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以及评价

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以及评价

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以及评价

喜欢唐朝历史的同学都知道“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

间的清明政治。小编整理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以及评价,和小编一起回顾

这段历史吧。

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必备术语大全高一历史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答题经典万能句

1贞观之治简介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

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

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

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

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

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

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1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1.奠定国基(对当世影响)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

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

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2.确立制度(对后世影响)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3.政风沿袭(对后世影响)太宗施政有方,选贤问廉能,克己纳谏,成为一种良好

的政治风气。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仿效。4.用人

唯才(对当世影响)太宗用人唯才,不问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

(完整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李世民、武则天和 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兀盛世” 局面 形成的原因及对唐朝的贡献。 过程与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出席 56人 教知识与 技能 学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任务三女皇帝武则天 历史地位或评价 采取措施 作用或影响 史学界对她的统治称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 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计 预 预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任务一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他们穿着的服饰都是唐装, 在今 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我们到国外旅游, 如果想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去哪合适呢?唐人街也称 中国城。无论服装或是建筑名称, 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朝代 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呢?究竟是谁奠定唐朝繁盛的历史呢?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学 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新授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开国皇帝 (3)都城 (4)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师:提到唐朝,首先回忆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炀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种种劣行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是李学生回答:唐人街学生回答:唐朝

贞观之治练习题

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2.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 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 隋末农民起义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 ) A. 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那么这位大臣是:( D ) 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D.魏征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D )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6.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C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创造了一个新字“曌”(Zhao)。 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 A ) 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 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 D ) A. 帐篷 B. 房间 C. 内室 D. 宰相房玄龄 二、填空题: 9.公元_________年,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动脑筋 11.“明察秋毫”:小明特别喜欢历史,因而历史知识颇为丰富,有“小历史学家”的称号。而他的朋友小奇则是个小马虎,常常将历史人物张冠李戴,假设你是小明,请找出小奇的错误。 ①小奇:唐太宗可真是慧眼识英才呀。 小明:怎么说? 小奇:因为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杜如晦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做宰相,人称“房断杜谋”。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奇:唐太宗与汉武帝可太像了。他们都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享受的欲望。汉武帝

百家讲坛:贞观之治是一场形式主义的乌托邦

百家讲坛:贞观之治是一场形式主义的乌托邦 一 武德九年(626年)十月,登基不过三个月的唐太宗李世民,主持召开了一场由大部分要臣参加的御前政论会议。会议讨论的主题是“自古理政得失”,目的是希望找出一条适合本朝发展的路线方针。 刚刚从关东地区巡视回来的魏征在会上信心满满地说:“正如饿极了的人很愿意吃东西,大乱之后百姓也更愿意接受教化。只要上下同心,按照圣哲的教导行事,几个月就能见效。要是两三年才见效,那就是失职!” 名儒封德彝对此却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夏、商、周三代之后,人心日渐浇薄,故秦朝重用法律,汉代推崇霸道。不是秦、汉的君主不想教化百姓,而是教化不了。封德彝们的结论是:“魏征一介书生,不识时务,若相信他的邪说,必会祸乱国家。” 这场著名的辩论,最终是魏征获得了胜利。许多年以后,唐太宗发自肺腑地感叹道:“我之所以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全是魏征的功劳。”又过了许多年,历史学家们在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时,激动不已地呼喊出了这个名词:“贞观之治”! 历史学家们激动不已,历史却沉默不语。 在这沉默不语的历史背后,有这样一连串数字: 西汉初年,全国百姓户口为300万上下,人口约1400万。(《中国人口史》) 光武帝去世时(57年),全国户口为427.9634万,人口2100.7820万。(《续汉书·郡国志》)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户口数为245.9840万,人口数1616.3863万。(《晋书》) 贞观初年,户口不及300万。(《通典》) ……

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另一连串璀璨的名词: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太康之治、贞观之治…… 漫长的800年里,这些几乎永恒不变的数字,简直平静得令人窒息。 为了可以把这条残酷的脉络表述得更清晰一些,下面这一连串数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人口数约为4000万。(《中国人口史》)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国户口数1223.3062万,人口数5959.4879万。(《汉书·地理志》)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全国户口数大约1067.7690万,人口数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户口数大约890.7536万,人口数4601.9956万。(《通典》) 在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另一连串灾难性的名词:秦末大乱、绿林赤眉之乱、黄巾之乱、隋末大乱、安史之乱…… 二 历史永远是理性的,甚至永远是符合数学逻辑的。 从秦汉到隋唐,近千年的漫长时光里,人口的生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一直都在作殊死搏斗。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中国的大多数人口一直都集中在古老的黄河流域。耕地一直都是有限的,农作物品质也一直没有什么改进。无论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民们如何披星戴月,6000万人口,似乎一直都是这块土地所能承载的极限。 王莽时代的大骚乱,一直被史书解读为王莽暴政的结果,但却忽略了一个显著的事实:随着生殖力的急速增加,汉末百姓的人均耕地,已经不及汉初百姓的五分之一,而粮食亩产又几乎没有什么提升。王莽花了半生的时间来经营一个帝国的精神文明,但最终却无法解决生殖力增加所带来的巨大的生存问题。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先反对王莽的都是农民,知识分子直到最后一刻才弃他而去-王莽因精神文明建设而成功,却不得不因为无法继续推动物质文明建设而失败,他满足了知识分子们的虚荣,却满足不了草民们的肚皮。生殖力过于旺盛所带来的流民问题,在王莽之前,已经困扰了汉帝国近百年。这不是王莽和他那个时代能够和平解决的问题-除非他们能够发明杂交水稻。 同样的道理,当东汉人口再次接近6000万这个极限时,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骚乱再次爆发。而史籍却仍在一味地奢谈那些年朝廷的腐朽与昏庸-譬如宦官专权,再譬如外戚干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 习题 第二课“贞观之治” 知识点梳理: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用人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因为推行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了发展,由于唐太宗年号为“贞观”,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反映了他重视农业生产;他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 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

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的政权,不是唐朝的一部分。 唐太宗步辇图 巩固练习: 小明将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大伟大 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想一想,促使唐太宗徐心纳谏、轻徭薄赋的主要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 吐蕃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A.可汗 B.赞普c.单于D.皇帝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贞观之治的主要影响

贞观之治的主要影响: 文治方面 1.奠定国基(对当世影响) 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 2.确立制度(对后世影响) 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3.政风沿袭(对后世影响) 太宗施政有方,选贤问廉能,克己纳谏,成为一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仿效。 4.用人唯才(对当世影响) 太宗用人唯才,不问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举代门第,逐渐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世家豪族轮流掌政的恶习,广开平民高仕的机会,清除旧社会的观念,缓和了社会矛盾。 5.文化传播(对当世影响) 太宗戮力复兴文教,奖励学术,大兴国学,又下诏修诸经正义及史籍,外国君长如高句丽、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来唐留学,使唐代学术文化传播四方。东亚各国尤以日本、高丽为甚,深受唐文化影响。 6.民族混成(对当世/后世影响) 唐太宗武功显赫,却少有鄙视边族,故东亚各民族逐渐混入,唐代名将和大臣,不少为同化了的外国人,原属鲜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长孙氏等,在太宗时已不被视为外国人。 武功方面 1.声威远播(对当世影响)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四方臣服,西北外夷共尊太宗为「天可汗」,并筑「朝天可汗道」,以便向唐室进贡。 2.领土扩大(对当世影响) 唐代此时版图辽阔,超汉宣帝在位时,至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达到鼎盛,是时领土东临於海,西逾葱岭,北逾漠北,南至南海。 3.中外文流(对当世影响)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年)平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平定薛延陀,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定龟兹和焉耆,贞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练习题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618年,建立唐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4.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 C、重视纳谏 D、加强中央权力 5.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 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 7.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8.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1.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历史贞观之治练习题

历史贞观之治练习题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bull;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 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能力提升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贞观之治的启示

贞观之治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5-07-17T14:05:51.4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作者:曲文平 [导读] 核心问题是对人民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很多矛盾亟待解决,而唐太宗正是一位化解社会矛盾的高超艺术大师。曲文平山东省牟平一中264100 一、核心问题是对人民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很多矛盾亟待解决,而唐太宗正是一位化解社会矛盾的高超艺术大师。李唐立国之初,面对的是隋朝留下的一个各种社会关系严重失衡、社会矛盾高度激化的烂摊子。以唐太宗为首的初唐政治家们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从根本上扭转了濒临崩溃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并初步达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贞观政治领袖对人民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千古名言就是唐太宗基于对暴隋滥用民力以致迅速灭亡这一深刻历史教训的总结。 二、提出切实可行的施政纲领,脚踏实地地贯彻落实。针对隋末滥用民力导致的社会矛盾极度尖锐化,唐太宗指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积德、得民心,并不在于大力搜刮,把仓库都装得满满的。要是后代不好,积蓄那么多,正好会使他奢侈享乐,国破家灭。”为此,唐太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政方针,那就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全面推出了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措施。 三、引进制约机制。贞观年间,另一个应引起今人高度重视的因素就是对“制约”机制的引进和实行。首先是中央机构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大部门之间的互相制约,以利相互纠错、尽量公正持平。其次是以唐太宗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力的监督制约。最后是贞观年间群臣对皇帝的制约。隋炀帝的下场,以及隋朝的灭亡,着实让唐太宗刻骨铭心,他恐怕重蹈覆辙,由此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收敛享受的欲望,收敛行使权力的欲望,一切从国计民生的需要出发,从治理天下的需要出发。让群臣监督自己,保证自己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走下去。 四、贞观之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1)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是社会达到平衡和谐的基础。首要的一条就是执政者应牢记唐太宗的至理名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是保障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害民等同害己。(2)解决社会矛盾的措施须有针对性,大政方针落实的时候一定不要流于形式。贞观之治之所以令人高山仰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贵在行动的道理。(3)制约机制。贞观的经验表明:制约机制能使政策完善,错误得以及时纠正,并使政令通畅,社会上下层之间保持着较为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 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 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这是不可信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当然,年轻的李世民见事敏速,行动大胆,劝李渊早日举兵,可能纠正过李渊行动过于迟缓的弱点。在李渊的授意下,他在组织起兵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我们也是应该承认的。 李渊父子得知王威、高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资治通鉴》卷183)617年五月伏兵于晋阳宫城外。次日清晨李渊和王威、高君雅同坐视事,刘文静引开阳府司马刘政会进来,说有密状告人谋反。李渊故意示意王威取状先看。刘政会说:“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视之。”李渊看状,上写:“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高君雅发现已陷入对方圈套,大呼:“此乃反者欲杀我耳。”刘文静等立即执王、高二人入狱。恰巧突厥数万人扰晋阳,众人以为是王威、高君雅所勾引,李渊于是斩王威、高君雅,铲除障碍,公开起兵。六月,建成、元吉等始至晋阳。 起兵后,李世民倡议北结突厥,以解后顾之忧,并凭借突厥兵马壮大声势。李渊亲笔致书突厥,卑辞厚礼,遣使驰送始毕可汗。向突厥称臣,请始毕出兵相助,约定“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突厥送马千匹来太原互市,并答应出兵相助。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自己与建成、世民率领三万大军誓师南下。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机进兵关中。沿途队伍不断壮大,十一月,李渊命建成、世民四面进攻,遂克长安。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617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迎代王侑即皇帝位,是为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炀帝为太上皇。隋恭帝以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杀隋炀帝。五月,隋恭帝禅位,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定都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

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审签: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 ) A .李渊 B .李世民 C .李治 D .李隆基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 .重视发展生产 B .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提倡节俭 D .注重任用贤才 3.制度创新是巩固统治的有效保证。如图反映的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4.“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视纳谏 B .吸取隋亡教训 C .轻徭薄赋 D .结束割据混战 5.“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她改名为‘曌’,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她”是(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6.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7.某校七年级的孙丽同学想制作一期“开元年间名臣榜”的手抄报,下列人物能够入选的是( ) ①姚崇 ②房玄龄 ③宋璟 ④魏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这个盛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 D .开皇之治 9.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 .虚心纳谏 B .轻徭薄赋C .科举选才 D .微服私访 10.《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重用有才能的人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11.(2018·岳阳)“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是评价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统治( ) A .武则天 B .唐太宗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2.(2018·甘肃)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经常以隋亡为诫,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到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材料二: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哪些贤臣的辅佐?(至少写出两位)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在她的统治期间,她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巩固统治和推动社会进步? (3)材料三中的诗歌是对唐朝哪个繁荣盛世局面的描述?材料二中人物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两个治世局面中间起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三位唐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上有何共同之处?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

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创新七下历史352课堂导学案编制:毛明学班级: 姓名;第组号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求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记住“开元盛世”的含义。 3.归纳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本课思维导图 三、自主预习 1. 贞观之治: (1)措施:吸取的历史教训,,。唐太宗,知人善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及;制定,减省;增加,鼓励,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在经济上,减轻,鼓励。 (2)含义: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 2.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创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他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她在位期间,得到持续发展,持续增长,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局面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年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发展经济,改革。注重、,这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 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时期,史称“”。 四、合作探究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请回答:这首诗反映了开元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全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2.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这三位帝王的主要功过,你对哪位帝王评价最高?为什么? 五、知识结构:(见右图) 六、随堂演练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关“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徵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C.加强中央权力 D.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说:“……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长处和短处,如今他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所说的“他”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 A.房玄龄 B.魏徵 C.姚崇 D.杜如晦 5.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魏徵既殁,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 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家给人足”,唐太宗采取了什么关注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可贵品质。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四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社会状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

( 1 )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 2 )统治措施 3.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4.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统治措施 ( 1 )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2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6.历史功绩: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开元盛世” 7.概况: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改革措施:

9.局面: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某校七年级( 1 )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时,李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 皇帝的姓氏 )。”李涛所指的“某朝代”是( B ) A.隋朝 B.唐朝 C.秦朝 D.汉朝 2.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摘要内容相符的皇帝是( A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3.“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C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内容,即“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的政策,并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它上乘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开元盛世,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盛世局面,这一时期中国与外国友好往来,中国文化转播世界,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本课中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有:唐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对唐太宗有一定的了解,和这种盛世局面的表现,最后对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认识及评价。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等。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贞观之治”这一课程中,我们要对唐朝的建立有一定得了解,同时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们自主探索,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已是唐太宗,你会怎样治理国家;最后对女皇武则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应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多角度的去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次课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人为贤的气度,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告诉学生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也要关注民生、节约自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社会的方展贡献一份力量,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出现的原因,和“贞观之治”这种盛世局面的表现。 难点:如何客观的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四、教法设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复习提纲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言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何时?唐朝。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4、隋末在太原起兵的隋朝官僚是谁?李渊。 5、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李渊(唐高祖)、618年、长安。 6、唐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其年号是什么?李世民(唐太宗)、贞观。 7、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贞观之治”局面怎出现的原因?) (1)主观方面: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8、举出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三例。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9、如何评价唐太宗时期的统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0、唐朝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11、唐太宗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进士科。 12、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贞观之治。 13、如何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共有4小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二、女皇帝武则天 14、唐朝第三代皇帝是谁?(武则天是哪位皇帝的皇后?)唐高宗。 15、武则天改国号为什么?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6、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实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