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笔法、字法、章法等。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书法概述教学重点:了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书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书法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第二课时:基本笔画教学重点:掌握书法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学难点:笔画的起笔、转笔、收笔技巧。
3. 第三课时:偏旁部首教学重点:学习常见偏旁部首的写法。
教学难点:偏旁部首的结构和比例。
4. 第四课时:结构搭配教学重点:了解字形的结构搭配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字形美观、平衡。
5. 第五课时:书法作品欣赏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经典书法作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书法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欣赏法: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毛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
2. 书法教材或相关资料。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书法作业的完成质量。
3. 作品展示:定期举办书法作品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书法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讲解新知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等。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练习时间:学生自主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七、教学设计1. 书法课堂:以课堂讲解和练习为主,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
2. 书法作业:布置课后书法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书法比赛:组织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独体字(一)一、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形体方正的独体字的结构特征。
通过书写,体验独体字结构平稳的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把握形体方正的独体字的形态特征。
(二)教学难点掌握独体字各笔画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四、教学建议本课学习的是形体方正的独体字。
这一类字比较容易写,书写时,一是要注意它们的外轮廓,二是要注意笔画的分布。
所谓的形体方正,并不是指字的外轮廓四四方方,呈标准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而是指大略接近于长方或正方。
教学时要强调学生既要把握形体方正的特点,又要避免写得呆板、僵直。
第2课独体字(二)一、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于三角形和菱形独体字的结构特征初步学习险中求稳的结构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于三角形和菱形的独体字写法。
(二)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险种求稳的结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四、教学建议学生在第一课形体方正的独体字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外部轮廓近似于三角形和菱形的独体字写法。
虽然汉字整体上被称为方块字,但并不是“四四方方”,而是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
在书写过程中要做到反映本来面目,不走形,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斜就斜、该正就正。
形体为三角形或菱形的字,重在把握好字中各笔画的位置、长短等关系,要使字的重心平稳。
第3课独体字(三)一、教学目标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于偏斜四边形的独体字写法,进一步理解险种求稳、偏中取正的结构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于偏斜四边形独体字的结构特征。
(二)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险种求稳、偏中取正的结构处理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四、教学建议汉字各个笔画之间的空间组合有三种方式,即相离、相连和相交。
相离即笔画和笔画之间离开,相互之间没有接触的地方,如三心,相连即笔画和笔画之间相互连接,如“人”“上”;相交即笔画和笔画之间相互交叉,如“力”“九”。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和字迹美感。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姿势和握笔方法。
2. 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练习书写楷书字帖和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正确的书法姿势和握笔方法。
2. 学会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提高书写规范和字迹美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示范法:展示楷书字帖和创作作品。
3.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书写。
4. 反馈法: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准备1. 书法教材或字帖。
2. 毛笔、墨水、宣纸、练习本等书写工具。
3.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字帖和作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和字迹美感。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姿势和握笔方法。
2. 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练习书写楷书字帖和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正确的书法姿势和握笔方法。
2. 学会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提高书写规范和字迹美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示范法:展示楷书字帖和创作作品。
3.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书写。
4. 反馈法: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准备1. 书法教材或字帖。
2. 毛笔、墨水、宣纸、练习本等书写工具。
3.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字帖和作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和字迹美感。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姿势和握笔方法。
2. 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练习书写楷书字帖和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正确的书法姿势和握笔方法。
人美版六年级书法上册《第2课独体字》教案

2.教学难点
-笔画书写技巧: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往往难以掌握笔画的起笔、转笔和收笔技巧,如“火”字的捺画书写。
-结构平衡:独体字的结构平衡是书写能力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独体字的审美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书写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独体字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书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我发现有些问题设置得还不够巧妙,导致部分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进一步优化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独体字的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独体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提高书写技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独体字特点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独体字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书法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规范性和美观度。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的定义、书法的种类、书法的工具等。
2. 书法的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3. 书法艺术的欣赏: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结构、笔法、章法等。
4. 书法创作技巧:学习书法创作的基本技巧,如笔画、结构、布局等。
5. 汉字书写规范: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提高书写规范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书法创作技巧的掌握和汉字书写规范性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欣赏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创作和书写规范汉字。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欣赏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书法作品的图片、书法工具(毛笔、墨、纸、砚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书法练习本、毛笔、墨、纸、砚等书法工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书法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 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介绍书法的定义、种类和工具,使学生对书法有初步的认识。
3. 介绍书法的发展历程:讲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字体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
4. 书法艺术的欣赏:展示经典书法作品,分析作品的结构、笔法、章法等特点,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书法的兴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毛笔和墨汁书写一首古诗,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欣赏并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新课标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书法写字课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书法写字课教案(全册)第一课言字旁、矢字旁、食字旁、耒字旁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言字旁、矢字旁、食字旁、耒字旁的写法。
通过临写范字,初步认识这类字的结构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书写这类字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矢字旁、食字旁的写法教学难点:“谈、饮”两字的结字特点。
教具:实物投影器、投影片、书写用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说说这学期和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讲授新课(一)学习偏旁学生看教材,偏旁和偏旁写法提示。
教师出示偏旁问:言字旁笔画之间为什么留有空当?矢字旁两撇为什么要立起来?食字旁每一笔都怎样写?耒字旁有什么特点?老师范写(二)教学范字。
分析“谈、知、饮、耘”4个字的结字特点。
问:谈字中的“炎”占几分之几?二火重叠为什么上小下大,捺不同(重捺者须有缩有伸)?教师范写四、书写练习:老师先写言字旁,看每一笔画所在位置下笔,然后照范字写“炎”,指导写完“知、饮、耘”,学生再自由书写。
五、教师小结,并指导学生欣赏《九成宫》的谦、饮等字。
课后反思:第二课女字旁、石字旁、方字旁、反犬旁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女字旁、石字旁、方字旁、反犬旁的写法。
通过临写范字,初步认识这类字的结构规律过程与方法: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书写这类字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女字旁的写法教学难点:“砥、族”两字的笔画安排。
教具:实物投影器、投影片、书写用具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一)问:上节课学习的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右半部怎样安排?(谈右部大、知口在下、饮右部稍大、耘字云居中)(二)结合学生作业,总结书写情况(三)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学习女字旁、石字旁、方字旁、反犬旁写法二、讲授新课(一)学生观察范字,问答认识偏旁和偏旁写法。
人美版六年级书法上册《集字练习:学然后知不足》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集字练习:学然后知不足》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们在集字练习中对运笔技巧和结构布局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示范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人美版六年级书法上册《集字练习:学然后知不足》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美版六年级书法上册《集字练习:学然后知不足》教案,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欣赏与临摹:学生通过欣赏经典书法作品,了解集字的含义和作用,学习如何从经典作品中提取字迹进行临摹。
2.集字练习:以教材中的“学然后知不足”为例,指导学生进行集字练习,掌握集字的书写方法和技巧,提高书法水平。
3.创作实践:学生结合所学,自选一句名言或诗句进行集字创作,锻炼书法创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本章节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书法基础,提高书法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集字练习: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经典书法作品,让学生学会从文化、审美、技巧等多角度评价书法作品,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2.教学难点
(1)运笔技巧的掌握:学生在集字练习中,往往难以把握笔画的粗细、力度、节奏等,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人美版书法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人美版书法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篇:人美版书法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人美版书法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独体字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理解形体方正的独体字结构特征。
体验独体字结构平稳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规范的书法课堂常规。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形体方正的独体字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独体字各笔画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学生拍手读课堂小知识。
(2)师检查学生书写材料准备情况,表扬准备充分的小组。
(3)学习《书法歌》,巡视学生坐姿。
《书法歌》头要正,背挺直,肩放平,脚平放,三个一,手中空,学书法,写好字,中华文化传下去!2.探究新知:(1)书法家勤练小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全班阅读)(2)学习独体字写法。
原碑“井”字,米字格“井”字认真观察。
原碑“田”字,米字格“田”字认真观察。
主笔是哪画?重心是否平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教师示范强调行笔过程:起笔----行笔----收笔。
(4)学生临摹例字。
在书法用纸上练习10次,完成描红。
3.课间写字操:学习第一套第一节,跟着教师做两遍,再跟着视频做一遍。
4.书写实践活动:(1)观察分析第3页例字。
(2)临摹例字。
指导学生双钩后再临写。
(3)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5.展示与评价活动:(1)比一比。
(自评与互评)(2)展示较好的作品,拍照。
(以备发学生家长微信群交流)6.用余下的墨汁练习画横竖线条(中锋勾勒)。
8.总结整理活动:(1)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2)齐读《从小学书法》儿歌。
(3)收拾整理书写材料。
教学反思:人美版书法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独体字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理解外部轮廓近似于三角形和菱形独体字的结构特征。
初步学习险中求稳的结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规范的书法课堂常规。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于三角形和菱形的独体字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形体方正独体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形体方正独体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独体字笔画间的搭配关系【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回顾三年级学习的各种笔画与字形特点,说说毛笔书写应当注意些什么?二、探究新知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井”“田”字为例,来学习形体方正独体字的写法(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井”字和“田”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两字有哪些特点?(2)发现:首先,形体方正的独体字,外部轮郭近似长方形或正方形,比较平正;其次,形体方正独体字中主笔对字的平稳起关键作用。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井”字和“田”字。
提示:注意观察“井”字和“田”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教师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2)交流分析。
①“井”字的外轮廓近似长方形,两横上短下长,左竖短而弯,左竖长而伸展②“田”字的外轮廓近似正方形,笔画分布均匀。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井”字和“田”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突出两字的形状结构。
三、书写实践1、临写: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井”“田”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对照原碑中的“井”字和“田”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先观察书本第3页原碑中的“身”“元”“四”“田”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1、提出评价标准(1)是否掌握了形体方正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写的字笔画有力度。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1、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笔画间的搭配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形体方正独体字的笔画与字形特点,说说书写应当注意些什么?二、探究新知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可”“乎”字为例,来学习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写法(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可”和“乎”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两字有哪些特点?(2)发现:①“可”字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乎”字外部轮郭近似菱形;②字中主笔或左右伸展,或上下伸展,重心平稳。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可”和“乎”字。
提示:注意观察“可”和“乎”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教师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2)交流分析。
①“可”字的长横伸展,两端略下垂;竖钩挺直靠近中线。
②“乎”字的外轮廓近似菱形,主笔长横伸展,左低右高,弯钩微曲。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可”和“乎”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突出两字的形状结构。
三、书写实践1、临写: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可”和“乎”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对照原碑中的“可”和“乎”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先观察书本第6页原碑中的“夫”“太”“来”“令”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1、提出评价标准(1)是否掌握了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书写时运笔有节奏。
1、掌握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笔画间的搭配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笔画与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二、探究新知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臣”和“夕”字为例,来学习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写法(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臣”和“夕”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两字有哪些特点?(2)发现:①“臣”字外部轮廓近似偏左斜的四边形,“夕”字外部轮郭近似偏右斜的四边形;②笔画相对集中于字的一侧,字中主笔形态富于变化,险中求稳,偏中取正。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臣”和“夕”字。
提示:注意观察“臣”和“夕”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教师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2)交流分析。
①“臣”字的笔画分布较为均匀,竖画劲挺。
②“夕”字短撇起笔较尖,长撇向左下伸展。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臣”和“夕”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突出两字的形状结构。
三、书写实践1、临写: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臣”和“夕”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对照原碑中的“臣”和“夕”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先观察书本第9页原碑中的“也”“九”“乃”“力”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1、提出评价标准(1)是否掌握了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能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的关系。
1、掌握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间架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习过的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辟”字为例,来学习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个字有什么特点?(2)发现:①“辟”字左右两部分宽窄大致相等。
同时笔画间的穿插和避让,使得两部分既相互呼应又紧凑和谐;注意“辟”字在原碑中左下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这与我们日常的“辟”字书写不同。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辟”字。
提示:注意观察“辟”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
(2)交流分析。
“辟”左右两部分都往竖中线靠拢,避免松散脱节;左部的长撇向左伸展,右部的垂露竖挺直,长横向左穿插,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辟”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变化。
三、书写实践1、临写: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6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辟”和“效”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对照原碑中的“辟”和“效”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先观察书本第17页原碑中的“毁”“县”“睹”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1、提出评价标准(1)是否掌握了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写的字大小合理,轻重得当。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1、掌握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间架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学习过的左右等宽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字形特点与书写注意点。
二、探究新知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陈”字为例,来学习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陈”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个字有什么特点?(2)发现:①“陈”字中,左耳刀较窄,右边部分较宽,越过了竖中线,占据了米字格中较大的部分。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陈”字。
提示:注意观察“陈”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
(2)交流分析。
“陈”左耳刀要写得窄些,以便给右边部分留出适当的空间;左、右两部分不要离得太远,右边部分中,撇向左下伸展,相互靠近的笔画要注意避让和穿插。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陈”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变化。
三、书写实践1、临写: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9页,先观察课本中的“陈”和“从”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对照原碑中的“陈”和“从”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先观察书本第20页原碑中的“抚”“视”“侍”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1、提出评价标准(1)是否掌握了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的书写习惯好。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1、掌握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间架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学习过的左窄右宽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字形特点与书写注意点。
二、探究新知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则”字为例,来学习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的写法(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则”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和米字格中这个字有什么特点?(2)发现:①“则”字左边的部分较宽,越过米字格的中竖线;右边的部分较窄。
②书写时左下部与我们硬笔书写有些不同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则”字。
提示:注意观察“则”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
(2)交流分析。
“则”左边部分适当写宽,但同时也要给左边留出一定的空间;左、右两部分不要离得太远,左边的长横左伸右缩、左低右高,右边的力刀较窄,竖钩挺直伸展,左右两部分靠近的笔画留空均匀。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则”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