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碳危害特性表
活性碳危害特性表

活性碳危害特性表中文名称:活性碳英文名称:Active carbon分子式:CCAS号:7440-44-0危规号:UN编号:1362危险性类别:第4.2类自燃物品外观与性状:黑色粉末或颗粒。
主要用途:颗粒活性碳用于有机溶剂蒸汽的回收,有机合成催化剂或载体,去除空气中的不纯物,糖、酒精、食品等溶液的精制,粉末活性碳用于去除砂糖等的色素,乙醇饮料的调味、脱色、脱臭及油脂和医药等脱臭、脱色,并用作药用炭等。
健康危害:属基本无毒的物质,但有时从原料中夹杂无机物,对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
吸入、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理化特性:相对分子质量为12,易燃,粉尘接触明火有轻度的爆炸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燃。
闪点无意义,燃点为300℃,爆炸下限为(%)300,爆炸上限为(%)无意义,最小点火能为(mJ)。
灭火方法为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内外包装袋破裂,不可与氧化剂共储混运,防止受潮,以避免受潮后积热不散可能发生自燃。
严禁与有毒有害气体或易挥发物质混放,存放要远离污染源。
运输与装卸:活性炭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用铁钩拖拽,应防止与坚硬物质混装,不可强烈振动、磨擦、踩、砸,严禁抛掷,应轻装轻卸,以减少炭粒破碎,影响使用。
车间卫生标准:3中国MAC(mg/m³),3前苏联MAC (mg/m³)未制定标准,XXX为ACGIH 0.1mg[Hg]/m[皮],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为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戴口罩,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注:文章中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文章更加通顺易懂。
(完整版)活性炭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活性炭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活性炭化学品英文名:Active carbo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活性炭64365-11-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由于吸入炭粒的干燥性和摩擦作用,可能会造成呼吸道的轻度痛感。
健康危害:活性炭是非腐蚀性物质,如有意外,处置方式应以一般颗粒性异物对待,其可能会引起人体轻度疼痛。
活性炭是非腐蚀性物质,不会引起皮肤不适,仅在颗粒受到摩擦时,会造成皮肤轻度痛感。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粉尘接触明火有轻度的爆炸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肥皂水洗掉即可,如有疼痛,及时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疼痛,及时就医。
吸入:呼吸新鲜空气,如有咳嗽或呼吸不适,及时就医。
食入:喝一至两杯清水,如胃肠不适感加重,及时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燃。
有害燃烧产物:CO灭火方法:用水或灭火器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如有泄漏发生,应清洁泄漏物以免炭尘混入空气,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工业卫生条例,注意眼睛、皮肤、防护服的清洁。
收集到的没用过的活性炭可放入相关容器,以没有危险的废物对待。
对收集到的使用过的活性炭根据相关法规来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避免产生粉尘。
储存注意事项:(Ⅲ)类。
牛皮纸外塑料袋,气密封口。
储运条件: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不可与氧化剂共储混运,防止受潮,以避免受潮后积热不散可能发生自燃。
如抽查发现有发热现象应及时倒垛散热,防止发生事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MAC(mg/m3):PC-TWA(mg/m3):PC-STEL(mg/m3):TLV-C(mg/m3):TLV-TWA(mg/m3):TLV-STEL(mg/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建议使用矿山安全健康管理局要求的呼吸面具,咨询呼吸面具的制造商以便选定合适的面具。
活性炭危害

活性炭危害
活性炭本身对身体的伤害较小,但是如果环境空气中有活性炭粉末,吸入时间过长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导致出现肺炎、尘肺病等肺部损害。
因此一定要尽量避免吸入活性炭的粉末,尤其是长期吸入,以免对肺部造成一定的影响。
1、肺炎:活性炭的粉末如果被吸入呼吸道,时间久了可能会刺激肺黏膜组织,从而出现黏膜炎症,从而引起肺炎相关疾病。
2、尘肺病:活性炭通常具有细小的颗粒,当被患者吸入呼吸道以后,会导致肺泡出现堵塞,长此以往,就容易引起尘肺病发生,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
活性炭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活性炭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活性炭化学品英文名:Active carbo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活性炭64365-11-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由于吸入炭粒的干燥性和摩擦作用,可能会造成呼吸道的轻度痛感。
健康危害:活性炭是非腐蚀性物质,如有意外,处置方式应以一般颗粒性异物对待,其可能会引起人体轻度疼痛。
活性炭是非腐蚀性物质,不会引起皮肤不适,仅在颗粒受到摩擦时,会造成皮肤轻度痛感。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粉尘接触明火有轻度的爆炸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肥皂水洗掉即可,如有疼痛,及时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疼痛,及时就医。
吸入:呼吸新鲜空气,如有咳嗽或呼吸不适,及时就医。
食入:喝一至两杯清水,如胃肠不适感加重,及时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燃。
有害燃烧产物:CO灭火方法:用水或灭火器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如有泄漏发生,应清洁泄漏物以免炭尘混入空气,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工业卫生条例,注意眼睛、皮肤、防护服的清洁。
收集到的没用过的活性炭可放入相关容器,以没有危险的废物对待。
对收集到的使用过的活性炭根据相关法规来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避免产生粉尘。
储存注意事项:(Ⅲ)类。
牛皮纸外塑料袋,气密封口。
储运条件: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不可与氧化剂共储混运,防止受潮,以避免受潮后积热不散可能发生自燃。
如抽查发现有发热现象应及时倒垛散热,防止发生事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MAC(mg/m3):PC-TWA(mg/m3):PC-STEL(mg/m3):TLV-C(mg/m3):TLV-TWA(mg/m3):TLV-STEL(mg/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建议使用矿山安全健康管理局要求的呼吸面具,咨询呼吸面具的制造商以便选定合适的面具。
活性碳危害特性表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属基本无毒的物质,但有时从原料中夹杂无机物,对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熔点(℃)3500沸点(℃)4000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溶解性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禁忌物 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理 化 特 性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 无意义
爆炸下限:
(%)
燃点:
(℃)300
爆炸上限:
(பைடு நூலகம்)
最小点火能:
(mJ)
最大爆炸压力:
(MPa)
危险特性:
粉尘接触明火有轻度的爆炸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燃。
灭火方法:
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活性碳危害特性表
中文名称:
活性碳
英文名称:
Active carbon
分子式:
C
活性炭危险性评估报告(msds)

活性炭危险性评估报告(msds)活性炭危险性评估报告(MSDS)报告编号。
[填写报告编号]报告编号。
[填写报告编号]报告编号。
[填写报告编号]报告编号。
[填写报告编号]报告日期。
[填写报告日期]报告日期。
[填写报告日期]报告日期。
[填写报告日期]报告日期。
[填写报告日期]1.危险性概述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水和空气中的杂质。
尽管它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通常是安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一些危险。
1.1 火灾危险性活性炭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自燃,产生火灾。
避免将活性炭暴露于明火或高温源。
1.2 健康危害长时间暴露于活性炭粉尘中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和可能的肺部损害。
建议在处理活性炭时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
1.3 环境危害大量的活性炭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在处理废弃的活性炭时,请遵循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确保正确处置。
2.应急措施2.1 火灾- 如果发生活性炭火灾,请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如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 避免用水灭火,以免扩散火势和产生有毒气体。
2.2 眼部接触- 如发生活性炭粉尘进入眼睛,请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持续至少15分钟。
如眼部不适持续,请寻求医疗帮助。
2.3 皮肤接触- 如活性炭接触皮肤,请立即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受影响部位。
- 如发生皮肤红肿、痒或其他异常,请咨询医务人员。
3.操作安全3.1 适当的使用- 活性炭应仅用于其规定的用途,并按照提供的操作指南进行使用。
- 遵守所有相关安全和操作规程,确保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活性炭。
3.2 适当的存储- 将活性炭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避免将活性炭暴露于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
3.3 废弃物处理- 废弃的活性炭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处理。
- 建议将废弃的活性炭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理,以确保环境安全。
4.急救措施4.1 呼吸系统- 如误吸入大量活性炭粉尘,请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并尽早寻求医疗帮助。
4.2 眼部接触- 如活性炭粉尘进入眼中,请立即用清水冲洗,持续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活性炭MSDS安全技术说明

活性炭安全技术说明MSDS
标识中文名活性炭英文名Carbon,activated
分子式C危险货物编号42521
分子量12危险性类别 4.2类易于自然的物质
理化特性熔点(℃)>3500沸点(℃)4000
燃烧热/饱和蒸气压(kPa)/
相对密度(水=1)
外观性状
黑色粉末或颗粒二种。
内部呈极多的孔状物质。
主体为无定型的碳,此外还有二氧化
硅、氧化铝、铁等无机成分。
溶解性不溶于水和任何有机溶剂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CO、CO2
燃爆特性燃烧性自燃建规火险分级
危险特性防尘接触明火有轻度的爆炸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然。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
健康危害
属基本无毒的物质,但有时从原料中夹杂无机物,对皮肤、粘膜及呼吸道有一定的刺
激。
急救
措施
/
应急处
理措施
用干净的密闭容器收集,运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不可与氧化剂共储,防止受潮,以避免受潮后积热不散可能发生自燃。
如抽出发现有发热现象应及时倒垛散热,防止事故发生。
操作注
意事项
防护
措施
/。
活性炭的MSDS

活性炭物料安全资料(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活性炭化学品英文名称:Active carbon英文名称2:Activated chlarcoalCAS No.:64365-11-3EINECS号:264-846-4分子式: C分子量: 12.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活性炭64365-11-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眼睛:活性炭是非腐蚀性物质,如有意外,处置方式应以一般颗粒性异物对待,其可能会引起人体轻度疼痛。
皮肤:活性炭是非腐蚀性物质,不会引起皮肤不适,仅在颗粒受到摩擦时,会造成皮肤轻度痛感。
吸入:由于吸入炭粒的干燥性和摩擦作用,可能会造成呼吸道的轻度痛感。
警告:燃爆危险:粉尘接触明火有轻度的爆炸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眼睛: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疼痛,及时就医。
皮肤:用肥皂水洗掉即可,如有疼痛,及时就医。
食入:喝一至两杯清水,如胃肠不适感加重,及时就医。
吸入:呼吸新鲜空气,如有咳嗽或呼吸不适,及时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燃。
有害燃烧产物:CO。
技术要求:堆场操作推荐安装局部通风装置,要求专门设计以达到相关的堆场要求。
眼睛防护:在操作时要带有侧边的眼镜,在微尘较大的工况下,要求带有防尘护目镜,要配备冲眼设备。
皮肤防护:要避免活性炭与皮肤接触,要装备相应的防尘服,对相应的的防护设备在重复使用前要有清洁措施。
收工后要彻底清洁皮肤。
呼吸道防护:建议使用矿山安全健康管理局要求的呼吸面具,咨询呼吸面具的制造商以便选定合适的面具。
如堆场操作工况不能控制,要留意呼吸面具的适用限制。
意外泄漏处置:如有泄漏发生,应清洁泄漏物以免炭尘混入空气,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工业卫生条例,注意眼睛、皮肤、防护服的清洁。
处置办法:收集到的没用过的活性炭可放入相关容器,以没有危险的废物对待。
对收集到的使用过的活性炭根据相关法规来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属基本无毒的物质,但有时从原料中夹杂无机物,对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LC50
其 他 信 息
包装分类:
Ⅱ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牛皮纸外塑料袋,气密封口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理化性质:
熔点(℃)3500沸点(℃)4000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溶解性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禁忌物 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中文名称:
活性碳
英文名称:
Active carbon
分子式:
C
相对分子质量:
12
CAS号:
7440-44-0
危规号:
42521
UN编号:
1362
危险性类别:
第4.2类自燃物品
外观与性状:
黑色粉末或颗粒。
主要用途:
颗粒活性碳用于有机溶剂蒸汽的回收,有机合成催化剂或载体,去除空气中的不纯物,糖、酒精、食品等溶液的精制,粉末活性碳用于去除砂糖等的色素,乙醇饮料的调味、脱色、脱臭及油脂和医药等脱臭、脱色,并用作药用炭等。
贮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内外包装袋破裂,不可与氧化剂共储混运,防止受潮,以避免受潮后积热不散可能发生自燃。严禁与有毒有害气体或易挥发物质混放,存放要远离污染源。
运输与装卸:活性炭在运输过程中,不得用铁钩拖拽,应防止与坚硬物质混装,不可强烈振动、磨擦、踩、砸,严禁抛掷,应轻装轻卸,以减少炭粒破碎,影响使用。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
ACGIH 0.1mg[Hg]/m3[皮]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戴口罩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理 化 特 性
燃烧性:
易燃
闪点:
(℃) 无意义
爆炸下限:
(%)
燃点:
(℃)300
爆炸上限:
(%)
最小点火能:
(mJ)
最大爆炸压火有轻度的爆炸性,在空气中易缓慢地发热和自燃。
灭火方法:
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