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风流才子——徐志摩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PPT 徐志摩

大学语文PPT 徐志摩

山中
• 庭院是一片静, • 听市谣围抱; • 织成一片松影-
-• 看当头月好!
• • 不知今夜山中, • 是何等光景; • 想也有月,有松, •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不惊你安眠!
剑桥大学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向寻 青梦 草? 更撑 青一 处支 漫长 溯篙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雪 花 的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现代著名诗人 ——徐志摩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 诗哲。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他一生创作丰富,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留有 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集》。
一生追求理想、爱和美。
他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 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 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 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
•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 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 岁。
• 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诗派也被称之为新格 律派。此诗派著名的艺术主张是闻一多先生提 出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民国四大才子的迵异人生

民国四大才子的迵异人生

“风流才子”徐志摩徐志摩的风流,体现在民国四大美女其中两位的身上。

她们二位分别是梁启超的儿媳林徽因!另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陆小曼!徐志摩为梁启超的学生,粱思成为粱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则是林徽因的丈夫。

复杂关系中,梁启超在徐志摩从伦敦回到北京后,写了封长信给徐志摩,梁劝他:“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然如捕风,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苦痛。

”信中已直中了徐志摩的痛处!徐志摩对发妻张幼仪极不公平。

他背叛婚姻,在林徽因处尝到苦果,转身狂恋陆小曼。

虽与陆成婚!可婚后?徐志摩写下了这样苦涩的文字来形容陆小曼:“我想在冬至节独自到一个偏僻的教堂去听几折圣诞的和歌,但我却穿上了臃肿的戏袍登上台去客串不自在的腐戏。

我想在霜浓月淡的冬夜独自写几行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但我却跟着人们到涂蜡的舞厅去艳羡仕女们发金光的鞋袜。

”2“爱国才子”郁达夫这样的日子,徐志摩乘机坠亡后陆小曼才真正意识到徐的存在。

徐志摩的挚友,民国四大才子之一的郁达夫。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周,被日本宪兵掐杀在苏门答腊岛。

从1939年1月9日起,郁达夫写了大量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和分析时局促进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倒退的政治评论。

“2月5日,他又接编《星洲日报星期刊》的《文艺》双周刊。

郁达夫在星洲日报前后三年,共发表400多篇抗日政论,后经台湾学者秦贤次整理为《郁达夫南洋随笔》、《郁达夫抗战文录》二书(台北:洪范书店,1978)。

1940年郁达夫成为新加坡南洋学会创建人之一。

”3“书虫才子”戴望舒爱国用在郁达夫身上是不会错的。

四才子另一才子戴望舒与郁达夫关系非同一般。

将他比成书虫,是因为:戴望舒留学法国期间,虽然衣食无着,人在异乡,但只要手上有钱,总会量力而行,日积月累,竟然买了不少书。

好友施蛰存对此艳羡不已,写信给戴望舒时说:“听说你有许多书运来,甚想早日看见。

”还有更能证明戴望舒为书虫的事,据翻译家罗大冈先生回忆:“戴望舒平日是不肯借书给别人的,即使勉强借了,也要明确规定还书期限,超过一天就立马跑去索要。

徐志摩

徐志摩



蔡元培的挽联最为精妙: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 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 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他不是小说家 没有知名当世的小说作品 但是,他用他短暂而又绚丽的一生演绎了一 部精彩的小说 留给世人无限回味




在张幼仪14岁那年,张嘉璈奉命视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 志摩的考卷,颇为赞赏,主动向徐家求亲,当然这里也有 经济政治联姻的意思,当时徐家以二妹相许。 1915年10月,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婚 1920年底,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先到马赛再到伦敦。 1922年在柏林,张幼仪生下了次子彼得,当她从医院回家 后,一直杳无音信的徐志摩露面了,来找她签离婚协议。 张幼仪签了字,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 式文明离婚案。 1926年,张幼仪回国。徐家二老将她收为干女儿。 1927年张幼仪开始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 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1967 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 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 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 1968年初,张幼仪亲赴台湾,找到梁实秋、蒋复璁——梁 实秋是赏识徐志摩的文友,蒋复璁是徐志摩的表弟。她说 ,希望你们两个出面,给徐志摩编一套全集,资金由我来 出…… 1969年由蒋复璁和梁实秋主编、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陆续 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其中,第1辑为纪念文章与年谱 ,第6辑为遗文,其余4辑均系影印徐志摩著作的单行本。 了却了张幼仪的心愿。
求学经历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 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十四岁时,离开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 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班。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 神学院 1916年秋,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 大就读。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

历史趣谈: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出身有多显赫?

历史趣谈: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出身有多显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出身有多显赫?导语: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

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把痛惜和追思留在了中国诗坛。

他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一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

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把痛惜和追思留在了中国诗坛。

他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一生看似与天津毫无关系,但从求学的学子到育人的导师,他与天津也曾有着两段不解之缘。

朱自清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

他出生于江南望族,表弟是金庸,表外甥女是琼瑶。

他少年荣宠,青年得意,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是莫逆之交。

他也活得坦荡热烈,与鲁迅、郭沫若笔战,与泰戈尔、罗素结为知己。

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却像烟花一样璀璨。

徐志摩第一次与天津邂逅是在1916年,当时年少的徐志摩放弃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考入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读法律预科,选修的是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等课程,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年夏天该升正式本科了,但北洋大学却撤销了法科,与北大法科合并了,于是徐志摩自然就转入了北京大学,并加修了法文和日文。

也正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才众所周知地拜了梁启超为师,这段时间的学习使徐志摩的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开启了真正的文学之路。

在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广交了许多朋友,他的诗文开始关注民生疾苦。

不得不说,两个大学法科的合并,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在他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看到有一首诗名叫《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其中写到“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生活常识分享。

为浪漫而生的诗人徐志摩专业知识讲座

为浪漫而生的诗人徐志摩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 删除。
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
徐张二人在从未谋面的情况下便走入了婚 姻的殿堂,在结婚之前,徐志摩曾拿着张幼 仪的照片不屑地看了一眼,然后说:“乡下 的土包子!”
张幼仪真的是乡下的?真的张的很土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 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 删除。
徐家殷实的家境使得徐志摩很 早便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 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就像后来胡适评价他的那样,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 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 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删除。疯狂的追求
我以后要做一个诗人,一生一世都要为你写诗。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抛妻弃子追求浪漫的爱情!
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 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此时的徐 志摩正痴恋林徽因不能自拔,而当得知张 幼仪再次怀上他的孩子时,徐志摩要求她 把孩子打掉,并于提出离婚后不久不辞而 别。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 删除。
此后,张幼仪前往德国投靠张家兄弟, 并于1922年在柏林产下次子彼得,一个多 星期后,急于离婚的徐志摩正式与她签署 离婚协议。

徐志摩的风流史:被陆小曼征服不能自持

徐志摩的风流史:被陆小曼征服不能自持

徐志摩的风流史:被陆小曼征服不能自持徐志摩的形象在历史上已经定格,一位风流才子,毕生游历广泛,不仅新诗、散文写得漂亮,更招人耳目的是其情窦硕大,情史灿烂,三次恋爱一说是三次半,那半次恋爱的对象为凌叔华,两人的关系半是恋人半知交,他的隐私簿八宝箱(即风流簿)就交由凌保管,内有他的日记与私密文件,还嘱托她为其写传(一部风流情史而已)。

徐有过两次婚史,都轰轰烈烈,不仅是万人争窥的名流隐私、媒介事件;红尘散尽,即使书写民国社会史,徐的艳史也都难于割舍,平心而论,才子风流是本色。

徐相恋相爱的三位女子都非同寻常。

张幼仪是名门闺秀,端庄善良,外秀内慧,与徐分手后在上海经营云裳服装公司,商业上十分成功,不仅抚养老幼,还常常资助志摩。

林徽因是新女性的代表,才高趣雅,艳惊四座,让徐穷追旷恋(徐之后金岳霖步其后尘,终生思恋),虽然未能结合,心灵与学术交流与默契仍非同泛泛,徐以三十五岁壮年奔赴黄泉,就是为赶赴北平去听林的一场报告。

徐在许多场合高谈两性交往的境界为灵魂之伴侣,大多都是暗喻摩-因知交的。

陆小曼属于灵艳型奇女子,交际花的外在魅力首先征服了徐才子,令他不能自持,尽管陆心有灵犀,戏曲、丹青、文章都属上乘,但短暂的婚姻生活,迥异的生活姿态,使徐-陆在精神上没有真正实现对接,反而徒生了无尽的烦恼,在志摩辞世若干年之后,小曼才体悟到徐的精神魅力,才真正感受志摩的精神体温,于是奋发编徐的文集。

此时,陆的灵与肉需要是分裂的,精神的寄托牵系在徐的身上,物与欲的满足则归于另一位美男子翁瑞午,此人是晚清帝师翁同稣的嫡孙,文辞定不及徐,但家荫丰实,多才多艺,闲趣高于学识,昆曲、丹青、医药,尤其擅长按摩之术,熟谙男女心曲,善解风情,陆从他身上获得许多徐无法给予的细蜜温情。

徐在世之时,陆翁就暗通款曲,徐死后,更是鸳行鸯随,同屋而栖,是陆离不开的生活情趣所依。

历史抒写的是功名地位的贴附,现实生活中享受的却是世俗的脉脉温情,陆的一生两件都占有了。

徐志摩简介ppt课件

徐志摩简介ppt课件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琅琅上口,错落有 致,都是音乐美的体现。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4
一、关于徐志摩
• 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 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 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 代的文坛上,他以一种 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 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 誉和广泛的影响,甚至 成为青年男女的偶像。 但是,由于政治原因, 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上, 却没有他的名字。
1
徐志摩的家世背景
•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 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 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 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 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 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 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 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2
胡适之友,梁启超之徒。
•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 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 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 有南湖、诗哲等。
•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
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 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25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
26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徐志摩

徐志摩

沙扬娜拉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 • • • • • •
2、旋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4、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 • • • • • • •
累坏了, 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 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 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我有一个恋爱
• 我有一个恋爱;—— • 我爱天上的明星; • 我爱他们的晶莹: • 人间没有这异样 的神明。 • 在冷峭的暮冬的 黄昏, • 在寂寞的灰色的 清晨。 • •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 山顶—— • 永远有一颗,万 颗的明星! • 山涧边小草花的 知心, • 高楼上小孩童的 欢欣, • 旅行人的灯亮与 南针:—— • 万万里外闪烁的 精灵! •
作家作品专题之一

徐志摩

一、关于徐志摩
• 徐志摩是20年代著 名的诗人,也是20 世纪最重要的诗人 之一。在20年代的 文坛上,他以一种 灵动飘逸、潇洒优 美的风格,获得了 巨大的声誉和广泛 的影响,甚至成为 青年男女的偶像。

徐志摩(1896——1931)名章序,字志摩 徐志摩( )名章序,

• • • • • • •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 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 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 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 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 情, 我也曾尝味,我 也曾容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流才子——徐志摩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二、感情经历(一)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

1.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比志摩小4岁,世居真如,后移嘉定。

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

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

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

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

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kǎi(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

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

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

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

可是我晓得那是他。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不久徐志摩就提出离婚,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

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

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

经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

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

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

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

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也是离异有子女。

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大儿子徐积锴)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

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

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

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后,1972年苏医生病死,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死于纽约,是与诗人徐志摩有过情感生活的人当中,活得最长的人。

2.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残酷。

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

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因,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

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

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

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

1925年,彼得(徐德生)3岁死于腹膜炎。

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

”(C指代张幼仪)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

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3.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都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

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

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

离婚丧子之痛,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琳琅,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张幼仪一生为人严谨,有人说她不计较,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帮徐志摩出全集,她都亲力亲为。

其实,她又何尝不计较,一个不计较的女子,怎会在离婚后,独居多年?她只是自己同自己计较罢了。

她意念中那种执拗的力量,强大到自己佩服自己,她的沉稳,使她永远会去扮演龟兔赛跑中,起跑较慢的角色。

可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她往往却能走到最后。

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

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二)林徽因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mǐn]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

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

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

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

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2.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

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

又因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启超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所以说是门当户对。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3.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

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他终生未娶。

一直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

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三)陆小曼1.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

但在这桩婚事她完全是被动的。

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

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与王赓两地分居,因此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

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