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提纲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1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1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大纲第一、三单元认识图形(二) 和分类与整理(一)教学内容:(二)目标:(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能在具体活动中进行图形分割和拼组;(3)会用七巧板拼所学过的平面图形.(4)能够根据要求正确计数、较为清晰地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提出问题(三)例:(1)书本P94。

3(2)数一数,填一填。

(3)画一画:缺了( )块。

第二、六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二)目标:(1)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情况,包括对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试题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解决问题 十几减9十几减8、7、6 十几减5、4、3、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解决问题不进位进位 不退位退位 小括号(2)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根据问题排除多余条件,能采用画图、转化等策略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三)例:(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分钟)12-8= 13-4= 14-9= 12—7= 15—7= 12-6= 13-5= 11-3= 13-9= 11—7= 15-6= 12-4= 11-6= 12—5= 16—9= 13-8= 14-8= 13-6= 11-5= 16-7= 15—9= 12-3= 14—7= 18—9=11—2= 15-8= 14—6= 11—4= 14—5= 12—9= 16—8= 11—9= 17-8= 17-9= 11-8= 13-7=30+40= 21+6= 35+4= 76-5= 90—80= 21+60= 35+8= 76—50= 67—4= 40+3= 52+20= 24+6= 67—9= 40—3= 52-20= 24—6=(2)填一填。

46 + 8 = 83 –先算:+ = 先算:再算: 再算: =7 + 58 – 40 = 7 + (58 – 40 )== 先算:- =+(3)口算下面各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一、读数、写数。

1、数位表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

(即: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例如:十五写作15,它的十位是1,表示1个十;个位是5,表示5个一。

2、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单数:1、3、5、7、9 、11、13、15、17、19(每隔2个)双数:2、4、6、8、10、12、14、16、18、20 (每隔2个)5个5个一数:5、10、15、203、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或者说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 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一年级数学学习重点大纲

一年级数学学习重点大纲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提纲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学习重点大纲

一年级数学学习重点大纲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提纲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小学数学一年级考试大纲要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考试大纲要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考试大纲要点一、数字大小比较1. 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来表示。

2. 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数字,例如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二、加法和减法1. 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和“-”。

2.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3.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加减问题,例如购物、分配物品等情境。

三、形状和空间1. 辨认常见的二维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形状特征。

2. 认识立体图形,例如立方体、球体等。

3. 知道物体的位置关系,例如在上方、下方、左边、右边等。

四、时间和日历1. 认识时钟和日历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看懂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以及其他简单的刻度。

3. 知道一周有七天,能够按照星期数排列日期,例如星期一、星期二等。

五、简单的量和度量1. 认识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例如轻重和大小。

2. 比较物体的重量和容量大小。

3. 使用简单的度量单位,如千克、克、升、毫升等。

六、问题解决能力1. 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和进行推理。

2. 通过数学题目练习,提高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数学应用1. 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购物金额、找零等。

2. 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数学意识。

以上是小学数学一年级考试大纲要点的简要介绍。

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认识形状和空间关系,理解时钟和日历的基本概念,认识重量和容量的概念,并且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提高数学水平,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一、数与代数一、复习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1、正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

其中要掌握看实物图用数表示,看计数器上的珠子写数字。

2、百以内数的组成。

清楚数位的顺序(例如知道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掌握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明白数的组成。

3、按规律数数。

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数出所给物体的个数,(例如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能观察到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

4、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例如在59、21、46这三数中,利用59比21多得多,46比21多一些的信息,从而选择结果。

三、数的运算1.口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口算至少要让孩子达到每分钟六道。

2.混合运算。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3.估算。

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乘车时两个班乘哪一辆车合适。

4.比较。

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

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少得多、少一些、少一点等词描绘数与数的关系。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②分解法如:12—过程:想过程:把12分解成10和2 则先算:10-9=1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2、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3,第三位是百位。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大纲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大纲

一年级期末复习大纲一、比一比1、认识前后、左右①同一个事物;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②当身体方向发生改变时;左边和右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比高矮、长短、大小、轻重①比高矮:两个物体比高矮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比较②比长短: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较长短③比大小: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时;看清题目要求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排列④比轻重: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不能根据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要结合实际来判断二、20以内的加减1、20以内数的认识①20以内数的组成几表示的就是几个一;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根据数的前后顺序进行比较③几和第几“几”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物体在群体中某一顺序下的某一个2、20以内数的加减①加法的含义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②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③加减混合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相加或相减.④看图列算式及应用根据图给出的信息;确定是用加法还是减法;然后确定图中的两个数分别是几;如果是列加法算式;可以列出两个.三、合与分把一些物体分成两份时;要有序地分解;才能保证不重不漏四、探索乐园1、事物的排列规律①找规律:从事物排列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发现规律②应用:根据事物的排列规律;可以指出下一个或上一个事物是什么;也可以找出中间可能有几个这样的事物.2、计算中的规律①找规律:通过加减运算;找出数与数之间的排列规律②应用:3、6、9、12、、5+7=7+○ ○=6+□=□+6 □=探索乐园1、事物的排列规律①找规律:从事物排列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发现规律②应用:根据事物的排列规律;可以指出下一个或上一个事物是什么;也可以找出中间可能有几个这样的事物.3、计算中的规律①找规律:通过加减运算;找出数与数之间的排列规律②应用:3、6、9、12、、5+7=7+○ ○=6+□=□+6 □=例1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的和都是18.例2 根据规律接着画例3 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例4 按规律填数(1)2、4、6、8、、、 .(2)19、16、13、10、、、 .例题答案例1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的和都是18.例2 根据规律接着画例3 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例4 按规律填数(1)2、4、6、8、 10 、 12 、 14 . (2)19、16、13、10、 7 、 4 、 1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及知识点一、数与代数一、复习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1、正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

其中要掌握看实物图用数表示,看计数器上的珠子写数字。

2、百以内数的组成。

清楚数位的顺序(例如知道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掌握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明白数的组成。

3、按规律数数。

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数出所给物体的个数,(例如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能观察到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

4、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例如在59、21、46这三数中,利用59比21多得多,46比21多一些的信息,从而选择结果。

张老师个人微信号:862325三、数的运算1.口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口算至少要让孩子达到每分钟六道。

2.混合运算。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3.估算。

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乘车时两个班乘哪一辆车合适。

4.比较。

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

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少得多、少一些、少一点等词描绘数与数的关系。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2、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一、数一数。

周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

(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

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
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
周老师小提示:
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

如★:★在多的后面画√。

1、在少的后面画√。

2、多的画√,少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周老师小提示:
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1、数一数,填一填。

2、把不同类的圈起来。

3、数一数。

()个长方形()个三角形()个正方体
四、0-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第几和几。

(1)把右边的4只小蜜蜂圈起来,给左数第5只小蜜蜂涂上颜色。

(2)★★★★★☆★★★★
①一共有()颗星。

②将左起第3个圈起来。

③☆是左起的第()颗,它的右边有( )颗★。

(3)(4)
2+5 ○10 5+4 ○6+3 2、数的顺序。

(1)按顺序填数。

(2)按规律填数。

()3()()6() 8 6 2
3、2-10的分解与组成。

(周老师小提示:边分小棒边熟记2-10的分解与组成,直至能脱口而出)
(1)填一填。

(2)开火车。

4、0-10的口算、比大小以及填未知加数。

5、比一比。

(1)画△比○多1个。

(2)画☆和△同样多。

(3)画□比◇少4个。

○○○△△△△△△△△△◇◇◇◇◇◇◇◇◇◇
7 9 9
小提示:做这种题型时如果不熟练要学会先做小
记号,然后再判断大小,如上,如果计算熟练可
以不必。


(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6)
=
△△△△△△△△
(4)○○○○○(5)◇◇◇◇◇◇◇◇◇◇△△△△△△△△☆☆☆☆☆☆☆☆
○比△少。

☆比◇。

△比○多。

◇比☆。

(6)(7)
周老师小提示:求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 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有两种解题方法:①“一一对应”连线,然后把多的圈起来,数数圈起来的有几个就是多几个。

②数一数两种物体各有几个以后作小记号,最后用大数减小数。

如:
①△△△△△△②△△△△△△6
○○○○○○○○○○○○○○○○8
○比△多 2 。

8-6=2
△比○少 2 。

7、10以内的加减法及用数学。

(图画应用题)
周老师小提示:根据一幅图列四道或两道算式,应该先数一数各有多少,然后作上小记号,最后才开始列出算式。

(1)(2)✿✿✿✿✿✿
❀❀❀❀
□+□=□□+□=□
□+□=□□+□=□
□-□=□□-□=□
□-□=□□-□=□
(3)(4)(5)
(4)用数学。

周老师小提示:做有?和的图画应用题时,应该先想想“数学问题”是什么,并找出“两个数学信息”,为它做上小记号,最后列出算式。

如下:
2、图表应用题。

周老师小提示:做图表应用题时,应该先看分析条件1、条件2和问题,然后在旁边列式计算出答案。

如下题:第一行的条件1是小班有5架玩具飞机,条件2是大班有8架玩具飞机,问题是一共有几架玩具飞机?
小班有大班有一共有
5架8架(13)架
9辆6辆()辆
原来有卖出还剩下
18块8块()块
15个()个11个
5+8=13
7个
4 5
2
4 5 9 10 - 2 8
早上卖出下午卖出一共卖出
9个8个()个
()个7个14个
3、图画应用题。

还有几只?(周老师小提示:记得把括号也填写完整)
□○□=□
(3)我和妈妈一共采了15个蘑菇,妈妈采了10个蘑菇,我采了几个?还不够。

我还要再采5个,后我采了几个?□○□=□
五、认识钟表。

周老师小提示:
1、必须熟记判断“整时和半时”的两句口诀,然后根据口诀来判断时间:
①整时:分针长长指12,时针短短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半时:分针长长指着6,时针短短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2、能正确地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如:7时7:00 8时半8:30
(注意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这四个时间点比较容易出错,多让孩子辨认)
3、会认并会书写“分针、时针、时钟、半”。

(1)
(2)
(1)看钟面写时刻。



大约()时()大约()时()大约( )时
( ) ( )
周老师小提示:6时、12时半、6时半这3个时间点很容易出错,要反复强调和练习。

(4)、按要求画出缺少的时针、分针。

6时半12时12时半6时(2)1小时前是几时。

(3)过2小时是几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