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刘劲松-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理论与实验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曾良才+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简表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曾良才+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简表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科技大学 成果科类: 工学申报等次:一等成果名称: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曾良才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210 改革总体方案设计蒋国璋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280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侯宇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20 实践教学模式设计邹光明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60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陶平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580 课程教学实践孔建益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120 改革总体思路与框架汤勃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330 教学内容设计李公法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90 实践教学改革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探索实践了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了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三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内涵,实践了分类优化培养、分段细化实施的“三阶三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大规模培养方式下机械类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新路。

(2)探索实施了引领发现为导向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面向三型人才培养,探索实施了以“引领发现”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主题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考试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实现。

(3)构建了机械类专业“三四四”自主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实践平台、四个实践环节、四自主实践运行机制拓展了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探索实施了基于项目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实践环节的贯通、整合与优化,开拓了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地方高校针对工程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工程性缺乏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
打破学科界限和信息壁垒,与境内外十余所高校合作,建立跨学 科、跨地域的教师发展联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7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 800 字)
1.率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创立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 论框架和制度体系
基于 30 余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充分认识教师在保障教学质量中的 核心作用,率先在国内医科院校建立富有中医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教师教 学发展中心,对教师发展的理念、目标、途径和方法等要素进行整体构 建,形成了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质量监测保障体 系,获得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在《中国大学教学》等权威期刊发 表相关论文 35 篇,编撰《教师成长系列丛书》、《中医 PBL——我们 的思考》等相关文集 17 本,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发展 战略研究》和多项部市级教师发展研究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 于教师,中医传承创新的关键也在于教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新 时期教师提升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9 年我校率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顺应全球医学教育发展趋 势,探索形成符合国情、富有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新模式:
构建医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框架,形成对接国际、国家和学校发展方 向(Three Levels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营造教学发展文化 (Teacher’ s Development Culture)、渗透中医传统师承特色(Teacherapprentice Mode)、拓展教师教学发展空间(Teacher’ s Development Space)的 4T 理念,解决教师教学发展的理念问题;
4
五年来完成《中医药教育发展战略-教师发展研究》任务;与境内外 10 余所高校建立教师发展联盟;举办全国性教师发展专题培训研讨会 24 次,吸引了 70 余所高校教师共同参与教师发展相关活动,培训校内外师 资达到 15000 余人次。

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高等教育(研究生)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此为样表,具体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生成表格为准)成果名称成果完成人姓名成果完成单位名称成果门类 类别代码 推荐序号成果网址推荐单位名称 ____ 推荐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 □ □□□□_________ (盖章)承诺书本人申报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郑重承诺:1.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2.成果奖评审工作期间,不拉关系、不打招呼、不送礼品礼金,不以任何形式干扰成果奖评审工作。

同时,对本成果的其他完成人提醒到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接受取消参评资格的处理。

3.成果获奖后,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宣传、培训、推广等相关活动。

成果第一完成人(签字):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年月曰填表说明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门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门类分类填写。

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其中:ab:成果所属门类代码:哲学一01,经济学一02,法学一03,教育学一04,文学一05,历史学一06,理学一07,工学一08,农学一09,医学一10,军事学—ii,管理学—12,艺术学—13,交叉学科一14,其他—15oc:成果属研究生教育填1,本科与研究生共用*填2。

4.推荐序号由5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系统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申请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成果申请材料和认为必要的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畅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7.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艺术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方兴、汤军、吕杰锋、郑刚强、黄雪飞、徐进波、王双全戴福祥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方兴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60 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汤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50 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吕杰锋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00 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郑刚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73 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黄雪飞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30 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徐进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王双全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戴福祥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50 国际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培养理念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的目标,“国际化+前沿化”的主导思想,“设计师+工程师”双师型卓越人才的定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途径。

(2)专业方向与特色创新:提出了结合特色行业与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信息、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和学科,构建了由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艺术设计3个方向组成的集成化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行业化的专业特色。

(3)教学平台创新:构建了立体化工业设计卓越人才教学体系,从培养方案、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科研保障、产学研和国际合作等八个维度进行教学链优化。

(4)培养方法创新:运用“引导+自主+交互”及数字化、网络化特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采取Workshop、在线课程、企业课堂、国际化课程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国际导向,前沿驱动”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并产生大批成果;通过建设“校、院、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创办“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实验班”等方式培养卓越人才;通过与国外大学学分互认合作机制、开展制度化的中外毕业设计联展、引入国际教学资源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

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

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

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1. 项目概述本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2. 目标设定我们的研究目标如下:- 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研究成果;- 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推广和分享研究成果,为其他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相关教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知识。

-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 实践验证:在特定教育机构或教室中实施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4. 预期成果我们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 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探索并提出针对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

- 研究论文和报告:将研究过程和发现总结成论文和报告,为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学术交流和分享: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与其他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分享研究成果,并获取反馈和建议。

5. 时间和预算安排本研究计划将在下述时间段内执行:- 项目启动:2022年1月- 数据收集和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 结果总结和报告撰写: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 学术交流和分享: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预算方面,我们将通过以下渠道获得经费支持:- 教育部门或机构的科研项目拨款;- 学术机构的研究基金申请;- 合作伙伴的赞助和支持。

结论本研究项目将通过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满意度,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我们将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与其他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吴涛-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吴涛-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工科-计算机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武汉市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吴涛,肖来元,武剑洁,陈长清,苏曙光,喻国良,徐进,徐洁.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吴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300 创新性成果的提出肖来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300 成果的共同提出者武剑洁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成果要素的设计陈长清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苏曙光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硬件课程群的构建喻国良高工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0 工程实训及成果推广徐进五级华中科技大学10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徐洁五级华中科技大学10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创新点有三个。

(1)提出了“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养展现”三位融合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案中符合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素质的要求。

(2)在软件英才的工程能力培养上,提出了“认知级”、“课程级”、“项目级”和“企业级”四级提升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和成熟度模型(STP-CMM)。

能有效培养和提升软件英才的工程实践能力;(3)在软件英才的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上,提出了“基础层”、“技术/能力层”、“案例/项目层”、“思维层”和“展现层”五层展现的培养构架。

这种培养架构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知识和资本对接能力等。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家发展战略对工程教育和软件英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国际工程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育部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IT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本校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OBE设计,把对软件英才培养的需求转化为毕业规格要求所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培养体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成果。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作者:徐明生,刘劲松,谌玲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徐明生,刘劲松,谌玲(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根据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内涵特征及评价目标要求,利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运用 AHP 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及评价。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能有效地对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5)02-0051-05收稿日期:2014-11-10作者简介:徐明生(1967—),男,湖北广水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估办公室主任,管理学博士.刘劲松(1957—),男,陕西西安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教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谌玲(1972—),女,四川泸州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基金项目:湖北省教改基金项目“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设想”(项目编号2013059);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题“工事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创新”(项目编号:2014-JY-066).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及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改善研究生知识结构、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与思路、提高研究生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作用。

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从201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工作,至今已立项建设621门课程,每门课程资助建设经费5万。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哪些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哪些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哪些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成果名称:这部分需要简洁明了地概括整个教学成果的名称,如:“‘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成果”。

成果简介:在这一部分,需要对申报的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实施过程等。

例如,某项教学成果是关于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那么就可以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过程、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成果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该教学成果所依据的教育教学理论或核心理念,例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实施过程:在这部分中,需要详细介绍该教学成果的实施过程。

例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

实践效果:这一部分主要展示该教学成果的实践效果,可以通过数据、案例等形式进行说明。

例如:学生成绩提升情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等。

创新点与特色:这部分需要突出该教学成果的创新点和特色,例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推广应用前景:在这部分中,需要说明该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和价值,例如:是否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等。

附件材料:这部分包括教学成果相关的实证材料和支撑材料,如教案、课堂实录、学生作品等。

这些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教学成果的实践效果和价值。

申报表:填写申报表时,需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相关信息,如申报单位、姓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等。

此外,还需按照要求提供个人或集体获奖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佐证材料:这部分主要是提供与教学成果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

这些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该教学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 教育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理论及实验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专业技术
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刘劲松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120学时 成果总体设计、理念提出徐明生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全面负责各项工作落实谌玲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负责实验课程建设
解孝林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60学时 参与成果的规划及协调赵峰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80学时 研究生交叉学科课程建设任学梅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参与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冯 征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参与成果总体设计
吴丰顺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100学时 参与实验平台及课程建设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理念创新:将研究生课程教学从“坚实基础”单一目标拓展到“坚实基
础、学科前沿、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多重目标。

提炼了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和研究生高质量实验课程的学术内涵,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

(2)课程创新:以“面向行业、面向职业、面向应用、面向实践”为指导思
想,以“传统经典、先进前沿、综合设计、开发创新”为建设内容,率先创建了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实验课程,将分类培养落实在课程建设之中。

(3)评价创新:创建了与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和高质量实验课程特点与
内涵相适应的包含4个一级、10个二级、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兼具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导向的综合功能,为课程评估验收、质量评价、改进与淘汰提供了依据。

(4) 路径与管理创新:创建了“确定目标与标准-课程立项准入-课程内容构
建-课程管理与评估-课程激励与淘汰-课程巩固与提升”的课程建设路径,创建了一套保障课程改革与建设顺利实施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1、提出了将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从“坚实基础”单一重心拓展到“坚实基
础、学科前沿、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多元重心的教育理念。

“坚实基础”是指研究生应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学科前沿”是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

“国际视野”是指研究生要能熟悉本学科的国际规则、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与写作。

“实践能力”是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开拓行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凝练出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的学术内涵
高水平体现在“三高”:高水平的学者,用高水平的教材,以高质量的授课,取得让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将培养研究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让研究生深入了解学科前沿与动态、最新成果与方法有机结合,强调教师结合科研实践在授课时融入与课程相关的前沿内容。

国际化是指: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规则,把国际的、跨文化的观念与知识融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外语授课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国际观念、视野和技能,具有开放性、先进性和通用性。

3. 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课程的建设理念、思路及内容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服务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提出了以“高起点、行业化、创新性、模块化”为课程建设思路,以“传统经典实验、先进前沿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开发创新实验”为课程建设内容,创建了一批研究生高质量实验课程。

4. 创建了一套具有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导向功能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内涵所建立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具有很多特点,如何加以评估是崭新的课题。

为此,创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兼具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导向的综合功能,据此开展了课程评估。

5. 探索出一套开展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创立了一套保证课程建设质量与促进持续发展的制度及机制
按照“思路先行、理念引导、机制激活、制度保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探索出了“确定目标与标准-课程立项准入-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管理与评估-课程激励与淘汰-课程巩固与提升”的建设路径,保证了课程建设在有序、高效的状态下进行。

构建了一套课程建设的激励与淘汰机制,包括申报与审批制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跟踪管理及评估验收制度、责任教授制度、教学团队制度、课程巩固与提升机制、课程退出机制等。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2009年以来投入经费7000余万元,建成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理论课563门、实验课72门,编写了系列教材和讲义。

极大地优化了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效果。

1. 取得了让研究生满意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得到大力提升。

2. 促进了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3. 大批一线知名学者来校参与课程建设和授课,大批校外师生来校听课、共享成果,极大地推高了学校的声誉。

4.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课程建设成果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得到广泛关注,20余所高校前来交流借鉴。

5. 建设成果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首肯。

2015年,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为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单位。

6. 2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最具影响的研究生教育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上,3篇在全国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做大会发言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成果201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