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 漫画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漫画练习题

初三语文漫画练习题

初三语文漫画练习题
我给你准备了一份有趣的漫画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初三语
文知识。

请你仔细观察每幅漫画,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漫画一:
[漫画一图片]
问题一:漫画中的人物都有哪些表情?
问题二:通过人物的表情你能够推断出他们分别在经历什么样的心
情或者故事?
漫画二:
[漫画二图片]
问题一:漫画中的对话是什么?
问题二:漫画中的人物你认为是什么关系?
问题三:根据漫画内容,谈谈你对友情、亲情或者其他主题的思考。

漫画三:
[漫画三图片]
问题一:漫画中的人物或者动物在做什么?
问题二:根据漫画内容,思考作者想要通过这幅漫画表达什么信息
或者思想?
注意:以上只是一些示例题目,实际的练习题要求可能会更多。

希望你能够根据漫画内容进行具体回答,并尽量运用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解析。

通过这些练习,相信你的语文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油!。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图表漫画专题试题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图表漫画专题试题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图表漫画专题在新生报到的时候,你作为志愿者,热情地为新同学做了几件事。

【指引】5.新生小宏在校园里遇到你,向你询问如何走到教学楼,你给他指明。

请根据右图,写出你对小宏说的话。

〔2分〕你说:。

【建议】5.〔2分〕例如:请向前〔向北〕直走〔约100米〕,到十字路口,右拐〔向东行约20米〕就到了。

〔意对即可〕五、我的语文理论〔8分〕24.综合性学习〔6分〕公元 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场游历名山大川。

他从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是,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2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展探究。

(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

请描绘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⑵202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⑶2021年暑假即将降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24.综合性学习〔6分〕⑴〔2分〕例如: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

说明:答复扣住题意即可。

⑵〔2分〕古代的读书人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展实地验证,获得真知〔1分〕。

如今,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局部。

背起行囊走四方,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1分〕。

⑶〔2分〕提示: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

5.食品平安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根据“关注食品平安〞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5分〕〔1〕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解答指导与训练专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解答指导与训练专题【含答案】

用心爱心专心1 漫画类试题解答指导与训练专题【专题导语】漫画是具有较强幽默感和讽刺效果的绘画,它具有简洁明了而又形象生动的特点,一般通过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和事,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正因为如此,正因为如此,漫画便成了命制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素材。

制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素材。

那么,那么,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该怎样解答漫画题呢?该怎样解答漫画题呢?在复习迎考阶段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就请大家走进这个专题,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

【题型解说】漫画题是一种综合性考题,漫画题是一种综合性考题,旨在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旨在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旨在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描述或说明漫画内容;解释漫画寓意;给漫画拟写标题;评价漫画的特点、的特点、表现效果等,或者要求考生为漫画写一段赏析文字。

即:表现效果等,或者要求考生为漫画写一段赏析文字。

即:(1)介绍漫画内容;(2)解释漫画寓意;(解释漫画寓意;(33)给漫画拟写标题;()给漫画拟写标题;(44)结合漫画谈启示(感想);()结合漫画谈启示(感想);(55)漫画赏析品评。

按漫画的性质可以将漫画题分为三类:第一类,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或不文明现象,如《不平等》;第二类,表扬或者赞扬社会的某种现象,即被社会所肯定的行为,如《一字千金》千金》;第三类,;第三类,;第三类,是社会对它的存在抱有不同态度,是社会对它的存在抱有不同态度,是社会对它的存在抱有不同态度,此类现象本身对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此类现象本身对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即有利有弊型。

如《畸形儿》。

按漫画的内容可以将漫画题分为五类:第一类,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漫画【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漫画【答案】

中考复习——漫画题专项练习班级:()姓名:()一、什么是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弘扬某些人、事和现象。

二、漫画的特点(1)夸张渲染(2)借物喻人,巧妙表意(3)幽默诙谐,辛辣讽刺(4)以点带面,含意丰富(5)对比强化,彰显重点三、常见的漫画题题型漫画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综合类题目。

常见的漫画题题型有:(1)给漫画拟写标题(2)揭示漫画的寓意(3)解读漫画的内容(4)根据漫画写启示(一)为漫画拟定标题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内容或画旨。

因此,要拟好标题,必须深刻理解漫画的内涵。

例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教师总结:拟加标题的技巧,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

抓住已知的内容去找出未知的内容。

(二)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根据自己对漫画所表达的内容的理解,思考揭示了什么现象,给人们什么启示,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例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30字以内)教师总结:概括画面主题,先要认真观察画面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联系表层意思挖掘深层意思),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组织语言要简明、准确,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三)介绍画面的内容为漫画写一段解说性文字,包括针对什么对象,画了什么。

例3:观看右边漫画,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教师总结:介绍画面内容,就是要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说明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等。

中考语文试卷漫画题

中考语文试卷漫画题

阅读以下漫画,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漫画题目:我的中考漫画内容:画面中间是一个戴着眼镜、头发有些凌乱的中学生,他坐在书桌前,桌上堆满了书籍和习题。

他的表情焦虑、疲惫,手中拿着一支笔,正在认真地写着什么。

他的旁边是一张倒下的椅子,椅子上散落着一些书本和笔记。

画面的背景是一面墙,墙上贴满了各种中考复习资料和提醒标语。

问题:1. 请结合漫画内容,简要描述漫画中中学生的学习状态。

(100字)2. 请从漫画中提取两个细节,说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00字)3. 请谈谈你对漫画中中学生学习状态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200字)4. 假设你是漫画中的中学生,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中考的期待和压力。

(100字)5. 请针对漫画中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

(100字)答案:1. 漫画中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漫画中的中学生正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他坐在书桌前,桌上堆满了书籍和习题,表情焦虑、疲惫,说明他在努力学习,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 细节一:漫画中中学生手中的笔,说明他在努力学习,但可能因为长时间书写而感到手部疲劳。

细节二:倒下的椅子和散落的书本,说明他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坐姿不正确或长时间学习而导致的身体不适。

3. 我认为漫画中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他展现了勤奋好学的精神,但另一方面,长期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身心俱疲。

我认为,面对中考,中学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4. 我对中考充满期待,因为我知道这是检验我努力成果的重要时刻。

然而,我也感到压力很大,担心自己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能保持努力,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5. 建议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建议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和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建议三: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自信,以应对中考的压力。

中考语文——漫画专题

中考语文——漫画专题

•我的孙子哟,这么热还军训, •别晒坏了!
• 题7、(2010年河北中考 试题)仔细观察右边这幅 漫画,回答问题。 •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 介绍画图的内容。(3分) • • (2)请谈谈你对“一本 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2分) •
• 题7、(2010年河北中考试题) 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回答 问题。 •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 图的内容。(3分) • 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 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 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 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 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 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 书。 •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 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 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 尽的财富
【考试题型】 1、简洁叙述漫画所描述的主要 内容 2、给漫画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3、读懂内容,提炼漫画的寓意 4、鉴赏漫画的艺术特点(如标 题等)
• 【解题思路】 • ①读画(观察画面的人、景、物等构成要素,并 结合标题初步感知画面的表层意思) • ②析画(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想象, 丰富画面内容) • ③悟画(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类比联想,揣摩作者 创作意图,感悟寓意,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 ④述画(根据题目要求用恰当的文字准确表述, 行文简洁)
• (2)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 画的内容:
• 题4、观看右边漫画,回答问题: • (1)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 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 (不 • 超过6字): 望而却(止)步、 望而生畏、 目瞪口呆、 狮子 大开口…… • (2)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 画的内容: 某些公园景点,任 意提高门票价格,仿佛门前的 狮子张开血 • 盆大口,使游客望而却步。
⑵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 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 题”为题。

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漫画类题”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漫画类题”复习笔记整理

漫画类题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1、答题思路(1)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①看标题;②看画面;③看画中字;④关注夸张处。

(2)第二步: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是什么。

①先在画面中找出其讽刺、颂扬、批评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②再看画面指向,联系并结合其余几则材料,对应相关现实,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阅读训练】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前言:大数据代的来临,为我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

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

【材料一】画【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

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改,不世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问题:【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解析: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

2023中考语文漫画题全国汇编

2023中考语文漫画题全国汇编

2023中考语文漫画题全国汇编引言1. 漫画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察学生对于图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2. 本文将汇编整理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漫画题,供广大中学生备考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拟人与比喻3. 宁夏卷:一幅描绘了大自然景象的漫画,如山川江河、树木花草等,要求学生用拟人或比喻的方式描述图中的景色,加深学生对于自然的感性认知。

4. 浙江卷:一副描绘了童年的快乐时光的漫画,要求学生用拟人或比喻的方式描述漫画中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第二部分:人物性格描写5. 广东卷:一幅描绘了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互动的漫画,要求学生根据漫画中人物的表情、姿态等进行文学描述,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6. 河北卷:一副描绘了一个有趣场景的漫画,要求学生用文学语言对漫画中的人物进行描写,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情感抒发7. 北京卷:一幅描绘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眷恋的漫画,要求学生用文学语言抒发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包括对母爱的理解、表达和向往。

8. 湖南卷:一幅描绘了友情的漫画,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达漫画中朋友之间的情感,强调友情的重要性和真挚性。

第四部分:社会热点评论9. 上海卷:一幅描绘了当下社会问题的漫画,要求学生就漫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展开评论,包括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和解决方法等。

10. 重庆卷:一幅描绘了环保主题的漫画,要求学生根据漫画内容撰写环保主题的评论和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结语11. 通过对2023中考语文漫画题的全国汇编,我们可以看到各地中考试卷对于漫画题的设置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广大中学生在备考时能够结合这些题目,加强对于素材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2023中考语文漫画题全国汇编第五部分:自然与人的关系12. 陕西卷:一幅描绘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漫画,要求学生用文学语言描述漫画中展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反映出城市生活中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试题分类集锦之漫画
1.【2012·广西贵港】16.李明家在平南城区,他现在覃塘三中念书。

放署假了,父母
要求他乘汽车回家,带上妹妹到他们工作所在地桥圩镇来度假。

请你根据下图,模
仿父母的口吻用简沽明了的语言告诉李明:途中需要依次经过哪些城镇才能到达父
母工作所在地。

(3分)
2【2012·贵州贵阳】10.语文活动。

(4分)
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的内容要求准确、具体)
【答案】10.语文活动。

(4分)
图一答题提示:
人到中年,身不如前,元宵之夜,背母观灯。

灯火虽然绚烂璀璨,孝心更是动地感天。

我们从图中读出了:当别人信步闲庭的时候,儿子却在负重缓行。

他的脚步丈量出的是一份伟大亲情,他的举止演绎出的是一页精彩诗篇。

他是母亲晚年的拐杖,更是晚辈后生孝梯的标杆。

他这双肩膀,托起的是母亲生命的重量,点亮的却是老人精神的希望。

今天,母亲老了,而她曾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中年,她还指望点什
么?孝道和良知——这就是我们应该奉献的最好礼物。

切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案牍所累是最苍白的理由,漠然和麻木却是最可耻的态度。

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弘扬中华美德,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义务。

图二答题提示:
表面上,只是两只因无家可归和身囹圄的小鸟在伤心垂泪,而实际上,我们却联想到:人类的盲目无知和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恶果——森林毁来、水土流失,湖水干涸、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基因变异、物种消亡、灾害频发……人类啊!我们究竟在干什么?是在造福子孙,还是在贻害后人?是将彪炳千秋,还是想罪昭万代?一言以蔽之,这是真真切切地自掘坟墓,作法自毙。

其实,鸟儿也想有家,也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我们“馈赠”给它们的却是“或桎梏牢笼,妻离子散;或四方飘零,无以为家;或饥寒交迫,家破鸟亡……我真不愿看到:万物的“伤心”之日,将变成人类的毁灭之时。

人类啊,好自为之,多得善举吧!让我们多多反省,早日警醒,为大千世界的生态共荣,为生命乐园的和谐共处而努力吧!
(以上仅供参考,只要紧扣图文内容,言之成理,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表达即可)
3【2012·河南】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

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
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

(60个字左右)(5分)
【答案】7.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井绳越来越长,意味着井越来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

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利用
“家”和“冢”两字“点”的位置不同,把“点”变形为水滴,提醒人们如果不节约用水“家”就会变成“冢”。

(从寓意、构思等角度,结合画面内容与节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表明观点,1分;具体阐述,3分;语句通顺,1分。

共5分)
4【2012·黑龙江鸡西】3.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出你的感受。

(2分)
【答案】3.示例: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感恩,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谢老师教导我们成长,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5【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3.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出你的感受。

(2分)
老师您辛苦了!
感恩
【答案】3.示例: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感恩,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谢老师教导我们成长,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2012·黑龙江绥化】3.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它的含义。

(2分)
【答案】含义:校车超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2012·黑龙江牡丹江】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

(2分)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评分标准:体现漫画含义1分,准确清楚表述1分。

8【2012·江苏常州】(5)请为右图配上符合题意的两个古诗词名句。

,。

9【2012·山东东营】3.右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
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说明主体部分(蓝色。

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
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3
分)
【答案】3.答案:标志由“energy”的第一个字母“e”、中
间的变形汉字“节”构成一个圆形图案。

“节”字由古长城、峰火台图形和“能”
的汉语拼音首字母“N”构成。

图案为蓝色。

整体图案的含义为中国节能,通过节
能还天空、海洋于蓝色。

图案设计中英文兼收并蓄,物形与文字浑然一体,结构紧凑,意味深长,可谓独具
匠心。

评分:构成要素和含义1分,造型特点1分,成语使用恰当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10【2012·山东莱芜】5.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出它的寓意。

(2分)
【答案】5.答案:这幅漫画题为“久而久之”,讽刺了某些监管部门监管缺失、长期不作为,致使“食
品安全”的警钟不能长鸣的形象。

评分:言之有理即可。

共2分。

11【2012·山东烟台】7.阅读漫画,完成后
面各题。

(4分)
(1)请用一两句话概述漫画内容。

(2分)
(2)请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发起一个倡
议。

(不超过10个字,2分)
长大的人,变化的窗
【答案】7.(1)答案示例:孩提时,窗外是绿树、白云、小鸟、太阳;老年时,窗外是烟囱林立,乌烟滚滚。

(评分:2分。

内容描述准确1分,语言简明、流畅1分)
12【2012·四川广安】(3)右面是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征集活动的
获将作品中,请从构图创意上,把你想到的获奖理由写出来。

(提示: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

)(3分)
【答案】
13【2012·四川泸州】17.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5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3分)
答: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

(2分)
答:
【答案】(1)要点:图上画了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歌,驴听了,心想,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

(3分,一点一分,只能客观介绍,如展开想象、描写、议论扣1分)
(2)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

(2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
14【2012·四川南充】5.读图表答题(2分)
右图是某大学生对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
件的人数比例统计,请认真读图,然后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
5、读图表答题(2分)
学历(或文化程度)越高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关注度越高
(意近即可)
【答案】
15【2012·浙江绍兴】5.观察与炼字。

(6分)
“绍兴老酒”是绍兴的一张名片,其饮法值得寻味。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各用一个最为恰当的一字动词
....,描述图片中人物的饮酒方式,并简要说说选用这个动词的好处。

(1)图1你选用,好处:
(2)图2你选用,好处:
【答案】5. 6分。

(1)根据图1画面内容,所选用的动词及“好处”应体现“小口、慢喝、有情调”的特点。

可选用的动词如:抿、品、啜、呷和绍兴方言“咪”等。

选用这些动词的好处如:“抿”“啜”“呷”都是“小口喝”的意思,准确描绘出老者不紧不慢、悠闲满足的喝酒状貌;用“品”写出爱酒的老者喝酒的自足与惬意,
嫣然一副鉴酒行家的样子;用方言“咪”形象地描绘出饮酒者神态悠闲自若,心
情闲适淡定的状貌,且用方言“咪”来描述一位乡村老者的饮酒神情,更富乡土
味。

(2)根据图2画面内容,可选用的动词及“好处”应体现“满口、快速、干脆、豪爽”的特点。

可选用的动词如:干、灌、闷和绍兴方言“吞”等。

选用这些动词的好处如:用“干”表现饮酒者一气喝完的爽利情态;“灌”有“倒进去”之意,能形象地描绘出途中饮酒者“头一仰,一口尽”的喝法;“闷”,口语中有“闷一口”之说,它准确地描绘出图片中饮酒者在“一张口,一闭口”之间一盅酒快速下肚的状貌;“吞”,绍兴飞扬中有“吞杯”之说,所指即如图饮酒者的喝法,将小杯、小酒盅里的酒一口喝尽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