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古道

合集下载

说说秦岭六条古道,兼谈诸葛亮魏延之争

说说秦岭六条古道,兼谈诸葛亮魏延之争

说说秦岭六条古道,兼谈诸葛亮魏延之争秦岭六条通道八条蜀道秦岭、淮河,是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西起甘肃,东到河南,绵延一千六百公里。

秦岭陕西段,高大险峻,南北数百里,在历史上,秦岭陕西段,自西向东,共有六条通道,其地势崎岖险要,路途艰难。

这秦岭六道分别是——陈仓道,又名故道,从勉县到宝鸡,开辟于先秦时期,因宝鸡古称陈仓而得名,途径留坝。

当年名将韩信从此道自汉中杀进关中,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出奇制胜,击败项羽,建立了汉帝国。

汉族,得名于汉帝国;汉帝国,得名于汉王国;汉王国,得名于都城汉中;汉中,得名于汉水。

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西逃,先是跑到兴平,杨贵妃被杀,然后唐玄宗一路向西,跑到宝鸡,走陈仓道,南下四川。

现在的宝成铁路,其秦岭段,大致沿陈仓道附近。

较早的宝鸡到汉中的公路,也是沿陈仓道附近。

褒斜道,从汉中到眉县,开辟于东汉,因沿着汉水支流褒水、渭水支流斜水而行,南出口在汉中褒谷、北出口在眉县斜谷,故此得名褒斜道。

李白走过此道,发出:“蜀道难”的惊叹。

现在的青海到福建的316国道,其秦岭段,大致沿褒斜道附近。

骆谷道,从洋县到周至,开辟于东汉末年,因北出口为骆峪口而得名,这是秦岭六道中,唐人走得比较多的一段。

唐“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之后的不少唐帝君臣,只要关中有事往汉中四川跑,都走的是骆谷道。

骆谷道相对较近,可以较快达到汉中四川,不过其路途也最为险峻。

当然,在现代技术下,这都不叫事儿,近,才是最主要的,现在,北京到昆明的著名的108国道,以及京昆高速,其秦岭段,都是大致沿骆谷道,途径佛坪。

京昆高速的秦岭段,就是西安-汉中高速。

还有,西安-成都高铁,其秦岭段,也大致沿着骆谷道附近。

子午道,从西乡到西安,开辟于秦代,因北出口是长安县的子午谷而得名。

秦末,项羽将偏僻的汉王国封给刘邦,刘邦被迫从此道去了汉中,为了迷惑项羽,边走边烧栈道,表示将安守汉中,不回关中了。

刘邦后来打回关中,明里慢悠悠地修复子午道的栈道,暗里却从陈仓道出兵,突然出现在关中,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子午道曾达到鼎盛的秦岭古道

子午道曾达到鼎盛的秦岭古道

子午道曾达到鼎盛的秦岭古道子午道是蜿蜒在千山万壑的秦岭腹地中,沟通京城长安与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一分为二的秦岭古道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其得名不同于秦岭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是以地名或河流名称命名,子午道从长安出发穿越秦岭时,相当长的一段都是以正南正北的方向延伸,由于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名子午道。

子午道在秦岭中的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走向并不一致。

秦汉魏晋时期的子午道,大致由长安南丰峪口为起点进入秦岭子午谷,再从其南的腰竹岭沿直河(今石泉河)向南,转而西达石泉、洋县、汉中。

子午道从长安出发穿越秦岭时,很长一段都是以正南北方向延伸,由于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名子午道。

子午道全长足有千里,其中穿行于山间的谷道占到80%以上,道路崎岖,沿线居民稀少。

但西晋后,秦岭以北的子午道北段和西乡县子午镇以西的子午道南段则沦为旧道,秦岭以南至西乡县子午镇的子午道中段走向发生巨大变化。

大致是从宁陕县江口镇折向西南,溯冷水河谷至关帝庙,又折南翻越鸡公梁至七里沟口,进入月河河谷,经宁陕老城、汤坪入石泉县境,过青草关、两河口到西乡县子午镇,是为子午道新线。

不过,子午道改行新线后,旧线并未废弃,只是新线去汉中比旧线更捷近,而旧线去汉阴、安康更有优势。

西晋后,秦岭以北的子午道北段和西乡县子午镇以西的子午道南段则沦为旧道。

从卫星遥感影像图上看会更加清楚,你会惊奇地发现秦岭中河水和溪流是如此地密集。

其实倒也不用惊奇于子午道的走向,因为当古人企图穿越秦岭这个南北平均宽达200多公里,长800多公里的一个庞大山系时,沿着河流冲刷出的河谷溯游而上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而巍峨秦玲恰恰还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这点从卫星遥感影像图上看会更加清楚,你会惊奇地发现秦岭中河水和溪流是如此地密集,就是这无数条水流,千万年来侵蚀切割着秦岭,造就了千沟万壑、崇山峻岭。

子午道改行新线后,旧线并未废弃,只是新线去汉中比旧线更捷近,而旧线去汉阴、安康更有优势。

秦岭户外路线图

秦岭户外路线图

秦岭户外路线图营盘七大穿:营盘,位于秦岭南麓终南山脚下,西临乾佑河,东依碉堡山,北与西安翠华山地质公园相连接。

历史上曾是西安(秦)通往安康(楚)古骡马大道的必经之路,呈南北走向,素有“秦楚咽喉”之称。

这里不仅是商贾行人的必宿之地,更是兵家安营扎寨的必争之地,故此命名为营盘。

现在冠名的秦楚古道,属历史上贯通西柞的“义谷道”中的一段,南起花门楼北至天都池,全长15公里。

据《柞水县志》载,该道始建于南北朝保定二年(562年),道宽2.5公尺,可通行,是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

50年代初曾经复修过两次定名为“西康驮运路”。

营盘是西安驴界很热的站点,不仅是因为古代地理位置重要,更因为是户外界传说的“营盘七大穿越线路”起点。

小小的一个营盘古镇,聚集了从石贬峪、太乙峪、小峪、大峪、库峪等峪口穿越秦岭的多条古道,进而也就演绎出多条户外线路。

在陕西关中一带驴友中,经常有人从南坡营盘出发徒步穿越秦岭,常走的线路有7条,分别经过秦岭北坡的石砭峪、太乙峪、小峪、大峪、库峪,号称“营盘七大穿”。

全部尺寸全部颜色全部类型【户外穿越】秦岭·鳌太穿越全程回忆-美丽清720×540鳌太线首绘线路图户外救援不再满山跑_宝鸡新353×450茫茫芒草,邂逅秦岭深处的妩媚--2013年陕西西600×57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0月2日至9日穿越秦岭,探533×800西安户外经典徒步线路:秦岭东梁-中华户外网户650×4052007-09-09:秦岭库峪游记- 西部旅游- 户外旅500×2682006年8月18日:秦岭大峪莲花沟穿越- 心灵的375×672不凑热闹玩休闲--秦岭沣峪、营盘环形自驾游- 716×529【苍茫户外--端午专辑】登秦岭主峰太白山,赏满666×8222013年大作五一秦岭骑行召集-绿野轻骑兵-户外600×276端午专题【骑行】--秦岭分水岭-西北-绿野户外626×564【苍茫户外--端午专辑】登秦岭主峰太白山,赏满895×715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_自480×313第2 页秦岭深处户县境内惊现30米飞天瀑布-山水户760×4283月15日(周六)秦岭72峪穿越之--子午峪穿越抱792×592发现秦岭溶洞- 路线图- 中国户外运动论坛- 94×120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_自480×3162010版秦岭地区徒步线路图(等高线+立体晕染120×120户外资料:秦岭72峪及附近景点地图(组图)-西部378×209中铁十八局集团西秦岭隧道TBM运输初战告捷400×300玛队★2010年10月01日-06日第二次陕西秦岭太750×478请西安的驴友给一个秦岭所有的穿越路线图。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主要有嘉陵道(陈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丹灞道,这五条古道是连接关中到陇蜀的主要通道。

陈仓道(嘉陵道)首先是嘉陵道,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又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的这条古道。

嘉陵道北段宝鸡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交通枢纽。

位于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

散关当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交通要道枢纽。

亦称崤谷。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通过。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穿关而过,千年天堑变通途,一批旅游场馆业已兴建。

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大散关,亦称“散关”。

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

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

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

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沿商於古道穿越秦岭

沿商於古道穿越秦岭

沿商於古道穿越秦岭
沿商古道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商道和人文交流通道,由于其起点是沿海的南京,终点是宝鸡,因此被称为“沿商古道”。

它全长约190公里,横跨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等省份,穿越大别山、秦岭等山脉,向西北穿越黄河进入关中平原,向北进入内蒙草原地带,古时被誉为“天下第一高速”。

在古代,沿商古道是贯穿南北的重要交通线,是劳动、军事、文化、商业等交流的血脉。

它起点南京,途经扬州、徐州、蚌埠、武汉、宜昌、襄阳、汉中等地,最终抵达宝鸡。

经沿商古道,人们在沿途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融合。

史书记载,易国(商纣王的弟弟)据说曾带领一群商人从王宫的东门门禁外,顺潮而下,逾过淮河,抵达徐州,成为沿商古道开拓第一人。

秦岭段是沿商古道的最重要之一,这里山高路窄,地形险峻,沿途景色壮美。

在古代,沿此道拉货的人们经常要面临贫瘠的峡谷和悬崖峭壁,并且还有贼寇的骚扰。

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改进,这条路逐渐成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商道,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人际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

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北段为关中——秦岭——汉中,南段为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

秦岭横亘在中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南北宽一二百公里,它犹如中国的一道脊梁,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

秦岭以北有富饶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有富庶的汉中盆地,自古以来,两地人民相互往来,都要翻越险峻无比的大山,人们利用山中天然的河谷、地势开创了四条连接南北通古道,沿着这四条古道,演绎出一幕幕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

自汉唐以来关中一直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而由汉中盆地往北翻越秦岭进入关中盆地与长安的四条古道自西向东依次是:1、陈仓道2、褒斜道3、傥骆道4、子午道。

1、陈仓道——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陈仓道是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又名故道,散关道。

北段从宝鸡陈仓县入山,翻越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抵达汉中,因为沿着故道水而行,所以被称为故道。

此道绕开了秦岭山势最陡峭的部分,路程也更为平坦。

但比其他三道要远很多,远约200里。

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惯行路线,刘邦北伐关中便走的是陈仓道,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把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天下,韩信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

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秦岭褒斜古栈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

秦岭褒斜古栈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

镇区栈道遗迹多处,誉为“古栈道自然博物馆”。其中江西营有平梁直柱式栈 道遗迹,史称“二十四孔阁”,山崖上有晋代修造栈道作记的摩崖石刻一方, 是目前汉中唯一已知的晋代修凿栈道的石刻。
此外,留坝县江口镇附近,有洪武寺遗址、柘梨园赤崖遗址、梭椤树古城遗址、 江西营“三交城”遗址等,无不显现古栈道风采。
俯望张良庙
汉张留侯词(张良庙)座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 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 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位。
张良庙
江口镇位于留坝县东北部,距县城68公里,是褒河上游、古栈道中段的一个 经济重镇和商贸集散地,全镇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53个村 民小组、,总人口7,569人,其中农业人口7,085人。
6.陈仓道,北起宝鸡的陈仓,南到汉中勉县。 7.连云道,北从宝鸡凤县,南到汉中的褒城。 8.祁山道,北从甘肃天水,南到汉中。 9.荔枝道,从汉中西乡县出发,翻巴山,到汉中镇巴县,再到四川万源。
褒斜道又称石门道。因褒斜道南口是用人工开凿的一个隧道洞,叫作石门,洞 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在水库中。 褒斜道是两汉三国时期长安通往巴蜀的主要道路,多设驿站。
音乐:苏武思乡
褒斜古道,是我国古时穿越秦岭最为著名的千年交通要道,至今仍然发挥着重 要作用。这也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大道,特别是骑车行驶在这条 古道上,感受更爽。真正是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沿 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而得名。褒斜道为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主干道路, 全长249公里,为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

翻越秦岭山的六条古道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长江黄河流域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就在秦岭的峪中劈山填石、架设栈道,从而开辟了许多条翻越秦岭的古道。

长安附近比较有名的6条古道从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和武关道。

1、陈仓道陈仓道,以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陈仓县而得名;因秦岭北侧有散关扼控,又名散关道;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惯行路线,刘项相争时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由此道北伐关中。

唐代辟为驿道,逐渐替代其他栈道,成为长安通往巴蜀的主要驿道。

其经行路线大致为:自长安循陇关道西行,至凤翔折南至陈仓(今宝鸡东),西南行入秦岭至玉女潭,穿越散关翻越黄牛岭至黄花川,沿故道水行至凤县,入故道川,经马岭寨、两当县、固镇、河池县、长举县至兴州治所顺政县(今略阳县),复东南行经兴城关、分水岭后渡沮水至西县(今勉县西),折西南经百牢关至金牛县(今宁强县金牛镇),再沿金牛道入蜀或经褒城至汉中。

2褒斜道褒斜道系古代长安穿越秦岭通达陕南、四川的又一驿道。

因沿渭水支流斜水与汉水支流褒水两条河谷而行,北入口在眉县斜谷,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称褒斜道。

此道历史最为悠远,是秦汉时期咸阳、长安通往陕南、四川的主要驿路。

《史记》称关中南往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

其经行路线大致为:自古长安经户县折西过周至、眉县,由斜谷口入秦岭,沿斜水东侧南行,经鹦鹉嘴、下寺湾,越老爷岭入桃川谷,西过灵丹庙、杜家坪,登五里坡,进入褒水上源之一的红岩河上游(今太白县城所在地嘴头镇),再折向西南行,经两河口、关山街、古迹街、西江口镇、孔雀台、马道镇、褒姒铺,穿石门或越七盘岭出褒谷口,经褒城到达汉中。

当年李白来往于秦蜀,走的就是这条险要栈道,所以他写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绝唱。

褒斜栈道到褒谷口时被迫停工,此时是东汉永平年间。

汉明帝闻讯后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商议,随后下诏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在这里开凿一条长15米,高宽约4米的穿山隧洞,称为石门,这是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古道
-----四大古道和四小古道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长江黄河流域分水岭的秦岭,是横亘在关中盆地与商州盆地、安康盆地、汉中盆地之间的大山,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因各种往来目的,就在秦岭的峪中劈山填石、架设栈道,从而开辟了许多条翻越秦岭的古道。

秦岭中的古道有这四大古道,还有四小古道。

事实上,在这四大古道以东,就是古代由关中通往东南方向的安康岭南还有四个古道,就是所谓的四小古道。

他们分别是:蓝武道,库谷道、义谷道和锡谷道。

秦汉地图
更多地图:/NB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090
子午道:从长安区的子午峪进入再翻越到沣峪,沿河谷上行穿越秦岭到石泉县,向东可进入安康盆地,向西可进入汉中盆地。

唐代诗人杨凝的《送客入蜀》中有诗句“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李白的《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中也有诗句“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

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

”,说的都是这里;子午道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

这条道有新旧两线,古道乃汉魏时期顺池河下行至石泉;六朝后的新线才是经江口、宁陕达石泉,全程520公里。

秦汉魏晋时期,子午道的大致经行路线为:自古长安南下,经今西安南郊杜城村,入今长安县子午镇附近子午谷,溯谷而上至土地梁,越梁沿沣水支流至喂子坪附近沣水河谷,溯谷南行至关石(即子午关,又名石羊关);过关石后南行,越秦岭主脊到宁陕县沙沟街,循汉江支流旬河而下,经高关场、江口镇、沙坪街、大西沟,翻越月河梁至月河坪,南渡月河顺腰竹沟行,于古桑墩附近越腰竹岭进入汉江另一支流池河沿,循池河南下,经营盘、胭脂坝、新矿、龙王街、铁炉镇入石泉县境,经梧桐寺、迎风街、石佛寺、筷子铺、后营至池河镇,过马岭关绕汉江北侧九里十三湾至石泉县城;自石泉县城向西北,经古堰、绕峰街至西乡县子午镇,过子午河入洋县境,复经金水镇、酉水镇、龙亭进入汉江平原,过洋县、城固县城到达汉中。

唐代“涪洲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站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

在秦岭诸道中,子午道最为冷落,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味不变,才取捷近的子午道。

子午道北段地图,北起子午镇北豆角村,这儿还有老城门。

子午道中段地图,基本与210国道重合,一直到达江口才有分叉
子午道南段地图,黄线为六朝后的新线,红线为汉魏时期老线,从江口南面的月河坪分开,向南走池河到石泉(注意是月河坪而不是月河乡)
傥骆道:从周至县的西骆峪进入,从厚畛子镇穿越秦岭到达洋县华阳古镇,再向南可以进入汉中盆地。

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

这条路线主要于军事活动。

正始二年(244),魏将曹爽出骆峪罚蜀。

甘露二年(257),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

唐代,傥骆道曾一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

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傥骆道北段
傥骆道中段
傥骆道南段
褒斜道:从眉县的斜峪进入,沿石头河谷上行穿越秦岭到达太白县,再向南沿褒河河谷就可以到达汉中盆地。

唐诗中反映褒斜道的有,岑参的诗句“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

”、杜甫的诗句“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

”、白居易的诗句“途穷平路险,举足剧褒斜。

”等等;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汉中。

全长380公里。

唐天宝十五年,玄宗李隆基为多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便是取褒斜道入蜀。

褒斜道北段
褒斜道南段
陈仓道:从宝鸡市区向南,沿清江河上行,过大散关穿越秦岭,沿嘉陵江河谷下行,可一直到达广远市,进入四川盆地。

首先是嘉陵道,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又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的这条古道。

嘉陵道北段
嘉陵道中段
嘉陵道南段
蓝武道:从蓝田县的辋峪东侧翻山进入蓝峪河谷,沿河谷上行穿越秦岭到达商州,在商州盆地的丹凤县就可以接上丹江水路,可进入河南和湖北境内。

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代诗人李逢吉的诗句“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

”中的蓝关和武关就是在蓝武道上;蓝武道系古代长安翻越秦岭,东南向通往南阳、荆襄以至江南、岭南的驿道。

因途经蓝田关、武关,故名蓝武道或武关道;又因自长安先到达商州(今商县),唐时又名商山路。

蓝武道开辟于商末周初,荆楚部族首领鬻熊受封为楚子,在率族人自关中移居江汉时开辟此道。

周秦汉唐时在诸驿道中地位仅次于潼关道。

唐代此道大致经行路线为:自唐长安城东行,过灞桥后折向东南,经蓝田坡底村上七盘岭,绕芦山南侧过蓝桥到蓝桥镇,溯蓝桥河而上,经牧护关(唐时称蓝田关)翻越秦岭梁,顺丹水支流七盘河下至黑龙口,折东行经商州、丹凤县后出武关,又东经商南县富水镇出今陕西省境,经西峡县、内乡县至南阳。

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
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均系自古代长安翻越秦岭,南向通往金州(今安康)的驿道,各以入口秦岭山谷得名。

唐宋时已有山间小径,元代正式辟为驿路。

库谷为河支流库峪河自秦岭而出的山谷,位于今蓝田与长安两县交界处。

库谷道经行路线大致为:从长安东出,经引驾回折南入库谷(库峪口),溯库峪河而上翻越秦岭,经十八里小岭、
阴沟口、阎王沟、黄家店、石湾铺、拦马河、表德铺至镇安县,循乾佑河而下,经今长哨、东坪、青铜至两河关进入旬水谷道,又经赵湾、甘溪至旬阳县,折西沿汉江北岸到达金州。

义谷即今长安县东南60里的大峪口。

锡谷即今长安县东南的小峪口。

义谷道、锡谷道是到达镇安县之前的另两条驿路,至镇安后与库谷道相合。

古道的变迁:
从唐长安城向东南、正南和西南三个方向上的蓝武道、子午道和褒斜道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官道,我们也可以叫做唐朝的国道,而且这国道一用就是一千多年。

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陆续修通了一些穿越秦岭的国道和省道,西安附近穿越秦岭的国道有:
312国道:从蓝田县蓝峪进入,基本沿着蓝武古道翻越秦岭到达商州,向东南方向通往河南、湖北地区;
210国道:从长安区沣峪进入,基本沿着子午古道翻越秦岭到达安康地区,向南方向可以通往重庆地区;
108国道:从周至的黑峪进入,沿着黑河河谷上行穿越秦岭到达汉中地区,向西南方向可以通往四川地区。

进入21世纪后,近年陕西省陆续修通了穿越秦岭的三条高速公路:
沪陕高速(西安至商州段):从蓝天县的辋峪进入,穿越秦岭沟通关中盆地与商州盆地;
包茂高速(西安至安康段):从长安区的石砭峪进入,穿越秦岭沟通关中盆地与安康盆地,其终南山隧道全长 18公里,为亚洲第一长隧道;
京昆高速(西安至汉中段):从户县的涝峪进入,穿越秦岭沟通关中盆地与汉中盆地。

对比评价:
陈仓道-----山间河谷小道----------路途长-----路况较好------------出口离长安最远
褒斜道-----栈道为主-------------路途中等-----路况好-------------出口离长安中
傥骆道---少部分栈道、大部分山路—路途最短---路况最差------------出口离长安较近
子午道-----栈道为主-------------路途中等----路况一般------------出口离长安最近
历史
陈仓道是最传统的道路,在人们发明栈道前,这几乎是唯一的道路,汉中想要守住这条道路,只需在阳平关一堵就行了,曹操伐张鲁时,就困于此无可奈何。

褒斜道是战国时蜀国所建,是最古老的一条栈道,诸葛亮多次从此路出兵,保养较好,第一次北伐,赵云于箕谷做疑兵,据太白县志记载,太白县北的伐鱼河旧称箕谷水,伐鱼河位于太白县上方、斜水左,但并不是第一幅图那条小河,那个是马峪河,就是诸葛亮与诸葛瑾书中所谓绥阳小谷(“绥阳小谷,山崖绝险,溪水纵横。

”杨守敬编制的《历代舆地图》,称马峪河即古之绥阳小谷)。

褒斜道在蜀汉时期似乎没有有名的防御地点,可能包括在所谓“外围”里了,姜维撤围,钟会伐蜀,从褒斜道入,没有什么抵抗就进入汉中,包围了汉乐二城。

傥骆道是三国时才修筑,可依靠的水道很短,因此路况最差,这条路之所以屡屡使用是因为它最短,因为有两条水道,傥水、酉水,所以这条路有两条岔道,兴势山是蜀汉防御其中一条岔道的重要据点,曹爽伐蜀,就被王平堵在这里,让费祎绕后包了饺子。

另一条岔道由黄金谷负责。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

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

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

”平曰:“不然。

汉中去涪垂千里。

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

””
子午谷是王莽所修,这条路的缺点是南侧的出口更像是去西城而不是去汉中的,因为从黄金谷到石泉县之间路
非常差,在现代,这条路需要开凿隧道,在古代就只能翻山了,蒋琬意图攻西城,都没有尝试走陆路,司马懿配合曹真伐蜀,从西城出发甚至要“斫山开道”,黄金谷可以防御从此路来的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