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1(1)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建立者: 杨坚(即隋文帝)都城: 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 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2、隋文帝在位时期, 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经济繁荣发展, 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2000多公里。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618年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 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 ①注重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繁荣景象, 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 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 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 (1)兴修水利,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从西域引入蔬菜新品种。
(2)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课件

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的重要性
唐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合理任用,使得人才辈出,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 要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01坚持以Fra bibliotek为本的发展理念
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民生需求,重视人民福祉,实现经济社
治理能力。
魏征的生平
01
02
03
04
出身贫寒
魏征出生贫寒,但自幼聪明好 学,具有远大的志向。
投奔李世民
魏征最初投靠的是瓦岗寨起义 军,后跟随李世民,成为其重
要谋士。
直言敢谏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多 次劝诫李世民要以民为本,勤
政爱民。
历史地位
魏征在历史上被誉为“千秋金 鉴”,其思想和言论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 》课件
• 贞观之治背景 • 贞观之治概述 • 贞观之治的主要人物 • 贞观之治的成就 • 贞观之治的结束与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贞观之治背景
唐朝的建立
01
02
03
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由于过度征战 和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 义频繁,最终导致了隋朝 的灭亡。
李渊起兵
在隋朝末年的混乱中,李 渊趁机起兵,攻占了长安, 建立了唐朝。
唐朝的统一
在李渊和李世民的领导下, 唐朝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 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兴起
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过度征战和滥 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国家动 荡不安。
唐朝的兴起
唐朝的治国策略
唐朝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 策略,如减轻赋税、提高农业生产力、 加强中央集权等,使得国家逐渐走向 繁荣。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

总结词
监察制度的建立与强化
详细描述
唐太宗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强化了对 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 象的发生。
社会经济的繁荣
总结词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详细描述
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均田制,鼓励垦荒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贞观之治期间,唐朝政治 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
经济繁荣
在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经 济达到了巅峰,农业、手 工业、商业都取得了巨大 的进步。
文化兴盛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文化 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基础
贞观之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稳定,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启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应积极适应变化,勇 于改革和创新,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贞观之治的过程
太宗皇帝的治国理念
总结词
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01
总结词
重视人才,选拔贤能
03
总结词
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法治
05
02
详细描述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强调以民为本,推 行德政,通过减轻赋税、减轻刑罚等措施, 赢得了民心。
04
详细描述
唐太宗重视人才,通过科举制度选拔 贤能,鼓励士人投身政治,提高了官 员的素质。
启示
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并加强司法独立和 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第2课《“贞观之治”》参考教案1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课题:“贞观之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初一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4)教材分析:本节课“贞观之治”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二课。
可以说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下启第三课开元盛世,所以在本单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可以说繁荣和开放是从“贞观之治”开始的,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也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要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搜集有关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和武则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方法:引导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能力,并树立一切从事实出发的原则;联系实际,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的一个片段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科信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增长、粮食充足、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 3.表现:当时政治稳 定,经济繁荣,国库 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 未有的强大,进入了 鼎盛时期,历史上称 盛唐景象 为“开元盛世”
课堂小结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高祖 皇帝 (李渊) 建立唐朝 功绩 (618年)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 之治 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 盛世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 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 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唐 太 宗
完善制度、减轻刑罚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社会安定
贞 观 之 治
击败突厥、巩固西域
探究点:女皇帝武则天
1.女皇登基: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 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 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文教:大力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 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发展生产
武则天像
3.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 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 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立无字碑,一生是 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探究点:“开元盛世” 1.背景 (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唐玄宗的雄才伟略 唐玄宗(685—762 年), 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712 —756年在位。 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
山东省聊城市四中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总结+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时间 _________ 建立者 _________ 都城 _________二、贞观之治1.在位皇帝:2.思想来源: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3.补:1、名臣贤相:敢于直言:魏征“镜子”善于谋略:房玄龄敢于决断:杜如晦 2、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4.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采取上述措施的结果如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三、女皇帝武则天(贞观遗风)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政治:(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经济:(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措施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1.时间:前期2.原因(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1)用人: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2)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 表现(唐玄宗采取措施的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
二、【易错字巩固】贞观之治魏征开元盛世三、【限时测评改一】1.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A. 姚崇、房玄龄B. 房玄龄、杜如晦C. 宋璟、杜如晦D. 姚崇、宋璟2.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是()A. 加试策问B. 创立进士科C. 创立殿试D. 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3.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A. 唐玄宗统治前期B. 唐太宗统治时期C. 唐高祖统治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贞观之治

唐朝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创 造了有利条件,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 础。
唐朝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状态 。
隋朝的灭亡与教训
01
隋朝的灭亡是由于过度动用民力 和奢侈腐败等严重问题,导致民 众反抗和政权覆灭。
02
隋朝的灭亡给唐朝统治者提供了 深刻的教训,促使他们吸取教训 ,调整政策,实现稳定和发展。
CHAPTER 04
贞观之治的历史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奠定唐朝盛世基础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 了基础,开创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政治制度改革
贞观之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 制度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
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经济发展巅峰
贞观之治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达 到了巅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才 。
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发 展。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CHAPTER 02
贞观之治的统治者——唐太宗李世 民
通过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 省,以及六部下属机构,实现中 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制衡,提高
行政效率。
科举制度的完善
扩大科举取士规模,增加考试科目 ,推动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
整顿吏治
严格官员选拔标准,推行考课制度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政策与民生改善
01
02
03
均田制的推行
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 刺激农业生产积极性,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