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谱仪
2-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精品

1.背景(1)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前期:春秋,后期:战国)。(2)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3)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占有的______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西周时期的________逐步瓦解。
_
铁制
牛耕
项目
内容
读图识史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_
商业
逐渐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__________在当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金属货币
续表
拓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对社会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统治的确立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5.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C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因素是( )
A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B.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C.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史料解读】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春秋争霸形势图
材料二: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但也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图说天下·春秋战国》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题

❖ 现代史:主线
❖ 中共领导的探索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历程
政治史
❖ (一)列强侵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五次侵华战争:(重点-两次中日战争)掌握要点:战争爆发的原因;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及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变化(社会形态,革 命任务,经济结构,思想,对外态度,社会生活。)
❖ 经济上:资本主义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C初,继续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 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迅速发展,西学东 渐内容从自然科学深入到资产阶级政治学说。A三次思想解 放潮流:维新思想传播,革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民主科 学思想传播-思想近代化开端。B新的思想理论形成 :三民 主义
政治史
❖ 3、思想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
❖ 新文化运动(开端):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思想,根除封建制 度的思想根源。(前期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 4、军事近代化:A、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
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主张 B、洋务运动期间,筹
划海防,建立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政治史
❖ (二)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1、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活动:仿制战舰,筹建海防,编译《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西方
❖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活动:洋务运动举办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筹划海防、新式学校(三个近代化第一步)
❖ 1937-1945联合国民党,实行全民族抗战,成为中流砥柱。(三阶段) ❖ 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努力。-解放战争,推翻国
《汉书·樊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樊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汉书·樊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樊哙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
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
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
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曰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
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
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
绛侯、灌婴等莫敢入。
十余曰,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
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
选编于《资治通鉴·汉纪一》《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译文:樊哙,沛县人,以宰狗为职业,曾和高祖一起躲藏在芒山和场山一带。
《史记·晁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晁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史记·晁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晁错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晁错者,颍川人也。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
丞相嘉闻,大怒。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湖北省钢城四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钢城四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文化偏倚南方。
这一转移的节点为安史之乱。
唐代后期,社会经济崩溃,中央政权瓦解;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需赖东南财赋来运转。
北部各道、州、县,自河南、河北以至两京,皆残破萧条,奄奄欲绝。
自此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向南转移。
以陶瓷为例,北方农民很早就把陶瓷作为副业,唐代河南府有贡瓷:至宋,著名的陶业多在北方;至元明则最精美的陶瓷,全转移到江南来。
木棉为宋后大利所在,其种植,南盛于北。
这是北方经济情形渐渐不如南方的显征。
以商业情况而论,也是南方日见繁荣,北方日见萎缩。
盐以两淮为主,茶则产于南方,铜铁矿冶南盛于北,渔业尤为南方所独揽。
交通方面,南方水利日兴,舟楫之便远超北地。
此可证明唐宋时全国经济命脉集中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重心转移至南方。
在社会文化上,文化人物南方日渐增多。
应举人数,南多于北;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宋中叶以后,南方多于北方,明宰辅数目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强。
从政治区域划分大小繁简来看,唐至宋政治区分,南方愈见繁复精细;北方无分而有并。
随之而来的是户口盈缩,唐开元时,南方县数户口占全国四分之一,到宋代远过北方,《文献通考》载,神宗元丰三年,淮以南户口远盛于北方,户数上南多于北,超出一倍。
至宋室南迁,南方经济与人口,更超出北方。
元、明代户口比数,莫如东南。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南移之因众说纷纭,到底有哪些呢?首先,是河患。
宋元明清时,黄河为中国患,水患的起落,恰与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盛衰,互为因果。
以关中水利而言,唐已不如汉,而唐后又更不如唐。
至明代,为保证运河水量,强抑河水南行与淮水合流,以致河患频仍,淮水亦成大害。
《汉书·霍去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霍去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汉书·霍去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霍去病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
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
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
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
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
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
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骞至,匈奴引兵去。
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
敖失道。
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
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
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①。
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
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
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
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
食其赎为庶人。
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
乃令二人皆大司马。
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②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③也。
事多此类。
去病薨。
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
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解释】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
②赍jī:赠送食物。
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译文: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小儿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5.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 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解析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所以出现了“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 大量开垦”等现象,故选A项。
B.中央机构权力失衡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
D.中书权力制约皇权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书省的权力集中在庶人手中,士族阶层掌握的都
是“清贵华重”的职务,说明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庶族手中,士族逐渐边缘化,C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
8.《资治通鉴》记述某一诏令“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
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以上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
A.楚国的吴起变法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故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据《宋书》记载,刘宋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
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表明当时( C )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南方商业更加发达
3.13《东汉的兴衰》课件精品-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01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02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03 黄巾起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朝代歌
夏朝殷商与西周,东周列国分两段, 春秋战国烽火起,秦朝一统又两汉, 三国鼎立魏蜀吴,西晋东晋前后传, 南朝北朝两并亡,隋唐一统后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辛亥革命皇朝完。
休养生息 减轻刑罚 轻役薄赋
柔治天下 重振朝纲 轻役薄赋 重视文治
使西汉走向强盛
使东汉走向稳定 繁荣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皇帝早逝 宦官得宠
交替专权——民心渐离
幼主继位
外戚专权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读图学史: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
历史信息?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和寿命(平均即位 年龄9岁;平均寿命:24岁)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 多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各地上贡朝廷 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 扈将军”。
梁冀居然令人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三、黄巾起义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 列问题: 1.黄巾起义的原因; 2.黄巾起义的爆发; 3.黄巾起义的特点; 4.黄巾起义的结果; 5.黄巾起义的影响。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
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 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 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陵 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 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 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洛阳称 帝,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 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 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底
短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
24h241Am峰位相对漂移不大于0.2%。
正常条件下,真空室在3min内真空度小于10Pa。 对单能核素,探测效率不低于15%(h>10mm)
真空度 探测效率
谱仪系统组成
探测器
Au(Si)面垒、离子注入,一般面积大于100mm2。 0~300V连续可调,额定输出电流0~500μA,稳定度0.2%。 前置放大器、谱放大器(线性放大器)
稳压直流电源
放大器
多道分析器 输出系统、谱分析系统 真空系统、测量室
10Pa~1Pa(0.1~0.01mmHg)
计量标准
标准平面源
一级,表面发射率不确定度小于3%(k=3)。
负压表或可表征测量室真空状况的装置
技术要求
设备铭牌 名称、型号、序列号、厂商、国别、出厂日期 操作的适应性 设备的说明书及相关资料齐全、完整,软件易于操作。 测量仓室平整光滑,样品托架推拉无滞涩感。 对于可变间距的样品托架,各间距规格必须统一。
检定条件
温度16℃到32℃ 相对湿度8%到80% 无电磁干扰 无γ本底 无放射性污染
检定项目一览
检定项目 分辨率 本底 短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 真空度 探测效率 首次检定 + + + + + + 后续检定 + + + + + + 使用中检定 — + + — + +
检定方法
长期稳定性
X max X min 100% X1
在24h内测量4次,其结果不大于0.2%。
真空度
将测量室真空管连接负压真空计,启动真空泵,在3min 内真空度应达到10Pa以下。
探测效率
测量标准平面源,全能峰总计数不少于10000,计算谱 仪的探测效率。
N 100 % t A
检定周期
α谱仪的检定周期为2年。 修理后,在使用前,按照首次检定处理。后续碱性 包括周期检定和一般修理后,按用户提出的要求检 定,出具校准证书。
检定结果的处理
谱仪测量不确定度因素的来源分析
全能峰净面积的体积误差 样品自吸收(电沉积源可忽略) 源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固定位置情况下可忽略) 测量时间的死时间统计误差 探测效率
本底
单能源
具备单一能量粒子的放射性核素平面源。如239Pu(5.157MeV)、 241Am(5.485MeV)、210Po(5.305MeV) 天然铀(4.20~7.688MeV)、天然钍(4.01~8.785MeV)
多能源
技术指标
分辨率
对241Am5.485MeV的半高宽小于30keV(探测器直径等距 条件)。
对于实际样品的测量不确定度,除以上因素外,还 涉及以下因素:
分离效应 体积效应 源制备过程
谱仪
检定人员专业培训讲义
谱仪的基本原理
放射性样品的粒子与探测器相互作用,经前置放大 器输出正比于粒子能量的脉冲信号,经线性放大后 输入多道脉冲分析器分析,得到的计数按照能量(道 址)分布的粒子能谱,实现核素的识别和活度测定。
样品源 真空室 探测器 前置放大器
输出系统 多道分析器
线性放大器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新购置仪器 使用中的仪器 修理后的仪器 被污染的仪器 搬迁新址的仪器
术语和单位
脉冲堆积
时间上紧密相连氮来自独立衰变的两个相继脉冲发生的 重叠现象。这种情况系统通常把这两个输入事件作为一 个组合脉冲处理,并存储在在一个与两个分量脉冲道址 不同的能量道址中。
在获得的能谱图上,单峰峰值一半处两点横坐标间的距 离。常用FWHM表示。
半高宽(分辨率)
探测效率
谱仪的探测效率是指仪器对标准源的测量净计数率与标 准源的粒子的绝对发射率之比。
采用具备单能或多能的标准源对仪器的能量响应和能量 坐标格式化。
能量刻度
放射性活度
给定时刻下,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 间内发生自发核跃迁的次数。符号位A,A=dN/dt,单位为 贝克勒尔,1Bq=1s-1。 指待测样品外的其它因素(探测器、环境的放射性核宇宙射 线,噪音等)引起的测量贡献。
分辨率
本底短来自稳定性测量241Am标准平面源,使得其全能峰区域内总计数不少 于10000,记录5.485MeV主峰对应的道址X1,在8h内不同 时刻重复测量钙标准平面源4次,每次测量条件都和第一 次相同,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h,记录每次主峰道址, 计算主峰道址的数组极差,计算峰位相对漂移,其结果 不大于0.05%。
在进行检定工作之前,应采用标准平面源(单能或 多能)对谱仪进行能量刻度。
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正常,打开仪器,将标准平面源置 于测量仓室中测量,在获得的能谱图上,按照粒子的 能量选择全能峰(全能峰总计数不少于10000)的最高道 址,确定并设置好对应的能量数值,保存。 测量间距为探测器直径,测量241Am标准平面源,对应 5.485MeV全能峰的半高宽不大于30keV。 测量仓室空置时,1h内,3~10MeV区域内总计数不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