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习题第38章
药理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药理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总论第一章绪言一、选择题:A型题1、药效学主要是研究:A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B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 药物的临床疗效E 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2、药动学主要是研究:A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B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D 药物的临床疗效E 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二、名词解释:1、药理学2、药物效应动力学3、药物代谢动力学选择题答案:1 C2 A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选择题A型题:1、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物同服时,比单用该弱酸性药物:A 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增多B 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增多C 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减少D 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减少E 无变化2、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 有效血浓度B 稳态血浓度C 峰浓度D 阈浓度E 中毒浓度3、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A 药物的吸收速度B 药物的排泄速度C 药物的转运方式D 药物的光学异构体E 药物的代谢速度4、苯巴比妥中毒时应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A 加速药物从尿液的排泄B 加速药物从尿液的代谢灭活C 加速药物由脑组织向血浆的转移D A和CE A和B5、某药在体内可被肝药酶转化,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A 增强B 减弱C 不变D 无效E 相反6、每个t1/2恒量给药一次,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达稳态血浓度:A 1个B 3个C 5个D 7个E 9个7、某药t1/2为8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是:A 16hB 30hC 24hD 40hE 50h8、药物的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A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的分布情况B 药物的血浆t长短1/2C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消除的量D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量E 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9、静脉注射某药0.5mg,达到稳态时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为0.7ηg/ml,其表观分布容积约为:A 0.5LB 7LC 50LD 70LE 700L10、对于肾功能低下者,用药时主要考虑:A 药物自肾脏的转运B 药物在肝脏的转化C 胃肠对药物的吸收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E 个体差异是指哪种情况下降一半的时间:11、血浆t1/2A 血浆稳态浓度B 有效血浓度C 血浆浓度D 血浆蛋白结合率E 阈浓度12、关于坪值,错误的描述是:A 血药浓度相对地稳定在一定水平称坪值,平均血药浓度称坪浓度B 通常用药间隔时间约为一个血浆半衰期时,需经4~5个t才能达到坪值1/2C 坪浓度的高低与每日总量成正比,在每日总量相等时,用药次数不改变坪浓度D 坪浓度的高限(峰)和低限(谷)的差距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E 首次用突击剂量,不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浓度13、药物的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 药物完全消除至零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量的药物C 药物的吸收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D 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为零E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14、离子障指的是:A 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药物则不能穿过B 非离子型药物不可自由穿过,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C 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离子型的也能穿过D 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E 以上都不是15、pka是:A 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B 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C 50%药物解离时的pH值D 药物全部长解离时的pH值E 酸性药物解离常数值的负对数16、某病人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结果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A 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B 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C 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D 病人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E 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17、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A 作用于靶器官B 在肝脏代谢C 由肾脏排泄D 储存在脂肪E 与血浆蛋白结合18、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A 副作用的多少B 最大效应的高低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 起效的快慢E 后遗效应的大小19、时量曲线的峰值浓度表明:A 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B 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C 药物在体内分布已达到平衡D 药物消除过程才开始E 药物的疗效最好20、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A 汗腺B 肾脏C 胆汁D 肺E 肝脏21、关于肝药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属P-450酶系统B 其活性有限C 易发生竞争性抑制D 个体差异大E 只代谢20余种药物22、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9时测得血药浓度为100μg/ml,晚6时测得的为:血药浓度为12.5μg/ml,则此药的t1/2A 4hB 2hC 6hD 3hE 9h23、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 以上均不是24、药物一旦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则:A 易穿透毛细血管壁B 易透过血脑屏障C 不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D 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E 仍保持其药理活性25、主动转运的特点:A 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B 顺浓度差,耗能,需载体C 逆浓度差,耗能,无竞争现象D 逆浓度差,耗能,有饱和现象E 逆浓度差,不耗能,有饱和现象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则应将首剂:26、以近似血浆t1/2A 增加半倍B 加倍剂量C 增加3倍D 增加4倍E 不必增加27、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A 通透性B 吸收C 分布D 转化E 代谢28、药物首关消除可发生于下列何种给药后:A 舌下B 直肠C 肌肉注射D 吸入E 口服29、药物的t是指:1/2A 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 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 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D 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E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剂量为1小时,给予100mg 剂量后,病人在体内药物只剩12.5mg时便30、某催眠药的t1/2清醒过来,该病人睡了:A 2hB 3hC 4hD 5hE 0.5hX型题:31、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有:A 反映药物吸收的量B 反映药物分布的广窄程度C 反映药物排泄的过程D 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32、属于药动学参数的有:A 一级动力学B 半衰期C 表观分布容积D 二室模型E 生物利用度33、经生物转化后的药物:A 可具有活性B 有利于肾小管重吸收C 脂溶性增加D 失去药理活性E 极性升高的影响因素有:34、药物消除t1/2A 首关消除B 血浆蛋白结合率C 表观分布容积D 血浆清除率E 曲线下面积3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是:A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B 具可逆性C 特异性低D 结合点有限E 两药间可产生竞争性置换作用二、名词解释:被动转运、离子障、首关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血浆清除率、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负荷量、坪值、表观分布容积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药物对肝药酶诱导与抑制作用的临床意义。
药理习题(含答案解析)

药理学题目及答案(1~21章)第一章绪言一、选择题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药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D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E.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2.药物:DA.是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3.药理学是研究:D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的学科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原理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E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5.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C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的作用机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B型题(配伍题。
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给每个试题选配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选用。
)A.有效活性成分B.制剂C.生药D.药用植物E.人工合成同类药6.罂粟:D7.阿片:B8.阿片酊:B9.吗啡:A10.哌替啶:E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11.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A12.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1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DC型题(比较配伍题。
按试题题干要求在四个备选答案中给每个试题选配一个正确答案。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原理B.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规律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4.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A15.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B16.药理学是研究:CX型题(多选题。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各章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各章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知识1. 试题:请简要解释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答案: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及其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的学科,包括药物的起源、制备、作用方式、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内容。
2. 试题:阐述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答案:药物是指可用于治疗、预防、诊断和改善疾病的物质。
按其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根据其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药物可分为靶标药物、非靶标药物、激动剂、抑制剂等不同分类。
第二章: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1. 试题:解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答案: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通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并达到治疗剂量的过程。
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到作用部位和非作用部位的过程。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酶催化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排泄是指药物和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等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2. 试题:论述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
答案:药物的疗效与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剂量合理的情况下,药物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
但是,过高的血药浓度可能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
第三章:药物的作用机制1. 试题:描述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及其影响。
答案: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有竞争性结合和非竞争性结合。
竞争性结合指药物与受体结合位点上的内源性物质发生竞争,影响受体的活性。
非竞争性结合指药物与受体结合位点不同,从而改变受体的构象,影响受体的功能。
2. 试题:阐述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调节等方面。
药物通过这些机制影响细胞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第四章:药物剂量和药物疗效评价1. 试题:解释药物剂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答案:药物剂量是指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所需的药物量。
影响药物剂量的因素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代谢速率、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患者的特征等。
药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

药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药物的调配E、药物的加工处理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2、药动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一、单项选择题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用药剂量过大B、血药浓度过高C、药物作用选择性低D、患者肝肾功能不良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效应力B、对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效应力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效应力D、对受体无亲和力,并无效应力E、对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效应力3、受体激动药的特性是()A、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亲和力,低内在活性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4、具肝肠循环药,一般是()A、LD50大B、ED50小C、t1/2长D、肾小管再吸收低E、蛋白结合率低5、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反应C、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D、药物产生的毒理作用,是不可知的反应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6、药物的效价是指()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E、药物的最大效应7、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A、极性增加,利于消除B、活性增大C、毒性减弱或消失D、活性消失E、以上都有可能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D、能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9、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A、A药LD50=500mg ED50=100mgB、B药LD50=100mg ED50=50mgC、C药LD50=500mg ED50=25mgD、D药LD50=50mg ED50=5mgE、E药LD50=100mg ED50=25mg10、药物与特异受体结合,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A、药物的给药途径B、药物的剂量C、药物是否有内在活性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11、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ED90/LD10B、ED95/LD50C、ED50/LD50D、LD50/ED50E、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12、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A、毒性愈大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D、安全性愈大E、治疗指数愈高13、某病人服用某药的最低限量后即可产生正常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属于下列哪种反应?()A、高敏性B、过敏反应C、耐受性D、成瘾性E、变态反应14、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副作用()A、治疗量B、极量C、中毒量D、LD50E、最小中毒量15、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二、多项选择题1、下述对副作用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治疗量时出现的作用B、一般较轻、多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C、药物固有的作用D、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E、是可以设法纠正消除的2、激动药是指()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B、无内在活性C、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D、可引起生理效应E、不引起生理效应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反遗效应E、致突变三、填空题1、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和有关。
药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选择题1.C2.D3.D4.E5.D6.C7.A8.B9.B 10.D 11.A 12.E 13.D 14.A 15.D16.A 17.A 18.B 19.B 20.C 21.B 22.A 23.A 24.B 25.B 26.B 27.A 28.D 29.D30.C 31.B 32.E 33.D 34.E 35.C 36.D 37.A 38.A填空题1.机体病原体规律2.《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3.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药物依赖性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5.减少受体向下调节6.吸收分布代谢排泄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器官血流量对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生理屏障8.肾脏胆汗排泄其他途径排泄9.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10.高敏性耐受性耐药性名词解释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3.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4.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6.继发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7.部分激动药:虽然亲和力不弱,但内在活性不强,它可以和大量受体结合,但只能使其中一部分活化。
8.受体向上调节: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增多的现象。
9.首关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时即发生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0.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
11.肠肝循环:自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
12.生物利用度: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比例。
中药药理学习题册

(中药药理学习题册)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我国传统药物称为“中药”不包括()A.药材B.提取物C.药品D.中成药()2、机体主要指人体、动物体和()A.病原体B.微生物C.支原体D.病毒()3、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预防和治疗作用、保健作用和()A.停药反应B.毒副作用C.副作用D.后遗效应()4、机体对中药的作用,主要是研究中药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不包括()过程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出()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中药药效学B.中药药动学C.中药药代学D.中药毒理学()7、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纽伦堡药典》()8、既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纽伦堡药典》()9、专门设有“药理篇”的专著是()A.《本草经集注》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圣济经》()10、20世纪初,我国学者袁淑范研究()对动物肠管运动的影响,是现代意义上最早的中药药理实验A.麻黄碱B.黄连素C.何首乌蒽醌衍生物D.乌头碱()11、20世纪20-40年代,国内学者沿用()的研究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A.袁淑范、陈克恢B.刘完素、陈克恢C.袁淑范、李东垣D.刘完素、李东垣二、判断题(A.正确 B.错误)()13、专门设有“药理篇”的专著是《圣济经》三、填空题14、中药的药理作用具有 , , , 的特点。
15、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经历了和两个重要阶段。
16、《圣济经·药理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17.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18.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包括、和三个方面。
四、问答题。
19、中药药理学。
答:第二章中药药性一、单选题()1、按照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A.苦,温B.辛,温C.苦,寒D.甘,寒()2、辛者能散能()A.能收B.能补C.能和D.能润()3、酸者能涩能()A.软坚B.收C.泄D.润()4、咸能下能()A.缓B.补C.和D.软坚()5、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具有()A.辛味B.甘味C.咸味D.苦味()6、中药归经理论最早论述于()A.《皇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通鉴外纪》D.《本草备要》()7、大黄具有泻下的功效,归()经A.肾经B.大肠经C.肝经D.肺经()8、味辛、甘,性温热的药物多属于()A.升浮药B.沉降药C.攻下药D.润下药()9、酸先入()A.心B.脾C.肝D.肾()10、苦先入()A.心B.脾C.肝D.肾()11、药物经酒制则()A.升B.散C.收敛D.下行()12、具有解表、透疹、升阳举陷功效的药物,作用趋势是()A.升浮 B.沉降C.攻下D.润下()13、药物经盐炒则()A.升B.散C.收敛D.下行()14、抗惊厥作用的药物主要归()经A.心经B.肾经C.肝经D.肺经()15、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是()A.中药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分布B.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不同C.中药有效成分的摄入不同D.中药有效成分的排泄过程不同()16、对中药体内元素分布进行测定,分布最集中于()A.心经B.肾经C.肝经D.肺经()17、解表药作用趋势多体现在()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18、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其作用趋势主要为()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19、冰片作为多种中药复方的“引药”,其主要利用()特点A.清神醒目 B.芳香走窜C.凉血解毒D.引火下行()20、安神药物的主要作用趋势为()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21、12种经络中,除了()以外,其余均对大脑有影响A.归肺经B.归肾经C.归大肠经D.归心经()22、()的药物均含有比较高的Mn、Zn,与人类的生殖发育有密切联系A.归肺经B.归肾经C.归大肠经D.归心经()23、引经药的活性成分对其它药物具有()和诱导的作用A.协同B.抵消C.促进排泄D.灭活()25、具有息风止痉、止咳平喘类的药物,其主要作用趋势为()A.适中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26、红花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子宫的作用于其作于与心经、()有关A.肺经B.肾经C.大肠经D.肝经()27、对中药升降浮沉的理论研究,主要是结合方药的()开展的A.药物代谢B.药物性质C.药理作用D.药物吸收()28、中药归经理论是药物的作用以及效应的定向与定位,是()与药理作用部位的综合A.药物代谢B.药物性质C.药理功效D.药物吸收()29、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A.AChB.5-HTC.NAD.GABAE.以上均非()30、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A.钩藤B.五味子C.羚羊角D.苦参E.黄芩()31、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附子、干姜B.黄连、黄柏C.茯苓、白术D.石膏、知母E.以上均非()32、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心率加快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33、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心率加慢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34、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A.NA.B.AchC.5-HTD.GABA.E.NO()3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痛阈值降低B.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心率减慢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体温降低()3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痛阈值降低B.体温降低C.心率加快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37、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感染作用()38、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3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4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42、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镇静B.镇咳、祛痰C.利尿消肿D.止泻、止血E.降低血压()43、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4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A.辛B.酸C.甘D.苦E.咸()4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蛋白质C.有机酸D.生物碱E.鞣质()4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A.辛B.酸C.甘D.苦E.咸()4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A.挥发油B.无机盐C.有机酸D.生物碱E.鞣质()48、咸味药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类药物中()A.清热药B.温里药C.祛风湿药D.理气药E.温肾壮阳药()49、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强心B.平喘C.升高血压D.抗肿瘤E.抗休克二、多选题()51、大多数寒凉药纠正热证(阴虚证)异常能量代谢的途径是()A.阻断β受体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降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D.抑制胰岛素分泌E.抑制食欲()52、大多数温热药纠正寒证(阳虚证)异常能量代谢的途径是()A.激动β受体B.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促进胰岛素分泌D.增高红细胞膜钠泵活性E.促进食欲三、判断题(A.正确 B.错误)()53、《内经》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药理学习题

A 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 为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C 与血浆清除率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 不因剂量大小而改变其数值 E 在多数药物中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27、血药稳态浓度()
A 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约需要 6 个半衰期才能达到 B 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单项选择题(A 型 题 )( 16--20)
16.pKa( )
A 仅指弱酸性药物在溶液中 50%离子化时的 PH 值 B 其值对各药来说并非为固定值 C 与 PH 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D pKa 小于 4 的弱碱药,在胃肠道内基本都是离子型 E pKa 大于 7.5 的弱酸性药在胃肠道内基本都是离子型
12.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 )( )( )( )
A.与受体结合亲和力小 B.内在活性较大 C.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得特性 D.与激动药共存时(其浓度未达 Emax 时),其效应与激动药拮抗 E.量-效曲线高度(Emax)较低
13.第二信使包括( )(
A.G-蛋白、环磷鸟苷 B.环磷腺苷、钙离子 C.肌醇磷脂、镁离子
E 运动神经
38、下列哪种受体属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 )
A α1 肾上腺素受体
D β肾上腺素受体
B M 胆碱受体
E N 胆碱受体
Cα2 肾上腺素受体
二、多项选择题(X 型 题 )( 39~43)
39、 胆 碱 能 神 经 兴 奋 时 引 起 ( )( )( )( )( )
A 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D 瞳孔扩大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科学,它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药理学知识,以下是一些药理学各章节可能出现的试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药理学导论试题:什么是药物的药效学特性?答案:药效学特性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作用时间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试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如何影响其疗效的?答案: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有效成分被吸收并到达作用部位的百分比。
生物利用度越高,意味着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越高,疗效也就越显著。
第三章: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试题: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在药理学上有何不同?答案:受体激动剂能够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产生生理效应;而拮抗剂则与受体结合但不激活受体,阻止激动剂的作用,从而抑制或减少生理效应。
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试题:镇静催眠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答案:镇静催眠药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 的作用,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药物试题:什么是β-受体阻滞剂,它们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选择性地阻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作用的药物。
它们通过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来降低血压。
第六章:呼吸系统药物试题:支气管扩张剂在治疗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答案:支气管扩张剂通过直接或间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直径,减少气道阻力,从而缓解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难。
第七章:消化系统药物试题: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在治疗胃溃疡中各起什么作用?答案:抗酸药通过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来降低胃内的酸度,减轻胃黏膜的刺激;胃黏膜保护剂则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损伤。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药物试题: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胰岛素是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增加糖原的储存和减少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章抗生素⒈掌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⒉熟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抗菌谱、耐药性、不良反应和适应症。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⒊了解其他多肽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小诺米星、西索米星等作用特点。
单项选择题A 型题1.抗菌谱是指:A.抗菌药物杀灭细菌的强度B.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的能力C.抗菌药物的抗菌程度D.抗菌药物一定的抗菌范围E.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2.化疗指数最大的抗菌药物是:A.红霉素B.氯霉素C.青霉素D.庆大霉素E.四环素3.化疗指数可用下列哪个比例关系来衡量A.ED95/LD5A.ED5/LD95C ED50/LD50D.LD95/ED5E.LD5/ED954.下列哪种抗菌药物属抑菌药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C.氨基苷类D.头孢菌素类E.多粘菌素类5.有关细菌耐药性正确的描述是A.细菌与药物一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B.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C.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D.是药物对细菌缺乏选择性E.是细菌毒性大6.下列哪组抗菌药物合用可获协同作用A.青霉素+氯霉素B.青霉素+四环素C.头孢菌素+红霉素D.青霉素+庆大霉素E.头孢菌素+氯霉素7.评价一种化疗药物的临床价值,主要采用下列哪项指标?A.抗菌谱B.抗菌活性C.最低抑菌浓度D.最低杀菌浓度E.化疗指数8.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A 苯唑西林B 氨苄西林C 阿莫西林D 羧苄西林E 哌拉西林9.下列哪类药物是繁殖期杀菌药A.氨基苷类B.四环素类C.氯霉素类D.磺胺类E.头孢菌素类10.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合用的效果是A.增强B.相加C.无关D.拮抗E.相减11.能选择性与细菌胞质膜中的磷脂结合,增加细菌胞质膜通透性的药物是A.多粘菌素EB.四环素类C.氯霉素类D.青霉素GE.喹诺酮类12.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妨碍氨基酰tRNA进入A位的抗菌药是A.红霉素B.氯霉素C.多黏菌素类D.四环素E.氨基糖苷类13.抗菌活性是指A 药物的抗菌范围B 药物的抗菌浓度C 药物的理化活性D 药物的抗菌能力E 药物的治疗指数14.细菌的耐药性是指A 长期或反复使用抗菌药,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B 长期或反复使用抗菌药,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C 病人对抗菌药产生依赖性D 细菌对抗菌药产生依赖性E 以上都不是15.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A 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B 多粘菌素、红霉素、头孢氨苄C 氨苄西林、红霉素、林可霉素D 头孢氨苄、红霉素、四环素E 羟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苄16.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比较特点是A 血浆蛋白结合率阿莫西林比氨苄西林高B 阿莫西林抗绿脓杆菌作用强于氨苄西林C 胃肠道吸收无差别D 抗菌活性较氨苄西林强E 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氨苄西林17.下列有关抗菌药作用机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B 环丙沙星抑制DNA螺旋酶,阻碍DNA 合成致细菌死亡C 利福平抑制DNA多聚酶D 氨基甙类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E 多粘菌素影响细胞膜通透性而抗菌18.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A 抗菌谱广B 是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C 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D 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E 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19.下列何药在胆汁中浓度最高A 头孢氨苄B 头孢克洛C 头孢曲松D 头孢哌酮E 头孢呋新20.下列何药半衰期最长A 头孢哌酮B 头孢曲松C 头孢氨苄D 头孢唑啉E 头孢孟多21.指出下列青霉素G耐药菌株比较多的细菌是A 溶血性链球菌B 肺炎球菌C 金黄性葡萄球菌D 白喉杆菌E 脑膜炎球菌22.抗绿脓杆菌最强的头孢菌素是A 头孢哌酮B 头孢他定C 头孢孟多D 头孢噻吩E 头孢氨苄23.头孢菌素类抗菌作用位点是A 二氢叶酸合成酶B 移位酶C 核蛋白50S亚基D 二氢叶酸还原酶E 青霉素结合蛋白24.青霉素最适于治疗下列哪种感染?A 溶血性链球菌B 肺炎杆菌C 绿脓杆菌D 变形杆菌E 以上都不是25.具有一定肾毒性β-内酰胺抗生素是A 青霉素GB 耐酶青霉素类C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D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E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26.青霉素治疗何种疾病时可引起赫氏反应A 大叶性肺炎B 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C 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D 回归热E 破伤风27.青霉素类药物共同特点是A 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B 耐酸C 耐β-内酰胺酶D 相互有交叉变态反应,可致过敏性休克E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28.早产女婴,5天发烧昏迷入院,皮肤黄染,囟门饱满,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应首选A 青霉素GB 氯霉素C 磺胺嘧啶D 头孢哌酮E 庆大霉素29.关于氨苄西林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对绿脓杆菌无效B 对伤寒杆菌无效C 对耐药金葡菌无效D 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E 耐酸可口服30.关于头孢曲松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对肾脏基本无毒性B 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C 分布于眼部房水、前列腺浓度高D 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E 半衰期短31.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无效的药物是A 阿莫西林B 羟苄西林C 呋苄西林D 替卡西林E 哌拉西林32.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可A 扩大抗菌谱B 增强抗菌活性C 降低毒性D 竞争结合部位相互拮抗E 降低细菌耐药性33.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最佳选药应是A 红霉素B 庆大霉素C 青霉素D 螺旋霉素E 克林霉素34.患者,男,6岁,高热,呼吸困难,双肺有广泛小水泡音,诊断为支气管肺炎,青霉素皮试阳性。
宜选用A 氯霉素B 四环素C 头孢唑啉D 磺胺嘧啶E 红霉素35.男性,21岁,最近咳嗽、咳痰、X光可见肺部呈间质性改变,考虑支原体肺炎,应选用下列哪一药物治疗。
A 氨苄西林B 头孢氨苄C 红霉素D 庆大霉素E 青霉素G36.男性,38岁,泌尿系统感染,支原体培养阳性,用红霉素治疗,同时还可加用下列哪个药,以增加疗效A 维生素B6B 碳酸氢钠C 碳酸钙D 维生素CE 氯化铵37.下列何药用于治疗伪膜性肠炎A 林可霉素B 万古霉素C 克林霉素D 氨苄西林E 羟苄西林38.男,5岁,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下列何药对其作用最强A 红霉素B 克拉霉素C 阿奇霉素D 罗红霉素E 以上都不是39.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A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 抑制DNA的合成C 与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D 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E 以上都不是40.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青霉素类药物是A.氨苄西林B.双氯西林C.羧苄西林D.苄星青霉素E.青霉素G41.指出人工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 A.哌拉西林B.亚胺培南C.头孢氨苄D.氨曲南E.舒巴哌酮42.头孢菌素类中肾毒性最大者是A.头孢噻吩B.头孢噻啶C.头孢氨卞D.头孢唑啉E.以上都不是43.青霉素最常见和最应警惕的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B.腹泻、恶心、呕吐C.听力减退D.二重感染E.肝、肾损害44.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立即选用A.肾上腺素B.糖皮质激素C.葡萄糖酸钙D.苯海拉明E.苯巴比妥45.对氨基糖苷类不敏感的细菌是A.各种厌氧菌B.肠杆菌 C.G-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绿脓杆菌46 多粘菌素的抗菌谱包括A.G+及G-细菌B.G-球菌C.G-杆菌特别是绿脓杆菌D.C+菌特别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47.肾功能不良的病人绿脓杆菌感染时可选用A.多粘菌素ED.头孢哌酮C.氨苄西林D.庆大霉素E.克林霉索48.下列哪种药物与速尿合用增强耳毒性? A.头孢菌素B.氨基糖苷类C.四环索D.氯霉素E.氨苄西林49.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混合注射A.协同抗绿脓杆菌作用B.配伍禁忌C.用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D.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E.以上都不是50.氨基糖苷类药物中,耳和肾毒性最小的是A.庆大霉隶B.卡那霉素C.新霉素D.丁胺卡那霉素E.链霉素51.指出下列应用错误的是A.鼠疫首选链霉素B.细菌性心内膜炎首选链霉素加青霉素合用C.结核病选用链霉素时应加用其他抗结核药D.伤寒杆菌感染首选卡那霉素,E,绿脓杆菌感染常选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合用52.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其抢救药为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葡萄糖酸钙D.纳洛酮E.苯海拉明53.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细菌产生水解酶B.细菌膜通透性改变C.细菌产生钝化酶D.细菌的代谢途径改变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PABA54.下列哪个药对军团病疗效好?A.青霉素B.强力霉素C.红霉素D.四环素E.麦迪霉索55.氯霉素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是A.消化道反应B.二重感染C.骨髓抑制D.过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56.选出一类抗菌谱最广的抗生素 A.氨基糖苷类B.大环内酯类C.青霉素类D.四环素类E.头孢菌素类56.能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药物是A.四环素B.青霉素C.链霉素D.庆大霉素E.以上都不是58.治疗鼠疫的首选药是A.林可霉素B.红霉素C.链霉素D.青霉索E.四环素59.大环内酯类对下述哪类细菌无效? A.C+菌B.C-球菌C.大肠杆菌、变形杆菌D.军团菌E.衣原体和支原体60.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药物是A.红霉素B.林可霉素C.乙酰螺旋霉素D.麦迪霉素E.白霉素61.下列哪项不是氨基甙类共同的特点A有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甙元结合而成B水溶性好,性质稳定C对革兰氏阳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D对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E 具有抗菌后效应6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哪项是错误的A 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阻碍细胞壁的合成.B 多粘菌素选择性与细菌细胞壁的磷脂结合使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C 磺胺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 喹诺酮类抑制RNA多聚酶的活性.E 氨基糖苷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 型题A 四环素B 青霉素C MICD MBCE CI63 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药物()64 抑制细菌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65 杀灭细菌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A 头孢氨苄B 头孢他定C 氨曲南D 克拉霉素E 青霉素66.绿脓杆菌感染宜用()67.有一定肾脏毒性的是()A 氨曲南B 克拉维酸钾C 青霉素D 双氯西林E 头孢唑啉68.对青霉素过敏病人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宜用()69.属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增加肾毒性B.增加耳毒性C.增强抗菌作用,扩大抗菌谱D.增加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可致呼吸抑制E.延缓耐药性发生70.氨基糖苷类抗生索+骨骼肌松弛剂( )71.庆大霉素+青霉素G()72.庆大霉素+多粘菌素()73.链霉素+异烟肼()多项选择题74、化疗药物包括A、抗菌药B、抗病毒药C、抗寄生虫药D、抗恶性肿瘤药E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75、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有A.红霉素B.氯霉素C.四环素D.利福平E.青霉素76、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有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B、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C、病因未明的发热D、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E.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