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浸出法制备出一种药物制剂,掌握浸出法的制剂技术,了解浸出制剂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浸出法是一种制剂技术,它是将药物粉末与溶剂混合并静置,使药物成分从固体粉末中溶解出来,形成溶液或悬浮液,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最后将药液制成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药物粉末与溶剂混合将药物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并用磨粉机或搅拌器等设备充分混合,使药物成分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2. 静置将混合好的药物粉末和溶剂放置在室温下静置,使药物成分从固体粉末中溶解出来。

3. 过滤或离心将药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

4. 制剂将药液制成制剂,如口服液、注射液、外用药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药物粉末和溶剂本实验选用蒲地蓝为药物,以水为溶剂。

将蒲地蓝粉末称取0.5g,加入50ml的水中,用磨粉机充分混合。

2. 静置将混合好的药物粉末和溶剂放置在室温下静置,约30分钟。

3. 过滤将药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杂质。

4. 制剂将药液制成口服液,将滤液加入适量糖浆中,充分搅拌即可。

四、实验结果制得的蒲地蓝口服液呈深蓝色,无明显悬浮物,pH值为7.0。

五、实验分析浸出制剂是一种常用的制剂技术,具有制剂简单、易操作、药效稳定等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制剂时间长、药物成分易被水解等。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

本实验选用蒲地蓝为药物,以水为溶剂,制得的口服液颜色深、pH值适中,符合药品制剂要求。

但由于蒲地蓝易被水解,制剂稳定性较差,所以在制剂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制剂时间和温度,以保证药品质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浸出法制备出一种蒲地蓝口服液制剂,掌握了浸出法的制剂技术,了解了浸出制剂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也发现了浸出制剂存在的一些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剂技术。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1--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学习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1.酒剂、酊剂与流浸膏均为含醇浸出制剂,成品均应检查乙醇含量。

酒剂与酊剂尚须作甲醇量检查。

2.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澄清液体剂型。

对药材量无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以酒为浸出溶剂,采用冷浸渍法、热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制备,可加适量的炼糖或炼蜜矫味。

3.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20g。

通常以不同的乙醇为溶媒,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4.流浸膏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相当与原药材1g。

一般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多用渗漉法制备,亦可用浸渍法、煎煮法制备。

操作方法及要点见教材,不再赘述。

流浸膏成品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于贮存。

5.渗漉法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

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时,按渗漉法操作,收集渗漉液时应先收集药材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约药材量3~4倍的续漉液。

续漉液回收乙醇,低温浓缩至稠膏状,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调整至规定的标准,静置24h以上,滤过,即得。

6.药材的粉碎度应适宜,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若过粗有效成分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漉、过滤等处理较困难。

装筒前药材应润湿,使其充分膨胀;装筒时应将药粉分次加入,层层铺平,松紧一致;装溶剂时应排除筒内气泡。

避免冲动粉住,使提取完全。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设备器皿:磨塞广口瓶、渗漉筒、木槌、接受瓶、铁架台、蒸馏瓶、冷凝管、温度计、水浴锅、烧杯、量筒、量杯、脱脂棉、滤纸、电炉、蒸发器、漏斗、天平等。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7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7

第六章浸出药剂考点:八种剂型的含义、特点;具体数值;质量要求。

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特点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浸出制剂常以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

以水为溶剂时,多用煎煮法制备;采用其他非水溶剂时,可选用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提取法等方法制备。

浸出制剂的主要特点有:①复合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的稳定性较差。

二、汤剂的含义与特点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

汤剂为液体复合分散体系,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目前中医临床仍然广泛使用。

汤剂之所以数千年延用至今,是因为该剂型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同时制法简便,以水为溶剂,价廉易得,起效又较为迅速,但也存在着味苦量大,必须临时制备等缺点。

三、合剂与口服液的含义与特点中药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中药合剂与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它克服了汤剂临用时制备的麻烦,浓度较高,剂量较小,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

口服液多灌封于易拉盖瓶中,质量相对稳定,适合工业生产,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剂型之一。

但两者的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四、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一)中药合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浸提→纯化→浓缩→分装→灭菌。

1.浸提:一般按煎煮法操作,每次煎煮1~2h,煎煮2~3次。

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菊花、柴胡等,可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药渣再与处方中其他药材一起加水煎煮。

亦可根据药材有效成分的特点,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其他溶剂,采用渗漉、回流提取等方法浸提。

2.纯化:含有淀粉、粘液质、蛋白质、果胶及泥沙、植物组织等杂质的药材煎煮液,经静置初滤后,尚需进一步纯化处理。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高速离心法、乙醇沉淀法、吸附澄清法等。

【精品课件】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精品课件】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
结合水: 难除去,干燥速度慢 非结合水:
吸水性物料:结晶水、细胞壁内的、毛 细管中的、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 水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水:离子水、蒸馏水
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
(生物碱盐、甙、氨基酸、蛋白质、鞣质、 树胶 )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乙醇:防腐。
不同浓度乙醇可选择浸出不同有效成分, 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
50%~70%:生物碱、甙类, 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
3、渗漉法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贵重、含量低的药材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 :3-5ml/min。
4、回流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 回流→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 ➢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 ➢ 反复套用溶剂, 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
五、浸出液的蒸发
2、减压蒸发 移去蒸气,降低沸点,提高温度差, 蒸发温度低、速度快,浓缩效率高, 适用于不耐热成分。
浸出液的蒸发
薄膜蒸发 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 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 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可在常 压或减压下进行 浓缩效率高,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六、浸出液的干燥(158页)
1、干燥的原理: 传热过程 + 传质过程
浸出过程
3)扩散阶段:
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 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
溶剂(动态平衡 )
浸出过程
4)置换浸出阶段: ➢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 高浓度浸出液。 ➢ 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浸出辅助剂:提高浸出效果(酸、碱、表 面活性剂等) 混合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出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剂工艺。

2.锻炼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原理:浸出制剂是指将药材放置于流化床干燥箱中,在常温下较长时间内连续接触流体,与药材有效成分相溶,形成较高质量的抽提液。

实验步骤:1.准备药材:将制剂所需的药材取出并剁碎。

2.制作溶液:将饮用水加热至80℃左右,加入适量的乙醇并搅拌均匀。

3.浸泡:将药材加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倒入制作好的溶液,盖上盖子,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浸泡48小时。

4.分离:将溶液离心分离得到药液。

5.浓缩:将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中,锁定温度,开始浓缩,至溶液净重1/4时停止浓缩。

6.干燥: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流化床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以上,至干燥后的药材干燥透彻,无水分为止。

7.包装:将药材分装并封装。

实验结果:制备出了色泽浅黄,无异味的浸出制剂,干燥后药材呈干燥状,无水分,较好地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了浸出制剂,并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药材的剁碎操作不够细致,影响药材被溶液彻底浸泡。

2.干燥时间不够长,药材中仍有水分未被完全除去。

3.在浓缩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药液溢出。

改进方案:1.使用专业的药机进行药材剁碎。

2.将干燥时间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3.在浓缩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药液溢出。

指导教师评价:本实验组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操作规范,存在一些小失误,但能够在实验中总结改进方案,责任心强,值得肯定。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橙皮酊的制备,掌握浸渍法的操作要点。

2.通过桔梗流浸膏的制备,掌握渗漉法的操作要点。

3.通过板蓝根浸膏粉的制备,掌握喷雾干燥法原理,了解喷雾干燥器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1.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除只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它酊剂,每100m1相当于原药物20g。

2.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后,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亦可用浸膏剂加规定溶剂稀释制成。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照药材1g。

3.浸膏剂系指将药材浸出液浓缩后制得的稠膏状或粉状的半固体或固体剂型。

除特别规定外,每1g浸膏剂相当于2~5g原药材。

一些浸膏剂需用稀释剂调整至规定标准。

浸膏剂分为稠浸膏剂和干浸膏剂两种,前者为半固体,具有粘性,含水量约为15~20%;后者为干燥粉状制品,含水量约为5%,可用稠浸膏剂干燥制备,亦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或其它适宜方法将药材浸出液直接干燥成细粉。

4.浸出方法(1)浸渍法取适当粉碎的药材,臵有盖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3~5日或规定的时间。

倾取上清液,残渣用力压榨,挤压出的残液与上清液合并(或加入溶剂适量,依法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并浸出液)。

加溶剂至规定量后,静臵24小时,过滤,即得酊剂。

(2)渗漉法药材经适当粉碎后,加规定的溶剂均匀湿润,密闭放臵一定时间,均匀装入渗漉器(图1)内,加入适量溶剂(高出药材面)。

放臵适当时间后,按规定的速度渗漉并随时补充溶剂,先收集约85%药材重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约为初漉液的3~5倍)经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含并,稀释或浓缩至规定标准,静臵,取上清液分装,即得。

图1渗漉装臵1—渗漉筒;2—药粉;3—脱脂棉(未臵筛板),4—滤纸;5—浸出溶剂;6—烧瓶;7—接收瓶(3)煎煮法将经处理的药材加适量的水,加热煮沸2~3次而使其有效成分煎出的方法。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第八章浸出制剂浸出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中医药保健事业和医药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重点掌握以上各剂型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以药材提取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剂等剂型将另外专章叙述。

第一节概述一、含义: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由于浸出药剂既保留中药传统的制备方式,又采用现代去粗存精的提取工艺,因此,浸出药剂是中药各类新剂型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例如:阿片酊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除具有镇痛作用外,还有止泻功效,但吗啡虽然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无明显的止泻功效。

2.减少服用量去除了部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减少了服用量,增强其稳定性及疗效。

3.部分浸出药剂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4.浸出药剂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汤剂久贮后发霉变质;药酒、酊剂、流浸膏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吸潮、结块。

三、浸出药剂的种类1.水浸出剂型2.含醇浸出剂型3.含糖浸出剂型4.无菌浸出剂型5.其他浸出剂型第二节汤剂一、概述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汤剂主要供内服,也有煮汤供洗浴、熏蒸、含漱等外用,分别称为浴剂、熏蒸剂及含漱剂等。

汤剂能保留至今,是基于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汤剂主要缺点是: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

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不易提取完全等.二、汤剂的制备汤剂系按煎煮法制备,一般先在药材饮片或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各次煎液即得。

影响质量因素:煎药火侯煎煮用水煎煮时间次数特殊中药处理:⑴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酊剂的制备 浸出制剂

酊剂的制备 浸出制剂

酊剂的制备:浸出制剂酊剂是一种透明、均质液体药剂,通常用于给药时口服。

制备酊剂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浸出制剂。

下面将介绍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1. 原料准备制备浸出制剂需要准备多种原料,包括药物、溶剂和辅料。

药物是制备酊剂时最重要的原料。

需要根据所需要的剂量来确定所需的药物量。

溶剂通常使用乙醇、甘油和水。

辅料包括香料、甜味剂、色素等。

2. 药物粉碎将需要的药物粉碎成细粉末,这可以提高药物对溶剂的溶解速度。

粉碎的方法可以使用磨粉机或钵磨机。

3. 溶解药物将粉碎的药物加入穿透力好的溶剂中,加热并搅拌混合,直到药物完全溶解。

4. 滤清将已经溶解的药物液体过滤,以去除含有大颗粒物质的沉淀物。

滤器的选用要根据药物液体的粘度和颗粒大小进行选择。

5. 调整浓度将过滤后的药物液体浓度调整至所需浓度。

可以使用电子天平测定溶液的密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所需的药物包装量。

6. 加入辅料将药物液体搅拌均匀,然后逐渐加入辅料,如香料,甜味剂和色素。

通常情况下,每次加入一种辅料,都需要充分搅拌,以确保均匀混合。

7. 储存将制好的酊剂装在无毒、无味、透明的瓶子里,并将其密封保存。

正确的储存条件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8. 质量控制最后,需要对制备好的酊剂进行质量控制。

合格的酊剂应该具有准确的成分、稳定和一致的色泽以及符合规定的物理性状。

以上是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酊剂时需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制备出质量合格的酊剂。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2. 世界药典 3.《本草纲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五、浸出液的蒸发
蒸发:浓度低浸出液加热除去部分溶 剂溶液浓度。
减少破坏:淡浸出液浓浸出液, 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 ,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1)液面上蒸汽的浓度: 吹散蒸汽、减压蒸发。
(2)液体蒸发面的面积:正比 (3)液体表面上的压力:
反比,减压蒸发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工艺、设备
单级浸出工艺:溶剂一次加入 , 多级浸出工艺:溶剂分次加入 , 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1. 浸出效率高 2. 浸出液浓度高 3. 浸出速度快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3、渗漉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润湿→装 于渗漉器→浸渍→渗漉→滤过渗漉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动态浸出:在渗漉器上部连续添加浸 出溶剂,自下部收集浸出液。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 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 ❖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 浸出辅助剂:提高浸出效果(酸、碱、表
面活性剂等) ❖ 混合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水:离子水、蒸馏水
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
(生物碱盐、甙、氨基
(1)药材粗细 ❖ 药材粗,表面积小,浸出效率低,
太细,浸出杂质多。 ❖ 药材的性质、浸出溶剂、浸出方法。
水(膨胀)粗粉,乙醇:中等粉, 含粘性物药材,粗粉;
坚硬药材:细粉,疏松药材:粗粉。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影响浸出的因素
(2)浸出溶剂 ➢ 有效成分的溶解, ➢ 常用:水、乙醇, ➢ 溶剂pH值:浸出、稳定性 。
(7)药材与溶剂的相对运动:渗漉 (8)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四、浸出方法
1. 煎煮法 2. 浸渍法 3. 渗漉法 4. 水蒸汽蒸馏法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1、煎煮法: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
药材 适当粉碎 加水浸泡 微沸一定时间 分离煎煮液
药材煎煮2-3次 过滤煎煮液 浓缩至规定浓度 制成各种制剂
传质过程:溶质药材固相溶剂液相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溶剂进入细胞内
浸出溶剂
药材性质
极性(水、乙醇) 糖、蛋白质
非极性
脂肪油、蜡质 (干燥)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渗入细胞 ) ➢ 表面活性剂,易润湿。 ➢ 脱脂、脱蜡(水) ➢ 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提取)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1、煎煮法
适用范围 有效成分溶于水 对湿、热稳定 杂质多 易霉变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2、浸渍法
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温热 条件下浸泡,浸渍出有效成分。 常温浸渍法(冷浸法), 加热浸渍法, 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2、浸渍法
加盖、搅拌、3-5天、滤过 粘性、新鲜、挥发性药材 无须浓缩、时间长、效率差(贵重、 含量低)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乙醇:防腐。
不同浓度乙醇可选择浸出不同有效成分, 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
50%~70%:生物碱、甙类, 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三、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剂: 氯仿、乙醚、石油醚:非极性有机溶剂, ❖ 脂肪油、挥发油、蜡质、生物碱及某些甙。 ❖ 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 ❖ 脱脂或脱蜡。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影响浸出的因素
(3)浸出时间 浸出时间,浸出量 (扩散平衡)
(4)浸出温度:微沸… ➢ 温度,溶解,扩散,浸出 ; ➢ 蛋白质凝固、酶破坏,制剂稳定性 ➢ 热敏感药材,温度。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影响浸出的因素
(5)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浸出速度。
(6)操作压力: 组织坚实的药材,压力,润湿 ,浸出
有效成分、辅助成分 无效成分、组织物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制剂的特点
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 效,疗效好;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 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原药材); ④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 外观和药效。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二、浸出原理
浸出过程: 1)浸润、渗透阶段
3)扩散阶段
2)解吸、溶解阶段 4)置换浸出阶段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过程
2)解吸、溶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解吸、溶解 ❖溶剂不同,溶解成分不同 ❖乙醇------胶质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过程
3)扩散阶段:
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 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
溶剂(动态平衡 )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过程
4)置换浸出阶段: ➢ 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 高浓度浸出液。 ➢ 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3、渗漉法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贵重、含量低的药材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 :3-5ml/min。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4、回流法
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 回流→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 ➢ 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 ➢ 反复套用溶剂, 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4)传热温度差 热源、溶液的温度差20℃。
(5)液面结膜:搅拌 (6)传热系数:
减少热阻,不凝性气体、污垢层。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五、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
(7)液体的静压力: 加大液面、沸腾蒸发
(8)沸点升高: 浓度,蒸发,搅拌、加稀溶液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液的蒸发
常用蒸发设备
1. 常用蒸发 2. 减压蒸发 3. 薄膜蒸发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液的蒸发
1、常用蒸发 蒸发速度慢,适合耐热成分。
2、减压蒸发 ➢ 移去蒸气,降低沸点,提高温度差, ➢ 蒸发温度低、速度快,浓缩效率高, ➢ 适用于不耐热成分。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内容简介
1.浸出制剂的定义、特点。 2.药材的预处理,药材的品质检查。 3. 浸出溶剂,浸出过程,浸出方法,浸 出工艺、设备,影响浸出的因素。 4.浸出液的蒸发,蒸发方法,影响因素。 5. 各种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
一、概述
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 中 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 制剂。 汤剂、流浸膏、丸剂、片剂、注射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