或影响的地 区的公众 极为关心 的新闻 ,因而准确定位 台风登陆地点非常重要。 台风登 陆地 点的分析 ,一定要 以地面气 象资料为主 , 在过 去科学不够发达 的年代 ,沿海常规 的资料也少 ,准确确定台风 等的分析。 登 陆地点有一定难度 。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自动气象 1资料可靠 性分析 站的普及 ,特别是沿海 岛屿有 了 自动气象站后 ,如今的台风登 2 0世纪 8 0 ~ 9 0年 代 ,台风 预报仍 以人 工操作 为主 ,一 份 陆地点 的分析 已经不是太难 了。确定 台风 的登陆地点 ,主要根 气象资料经过观测 、发报 、收报 、填图等许多人的劳动 最后 据 风场 、 气压场 、 变压场 , 这“ 三场 ”的分析 为最 主要 的依据 , 送到预报员手 中进行分析 ,预报员在做预报分析时应先认 真分 尤其注意雨 的大小不能作为登陆点的依 据。 析诊 断资料是 否有误 , 在这种条件下 因为经过多人之手 ,稍 有 3 . 1 风 场 不慎难免 出现差错 。不过那时 的差误是个别的 、很小的 、局部 台风是个气旋 眭环流 ,因而台风中心应在风场气旋性环流 的,同时也不会 因个别资料有误而 出现大 的预报失误 。如今随 中心 ,不 能在某个风 向上。例如 0 2 1 6台风 ( 森拉克 ),有人 着各种预报操作平 台的建立 , 资料都是通过计算机从 网络获取 , 把台风登陆点定在东北风 中,按 当地风场变化特征确定测站是 般失误很少 ,但如有失误就是成片 的、大范 围的,并有可能 在台风登陆点之南或北 ,如某个测 站风 向是顺转 ,由北一东北 导致重大 的预报失误 。因此 ,在 目前 的预报分析和 台风定位时 一东一 东南 ,表明台风在 测站南侧经过 。如果测站 的风 向是逆 务必不能 忽视对资料可靠性分析。 转 ,由北一 西北一 西一西南 , 表 明台风登 陆点是在测站之北 。 2台风定位分析 个登陆的台风 ,在福建沿海 ,一定要 有西南风 出现 ,才 能称 准确的台风定 位 ,是做好未来 台风预报最基本 的一环 ,如 为登陆 ,因为福建沿海呈 东北 、西南走 向 , 如果是东南风 ,还 果定 位错 了 ,那么无论 是用 天气 学的台风预报方法 、统计学 的 不能称为登陆。 - 2 气 压 场 台风 预报 方法 ,还 是动力学 的台风数值预报都会 出现差错 。实 3 际工作 中我们 发现往往 台风定位误差 大约不到 l O O k m,结果导 台风是个低压系统 ,登陆点的气压必定 是在气压 场上 空间 致各 种统计学 的台风预报方法对未来一 、两天 的预报失误都在 分布 中最低处 。由于台风 中心气压低 ,其外 围气 压梯 度大 ,因 5 0 0 ~ l O 0 0 k m之大 。正 因为如此 ,全球所有从 事台风预 报的专 而登陆点 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具有急降急升的漏斗 型特征 , 这是 家都 高度重视 台风定位 的分析 。 很容易判断的 。 台风定位应用 的资料 ,在利用飞机测 台的年代 ,根据 飞机 3 _ 3变压 场 探 测得 到的定位资料 比较可靠 。然 而 自 1 9 8 9年起 台风定位 主 由于台风外 围气压梯度大 ,在其前进方向上 ,气 压随时间 要是 以天气图资料 、卫星云图 、雷达 回波资料综合 分析确定 。 急剧 下降 ,因而出现很大 的负变化 ,通常 以 3 h变压为 主 ,如 在大洋上常规天气图资料奇缺 ,位 于各 国陆上或者某些海 岛上 有加 密观 测 ,1 h的变压更 好 。台风 中心经 过之后 ,气压急 剧 的雷达 ,还不能观测到大洋上的台风。因此 ,卫星云图的分析 上升 ,因而 出现很大 的正变压 ,台风中心位于正负变压中心的 己成为如今最重要的台风定位手段。在卫 星云图上如有 台风 眼 连线 中点 ,且靠近负变压最大的测 站。 定位 比较容易 ,也较准确 ,因人误差 不会 太大。然 而 ,如果 没 只有以上 3 个条件都具备 , 才能称为台风 在某 时某地登陆 。 有台风眼 ,那时定位就难了 ,因而要非常小心认真仔细应用多 我国早在 2 O世纪 5 O年代规定 ,如果 台风 中心经过县级岛 ( 含 种频 道 、多种类 的卫星云图 ,取其优势互补 ,只有这样 才能定 县级 )以下的岛屿 ,不 称为登 陆。 如果台风登 陆之后 ,沿着 位准确 ,在近海或者有 岛屿 的雷达观测 的资料 ,如有 台风眼 , 近海岸移 动经过另一县或半岛 ,则不能再作 为登 陆。

关于台风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关于台风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很抱歉,我无法为您准备5篇长度超过1000字的范文,这会超过我的能力范围。

我可以为您提供一篇大约800字的范文作为参考:标题:我对台风的看法一、引言台风是自然灾害之一,而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给台风一个明确的定义,以便更好地应对和预防。

二、关于台风1.定义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一个大而强的风暴系统。

通常在夏季和秋季,由于海水温度升高,空气变得更加不稳定,热带低气压系统逐渐形成,并加强形成台风。

台风常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洪水、海浪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形成原因台风成因主要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海水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海水蒸发量增加,形成了一股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随着上升的气流被带到大气层中,其能量被释放并使其自旋。

如果温度越高,旋转的速度越快,同样也会引发更严重的台风。

三、台风的影响1.海洋台风会引发海浪,而这些海浪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它们不仅侵蚀海岸,破坏港口,还会淹没低洼的海岛,同时对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形成威胁。

2.农业台风会损坏农田,引发洪水,同时也会给农民在收成期造成财产损失,对农业生产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3.建筑和交通由于台风造成的大风和暴雨,往往会使建筑和桥梁的建设受到破坏,导致交通中断或者更加危险。

四、台风的防范1.单位和政府各个单位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并且及时开展台风的预报和报警工作,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教育民众如何应对台风。

2.个人个人也应该提高对台风的认知和警惕,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必要的防御措施,避免出现人伤和财产损失。

五、结论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中,台风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无法改变台风的形成,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其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只有多方面的应对和预防,才能有效地减少台风给我们带来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台风预报的工具和资料也更加齐全。

本文从常规气象预报的角度结合日常预报经验对台风资料的可靠性、台风定位、台风登陆点、台风影响的辨别等方面进行认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力求在台风的预报中做到更加精确、完美。

关键词: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科学欠发达的年代,传统的台风预报最主要是建立在常规的以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为主的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很难做出比较精细和完美的台风预报和警报。

当时,只能根据有限的天气图资料分析,主要预报台风的路径,然后在路径预报的基础上,对可能受到的影响的地区做出相应的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的预报,而这些预报通常都是按台风模式概念做出,很难做到具体,更难做到精细。

近年随着气象探测手段的逐步加强,台风预报技术快速发展、台风预报工具不断完善,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

尽管如此,在上述基础上,要想把台风预报和警报做的更好,做到精、细、准,进行台风认知分析十分必要。

所谓认知分析,是指对已经出现的气象资料的可靠性,并据此用于台风定位、台风登陆地点、台风影响的辨别等的分析。

1 资料可靠性分析
20世纪80~90年代,台风预报仍以人工操作为主,一份气象资料经过观测、发报、收报、填图等许多人的劳动,最后送到预报员手中进行分析,预报员在做预报分析时应先认真分析诊断资料是否有误,在这种条件下因为经过多人之手,稍有不慎难免出现差错。

不过那时的差误是个别的、很小的、局部的,同时也不会因个别资料有误而出现大的预报失误。

如今随着各种预报操作平台的建立,资料都是通过计算机从网络获取,一般失误很少,但如有失误就是成片的、大范围的,并有可能导致重大的预报失误。

因此,在目前的预报分析和台风定位时务必不能忽视对资料可靠性分析。

2 台风定位分析
准确的台风定位,是做好未来台风预报最基本的一环,如果定位错了,那么无论是用天气学的台风预报方法、统计学的台风预报方法,还是动力学的台风数值预报都会出现差错。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往往台风定位误差大约不到100km,结果导致各种统计学的台风预报方法对未来一、两天的预报失误都在500~1000km之大。

正因为如此,全球所有从事台风预报的专家都高度重视台风定位的分析。

台风定位应用的资料,在利用飞机测台的年代,根据飞机探测得到的定位资料比较可靠。

然而自1989年起台风定位主要是以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在大洋上常规天气图资料奇缺,位于各国陆上或者某些海岛上的雷达,还不能观测到大洋上的台风。

因此,卫星云图的分析己成为如今最重要的台风
定位手段。

在卫星云图上如有台风眼定位比较容易,也较准确,因人误差不会太大。

然而,如果没有台风眼,那时定位就难了,因而要非常小心认真仔细应用多种频道、多种类的卫星云图,取其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定位准确,在近海或者有岛屿的雷达观测的资料,如有台风眼,各个雷达站观测结果差别不大,如果没有台风眼差误就会很大,这时就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切不可粗心大意。

无论是卫星定位,或是雷达定位,但在实际分析中常与地面常规的观测气象资料有不一致之处,笔者认为这时应以常规的地面气象资料确定的台风定位为重要参考依据,不可完全用卫星云图或雷达回波作为定位依据。

3 台风登陆地点的分析
台风登陆地点是全球台风专家们都非常关心的事,作为一种长期保存的科学资料极为宝贵。

每个台风登陆地点也是各国社会公众,特别是可能受到那个台风袭击或影响的地区的公众极为关心的新闻,因而准确定位台风登陆地点非常重要。

台风登陆地点的分析,一定要以地面气象资料为主,在过去科学不够发达的年代,沿海常规的资料也少,准确确定台风登陆地点有一定难度。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气象站的普及,特别是沿海岛屿有了自动气象站后,如今的台风登陆地点的分析已经不是太难了。

确定台风的登陆地点,主要根据风场、气压场、变压场,这“三场”的分析为最主要的依据,尤其注意雨的大小不能作为登陆点的依据。

3.1 风场
台风是个气旋性环流,因而台风中心应在风场气旋性环流中心,不能在某个风向上。

例如0216台风(森拉克),有人把台风登陆点定在东北风中,按当地风场变化特征确定测站是在台风登陆点之南或北,如某个测站风向是顺转,由北→东北→东→东南,表明台风在测站南侧经过。

如果测站的风向是逆转,由北→西北→西→西南,表明台风登陆点是在测站之北。

一个登陆的台风,在福建沿海,一定要有西南风出现,才能称为登陆,因为福建沿海呈东北、西南走向,如果是东南风,还不能称为登陆。

3.2 气压场
台风是个低压系统,登陆点的气压必定是在气压场上空间分布中最低处。

由于台风中心气压低,其外围气压梯度大,因而登陆点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具有急降急升的漏斗型特征,这是很容易判断的。

3.3 变压场
由于台风外围气压梯度大,在其前进方向上,气压随时间急剧下降,因而出现很大的负变化,通常以3h变压为主,如有加密观测,1h的变压更好。

台风中心经过之后,气压急剧上升,因而出现很大的正变压,台风中心位于正负变压中心的连线中点,且靠近负变压最大的测站。

只有以上3个条件都具备,才能称为台风在某时某地登陆。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规定,如果台风中心经过县级岛(含县级)以下的岛屿,不称为登陆。

如果台风登陆之后,沿着近海岸移动经
过另一县或半岛,则不能再作为登陆。

4 台风影响的辨别
如何将台风影响下的大风、暴雨、暴潮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风、暴雨、暴潮区别开来是台风业务预报中和历史资料整理中经常遇到一个重要问题。

4.1 台风大风与冷空气大风的区别
在每年秋季,特别10~11月期间,北方冷空气向南活动比较频繁,经常有冷空气大风和台风大风交叉在一起,如何区分两者差别。

我们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给出区分界线:凡是在24h内气压下降的情况下沿海风力呈系统性加大趋势,并伴随气压下降而不断加强,则定为台风大风;如果距台风6级风圈以外,由台海地形气压槽作用,引起大风者,且伴有气压下降,视为是台风大风。

如果在24h气压上升的情况下沿海风力加大,并随着气压升高而增强,则定为冷空气大风。

4.2 台风大风与雷雨大风的区别
当下雷雨时,还在登陆台风外围气压梯度较大的范围内,或是台风中心登陆后24h内,在登陆中心附近出现雷雨大风,且比原来台风登陆前后风力还要大,可作为台风大风统计,否则,一般不统计为台风大风。

4.3 台风暴雨的确认
台风影响下的暴雨,统计范围较广,时间也较长。

除把台风环流直接引起的暴雨(包括外围阵雨区、螺旋雨带、台风眼壁引起的暴
雨)之外,经常把台风外围的热带云团的暴雨,西南季风或热带辐合带紧跟台风后部引起的暴雨,台风减弱后在其残留环流影响下,或者在台风环流外围由于湿斜压不稳定引发的暴雨等,都作为台风暴雨进行统计。

因为他们都与台风环流或与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诱发有关。

有时前一个台风影响尚未结束,后一个台风又来了。

这时两者很难区分,只能把两者一起统计。

但要切忌把台风以外西风槽前引起的降水作为台风降水统计。

4.4 判断台风影响的标准
凡是受台风影响,某站出现日雨量≥10.0mm以上的降水,或是测站出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大风。

凡具备两个标准之一者,就可作为台风对观测站有影响。

4.5 数值天气预报的认知分析
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己有很高的可信度。

但即使如此,作为科学,对于数值预报结果,既要应用,又要认知。

当然这是一种更高的认知分析,预报员要用到天气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并要结合自身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辩证的逻辑思维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认知分析,不能盲从。

同时,我们应当重视风场对台风移向的作用,然而这种风场的作用,有时似乎被忽视了。

例如,0505台风(海棠)靠近台湾东侧海上突然打转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椭圆形运动,这就是风场作用使然,是在风场作用下使台风呈陀螺运动的结果。

此外,通过分析地面变压、变温、高空变高、变温对判断台风路
径、天气发生发展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在20世纪80~90年代,预报员非常重视分析这些资料,然而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预报员逐渐淡化了其重要作用,甚至常被弃置,有时也因此导致预报上的失误。

总之,在气象预报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对各种实况资料准确的认知分析仍然非常重要,它对于提高台风预报水平仍有着其他预报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敏,郑永光.近50 年(1949-199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1):10-16. [2] 陈联寿.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j].热带气象学报.2006,17(6): 672-681.
[3] 冷梅,高超.利用传真天气图判断异常台风路径的动态[j].航海技术,2005,26(5): 2-3.
[4] 马艳,张庆华.关于台风风场研究进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黄渤海海洋,1999,17(1):61-64.
[5]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j].台湾海峡,2000,19(1):65-69 .
作者简介:郑东旗(1956-),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市气象局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