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精品

合集下载

扎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精品

扎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精品
自然过度的色晕美,是扎染的独特所在,也由此使扎染具有跨世纪的旺盛艺术生命力。朴实无华,天然成趣的扎染这支古老的染缬奇葩,必将在中原大地重放光彩,更加绚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了解扎染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能够初步掌握扎染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3、使学生能够了解民族传统工艺扎染的重大贡献,发扬艰苦朴素,自然乐观的民族精神。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教学重点】
通过对扎染作品的欣赏和实践扎染的制作过程,了解民族工艺扎染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
1、学习扎染的制作过程。
2、升华扎染的朴素自然简洁大方的精神特色,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自然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学生资料、棉布、线、染料、量勺、剪刀、电磁炉、染锅、搅拌棒、洗盆。
(5)把扎好的棉布放入容器中高温染色
(6)把捆绑棉布的线剪断拆除
(7)晾干或高温熨干
【学生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谈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对扎染的认识,教师点评。
【拓展与评价】
1、扎染工艺
(1)产地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2篇2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2篇2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 (2)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 (2)精选2篇(一)《扎染》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扎染工艺的背景和技巧。

2. 掌握扎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班级准备布料、扎染工具、颜料等材料。

2. 显示屏或投影仪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扎染的历史和技巧。

3. 准备一些扎染样品和范例作为参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技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扎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准备工具、选择布料、开始扎染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按照讲解的步骤和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布料和颜料,开始进行扎染实践操作。

4. 辅助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扎染技巧和创意思路。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扎染后,集中展示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创作经验。

6. 总结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扎染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方面,我准备了足够的材料和范例,但是在知识讲解和辅助指导方面,还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扎染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选择布料和颜料时有些迷茫,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启发,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的作品展示中,有些学生的作品呈现出一定的水平,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下一次教学中,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扎染技巧和创意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4. 教学反思环节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有些学生的反思较为简单,下一次教学中,可以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扎染的背景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次教学中将更加注重知识讲解和辅助指导,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创新思路。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沿着固定的形状一圈一圈的扩大画画,简单表现出花儿越开越大。

2、能大胆地运用色彩勾勒花朵,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春天里什么东西是最美丽?可以送给谁?二、情景化示范画花朵1、出示背景纸,认识花子的形状。

师:花儿就在这片小花园里,让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2、学习围着图形画圈。

师:这是一颗多么小的小花籽呀,哎呀,小花籽长大啦。

小花还想长得更大更高,太阳公公来帮忙了,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小花,小花儿伸伸懒腰,又长大一些了。

呼呼呼,风姐姐轻轻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又长大了一圈。

滴答滴答,小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

3、添画茎和叶。

4、教师示范制作花束。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欣赏。

老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卷成花束。

鼓励幼儿和同伴以及家长一起分享作品的美丽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这次的美术活动和以往的美术活动略有不同我们在绘画的基础上还要求幼儿结合用粘贴的方式来制作花心,这个小小的操作让孩子们可是忙坏了,在粘贴完花心后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开始操作,一圈又一圈,小花在阳光、风、雨露的帮助下慢慢长大。

孩子们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扎染画的绘画步骤2、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活动准备:1、宣纸、各色颜料、毛笔、吸管、勾线笔、抹布等。

扎染画具体环节(L:老师Y:幼儿)环节一:宣纸扎染的认识L:小朋友们,你们谁还记得平时老师教你们画画用到了哪些工具?Y:勾线笔油画棒水彩笔等L:大家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都很好大家都知道我们之前用的画画工具,但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绘画工具——宣纸。

(向Y展示宣纸)L: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怎么拿宣纸画画,大家仔细观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L:看完了老师的操作,大家都应该知道是怎么做的了。

小扎染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范文5篇)

小扎染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范文5篇)

小扎染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小扎染教学设计与反思(赣美版)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小扎染》教学设计与反思鹰潭市第五小学诸葛丹教学重点:能灵活的掌握并运用“扎”和“染”的关系来制作出美丽的扎染饰品。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扎染的奇妙效果,了解扎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

教学准备:课件、白布、颜料、绳、水粉笔、范作衣服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提问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件衣服好看吗?哪里好看?颜色和花纹可是老师自已设计并制作的,棒不棒?想不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其实老师就是运用了咱们民间的一种印花技艺叫“扎染”,虽然它不光只属于贵州,但也算得上咱们贵州民间的一种印花特色。

今天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小扎染”。

2.揭示课题:民间印花技艺——“小扎染”。

并领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两遍。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维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离不开扎染的装扮和点缀,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老师在咱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用扎染装饰的饰品吧!1.课件展示:有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有用扎染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如:衣服、围巾、桌布、烛台等学生集中欣赏。

并提问老师自制的扎染小方布跟老师衣服上的颜色和花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2.老师提问:小朋友们欣赏完了这么多扎染小饰品是不是感觉咱们的民间艺术是那样的伟大和奇妙。

3.老师提问:想不想知道这么多美丽奇妙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先别急跟老师一起学一下扎染的小儿歌,聪明的小朋友就会知道美丽的图案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了!三.儿歌欣赏:老师领导学生学习儿歌并有感情的朗读两遍。

四.探究新知:儿歌里说“不用涂不用画、奇妙的花纹出来了”到底奇纱的花纹怎样形成的呢?咱们小组自已观察!提问:1、扎布的绳是活结还是死结,绳容不容易打开?2、绳扎得紧不紧?3、折开后你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地方没有?观察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答,如:花纹是怎样形成的?颜色是怎样染的?是先扎布还是先染颜色?先扎布有什么作用?被绳扎到的地方有没有被染上颜色?等等五.探究创作:经过了咱们自已的观察,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自已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来试着做一次小扎染!看看能不能也做出美丽的图案出来!做完后,抽小朋友自已说说小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同时引导小朋友发现作品中不足的地方,并怎样解决。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5篇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5篇

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扎染》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内容:扎染教学目标:1.了解扎染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扎染的基本技法;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相关扎染资料;2.纯棉布料;3.彩色纱线;4.扎染工具(如刷子、绳子等);5.彩色布料或绳子(用于演示);6.画板、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扎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扎染的起源和背景。

Step 2:理论讲解向学生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扎染的特点和技法。

Step 3:实操演示1.向学生展示扎染的基本技法,如绑扎、色彩填充等。

可以使用彩色布料或绳子进行演示。

2.让学生跟着演示操作,掌握扎染的基本技法。

Step 4:实践操作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设计,将其绘制在纯棉布料上。

2.使用扎染技法完成图案的填充和创作。

3.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

Step 5: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创作经验和感受。

Step 6:反思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在本节美术课中,我选择了扎染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扎染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了扎染的基本技法,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实操演示环节,我使用了彩色布料或绳子进行演示,但有些学生表示难以理解和模仿。

下次教学中,我可以准备更多的实物扎染示范,并进行逐步引导,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法。

其次,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些过于追求图案的复杂性,忽略了色彩的搭配和细节处理。

下次教学中,我可以加强对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的引导,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整体效果和细致表达。

总体来说,这节扎染的美术课让学生体验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扎染的教案(17篇)

扎染的教案(17篇)

扎染的教案(17篇)扎染的教案(1)活动目标:1、利用观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活幼儿对扎染的爱好。

2、利用亲身创作,认识简洁的扎染方法,体悟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宠爱之情,增加其民族骄傲感。

4、引领幼儿能用帮助材料丰富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力量。

5、培育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预备:1、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活动过程:一、引领幼儿观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展示扎染花布,引领幼儿观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老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二、利用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认识扎染。

1、利用分段观赏视频,让幼儿简洁的认识扎染艺术。

2、利用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很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老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老师介绍今日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洁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利用展示更多的扎法,激活幼儿扎染的爱好。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四、幼儿试试操作,学习简洁的扎染方法。

1、老师简洁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舞幼儿大胆试试,提示幼儿在扎染中需要留意的地方。

五、展现幼儿作品,相互观赏、沟通。

1、将幼儿的作品展现到展板上。

2、引领幼儿相互观赏和沟通。

六、拓展阅历,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扎法。

利用观看视频,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扎法,能够呈现出更精致、更简单的图案。

活动延长:激活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骄傲感。

1、观赏图片,激活幼儿喜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加其民族骄傲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民间传统工艺,信任我们小伴计肯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荣!扎染的教案(2)一、活动目标1、连续认识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试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精选

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精选

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扎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扎染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扎染技巧,创作出独特的扎染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培养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重点:了解扎染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的扎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扎染教材、实物展示、PPT课件、示范用布料、染料、夹子等。

学具:布料、染料、夹子、橡皮筋、手套、围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扎染作品,让幼儿了解扎染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扎染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技巧,让幼儿对扎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讲解(10分钟)现场演示扎染的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4. 课堂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扎染作品,巩固所学技巧。

6.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扎染2. 板书内容:(1)扎染的概念(2)扎染的方法与技巧(3)实践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春天”为主题的扎染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使用至少两种扎染技巧,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扎染的基本技巧,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扎染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3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3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含反思3篇大班美术课扎染,供大家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据历史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像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5)把扎好的棉布放入容器中高温染色
(6)把捆绑棉布的线剪断拆除
(7)晾干或高温熨干
【学生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谈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对扎染的认识,教师点评。
【拓展与评价】
1、扎染工艺
(1)产地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史载盛唐时,由于经济繁荣,扎染技术也着实兴旺,并流传入日本等国,日本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后经日本又流传入我国云南,由于云贵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所以古老的扎染工艺在那里落户。
古时候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的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那时候的扎染技法有米染,面染,豆染等。即用豆面,石灰调成防染桨,通过花板涂在布上,然后煮染,可出现兰底白花的效果。
(2)染料
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好的可长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
(3)知识与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优点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足之处是:
第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怎样才能专注仔细并且快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他们的热情往往会让他们把太多的时间用到讨论上,也有的学生畏手畏脚,不敢去制作,这是需要改进的一个环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扎染作品的欣赏和实践扎染的制作过程,了解民族工艺扎染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
1、学习扎染的制作过程。
2、升华扎染的朴素自然简洁大方的精神特色,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自然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学生资料、棉布、线、染料、量勺、剪刀、电磁炉、染锅、搅拌棒、洗盆。
(2)活动与评价
但是,当前产业化的趋势使部分传统扎染技艺走向消亡,原有的民间特色开始退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扎染技艺的传承受到困扰。虽然在2005年扎染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制作这种原始质朴古色古香的工艺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不得不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呼喊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怎样才能促进扎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他的踪影。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
二、提问导入
1、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是什么?
2、具有怎样的风格特色?
通过提问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扎染的兴趣
三、出示课题《七彩霓裳斑斓水色—扎染》
四、制作过程
1、了解扎染基本技法
(1)捆扎法
(2)折叠扎法
(3)平针缝绞法
(4)卷针缝绞法
(5)打结扎法
(6)包豆子花
(7)综合扎法
扎染技法的采用,使面料富于变化,既有朴实浑厚的原始美,又有变换流动的现代美,具有中国画水墨韵味的美和神奇的朦胧美,扎染服装是立足民族文化的既传统又现代的服装艺术创作。夹染、抓染、线串染及叠染等出现各种不同的纹路效果。
目前扎染已不再限于服饰的运用,有其更广泛的用途,将其用于室内装饰如:壁挂,窗帘,门窗,台布,沙发罩,床罩,枕套等。近年来扎染艺术又被影楼用于婚纱衬景,效果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自然过度的色晕美,是扎染的独特所在,也由此使扎染具有跨世纪的旺盛艺术生命力。朴实无华,天然成趣的扎染这支古老的染缬奇葩,必将在中原大地重放光彩,更加绚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了解扎染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能够初步掌握扎染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3、使学生能够了解民族传统工艺扎染的重大贡献,发扬艰苦朴素,自然乐观的民族精神。
(8)任意皱折法
2、介绍课堂制作的基本工具
染织物、针和线、染料、染锅、加热炉、搅拌棍、水捅、胶手套、剪刀等。
3、扎染制作过程
(1)将棉麻布洗去挂图,想出自己所要做的花样,或者用铅笔简单勾勒草图
(3)按照构图把棉布捆绑起来,注意一定要把线拉紧
(4)在容器中加入染料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