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青霉素
青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

青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它的发现和应用对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青霉素的历史背景、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以及副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药物。
一、青霉素的历史背景青霉素是由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的,他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真菌,即青霉菌。
随后,弗莱明和他的研究团队从青霉菌中提取出了一种有效的抗菌物质,即青霉素。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现代抗生素时代的开端,为临床治疗感染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二、青霉素的药理学特点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具体来说,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中的一种酶,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修复。
由于细菌细胞壁对于其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青霉素的作用导致细菌失去了保护,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三、青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青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耳炎、脑膜炎等。
此外,青霉素还可用于预防手术感染、治疗风湿热、链球菌感染等。
青霉素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对革兰阳性细菌的高度敏感性。
青霉素对革兰阴性细菌的作用较弱,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使用。
此外,青霉素还可以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青霉素的副作用尽管青霉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
其中,过敏反应是最为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青霉素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过敏试验,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青霉素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抗生素治疗失效。
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医生在使用青霉素时需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抗微生物药—青霉素(动物药理学课件)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 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丹毒杆菌、化脓棒状 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李氏杆菌、产气荚 膜梭菌、魏氏梭菌、牛放线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
动物药理与毒理
适应症 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所引起的各种感
染,如马腺疫、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球 菌病,以及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和创伤 感染;
动物药理与毒理
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 可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而制得,各种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而阻碍 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 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
动物药理与毒理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此本类药 物为繁殖期杀菌药。主要针对G+菌、G-球菌、螺 旋体、放线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细 菌细胞有细胞壁,而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故 此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 的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几乎无任何影响。
主要是过敏反应。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过 敏反应,要立即进行对症治疗,严重者可静注肾上 腺素,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等,增强或稳定疗 效。
动物药理与毒理
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 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 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 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动物药理与毒理
(8)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 氯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酰胺 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
动物药理与毒理
(9)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 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 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等药混 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青霉素类 (2)

脑膜炎奈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出血热、梅毒、回归热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等
与抗毒素合用治疗:破伤风,白喉,炭疽
敏感但耐药:葡萄球菌肺炎,淋病
青霉素——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Hypersensitivity • 常见:过敏性反应
Reaction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such reactions to the penicillins varies from 0.7% to 10% in different studies
口服药对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对ESBL和MRSA及肠球菌无效
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曲松(ceftriaxone罗氏芬、菌必治):T1/2:8h 头孢噻肟 :抗肠杆菌最强 头孢哌酮(先锋必):胆道浓度高 头孢他定(复达欣)——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 头孢地嗪:有免疫调节作用
【体内过程】 体内分布较广,多数品种组织通透性较好
STRUCTURE OF PENICILLIN
R
O
B
C NH O CH
A S
CH C
CH3 CH3
substituents
C N CH COOH Nucleus 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
Site of penicillinase action. Breakage of the lactam ring.
青霉素类抗生素
A tale by A. Fleming
• He took a sample of the mold from the contaminated plate. He found that it was from the penicillium family, later specified as Penicillium notatum. Fleming presented his findings in 1929, but they raised little interest. He published a report on penicillin and its potential uses i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
药理学第42章青霉素类

复习思考题
1. PG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响有哪 些?
2. 半合成青霉素分类、代表药及特点有哪些? 3. 比较各代cephalosporins有何不同?
转肽酶(PBPs)
交联肽聚糖
N-乙酰胞壁 酸(NAM)
丙-谷-赖-丙-丙(五肽)
N-乙酰葡萄 糖胺(NAG)
甘-甘-甘-甘-甘-甘(五肽) 双糖十肽骨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特性
有穿插过敏反响
交叉过敏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抗菌谱
对G+菌、 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敏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共同特点
为繁殖期杀菌药 对G+菌:第一、四代>第二代>第三代 对G-菌:第四、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第三、四代有较强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G+菌产青霉素酶:第一、四代>第三、二代 对多数β-内酰胺酶(含G-菌产) :第四>三>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G+菌感染 第二代用于G-菌感染 第三代:多重严重耐药菌及G-杆菌感染 第四代:对第三代耐药的G-杆菌所致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
对肾脏的毒性 :第一>二>三>四代 有过敏反响,与青霉素类有局部穿插过敏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氟氧头孢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卡芦莫南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青霉素及头孢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替卡西林(ticarcillin)
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 阿洛西林(azlocillin)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美洛西林(mezlocillin)等。
特点:
①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②对大多数G- 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 及泌尿道感染; ③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 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舒巴坦(sulbactam) 他唑巴坦(tazobactam) 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内酰 胺酶,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水解; 2、对质粒编码的-内酰胺酶敏感,对染色体介导 的-内酰胺酶作用弱;
3、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南阳医专药理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 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 为6-氨基青酶烷酸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 为7-氨基头孢烷酸
抗生素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 一、青霉素
• 青霉素的发现:
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 弗莱 明( Alexander Fleming) 在1928年9月的一天早 上发现发现了一个没有加盖的葡萄球菌培养皿内长 出了青霉菌团――稀释800倍仍有杀菌能力。
小
结(二)
7、青霉素的抗菌谱;首选用于哪些疾病? 8、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最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首选抢救药物: 肾上腺素
(一)碳青霉烯类
青霉素及其应用

•
•
• 病理变化: (1)急性型:胃底及幽门部勃膜 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 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 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 呈典型的败血脾;肾淤血、肿 大,有“大紫肾” 之称;淋 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 多汁,肺脏淤血、水肿。
(2)亚急性型: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 (3)慢性型:①心内膜炎:在心脏可见到疵状心内膜炎的 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 ②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浆液
【应用】
• 属窄谱杀菌性抗生素。主要用于青霉素敏感菌所 引起的各种感染。 • G+球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及其引起的乳房 炎(每个乳室10万IU灌注)、子宫内膜炎、化脓 性腹膜炎、猪淋巴脓肿 • G+杆菌: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破伤风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 其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 2、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时,可按每只雏鸡用青霉 素与链霉素各1000单位加入疫苗中一起应用;在 新城疫I系疫苗注射时,可按每只鸡用青霉素与 链霉素各8000单位~1万单位加入疫苗中一起应用, 以防应激。但对疫苗有影响。
猪丹毒的症状及治疗
猪丹毒( swine erysipelas )
• 定义: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 毒杆菌所引起。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 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则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偶见于其他畜禽。
【理化性质】
• 一种有机酸,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其钾盐、钠盐为白色 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极易溶解,遇酸、碱和氧化剂等迅速 失效,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制, pH6-6.5时相对最稳定,当pH<5或>8时,迅速破坏,随着 温度的升高,破坏迅速,时间越长,破坏越彻底。
关于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氯霉素的记忆口诀

关于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氯霉素的记忆口诀青霉素抗菌谱可记为:融金飞,摆摊破产,奈瑟螺旋。
分别指: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两种奈瑟菌、螺旋体。
融金在古代文学中比喻落日,在天上飞是自然的了。
奈瑟螺旋是原话,还没想到有意思的谐音组合。
下面是论坛里多处出现的一篇文章,大家可比较一下:《药理学教学中运用记忆法教学及体会》:把青霉素的抗菌谱编成顺口溜:“链葡螺放白肺炭(廉颇落荒白灰滩)”。
通过说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诈败诱敌“落荒”逃到“白灰滩”一举歼敌的故事,就可以联想记忆起青霉素的抗菌谱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金葡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
四代头孢菌素的名称可记为:坐林拉定安便,服刑梦多可罗,他的曲颂赛吾派头,比吾痞啰。
分别对应:一代中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二代中的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三代中的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噻乌、头孢哌酮,四代中的头孢吡乌、头孢匹罗。
氯霉素的抗菌谱可记为:老眼(昏花),(儿女)厌养,伤(心)寒(心)复伤(心)寒(心),你可知?分别指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眼部感染、厌氧菌感染、伤寒和副伤寒、立克次体。
窦性心动多速窦性心动多缓贫血甲亢和发热颅压增高阻黄疸心炎心衰和休克甲低冠心心肌炎情绪激动和运动药物影响心得安肾上腺素心律快体质健壮心率缓抗高血压药利尿杯阻,阻钙抑酶加阻a(1).酶尿不用孕(2).杯阻不能肺(3).尿杯不用糖尿病(4).心衰不用钙杯(5).1 利尿剂,肾上腺能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 利尿剂因减少血容量,不应用于孕妇;ACE抑制剂影响胎儿也勿用.3 B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哮踹j及COPD,因可以引起支气管狭窄.4 噻嗪类利尿剂及B受体阻滞剂不用于糖尿病,前者干扰糖耐量,后者可掩盖低血糖症状.5 钙离子及B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心衰.。
药理学口诀

一、ß-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TANG 原创】废草上面长葡萄,溶血链球可治好。
下治淋病上流脑,白炭破产放心瞧。
勾搭梅毒鼠咬热,青霉素都能治疗!1)G+球——溶链、肺链、草链、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
2)G-球——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后者耐药普遍。
3)G+杆菌——白喉、炭疽、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
4)螺旋体——梅毒、钩端及鼠咬热螺旋菌。
半合成青霉素口诀—TANG(原创)·青V耐酸不耐酶,轻度感染口服爽;·双氯耐酸又耐酶,可惜不能耐甲氧。
·氨苄阿莫是广谱,肠球氨苄来帮忙;·阿莫肺炎和变形,幽门螺杆也能抗。
·最后三个抗铜绿,替卡哌拉美名扬!1.头孢噻吩1.头孢羟氨苄2.头孢克洛3.头孢噻肟3.头孢哌酮4.头孢匹罗【口诀TANG】一代分(噻吩)辨(氨苄)二代克(克洛),三棵梧(噻肟)桐(哌酮)四匹(匹罗)马。
二、大环内酯类、林克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作用靶位相同,当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相互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2.军团菌——肺炎。
3.衣原体、支原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白喉杆菌感染——红霉素能根除。
【原创口诀TANG】百支空军首选红!也用于四环素类禁忌证——婴儿期衣原体肺炎和新生儿眼炎。
【前后联系】第9章——四环素用于四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但对于新生儿而言,四环素有8大不良反应,不宜应用!3.克拉霉素——最强。
抗菌活性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最强者。
对酸稳定,但首过消除明显。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口诀—TANG(原创)【二代大环】二代大环罗克阿,耐酸稳定能口服。
不良减轻半衰长,呼吸感染可用它。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二者抗菌谱相同,但克林霉素更强,口服吸收好且毒性小。
常用克林霉素。
骨组织可达更高浓度——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首选!.抗菌谱:特点是对G+菌或G-厌氧菌均有强大杀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
综述: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
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分类:
按其特点可分为: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药理作用: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
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
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
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
菌的抗菌作用差。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
不良反应:
青霉素是各类抗生素中毒副作用最小的,因为其作用机理在于破坏细胞壁形成过程和结构,而人体没有细胞壁。
青霉素对人体基本没有药理毒性,但大剂量青霉素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中毒。
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青霉素的提纯不足,其中的杂质容易使人体过敏。
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
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
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注:由于青霉素过敏性反应实为杂质引起的,所以目前有部分进口高纯度青霉素无需皮试,可直接使用)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口服后的人体反应
口服后吸收迅速,约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它的蛋白结合率为17%-20%,血消除半衰退期(t1/2)为1到1.3小时,服药后约24%-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6小时内46%-68%给药量以原型药自尿排出,尚有部分药物经过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半衰期可延长至7小时。
血清透析可清除青霉素,腹膜透析则无清除本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