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比热容》内能3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 比热容

第3节 比热容
导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
来 自 大 自 然 的 疑 问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 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 这是为什么呢?
素养目标
13.3
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 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1.认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了解比热容 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比什么?拿谁比?怎么比? (2)怎么知道哪种物质吸收热量多? (3)要记录哪些数据?
实验设计
探究新知
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食用油和水), 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物质的种类
表一
水
食用油或 (沙子)
升高的温度 (℃)
加热的时间 (min)
A
B
C
D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热量的计算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你能根 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 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 Q=4.2×103 J/(kg·℃)×0.4 kg×(70 ℃-20 ℃) =8.4×104 J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3.3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 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 应该如何应对呢?
巩固练习
例
由
c Q mt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课件PPT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7.(2018·眉山改编)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
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c/[J·(kg·℃)-1] 物质 c/[J·(kg·℃)-1]
水 4.2×103 干泥土 约 0.84×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5.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一杯水倒去变成 45 ℃的水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热量 的多少都无关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3.某小组在“比较两种物质在太阳照射下升温快慢”的活动
中,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应控制两种物质的 质质量量 和初
温相等,确保这两种物质的受热面积相同且正对阳光,这样做是
为了让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 吸吸收收的的热热量量 相同。若采用正
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半小时后,甲物质的温度升高了 5℃,乙物质
知识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质量 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同时通电加热。在这两个烧杯中各用一支温度计测量液
体的温度的变化,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若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给 水水 加热的时间长;这说明升高相同的 温度, 水水 (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较多。为了了解其他物质是否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3.科学思维:培养分析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能力。
导入1.1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学生对水和金属在日晒下温度变化的观察,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2学生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对不同物质吸热后温度变化差异的疑问。
1.3 过程点评:通过观察和提问,激发学生对物质吸热特性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以及物理意义。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
2.3 过程点评:确保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基本概念。
2.4 教师行为:通过图表展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数值,引导学生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5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表,讨论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6 过程点评:通过图表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7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如水、沙子、金属)的比热容。
2.8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不同物质在相同加热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2.9 过程点评: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比热容差异的认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
•比热容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状态。
•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对加热温度变化的影响。
作业布置3.1 教师行为: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利用比热容差异的实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2 学生活动:学生搜集信息,记录实例,并尝试解释其科学原理。
3.3 过程点评:通过调查和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4.1 教师行为:总结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影响因素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

四 热量的计算
观察与思考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c Q m(t2 t1)
Q:吸收的热量 m:物体质量 t1:物体初温度 t2:物体末温度
热量的计算公式:吸热公式:Q吸 cm(t2 t1)
放热公式:Q放 cm(t1 t2 )
一般公式:Q cmt
(4)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 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 关?
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实验与探究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方案 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 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天平、钟表、温度计、搅拌器.
观察与思考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 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 好处?
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 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制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 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
观察与思考
如图,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 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 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 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 你能解释原因吗?
种草种树,增加水蒸气蒸腾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 本领强,来调节气温.
归纳与小结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 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 来取暖.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 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
课堂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3节 比热容

活动三、热量的计算
如果用 -- 比热容 m -- 质量 t0 -- 加热前温度
t -- 加热后温度
请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公式, 写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和 放出热量的公式:
示,用t0和t分别表示物质加热前后的温度,比热容用C表 示。请你模仿密度定义公式ρ=m/v的写法,根据比热容的
定义写出比热容的定义公式:
C
Q吸
m(t t 0)
3、比热容的单位 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物理意义:C水 =4.2×103 J/(Kg·℃)表示的物理意 义是:
质量为1Kg的水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物 质 质 量 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
水 相 同 相同
长
多
食用油 相 同 相 同
短
少
实验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在升高相同的 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即不同种物质吸 热能力一般不同。)
活动二、探究--比热容 1.定义:比热容(C)-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升高
温度的乘积之比
2、公式:若物质吸收的热量用Q表示,物质的质量用m表
6、应用比热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 一样?
这是由于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 全相同,即它们吸收的热量 相同 , 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 大 , 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 水降温比沙子慢。
2、人们在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选择 装水做冷却剂,让水从发动机中吸热 给发动机冷却,而不选用油等液体, 这是为什么?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13章第3节 比热容(第2课时:比热容特性的应用 热量的计算)课件

【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 质量 、 比热容 、
升高的温度 有关.
2.根据水的比热容我们可知,1 kg的水温度每升高1 ℃需要 吸收4.2×103 J热量.那么5 kg的水温度每升高 2 ℃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解:Q=cmΔt=4.2×103 J/(kg·℃)×5 kg×2 ℃=4.2×104 J 答:略.
3.要使质量为100 g,温度为10 ℃的铁块温度升高30 ℃,需 要吸收多少焦的热量?[c铁=0.46×103J/(kg·℃)] 解:铁块吸收的热量Q吸=cmΔt=0.46×103 J/(kg·℃)×0.1 kg×30 ℃=1 380 J. 答:铁块吸收的热量是1 380 J.
4.(教材母题变式)质量为4 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30 ℃升高到 40 ℃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 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水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吸 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可以用于调节气 温;相同质量的水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 同温度时,水吸热(或放热)多,可以用水作为冷却剂或取暖. (2)在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 温度,使人感到凉爽,即蒸发吸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的特点.
【变式训练4】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铁>c铜),吸收相同 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D ) 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 B.由于吸收相同热量,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 D.无法确定
【重难易错】(跨学科·日常生活)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 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 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A )
错因分析: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掌握不够透彻,跨学科 整合题,涉及海陆风的形成.
比热容(课件)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3)

高温物体 (热水)
t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温度计中的测温液 体升高温度主要从热 水中吸热,所以,如 果温度计中的测温液 体吸热越少,热水的 热量损失也将越少。
c1 t m1
t10
Q吸= c1m1△t1
如何使测温液体吸热尽量少呢?
如何使Q吸更小呢?
Q吸 = c1 m1△t1
测温液体的比热容尽量小 测温液体的质量尽量小 测温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尽量小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2)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5~15分钟,BC阶段物质吸收的热量, 与15~25分钟,CD阶段物质吸收的热 量相等,也等于4.2×103J。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2.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 量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CD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 4.2×103 J/(kg·℃ )
m=100g=0.1kg △t =(10 ℃ -0 ℃ )=10℃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CD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高温物体 (热水)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温度计的液柱上升, 对应的示数也发生了 变化
高温物体 (热水)
高温物体放热, 温度降低
t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直至两者温度 达到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来自大自然的疑问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 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 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比热容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
想一想 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谈起夏日海风,你可 知道,在沿海地区陆地表 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 夜变化显著,白天和夜晚 的风向往往是不同的,你 知道白天风是从哪里吹向 哪里?夜晚呢?
为什么?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 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 ,应该如何应对呢?
=0.46×103 J/(kg·℃)×0.25 kg×(560 ℃-20 ℃) =6.21×104 J
练一练
4.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 <c 铝)放在沸水中煮一段较长的时间,则它们吸收
的热量( B )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 氏度,符号是J/(kg ·℃)。
认识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 c 水= 4.2×103 J/(kg ·℃) 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c 油= 1.97×103 J/(kg·℃) 尝试说出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是4.2×103 J。
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
做一做 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 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
同。
实验准备
(1)比什么?拿谁比?怎么比? (2)怎么知道哪种物质吸收热量多? (3)要记录哪些数据?
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水需要 的加热时间更长,水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 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2.什么是比热容 经过科学测定,发现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
,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
的是
( ABD )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
A
B
C
D
练一练
3.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 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 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解:
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Q放 = cm(t0-t1)
种草种树,增加水蒸气蒸腾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本领 强,来调节气温。
二、热量的计算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你能
根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吸收的热量
=4.2×103 J/(kg·℃)×0.4 kg×(70 ℃-20 ℃)
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关于比热容,下面几种认识对不对? A.1 kg沙石,温度升高1 ℃,大概要吸收920 J的热量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一种物质,比热容是相同的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 油好?
=8.4×104 J
提炼公式
吸收的热量=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Q吸= cm(t1-t0)
Q放= cm(t0-t1)
练一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练一练
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吐鲁番夏天最高温度大多在 四十多摄氏度,居中国之首,而 火焰山又是吐鲁番最热的地方, 其表面温度最高曾达到八十多摄 氏度。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子就 降到二十多摄氏度,空调都不用 开。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火焰山的温度计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昆明,又名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昆明的周 边,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8千米, 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3.2千米,最大水 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那里的气候宜人,四季 如春,这与滇池密切相关。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课堂小结
什么是 比热容
比热容 知识的
运用
热量的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