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原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

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

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三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动重物。

2、饮食护理:普通饮食,加强营养,忌生冷油腻之品。

情志护理:由于病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产生忧郁、烦躁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及时了解思想情况,安慰开导,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保持乐观开朗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健康教育:(1)急性发作期应严格睡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用弹力腰围保护、固定腰部起床活动,腰围大小要合体,使用腰围时间不宜过久,避免过度前屈、后伸动作。

无症状即解除弹力腰围,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2)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体育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

教会病人行“飞燕点水法、五点支撑”等方法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练,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避免腰部过度负重,避免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

(4)咳嗽、大便时应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辩证施护1、血瘀症型1.1症状:多有外伤病史,腰腿痛如刺,有定处,并可向下肢放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坐卧不宁,便秘。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胎薄,脉旋紧或涩。

1.2护理要点:(1)急性期绝对卧床3周,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等。

(2)局部保暖,防止风寒湿邪入侵。

(3)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局部采用本院自制中药粉末剂复合方湿热敷,每2天换药1次,以舒筋活血缓解疼痛,中药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之汤剂宜温服。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寒湿证型2.1症状:腰痛重者,活动不利,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小便清长。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损伤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以下将详细介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全面护理措施。

一、理解病因和病理过程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病通常由于长期坐姿不正、过度使用、遗传因素或腰肌劳损等因素引起。

二、预防措施1.保持正确的坐姿:坐时要注意保持腰背挺直,避免长时间弯腰或半倚在座位上。

使用合适的坐垫和椅子,以减轻腰部压力。

2.避免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过度弯腰等动作。

3.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缓解疼痛。

4.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很重要。

三、护理和治疗措施1.疼痛管理:使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严重,应考虑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处方药。

2.冷热敷:可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炎症,每天敷3-4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用热敷来放松肌肉,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3.物理治疗:包括按摩、针灸、电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功能。

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4.康复训练: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燕飞”、“五点支撑”等,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

5.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如马尾综合征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并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手术。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1.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2.运动:除了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外,还应注意参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3)合理膳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提高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疗法: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艾灸疗法:选用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温经散寒,补益肾阳。
2.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实施全面护理。
3.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4.治病求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三、中医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4.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如“飞燕式”、“拱桥式”等。
(2)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3)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腰部损伤。
四、护理评估与监测
1.定期评估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2.观察患者腰部活动度、肌力、感觉等体征的变化。
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3)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按摩:采用推拿、揉捏等方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穴,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很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现在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变得更加的多了。

追其原因,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很大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自身因素,如果平时身体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的话,也是可以避免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的。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外敷中药[腰椎骨坊世-帖],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预防腰间盘突出的方法1、保持良好坐姿。

对于经常坐办公室的人来说,在保持正确坐姿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起身休息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尤其是久坐之后,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2、正确腰姿。

站立应挺直腰背,并保持脊柱的自然弯曲。

下蹲时,尽量屈膝,减少弯腰。

抬物品时要贴近身体,举物莫高过胸部。

对于轻微腰间盘突出患者,应该采取及早的治疗措施,尽量减少弯腰动作,保持直立姿态,挺胸抬头走路,从而保持身体的正常形态。

3、注意休息。

在一定时间内减少活动,能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

每坐二十分钟左右,最好起来活动活动。

长久站立时最好垫高一脚,并时不时换换脚。

人在躺卧时,腰椎压力最小,但要注意床垫软硬适中,太硬或太软都会伤害腰椎。

4、适当锻炼。

要想保证腰椎的持续健康,增强腰部的承重性和韧性是关键。

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腰部功能锻炼,如腰椎操:把手放在背后,腰向前或向后弯。

腰间盘突出的日常保健1、防止便秘,避免猛烈打喷嚏、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病情加重。

可多摄入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改善排便情况。

2、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姿势以缓解腰部压力,如长期处于某一姿势不变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

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诱发本病。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不能保持脊柱有效的生理曲度,易造成腰背肌肉长期僵硬、痉挛,腰椎间盘负荷增加。

3、采取正确的弯腰拾物及抱持姿势,避免腰部过分受力。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缓解疼痛,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2、护理原则:个性化、综合性、阶段性。

3、护理措施分类:日常起居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

4、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确姿势、定期复查。

1、日常起居护理11 卧床休息患者发病初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周左右。

床垫不宜太软,以保持脊柱良好的支撑。

翻身时应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避免扭曲。

12 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可佩戴腰围逐渐起床活动。

起床动作应缓慢,先侧身,用手臂支撑身体坐起,再缓慢站立。

13 坐姿选择高度合适、有靠背的椅子,保持腰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 1 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

14 站姿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避免弯腰驼背或身体倾斜。

15 行走抬头挺胸,步伐稳健,速度适中。

尽量避免行走时间过长,可适当休息。

2、运动护理21 康复训练症状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式等。

训练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22 腰部伸展运动站立位,双手向上伸直,然后缓慢向一侧弯腰,伸展对侧腰部肌肉,左右交替进行。

每次伸展保持 10-15 秒,重复 10 次。

23 游泳游泳是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较为有益的运动,尤其是蛙泳。

每周游泳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3、饮食护理31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

32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减轻腰部负担。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33 补钙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

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4、心理护理41 情绪疏导患者因疾病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安慰。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42 树立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

5、注意事项51 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快跑等,以免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诊断: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有关;2.疼痛: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刺激神经根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肌肉痉挛有关;4.生活自理能量下降:与因疾病被迫卧床、疼痛有关;5.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便秘等;(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树立信心,克服急躁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疗怕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心理。

2.一般护理:(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2)指导患者进食清淡、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不要饥饱失常,尽量少食生冷、过热的食物,戒烟戒酒;(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活动受限情况;(4)患者应步态不稳,须向患者做好防跌倒的有关宣教,积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腰部养护:(1)急性期须严格卧床休息,置于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轴线,防止椎体扭曲;(2)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正确选择腰围的规格,保持腰椎良好的生理幅度,防止长期无原则佩戴腰围而引起的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3)正确指导患者行腰部功能锻炼:3.1四肢关节锻炼: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屈、股四头肌收缩、足背伸、屈髓、直腿抬高锻炼3.2"双桥式"练习: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脚平放于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拱起身体,于最用力位置,身体能耐受下保持平衡,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10秒;3.3"飞燕式"练习:俯卧位,手背于腰后,使头部与下肢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身体能耐受下,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10秒;3.4屈腿仰卧法:仰卧位,双腿屈膝屈髓,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不可抬起过高,避免增加腰椎负荷,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5秒;(三)健康宣教:1.叮嘱患者注意腰部保暖,防止风寒侵袭及久居潮湿之地;2.避免腰椎过度劳累、不可急弯腰及提取重物;3•行走时佩戴腰围,卧床后可拆除;4•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进行时须用手护住腰部,防止便秘;5•患者应适当控制体重,防止腰部及下肢负荷过重;6•功能锻炼的原则: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病因及护理对策

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病因及护理对策

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病因及护理对策作者:曲富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99-01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以腰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和肌力减退、大小便失常为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

20—50岁占90%以上,分析该病病因可以看出,约70%的腰椎间盘出症病人有腰部受伤史。

腰椎间盘出症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特点,外伤史及受寒史多有关联。

但是临床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该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后遗症发生,对远期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是一个微动的关节,长在腰椎骨间,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

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即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临床症状,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认识该疾病的常见病因对今后的诊治和预防复发很有必要。

1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病因1.1 过度负重因素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1.2 外伤因素外伤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外伤,急性外伤、闪腰等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1.3 职业因素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

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1.4社会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不仅与职业有一定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业的人,尤其经常从事弯腰劳动,如驾驶员的腰部颠簸和右侧手足劳累重,皆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症状,以下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1. 休息与活动:在发作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脊柱压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在床上,可以使用具有支撑性和适合脊柱曲度的床垫和枕头,以维护良好的脊柱姿势。

2. 热敷与冷敷:可以交替使用热敷和冷敷物来缓解疼痛。

热敷可帮助放松肌肉,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冷敷则有助于减轻肿胀,麻痹神经末梢,减少疼痛感。

患者可以在热水袋或冰袋上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后,轻轻放置在受处疼痛的腰椎区域。

3. 合理的体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坐着或弯腰。

合理的体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对外伤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当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时候,可以使用腰靠垫来支撑腰部,保持腰部曲度。

站立时,应该保持脊柱的直立姿势,避免驼背。

4. 适度的运动:虽然休息是治疗的重要部分,但适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

锻炼可以增加腰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缓解腰椎的压力,并预防后续的损伤。

推荐患者进行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此外,特定的操纵和拉伸运动,比如俯卧撑、腹肌训练,也有助于加强腰部的支撑力。

5.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止痛药和肌松药。

然而,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以确定剂量和时间的安全范围。

6. 腰部支撑:穿戴腰围或腰带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减轻腰椎的负担。

腰带可以帮助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减少疼痛的感觉。

然而,长期依赖腰带可能会削弱腰部肌肉,所以应该避免过度依赖。

7. 减轻体重: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合理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有助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患者的症状无法通过自我护理和管理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软伤三科(110031)2012年5月5日收稿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焦虑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172-0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王相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为主的一种常见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疾病的进程与恢复[1]。

因此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极为关键。

为此,我们对焦虑产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报如下。

1焦虑的原因1.1反复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由于腰部及下肢反复的疼痛、麻木感,导致下肢功能受阻、活动受限,患者对生活质量感到极不满意,更由于与外界缺乏沟通和交流,甚至感到孤独和寂寞,极易发生情绪变化,轻微的刺激就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偏执和敌对心理[2]。

1.2环境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需要经常就诊而处于医院的环境中,医院的就医环境及就医氛围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患者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对新环境需要重新的认识和适应,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面对陌生的病友和医护人员,容易诱发患者对既往就医的回忆,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1.3对自身疾病的缺乏认识: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诱因、表现和体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所患疾病产生恐惧心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易反复发作,患者往往担心远期健康状况会影响工作、生活,认为自己身患绝症,无药可医、无法可救,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

1.4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发病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需要他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对他人的依赖性会逐渐增强,被动性增加,同时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不能从事许多活动,在心理上对复发存在恐惧感,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更加依赖他人,一旦脱离了他人的照顾就会产生无助、焦虑的心态。

1.5经济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获得就业和劳动的机会减少,直接影响到经济收入。

同时由于疾病的反复多次发作、需要不断治疗和休养,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治疗,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2]。

特别是慢性劳损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救治于多家医院,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

因此,治疗费用的压力也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3]。

2护理对策2.1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热心地接待患者,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交流过程中,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以疏泄其积累的焦虑和紧张。

使患者认识到,焦虑的情绪不仅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能起到康复和治疗的效果。

对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应鼓励其家属、朋友进行探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有助于患者安心治疗。

2.2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对于刚入院的患者,应主动向其介绍病房的功能设置,使患者尽快的熟悉环境,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其主管的医护人员和技术水平,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

对有焦虑倾向的患者,应将其安排在宽敞、舒适的病室,便于加强巡视和护理。

选择性格开朗、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2.3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进行疾病知管,每病人更换一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

至少一次/周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加药敏,直接用痰液收集器吸取下呼吸道痰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人工气道的前三天每天送培养,第五天以后至少2次/周行下呼吸道培养加药敏[5]。

3.8呼吸机管理:呼吸机的清洗消毒对于预防与控制VAP 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9实行早期活动,经常性变换体位,帮助和协助患者早期活动肢体活动:每天主动或被动肢体活动或躯体活动,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min/次。

胸部叩击:协助患者取坐位或者侧卧位,一只手五指轻拢成空心状从下到上,由外向内有节奏地叩击患者背部,同时嘱咐其咳嗽,每组叩击5min ,每24h 做一组。

变换体位:每1~2h 变换一次卧位[6]。

3.10尽量减少使用或尽量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 2受体阻滞剂,减少抑酸剂的应用,缩短应用时间,可减少胃内细菌的定植而降低VAP 的发生,应用铝碳酸镁代替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可有效减少VAP 的发生。

3.11鼓励早期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肠内营养管应超过幽门,营养液的营养泵持续输入,但肠内营养导致的胃潴留使胃内容物误吸入呼吸道,其所引起的肺内污染和刺激是导致VAP 的关键。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咽喉部肌肉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会厌功能的障碍和胃管气管插管形成的胃肺感染,容易发生误吸,因此肠内营养泵持续匀速缓慢输入,可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3.12做好心理护理: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向病人讲解呼吸及相关性肺炎预防的目的及护理方法,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4讨论VAP 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MV 每增加一天,发生VAP 的危险就增加1%~3%,其所引起的死亡数目占医院总死亡数目的30%。

VAP 是RICU 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占RICU 应用抗生素所致感染病例的二分之一,故预防VAP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做好专职的气道护理,必须保持气道湿化,加强手卫生,全面加强呼吸机管路系统的管理,做好口腔尤其是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患者的吸痰管理,每天给患者抬高床头,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帮助和协助患者早期活动,从而能有效地减少患者VAP 的发生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R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及预防,对于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1]张薇,刘建东,吴鹏.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7):29-30.[2]刘明华,张庆玲,府伟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和诊断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6.[3]邵亚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96-603.[4]刘英玲,李志钢,刘红玲,等.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7.[5]高明榕,成守珍,何丽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18.[6]于卫华.改良式体位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防治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10.1722012年7月*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外科(301800)2012年5月2日收稿关键词:引流术;临床应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173-01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魏振飞*识的健康宣教,认真回答患者关于疾病的疑虑和问题。

使患者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愈后有客观的了解。

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能力;指导患者的饮食方法,多进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及药物的副作用,正确了解相关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对治疗措施有客观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消除焦虑和不安。

2.4对疼痛进行护理干预: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并保持正确的站、坐、行、搬物姿势,使患者腰椎间盘、肌肉、小关节承受最小的压力,可减轻疼痛。

指导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采取屈膝屈胯卧位,可有效放松背部肌肉,减轻疼痛;指导患者经常欣赏轻松、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可明显地减轻疼痛症状,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状态。

3讨论研究表明,许多躯体疾病可继发情绪障碍,且以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反过来影响躯体疾病的转归[4]。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因此,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表现出来的负性情绪进行适当的干预或讲究精神卫生,增加社会支持来拮抗抑郁和焦虑情绪的负性作用,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1]汤慧,席明霞,冯雁.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2):3239-3240.[2]胡树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护理[J].光明中医,2010,25:2.[3]邱爱丽,吕玉娣,卜凤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5,4(4):67-68.[4]马永莉.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整复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108-109.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外科经常应用的一项技术,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和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其适应证为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1]。

本文就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08~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血气胸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38岁。

外伤性气胸9例,自发性气胸19例;其中肺癌引起的气胸3例,肺结核引起的气胸3例。

2护理2.1物品准备:备好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引流管、胸腔切开引流包、灭菌手套、弯血管钳等;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引流瓶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标记好引流瓶内最初的液面,将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面下2~3cm 。

引流瓶塞上的另一短玻璃管为排气管,其下端应距离液面5cm 以上。

2.2操作中配合: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床边进行,病人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平放椅背上;或取坐位,使用床旁桌支托。

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

经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前线第4~5肋间隙置入引流管排除气体,缝合导管固定于皮肤。

引流管的另一端与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连接[2]。

穿刺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的脉搏、面色等变化,以判定病人对穿刺的耐受性。

注意询问病人有无异常的感觉,若有应及时处理。

2.3术后护理:注意观察并记录:术后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气体排出量、颜色、性状并准确记录。

每日对穿刺点和周围皮肤用碘伏进行数次消毒,并以无菌敷料保护。

手术后患者血压、心率平稳后,病情允许术后4~6h 即可开始炼肺功能,它能增加胸腔内压力,促进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进一步促进肺复张,从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

2.4引流管护理:术后病人通常采取半卧位,当病人侧卧时,应密切观察以防压迫或扭曲胸管。

鼓励病人适量床上活动,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引流瓶应放在低于病人胸部的地方,其液平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100cm 处[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