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材料书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资料报告材料

‘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某110kV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的部分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A院(系、部、中心)电力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工程实践中心9-322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6日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及实施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已知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参数选择与具体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任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实施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零序短路电流计算 (4)2.1各元件电抗标幺值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各序阻抗化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班别: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2年5月14日至5月27日目录设计的任务及其目的—--—-——--———-———-—-———-—-——-—-----——----———--3§1、背景资料----—-—————-—-———--——-———-—-—--——-—----—-—---——-——41。
1主接线图及其数据依据--———-—----————-—-—--——-——————---41.2德保县电网主要参数————-———————--——----—-———-—---—————-5§2、3~1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8§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11§4数据的整定过程---—--—-—-—--————--—-—--——---——-—--————————124。
1通过主接线图画出课程设计所需的系统图———-——-———124.2短路阻抗计算—-----—---—---—-—---—-—----—-——-—-——----———134。
3电流保护的整定-----——----—-—-———-——-—--——-—————---—-——144.4保护定值表——-—-—-——-———————---—-----—-—---—-—--—-———-—--22§5课程设计小结———————-—---—-—————-—--————--—-—--—————-————-—24参考文献----—-——--———--—---—--—-—--—-——---—--——————-------———25设计的任务及其目的任务四:德保华银铝业原料车间保护误动作解决方案我们所选择的设计任务是解决德保华银铝业原料车间保护的误动作,确保原料车间的正常运行。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 单辐射式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设计系别: 自动化学院专业: 0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力智能控制方向)姓名: 谭善文学号: 2007104743002指导教师: 曾燕飞设计日期:2010年6月28日—2010年7月2日前言电力生产发,送,变,用的同时性,决定了它每一个过程重要性。
电力系统要通过设计、组织,以使电力能够可靠、经济地送到用户。
对供电系统最大的威胁就是短路故障,它会给系统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它。
对于一个大电网,故障发生的几率和故障带来的扰动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切除故障的保护装置,电网是不允许运行的。
这就是继电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程度。
正确安装保护装置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系统复杂的内部连接和与电厂的关系致使很难检查正确与否。
因此有必要采取校验手段。
保护是分区域布置的,这样整个电力系统都得到了保护,而不存在保护死区。
当故障发生时,保护应有选择地动作,跳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开关。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
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
故障一旦发生,必须迅速而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元件,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切除故障的时间常常要求小到十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秒,实践证明只有装设在每个电气元件上的保护装置才有可能满足这个要求。
而这种保护装置直到目前为止,大都是由单个继电器或者继电器与其附属设备的组合构成的,因而称之继电保护装置。
其基本任务是:(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可见,继电保护对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阻止故障的扩大和事故的发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提高整定和校核工作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班级: 2008级生信1班学号: 20085097:学博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王牣评分: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教师签名(盖章):日期:年月日目录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1)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目的 (1)2、原始数据 (2)2.1 基础数据 (2)2.2 系统接线图 (3)3、课程设计要求 (4)3.1 需要完成的设计容 (4)3.2 设计文件容 (5)第二节馈线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 (6)1、馈线保护配置 (6)2、馈线保护整定计算 (6)2.1 电流速断定值计算 (6)2.2 阻抗I段定值计算 (6)2.3 阻抗II段定值计算 (7)2.4 过电流定值计算 (7)第三节变压器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 (8)1、变压器保护配置 (8)2、变压器电量保护整定计算 (8)2.1 差动速断保护 (8)2.2 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 (8)2.3 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 (9)2.4 单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 (9)2.5 零序过电流保护 (10)2.6 过负荷保护 (10)3、变压器非电量计算 (10)3.1 瓦斯保护整定计算 (10)3.2 主变过热整定计算 (10)第四节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配置与整定计算 (11)1、并联补偿装置保护配置 (11)2、并联补偿装置整定计算 (11)2.1 电流速断保护 (11)2.2 差流保护 (11)2.3 过电流保护 (12)2.4 高次谐波过流保护 (12)2.5 差压保护 (13)2.6 低电压保护 (14)2.7 过电压保护 (14)第五节 B相馈线保护原理接线图和展开图 (15)1、电流保护 (15)2、阻抗保护 (16)第一节设计任务书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目的1)能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巩固、加深及扩大专业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正确领会和贯彻国家的方针、技术经济政策,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并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全面情况,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方面。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 让学生了解基础电路理论和继电保护原理;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应用知识技能的认识。
三、设计原则1. 突出实践性:本次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点。
2. 突出系统性:本次课程设计注重系统性,将继电保护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3. 突出创新性:本次课程设计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设计流程1. 确定实验内容:根据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确定实验内容,包括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搭建实验电路、确定实验参数等。
3. 实施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4. 分析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结果分析1. 过电压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过电压保护电路,成功地对于过电压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2. 欠电压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欠电压保护电路,成功地对于欠电压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3. 过流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过流保护装置,成功地对于过流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负载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评语:考勤(10)守纪(10)设计过程(40)设计报告(30)小组答辩(10)总成绩(100)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4姓名:王英帅学号:201009341指导教师:赵峰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7月18日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3115/E =ϕ kV ,G115X =Ω、G310X =Ω,160L =km ,340L =km ,B-C 50L =km ,C-D 30L =km ,D-E 20L =km ,线路阻抗0.4Ω/km ,I rel 1.2K =、III rel rel 1.15K K II ==,A 300I m ax C.-B =、C-D.max 200A I =、D-E.max 150A I =,SS 1.5K =,re 0.85K =G1G39845123ABCDEL1L31.2 要完成的任务我要完成的是对保护5和保护3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整定设计,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来满足对各段电流及时间的要求。
2 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设计规程根据规程要求110kV 线路保护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距离保护、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三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和低频率保护,并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过负荷告警功能,跳合闸操作回路。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涉及的是三段过流保护。
其中,I 段、II 段可方向闭锁,从而保证了保护的选择性。
2.2 本设计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主保护:反映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最短的延时有选择的切出故障的保护。
在本设计中,I 段电流速断保护、II 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后备保护:主保护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作为下级主保护拒动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护,同时作为本线路主保护拒动时的近后备保护,在本次设计中,III 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DOC)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目录:一设计课题 (3)二原始资料 (3)主接线 (3)相关数据 (3)三.相间距离保护装置定值配合的原则和助增系数计算原则.4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 (4)距离保护定值计算中所用助增系数的选择及计算 (5)\四.设计设计内容 (6)选择线路保护的配置及保护装置的类型 (6)选择110kV线路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型号.7线路相间保护的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 (9)五.设计总结 (10)参考资料 (12)¥一.设计课题:110KV线路继电保护及其二次回路设计二.原始资料::主接线!下图为某电力系统主接线。
该系统由某发电厂的三台发电机经三台升压变压器由A母线与单侧电源环形网络相连,其电能通过电网送至B、C、D三个降压变电所给用户供电。
2:2:相关数据⑴电网中的四条110kV线路的单位正序电抗均为Ω/kM;⑵所有变压器均为YN,d11 接线,发电厂的升压变压器变比为121,变电所的降压变压器变比为110/;⑶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3 × 50 MW,最小发电容量为2 × 50MW,发电机、变压器的其余参数如图示;⑷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输电网络闭环运行;⑸系统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⑹&AB 、 BC 、 AD 、 CD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 230A、 150⑺线路A、 230A和 140 A,负荷自启动系数;⑻各变电所引出线上的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如图示,△ t=。
⑼系统中各110kV母线和变压器均设有纵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
三.相间距离保护装置定值配合的原则和助增系数计算原则: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距离保护定值配合的基本原则如下:(1)距离保护装置具有阶梯式特性时,其相邻上、下级保护段之间应该逐级配合,即两配合段之间应在动作时间及保护范围上互相配合。
距离保护也应与上、下相邻的其他保护装置在动作时间及保护范围上相配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1-XZ^ —1—・刖S《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
本次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五大部分,运行方式的分析,电路保护的配置和整定,零序电流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距离保护的配置和整定,原理接线图及展开图。
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行方式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 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网在某种连接情况 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CT3 Q3T4 G4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一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电流保护:K 1 rel = 1.2 , K" rel = 1.15 ,电动势: E = 115/ v3 kv ; 发电机: X =X =X =X=5+(155)/14=5.71 ,1.G12.G11.G22.G2X1.G3 =X 2.G3 =X I .G4=X2.G4=8+ (98)/14=8.07 ;变压器: Xi T1 Z X m =5+(105)/14=5.36,X0.T1 ~X 0.T4 =15+(30 15)/14=16.07 ・,X1.T5 =X 讥6 =15+(20 15)/14=15.36 ,X0.T5 =X 0.T6 =20+(4020)/14=21.43 ;线 路: L A -B = 60km , L B -C = 40km ,线路阻抗Zl = Z 2 =:0.4 /km X=60kmX 0.4/km=24 ,X =40kmX0.4/km=16 ;1.A-B1.B-CXO .A -B =60km X 1.2 /km=72 ,X O .B -C =40km X 1.2 /km=48 ;I A-B.L.max=I C-B.L.max = 300A ;Css二1.2,Kre=1.2;也可能1台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 1001姓名: XXXXXX学号: 201009028指导教师: XXXXXX 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7月19日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图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φE =、G115X =Ω、G210X =Ω、G310X =Ω、160km L =、340km L =、B-C 50km L =、C-D 30km L =、D-E 20km L =,线路阻抗0.4Ωkm ,rel 0.85K =Ⅰ,rel rel 0.85K K ==ⅡⅢ,B-C.max 300A I =、C-D.max 200A I =、D-E.max 150A I =、SS 1.5K =、re 1.2K =。
图1 系统网络图1.2完成的容实现对线路保护3以及保护4的三段距离保护设计。
2设计的课题容2.1设计规程在距离保护中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它们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系统运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
本课题要完成3、4的距离保护,距离保护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围稳定。
常用于线路保护。
具体是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
2.2本设计的保护配置(1)主保护配置: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的切除被保护设备或线路故障的保护,距离保护的主保护主要是距离保护Ⅰ段和距离保护Ⅱ段。
(2)后备保护配置: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分为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的保护,距离保护第Ⅲ段。
3保护3处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1)保护3处距离保护第Ⅰ段整定保护3处的Ⅰ段的整定阻抗为()set.3rel B-C 0.85500.417Z K L z ==⨯⨯=ΩⅠⅠ式中,set.3Z Ⅰ______距离Ⅰ段的整定阻抗;B-C L ______被保护线路BC 的长度;z ______被保护线路单位长度的阻抗;rel K Ⅰ______可靠系数,一般取0.8~0.85;动作时间30s t =Ⅰ(2)保护3 处距离保护第Ⅱ段整定与相邻线路CD 距离保护Ⅰ段相配合,保护3处的Ⅱ段的整定阻抗为()()()set.3rel B-C set.20.85500.410.225.67Z K L z Z =+=⨯⨯+=ΩⅡⅡⅠ式中,set.2Z Ⅰ______线路CD 的Ⅰ段整定阻抗,其值为()set.2rel C-D 0.85300.410.2Z K L z ==⨯⨯=ΩⅠⅠ灵敏度校验set.2senBC 25.67 1.2835 1.2520Z K Z ===>Ⅰ 满足要求。
动作延时 320.5t t t =+∆=ⅡⅠ(3)保护3 处距离保护第Ⅲ段整定 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L.min 190.526Z ===Ω 式中,L.min U _______正常运行母线电压的最低值;L.max I _______被保护线路最大负荷电流;采用全阻抗特性,则保护3的Ⅲ段整定值为()rel re set.3L.min ss 0.85 1.2190.526129.5581.5K K Z Z K ⨯==⨯=ΩⅢⅢ式中,ss K _______电动机自启动系数,取1.5~2.5;re K _______阻抗测量元件的返回系数,取1.15~1.25。
灵敏度校验作为近后备保护时,按本线路末端短路进行校验,计算式为 set.3senBC 129.558 6.4779 1.520Z K Z ===>Ⅲ 满足要求,即可以作为本线路Ⅰ、Ⅱ段的近后备保护。
作为远后备保护时,按相邻线路末端短路进行校验,计算式为set.3senBC CD 129.558 4.0487 1.22012Z K Z Z ===>++Ⅲ 满足要求,可作为相邻下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动作延时32 1.5s t t t =+∆=ⅢⅢ4保护4处距离保护的整定与校验对于保护4是具有双侧电源的保护,所以对它不仅要考虑整定值的设计,还要加功率方向原件,功率方向原件是当线路发生短路时来判断流过线路的短路功率方向。
(1)保护4的Ⅰ段主保护整定计算:()set.4rel AB 0.85400.413.6Z K Z ==⨯⨯=ΩⅠⅠ动作时间40s t =Ⅰ(2)保护4的Ⅱ段主保护整定计算(由灵敏度计算):set.4sen AB1.25Z K Z =≥Ⅱ 所以()set.420Z ≥ΩⅡ式中, sen K _______灵敏系数;set.4Z Ⅱ_______距离Ⅱ段整定阻抗;AB Z _______被保护线路阻抗。
动作时间40.5s t =Ⅱ(3)保护4的Ⅲ段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由灵敏度计算):set.4sen AB1.5Z K Z =≥Ⅲ 所以()set.424Z ≥ΩⅢ动作时间41s t =Ⅲ保护4的Ⅱ段主保护、Ⅲ段后备保护均由灵敏系数整定,故无需校验。
5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电流互感器:按照规程要求连接导线应采用相适应的导线。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一般强电系统用5A ,弱电系统用1A 。
同时为了确保所供仪表的准确度,互感器的一次侧额定电流应尽可能与最大工作电流接近,所以本设计中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为LCWB6-110B 。
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根据电网电压在(0.9-1.1)N1U 围变动,选择串级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二次侧额定线间电压为100V ,和所接用的仪表或继电器相适应以保证线路的保护要求,所以本设计选择的电压互感器的型号为JDZJ-3。
继电器: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整机系统的要求;继电器的结构型式与外形尺寸应能适合使用条件的需要;经济合理。
距离保护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通过测量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实现,所以选用全阻抗继电器。
6保护原理图6.1保护测量回路对于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功能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判断出故障处于规定的保护区还是保护区外,因此测量回路主要作用是判断出故障位置,至于区或区外的具体位置,一般并不需要确切的知道。
6.1.1绝对值比较原理的实现 绝对值比较的一般动作表达式如式A B Z Z <所示。
绝对值比较式的阻抗元件,既可以用阻抗比较的方式实现,也可以用电压比较的方式实现。
该式两端同乘以测量电流⋅m I ,并令m A A I Z U ⋅⋅=,⋅⋅=B B m U Z I 则绝对值比较的动作条件又可以表示为A B U U <,绝对值比较的电压形成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绝对值比较电压形成电路6.1.2相位比较原理的实现相位比较原理的阻抗元件动作条件为C D 90arg90Z Z -≤≤。
令,,则相位比较的动作条件又可以表示为C D90arg 90U U -≤≤。
相位比较原理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相位比较电压形成电路6.2保护跳闸回路三段式距离保护主要由测量回路、起动回路和逻辑回路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保护跳闸回路原理图(1)电压二次回路断线闭锁元件。
当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保护会误动作。
为防止电压二次回路线断线时保护的误动作,当出现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可将距离保护闭锁。
(2)起动元件。
被保护线路发生短路时,立即起动保护装置,以判别被保护线路是否发生故障。
(3)Ⅰ、Ⅱ、Ⅲ、段测量元件。
测量元件用来测量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阻抗的大小,以判别故障是否发生在保护围,决定保护是否动作。
(4)振荡闭锁元件。
振荡闭锁元件是用来防止当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距离保护的误动作。
在正常运行或系统发生振荡时,振荡闭锁装置可将保护闭锁;而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解除闭锁开放保护。
所以振荡闭锁元件又可理解为故障开放元件。
(5)时间元件。
根据保护间配合的需要,为满足选择性而设的必要延时。
正常运行时,起动元件、测量元件均不动作,距离保护可靠地不动作。
当被保护线路发生故障时,起动元件起动、振荡闭锁元件开放,Ⅰ、Ⅱ、Ⅲ、段测量元件测量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在保护围故障,保护出口跳闸。
7对距离保护的评价从对继电保护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来评价距离保护,可以得出如下几个主要的结论:(1)根据距离保护工作原理,它可以在多电源的复杂网络中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2)距离Ⅰ段是瞬时动作的,但是它只能保护线路全长的80%—85%,因此两端合起来就使得在30%—40%线路长度的故障不能从两端瞬时切除,在一端需经过0.5s的延时才能切除。
在220kV及以上电压的网络中,这有时候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因而不能作为主保护来应用。
(3)由于阻抗继电器同时反应于电压的降低和电流的增大而动作,因此,距离保护较电流、电压保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此外,距离Ⅰ段的保护围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其它两段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因此保护围比较稳定。
(4)由于保护围中采用了复杂的阻抗继电器和大量的辅助继电器,再加上各种必要的闭锁装置,因此接线复杂,可靠性比电流保护低,这也是它的主要缺点。
参考文献[1] 谭秀炳.铁路电力与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M].:西南交通大学,2006:53~85.[2] 俊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中国电力,1993:223~256.[3] 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2004:25~41.[4] 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中国电力,2005:25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